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病原起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3个报告发现非典的地市级城市进行了首发病例的重点调查,未发现13例首发病例之间相互传播的线索,特别是在最早报告发现非典的7个城市,首发病例均没有明确的同类病例接触史;从13个市追溯到的可能传染源源头,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因早期对非典病例认识不足,出现二代或三代病例较多。
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4月16日,广东省有13个地市级城市报
告发现非典病例。该中心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详细调查并分析了13例首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了与其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并对继发病例情况及各个市的首发病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13例非典首发病例中,厨师和干部各为3名,农民、退休人员、工人各2例,商业人员1名;男女性别比为1∶0.6,年龄在18~84岁之间,30~50岁年龄组共10人(占77%);死亡4人。2002年11月至2003年1月期间,7个市报告的首发病例中,6例为本市感染病例,1例怀疑为从广州输入病例,均没有明确的同类病例接触史,其中6例引起二代或三代病例。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急性的呼吸系统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HO)于3月15日将其名称公布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SARS是由一种新病原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
非典型肺炎实际是与由细菌引起的所谓典型肺炎不同的一组肺炎,曾泛指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现在主要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这些病原体亦称非典型病原体。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
病原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香港卫生专家排除了它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性,与1997年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没有联系。据香港卫生官员说,非典型肺炎通常由病毒引起,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非典型肺炎也可能由生物体引起。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变种冠状病毒(SARS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它中间是圆形,四周有灰色的阴影,最外围是一个个紧挨着的突起部分。”在电镜下清晰看到的一切,病毒的样子“有点像‘自由女神’头顶的帽子,称作‘日冕病毒’或者‘冠状病毒’。基本上确认它是这次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病原学研究动态
将研磨后的肺标本切片提取液分别注入小鼠的大脑、鸡胚和体外培养的细胞中。”“鼠、鸡胚、细胞”是三种不同的病毒培植体。30个小时后,除鸡胚外,其他两个病原培植体已经发生了变化:“接种病毒的10只老鼠中有8只都出现致病反应,其中2只已死亡。”细胞的病变同样显著,“电镜下的细胞出现了病变的网状结构”。由于是第一次接种,各种变化都还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接下来要不断地把致病小鼠的肺切片提取液再去感染更多的小鼠和细胞,以获得更稳定的病原体。7天后,在电镜中看到 了“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并非全新的稀罕病毒,但现有从人类身体上发现的所有三种冠状病毒,都只会引致普通感冒、轻微咳嗽和发烧,绝少能引起肺炎并发症死亡,这些都和非典型性肺炎的高传染性和致死性是迥然不同的。
采集了30份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血清,利用‘免疫荧光法’将分离病毒与这3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有23份反应呈阳性,这直接说明了冠状病毒与‘非典’病原有最密切的关系。而反转录PCR方法进行病毒的DNA序列测定显示,分离出的病原体与已知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达到64%,那么还有36%的不同是因为什么呢?这在基本确认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的同时,还说明这次的冠状病毒是基因变异后的全新品种。
根据这种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的特点,建议公众要勤洗手,这可能比戴口罩要更重要。因为这种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4到5个小时,手会成为它们的依附体,而手又经常接触眼、口等身体部位,这些黏膜组织的外壳蛋白会成迷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相结合的受体,进而成为病毒进入人体的通道。”
而这种基因的变化究竟又是如何发生?在4月11日的一次简单过夜实验中,通过替代一个基因将2月份分离出的对鼠致命的冠状病毒转化为感染猫细胞的病毒,这个结果支持了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可能是在动物和人类病毒相遇时,发生基因交换时而产生的推断。将分离出的冠状病毒导入猫冠状病毒的一个基因片段,这个基因编码一种外壳蛋白可以识别并帮助穿透猫细胞。几小时后,小鼠冠状病毒的一些病毒粒子的外壳蛋白基因变成了猫的外壳基因,因而可以感染猫细胞了,这证明了冠状病毒以这种方式改组基因能力实在不同寻常。冠状病毒通过基因改变能够轻易地改变感染宿主,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也很可能是现有动物交换感染给人类后突变成的一种更致命的形式。
接下是建立一个“动物实验模型”,为冠状病毒的最终确认提供结论性证据,完成病毒遗传序列测序的全部实验,真正弄清病原体的来龙去脉 。
中国公布“非典”元凶冠状病毒图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毒图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毒图
流行病学
SARS流行病学
SARS是中国广东省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疾病。最早的病例出现在2002年11月中旬。目前已有17个国家报告发现了SARS病例。
WHO对目前大范围流行的SARS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在适当时候发布确实信息以避免不真实信息。
