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科技局立项的科研项目——“综合疗法医治口僻的临床研究”,已于最近顺利结题。牡丹江市中医院副院长杨日和教授等人积累的千余例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利用针刺透穴、电针刺激、理疗照射及口服加味牵正散等方法,较传统针法能明显减少治疗次数,加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痊愈。
口僻也称“口喎”、“口眼喎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该病发病为正气虚弱,感受风寒之邪,侵袭面部,引起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此病起病突然,多数是在睡醒后,一侧面部出现呆滞、麻木、瘫痪,不能皱眉和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部分病人患侧味觉消失,听觉过敏,耳后乳突疼痛或外耳道疱疹。
杨日和教授等自2001年至今,共诊治口僻患者1084人。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1岁,左侧面瘫493例,右侧面瘫581例,双侧同时面瘫10例。杨日和等的取穴原则是,初期穴位主要有地仓、大迎、颊车、阳白、四白、太阳、医风、合谷;后期配穴则是在上述穴位的基础上,上唇歪斜者取禾寥、人中;下唇歪斜者取承浆、颊承浆;不能皱鼻者取迎香;不能皱眉者取鱼腰、攒竹。
对口僻发病的类型不同,选用的方法也不同。杨日和强调,对缓慢发病型,初期穴位要浅刺、轻刺,配合理疗照射,不通电针、不按摩,待7天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地仓透颊车、四白透大迎,待针刺有酸胀感后通电针,30分钟后配合手法按摩;对起病时面部肌肉就不能动的重症者,马上就须两穴相透,用刺激手法,待有酸胀感后通电麻仪,一组放到地仓、颊车穴,一组放到阳白、四白穴上,针刺角度选用平刺或斜刺并做理疗,连续治疗30分钟后取针,用向上推揉的按摩方法,点按阳白、四白、大迎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服用加味牵正散。这一原古方中的姜虫、全蝎、白附子,可祛风、活络、通经脉;加板蓝根、大青叶、双花能消炎和抗病毒;配以丹参、葛根、红花可活血、化瘀、追风;佐以羊藿叶、皂角、蜈蚣有兴奋神经的作用。
经与传统针法组对比分析,综合针刺、按摩、理疗和服用中药组的最短治愈者仅为7次,最长者35次,平均治疗次数为21次;传统针法组最短治愈者14次,最长者49次,平均治疗次数为30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14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科学认识肿瘤的中西医治疗
下一篇: 反思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