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门诊碰到一老年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时误将1片服为2片,导致休克,经抢救才化险为夷。在此,有必要提醒老年患者,服药时应特别注意。
①注意药物的剂量首先是按医嘱服药,其次才是按说明书服药。因老年人吸收、代谢功能减弱,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延长,从而易导致体内药物的积蓄,产生某些毒性反应。所以不能以成人剂量为准,一定要严格按医嘱用药。对抗生素以外的其他药物推荐使用成人半量或1/3量为起始量。另外,药物剂量的换算多以毫克为单位,少数以克为单位,希望老年患者搞清每一片的剂量后再服用,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②注意服药后的反应由于老年患者的多病性而将多类药联合服用非常常见。老年人体内平衡作用逐渐减弱,致使部分药物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服药后要观察有无不适,有不适者应及时到医院看医生。若有条件在血药浓度监测下用药,则更为安全可靠。临床上曾遇到一位老年患者,将输液后的不良反应误认为是感冒,后经护理人员详细询问后才得知是药物延迟反应,便及时更换了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加强配合,才能正确反映用药后的效果。
③注意中西药的服用方法有不少老年患者图方便,将中西药一起服用,这是不妥当的。在中西药都需服用时,中间最好间隔1小时为宜,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减轻药效或增加副反应。
【答案】:B
老年人用药的小剂量原则是指老年人用药量为成人量3/4;50岁开始,每增加1岁,比成人药量减少1%;遵循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最佳剂量,即最低有效量;遵守剂量个体化原则。
近段时间,出现“刺五加”、“痔血胶囊”等“用药”安全事件,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同时,也再次警示:用药安全不可忽视。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因而用药量及种类比青、壮年患者要多。由于存在生理、社会、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随年龄而增加,药物的衰用和滥用及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保障健康,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了解一些用药塬则及有关药物的作用机理等。
剂量 宜小不宜大
药物经口服后,由肠道分解和吸收,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由于肝脏供血的减少,吸烟等使药物的代谢发生变化。老年人的肾排泄能力都有下降,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毒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一般来说,60~80岁者,用药量应为成人量的3/4~4/5﹔超过80岁者,用药量为成人量的1/2。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煺、白蛋白降低、脂肪组织增加,若用成年人剂量,可出现较高的血药浓度,使药物效应和毒副作用增加。
使用时应采用小剂量塬则。另外,老年人衰老、病理损害程度不同、平时用药多少不一,使得个体差异特别突出,尤其是高龄老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律可循,为稳妥起见,老年人只能采用小剂量塬则,这是保障健康、维持治疗的重要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的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酮等),为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塬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
品种 宜少不宜多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老年人因多病共存,常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更多地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用药超过5种时,就应考虑是否都是必要用药,以及依从性和药品不良反应等问题。凡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可考虑停止使用﹔如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使用5种及以下药物塬则。
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
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按体重计算
这是西医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应以实际测量的体重为准或按公式计算获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要量。年龄愈小,每千克体重剂量相对稍大,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近年来多主张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kg)×0.035+0.1;
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kg)-30]×0.02+1.05
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剂量/(平方米)。
3.按年龄计算
适用于剂量幅度大,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按成人剂量折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
5.小儿中药用量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
药物剂量换算,是临床护士最常见、接触最多的工作,但又是差错、事故好发的环节,主要原因:1.抢救病人时所用的急救药均为限剧药(限剧药是指毒性较强而又常用的剧药),加上抢救工作紧张,更易出错。2.我国现有的注射针剂浓度高,而婴幼儿的用药量极少(成人剂量的1/14—1/18),占每个安瓿的百分之几,所以mg→ml的换算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使用强心甙、氨茶碱、肾上腺素类等药物,因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换算与配药过程中稍有疏漏易引起中毒、或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婴幼儿用药量大大小于成年人,加上现在家长要求高,小儿病情变化快,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疗,所以既准确又快速配液已成为对护理人员的一种考验,我们护士在为婴幼儿配药时,必须做到计算准确,精确地抽吸药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1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健脾益胃类中成药
下一篇: 小儿夏季热的药粥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