卫生部门公布目前SARS累计病例达2781例,死亡111例。全球范围内可能SARS病例的死亡率为4%。
大多数SARS发生在青壮年。这种疾病传染模式反映了医护人员、他们的家人和有社会关系的接触者以及国际间旅行者多处于该年龄段。基于目前的数据,儿童较之成人更少受到SARS的传染威胁。
SARS的传染最常见于亲密接触的情况下,包括暴露于传染性的飞沫以及直接与传染性体液接触。
中国2月SARS发病为高峰,之后仍有新病例的报告。截至今天为止中国大陆SARS累计病例1290例,死亡55例。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仅次于中国大陆的SARS暴发最严重的地区,累计病例998例,死亡30例。期间发病的高峰是3月27日到4月1日于陶大花园住宅公寓发生的疾病的暴发。医护人员的感染仍有发生。香港的卫生权威人士正在加强感染的控制,以及相应的社区防范措施。
加拿大可能SARS病例有97例,死亡10例。截至今天暴发大部分局限于多伦多。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有与一家医疗机构有关,或与确诊为SARS的病例有过亲密接触。加拿大疾病暴发显示年老且通常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的死亡率更高。
越南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措施有效地实施使得河内疾病的暴发得到很好的控制。3月24日后疾病传染的新发病例就少有报告。自2月26日疾病暴发后死亡有4例。
新加坡3月中旬疾病暴发达到最高峰,此后新发病例逐渐下降,包括两家医院医护人员、住院病人和访客的群聚性暴发。截至4月10日累计病例126例,死亡9例。新加坡目前正在调查发生在新加坡综合医院的一起新的群聚性疾病暴发,这次暴发涉及52人,均来自两间病房57号和58号,其中包括19例可能病例和33例可疑病例。这次暴发的源头是3月24日在该医院治疗与SARS无关的慢性病的一名病人,由于该病人当时没有明显的SARS症状,因此没有根据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隔离。
美国的病例继续上升达到154例。美国的病例数包括可能和可疑病例。目前美国病人传染给医护工作者的病例很少发生。截至目前没有死亡病例“受影响”地区的定义每天根据最新病例数和疾病传播模式更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所有新发的病例都可以追溯到曾经到过“受影响”地区或与确诊为SARS的病人有过直接接触。
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潜伏期约为二至十二天之间,通常在四到五天。传染性主要在急性期(发病早期),尤以刚发病时为强。当非典型肺炎病人被隔离及采取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治疗措施后,机体开始识别病毒并出现针对SARS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抵抗和中和病毒。随着疾病的康复,SARS病毒逐渐被机体所清除,其传染性也随之消失。
传播途径
该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诊断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两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等条件被列为“非典”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其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以及胸部 X线检查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等情况应考虑为“非典”。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同时要注意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卫生部除了给出疑似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外,还提示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3+4或1.2+2+4+5条。
包括流行病学史、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 X线检查和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等5个方面。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新诊断方法:包括使用PCR技术,PCR是一种体外基因复制技术,可在几十分钟内把基因扩增到数百万倍以上,使基因便於检测。
据悉,新的检验方法将不局限于对血样的监测,痰液、唾液和漱口液也可成为快速检测的依据。自从快速检验SARS的消息公布以来,已有多家军、地医院送来血样,要求军事医学科学院协助检测。
非典型肺炎出院诊断参考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未用退热药物,体温正常7天以上;
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3、胸部影像学有明显吸收。
临床表现
■高烧
非典型肺炎的症状如下:
1.首先病人高烧(38度以上)、干咳、气短或呼吸困难发冷、头痛、食欲不振、身体不适、皮疹和腹泻。并没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状,也没有通常感冒常见的白色或黄色痰液,偶有病人痰中带血丝,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个别病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2.非典型肺炎病人白细胞正常或下降;
3.X光胸片特点与临床状况分离,一般的肺炎先有很重的临床表现,后在X光胸片上可以看到肺部有阴影变化;但此次则是在临床症状还不严重时,X光片中已显示病人肺部有絮状阴影,并呈快速发展趋势;
4.通常时高烧患者应用抗生素都会有明显效果,但此病用抗生素大多无效。大多数非典型肺炎病人可自愈,个别病情恶化凶险,约有7%的病人需做人工呼吸。
■潜伏期
关于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2-12天,通常在4-5天。卫生专家说,非典型肺炎的死亡率在3%-5%之间。患者可能引起并发症,最短在五天之内病情急剧恶化。男女之间发病无差别,从年龄看青壮年占70%。因最初起病时防护措施不够,医务人员属非典型肺炎高发人群,在家庭和医院有聚集现象。
■飞沫
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是非典型肺炎病原体传播的途径之一,通常在大约一米以内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也会受感染。这种病毒还可间接传播,它在离开人体后可存活三至六个小时。卫生专家没有排除病毒由空气传染的可能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应该隔离。医务工作者和探视者在与患者密切接触时应该戴有效的口罩、眼镜、围裙、头罩和手套。
■可疑病例
