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惠民,女,196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首届毕业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国家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秘书长,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国医论坛》编委会副主任。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四十多年,培养了大量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土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与防治疑难病证的研究,实验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研课题,并获得科研成果奖一项。
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科疑难杂病,尤以治疗脾胃病,心肺病为特点。长期实践探讨出经方治疗多发病,疑难病的有效法则和方剂,为防治疑难杂病,打开了广阔的途径。还主持编写了医学著作26部,其中主编的《伤寒论》系列专著有《聂氏伤寒学》《伤寒论析义》《伤寒论与临证》《经方方论荟要》等9部医籍。合编的有《伤寒挈要》《内经病证辨析》《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主编了高等中医院校协编教材《伤寒论讲义》。发表了“论《伤寒杂病论》合方的特色与优势”,“小柴胡汤系列研究”,“郁证与柴胡剂的运用”等80多篇论文。
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曾赴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瑞士,圣马力诺,台湾等地讲学与医疗,享有很高声誉。
是公立医院。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指县和市级医院,县级医院是二级医院。医院分3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区)级医院,三级是市级医院。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
扩展资料:
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区别:
1、资金来源不同:民营医院的资金来自于投资方,公立医院则为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
2、管理体制不同:民营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上至院长、下至员工均为聘用合同制,从管理体制上确保人员配置合理化、潜能发挥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佳化。
3、经营方式不同:民营医院可根据病人需求和医疗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实惠。
1 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 刘渡舟,傅士垣等.伤寒论诠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刘渡舟,聂惠民,傅世垣.伤寒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5 刘渡舟.中国伤寒论解说.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1983第1版;1985年第2版;1988年第3版.
6 刘渡舟,苏宝刚,庞鹤.金匮要略诠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7 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8 刘渡舟,程昭寰.肝病证治概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9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0 刘渡舟,白永波等.伤寒论讲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11 刘渡舟,李宪法,秦克枫等.伤寒论辞典.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12 刘渡舟,杨波,侯钦丰等.肝病源流论.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 刘渡舟.我对甘温除大热的体会.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1):59.
14 刘渡舟.我对“战汗”证的一点体会.中医杂志,1961,(5):4.
15 刘渡舟.阴火与阳火的证治.中医杂志,1962,(4):11.
16 刘渡舟.试论水气上冲证治.浙江中医药,1976,(6):209.
17 刘渡舟.阴虚性的肝胃不和证治.新中医,1978,(1):16.
18 刘渡舟.对《伤寒论》一书几个问题探讨.新医药学杂志,1978,(2):18.
19 刘渡舟.谈谈温胆汤证及加减运用的体会.新医药学杂志,1978,(4):17.
20 刘渡舟.试论《伤寒论》条文排列组织的意义.陕西中医,1980,(1):4.
21 刘渡舟.《伤寒论》刍言.新中医,1980,(4):12.
22 刘渡舟.运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主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0,(2):17.
23 刘渡舟.谈谈成无己对《伤寒论》的贡献.湖北中医杂志,1980,(3):23.
24 刘渡舟.谈谈人体的津液链.陕西中医,1980,(4):1.
25 刘渡舟.谈谈《金匮》泽泻汤证.中医杂志,1980,(9):17.2
6 刘渡舟.谈温经汤的方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3):12.
27 刘渡舟.清阳下陷的病机和证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1):23.
28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1):12.
29 刘渡舟.桂枝汤加减方证的应用.陕西中医,1981,(1):7.
30 刘渡舟.论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新中医,1981,(9):11.
31 刘渡舟.《伤寒论》方证概述.辽宁中医杂志,1981,(9):28.
32 刘渡舟.分析《伤寒论》几种载药上浮的方法.陕西中医,1981,(6):1.
33 刘渡舟.谈谈“水证”的证治.北京中医,1982,(1):18.
34 刘渡舟.怎样正确使用小青龙汤.北京中医,1983,(4):8.
35 刘渡舟.“六经”析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4):9.
36 刘渡舟.小柴胡汤解郁功效例举.中医杂志,1985,(5):12.
37 刘渡舟.试论《伤寒论》之水火痰郁证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4):23.
38 刘渡舟.使用“经方”应灵活变通.光明中医,1989,(2):9.
中医临床必读名著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临床必读名著,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临床必读名著 【基础部分】
1、名老中医之路(精装),周凤梧、张奇文,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33140724。
2、医学源流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徐大椿,人卫,9787117088343。
3、冷庐医话(中医经典文库),陆以湉,中国中医药,9787800894022。
4、步入中医之门1:道少斋中医讲稿(第2版),毛以林,人民军医出版社,9787509144893。
5、我是铁杆中医:彭坚学术观点与临床心得集(增订本),彭坚,人卫,9787117185745。
【内经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黄帝内经素问(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田代华,人卫,9787117067225。
2、黄帝内经素问(新版梅花本),人卫,9787117153317。
3、*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郭蔼春,人卫,9787117171175。
4、*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第二版,上下册),山东中医学院,人卫,9787117110785。
5、*灵枢经校释(第二版),河北医学院,人卫,9787117108409。
6、灵枢经(校勘本),刘衡如,人卫,9787117170741。
7、*灵枢经(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田代华,人卫,9787117067157。
二、古代注本
1、*类经(中医典籍丛刊),张介宾,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12517。
2、*黄帝内经太素(中医典籍丛刊),杨上善,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13170。
3、黄帝内经素问吴注(黄帝内经名家评注选刊),吴昆,学苑,9787507740752。
4、*内经知要(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李中梓,人卫,9787117086271。
5、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汪昂,中国中医药,9787513230957。
6、素问直解(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高士宗,中国医药科技,9787506763264。
7、灵枢注证发微(黄帝内经名家评注选刊),马莳,学苑,9787507728606。
8、*灵素节要浅注(陈修园医学丛书),陈修园,中国中医药,9787513223607。(所有陈修园相关著作,可用《陈修园医学全书》代替。)
三、现代注解
1、*内经(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程士德,人卫,9787117072335。
2、黄帝内经集解:素问·灵枢(套装共2册),龙伯坚,天津科学技术,9787530833919。
3、素问三识,胡天雄、多纪元简、多纪元坚,中国中医药,9787513202732。
4、*一针疗法:《灵枢》诠用,高树中,济南出版社,9787807104261。
5、黄帝内经类编,王新华,上海辞书,9787532637829。
6、*内经精义(中医药畅销书选粹·医经索微),周信有,中国中医药,9787513210270。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黄帝内经临证指要(藏象篇),陈明,学苑,9787507726497。
2、*王洪图黄帝内经临证发挥,翟双庆,人卫,9787117074605。
3、*难经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人卫,9787117171960。
4、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方药中,人卫,9787117088565。
5、五运六气三十二讲,柳少逸,中国中医药,9787513224727。
【伤寒论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伤寒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钱超尘等整理,人卫,9787117067249。
2、*伤寒论校注(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刘渡舟,人卫,9787117171021。
3、*伤寒论(医道传承丛书),邱浩重校,学苑,9787507741735。
二、古代注本
1、伤寒论条辨,方有执,学苑,9787507734027。
2、*尚论篇,喻嘉言,学苑,9787507733716。
3、*伤寒来苏集,柯琴,中国中医药,9787800896781。
4、伤寒论后条辨·读伤寒论赘余,程应旄,中国中医药,9787802317581。
5、*伤寒贯珠集,尤在泾,中国中医药,9787802314573。
6、*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上册),吴谦,人卫,9787117076333。
三、现代注解
1、李培生医书四种,李培生,人卫,9787117117463。
2、*伤寒论译释(第四版),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科学技术,9787532399291。
3、伤寒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第二版),李培生等,人卫,9787117072328。
4、李克绍医学文集,李克绍等,山东科学技术,9787533142483。
5、伤寒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熊曼琪等,人卫,9787117138680。
6、*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人卫,9787117096126。