2003年2月1日后,表现有发热(>38℃)和一项或更多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气短或呼吸困难,有以下一项或多项行为:在发病前十天曾赴流行地区(根据WHO2003年3月16日修订资料,包括中国广东及香港、越南河内、新加坡和加拿大多伦多);发病前10天内与已诊断为SARS病例有密切接触史,密切接触指护理过SARS病例、与SARS病例共同生活、直接接触过SARS病例的呼吸道分泌液和体液。
■可能病例
1.合乎可疑病例定义者,且经胸部X光摄片证实为肺炎表现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现象者;
2.任何原因无法解释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病例,尸检结果显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理改变并且没有明确病因;
3.除了发烧与呼吸道症状外,SARS尚可能伴随:头痛、肌肉僵硬、食欲不振、身体不适、意识紊乱、皮疹及腹泻等症状体征。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偶有畏寒,同时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干咳、少痰,个别病人偶有血丝痰,部分病人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多数病人症状较轻。
高烧38度以上、干咳少痰应该是‘非典’的必备症状
治疗方法
(一)一般性治疗:休息,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数病人在发病后14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定期复查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心、肝、肾功能等。每天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
(二)对症治疗:
1、有发热超过38.5℃者,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2、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
3、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该作相应的处理。
4、气促明显、轻度低氧血症者应早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Reye综合征。
(三)治疗上早期选用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等。
(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建议应用激素的指征为:①有严重中毒症状;②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应有规律使用,具体剂量根据病情来调整。儿童慎用。
(五)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疗原则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
(六)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七)可选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八)重症病人的处理和治疗:
1、有明显呼吸困难或达到重症病例诊断标准要进行监护。
2、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首选鼻罩CPAP的方法。常用的压力水平为4-10cmH2O。应选择适当的罩,并应持续应用(包括睡眠时间),暂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直到病情缓解。推荐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标准:呼吸次数>30次/分;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93%;
3、严重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吸氧5升/分条件下SaO2<90%或氧合指数<200mmHg,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无改善,或不能耐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者,应该及时考虑进行有创的正压通气治疗。
4、一旦出现休克或MODS,应及时作相应的处理。如果处理有困难或条件不足,应及时请有关专家会诊。
中医治疗
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热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其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在此基础上,专家根据所针对的不同人群以及地区气候特点,分别对易感人群的预防、不同类型和不同病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其预防方案是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建议参考使用以提高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的抵抗力为目的,中医预防措施:
一般健康人群服用的中药处方一:鲜芦根二十克、银花十五克、连翘十五克、蝉衣十克、僵蚕十克、薄荷六克、生甘草五克,水煎代茶饮,连续服用七至十天。
处方二:苍术十二克、白术十五克、黄芪十五克、防风十克、藿香十二克、沙参十五克、银花二十克、贯众十二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服七至十天。
处方三:贯众十克、银花十克、连翘十克、大青叶十克、苏叶十克、葛根十克、藿香十克、苍术十克、太子参十五克、佩兰十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七至十天。
与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有接触的健康人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中药处方:生黄芪十五克、银花十五克、柴胡十克、黄芩十克板蓝根十五克、贯众十五克、苍术十克、生苡仁十五克、藿香十克、防风十克、生甘草五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十至十四天。
治疗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疗效,建议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以下中医药治疗方法,对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期分证,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还要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法治则,随证加减。