7、*伤寒论求是(修订版),陈亦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787547810019。
8、*伤寒新解与六经九分应用法(中医师承学堂),张再良,中国中医药,9787513211826。
9、名老中医带教录,巫君玉,人卫,9787117165006。
10、寒温统一论,万友生,中国中医药,9787513235846。
11、伤寒常变论,何毅,中国中医药,9787802310063。
12、伤寒论集解,聂惠民等,学苑,9787507718881。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许叔微医案集按,赵兰才,华夏出版社,9787508067230。
2、经方实验录,曹颖甫,中国医药科技,9787506769921。
3、*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陶御风等,人卫,9787117131551。
4、*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等,学苑,9787507712575。
5、名医经方验案,聂惠民,人卫,9787117108430。
【金匮要略部分】
一、原文及校注
1、*金匮要略(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何任等,人卫,
2、金匮要略校注,何任,人卫,9787117171953。
3、元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校注,梁永宣,学苑,9787507734324。
二、古代注本
1、*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见伤寒论部分
2、*金匮要略心典,尤怡,中医中医药,9787800890161。
3、*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中国中医药,9787513223584。
4、高注金匮要略,高学山,中医古籍出版社,9787515203409。
三、现代注解
1、王维川金匮心释,王渭川,中国中医药,9787513236393。
2、金匮篇解,程门雪等,人卫,9787117155038。
*3、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陈纪藩,人卫,9787117142229。
四、医案及其他著作
1、重订补注《南雅堂医案》,马昆等,人民军医,9787509130933。
2、*张聿青医案,张乃修,人卫,9787117076142。
2、*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陈明,学苑,9787507710595。
3、*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陶御风等(同伤寒论部分)
【温病学部分】
一、古代著作
1、温疫论,吴有性,人卫,9787117086622。
2、温热论·湿热论,叶桂、薛雪,人卫,9787117086615。
3、*温热经纬,王孟英,人卫,9787117067218。
4、*温热条辨,吴鞠通,人卫,9787117067201。
5、伤寒温疫条辨(市面缺货)
6、*时病论,雷丰,人卫,9787117086776。(缺货则:中国中医药,9787513203487。)
7、六因条辨,陆廷珍,人卫,9787117095785。
8、*三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中医古籍,9787801740427。
9、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王孟英,中国中医药,9787802315129。
二、现代著作
1、温病源流论,刘祖贻等,人民军医,9787509173244。
2、*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增订本),张文选,9787506788380。
3、*叶案发微,俞岳真,中国中医药,9787513220248。
4、*叶天士诊治大全(修订本),陈克正,中国中医药,9787513213974。
三、医案及其他著作
1、*临证指南医案(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苏礼等整理,9787117076159。
2、*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北京科学技术,9787530468265。
3、*温病名方验案说评,陈明,学苑,9787507717822。
4、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发微,潘华信,江苏科学技术,9787553721958。
;
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低,有时候就是一个风扇也没有,在夏天的时候,在酷暑里面度过。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空调已经成为很普及的家电。第一次使用空调的人,可能对于空调没有深入的了解。很少有人去看说明书。业内人士告诉我们,空调其他模式都可以开,唯独下面这种模式不要开。
可能有的人认为,只要是空调遥控器上面的模式都是可以使用的,这个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来分别对待。如果平时频繁使用空调一些不适合的模式,会缩短空调的寿命。
空调调到一个比较舒适的温度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些不太懂的人,会把空调由制冷调成除湿,感觉这样比较舒服。这样的一个操作过程,降低的不仅是空气湿度;而且人体的温度也会降低。当然在除湿模式下,空调比较省电。
在平时如果很频繁的使用这种模式的话,是不合理的。空调的工作原理而言,在除湿模式下,吹风机进入低速运转,带动压缩机的运转,这样可以确保室内的湿度恒定。
这种模式会让人感到凉快、舒服,但是不能经常使用。如果在北方,很少使用空调的除湿模式;在南方梅雨天气的时候,可以使用。除此之外,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频繁的使用这个模式,这样会影响空调的使用寿命。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处理并删除,谢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07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庆国(王雪茜是否己婚)
下一篇: 张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