早期:早期患者以热毒袭肺、湿遏热阻为病机特征。临床上分为热毒袭肺、湿热阻遏、表寒里热夹湿三种证候类型。属热毒袭肺证者,宜清热宣肺,疏表通络,可选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属湿热阻遏证者,宜宣化湿热,透邪外达,可选用三仁汤合升降散加减,如湿重热轻,亦可选用霍朴夏苓汤;属表寒里热夹湿证者,宜解表清里,宣肺化湿,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加减。
中期:中期患者以疫毒侵肺,表里热炽,湿热蕴毒,邪阻少阳,疫毒炽盛,充斥表里为病机特征。临床上分为疫毒侵肺、表里热炽,湿热蕴毒,湿热郁阻少阳,热毒炽盛四种证候类型。属疫毒侵肺、表里热炽证者,宜清热解毒、泻肺降逆,可选用清肺解毒汤;属湿热蕴毒证者,宜化湿辟秽、清热解毒,可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属湿热郁阻少阳证者,宜清泄少阳、分清湿热,可选用蒿芩清胆汤加减;属热毒炽盛证者,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可选用清瘟败毒加减。
极期:极期患者以热毒壅盛,邪盛正虚,气阴两伤,内闭外脱为病机特征。临床上分为痰湿瘀毒、壅阻肺络,湿热壅肺、气阴两伤,邪盛正虚、内闭喘脱三种证候类型。属痰湿瘀毒、壅阻肺络证者,宜益气解毒、化痰利湿、凉血通络,可选用活血泻肺汤;属湿热壅肺、气阴两伤证者,宜清热利湿、补气养阴,可选用益肺化浊汤;属邪盛正虚、内闭喘脱证者,宜益气固脱、通闭开窍,可选用参附汤加减。
恢复期:恢复期患者以气阴两伤,肺脾两虚,湿热瘀毒未尽为病机特征。临床上分为气阴两伤、余邪未尽,肺脾两虚两种证候类型。属气阴两伤、余邪未尽证者,宜益气养阴、化湿通络,可选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属肺脾两虚证者,宜益气健脾,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
预防措施
专家提醒市民从五个方面做好预防保护措施避免被感染:
一是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二是可用食用酸醋熏蒸消毒空气;
三是勤洗手;
四是凡与病人接触者需戴口罩,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五是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如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空气消毒
每次开窗10-30分钟,使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有条件的还可以用一些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空气消毒剂,按照其使用说明进行喷雾或者熏蒸消毒。
■地面消毒
进行湿式清扫,以免尘土飞扬而将病菌带入空气中,同时应注意地面保持干燥。
■物体消毒
桌椅、热水瓶、把手、开关、地面、厕所、浴池等可用500mg/L 有效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像水龙头、厕所门把手以及比较潮湿的地方,病菌容易沾染和繁殖,要重点消毒。
■餐具消毒
可连同剩余食物一起煮沸10-20分钟。餐具可用500mg/L有效氯,或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1小时。餐具消毒时要全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从煮沸时算起。
■手的消毒
经常用流动水肥皂洗手,在饭前、便后、接触污染品后最好用250-1000mg/L 1210消毒剂或250-1000mg/L 有效碘的碘伏或用经批准的市售手消毒剂消毒。
■衣被、毛巾等的消毒棉布类与尿布等可煮沸消毒10-20分钟,或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1小时,对于一些化纤织物、绸缎等只能采用化学浸泡消毒方法。
2019年,去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蔓延,今年年初1月被发现冠状病毒开始席卷武汉。2020年1月23号上午10点,武汉开始封城,禁止武汉市民出行。这标志了病毒开始严重扩张,之后蔓延开来,导致全国人民都面临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危险。
如今,经过我国政府,医生们还有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疫情已经控制的相当好,治愈了大部分的疫情患者,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复工复学。一切运转走向好的一面。
但是另一方面,此次疫情并没有结束,近日北京还出现了相当的病例,面对疫情这场战斗,我们还不能放轻松。再有全球的感染人数还在逐天猛增,截止2020年6月21日,全球疫情累计确诊已达883万余人,现有确诊371万余人。
面对这次疫情貌似是个没有终止的战斗,一个地区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还有全球其他地区的疫情蔓延。
这不难让人想起2002年爆发的非典,2003夏天结束的非典战争。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的非典病毒到底是怎么控制住的。
当年的非典病毒到底是怎么控制住的?
1、感染源受到严格控制。当年的非典病毒爆发时,我国调查人员立即查到了感染源体,根据调查是来自于中国广东省顺德市,2002年在此开始进行传播。对于感染源的控制,一些患者和随即有接触的家人都进行隔离,这种快速的找到感染源,并且控制周围接触的人的隔离举措。为后来的病毒感染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2、控制流动人口。病毒最怕的就是传染,?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是病毒最为可怕的事情,美国早已超过了百万的数据,就是例子。病毒如果不进行切断感染渠道是个十分要命的事情。对此,当时的非典病毒采取了控制人口流动的方法,所有的流动人口都需要测量体温。如果体温有问题,立马进行隔离措施。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病毒的传播。
现如今中国的疫情控制状况变良好,各地都复工复学就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政府的控制人口流动,包括封城的举措一定上抑制住了病毒的传播。
3、气候的成因。气候的成因是个关键的收尾因素。因为非典病毒SARS的这个病毒是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生存的。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知道,非典病毒是在2003年夏天被消除的。夏天的温度比较高,不适宜非典病毒宿主中华菊头蝠,果子狸的传播。当温度超出病毒生存条件时,病毒消失,传播途径被切断。SARS病毒自然的渐渐消失。这种气候的变化可谓是非典病毒解决的收尾工作重要因素。?
综上所诉,以上3点原因,其中包括病源体快速的隔离治疗,加上全国的控制人口流动,最后一点,天气的变化使得病毒难以生存。
这些原因是非典病毒最终得以解决的关键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06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央财政再拨5000万用于华北防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