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东某媒体记者暗访发现,广州市一家奶牛场饲养的600多头奶牛中,竟有70%患有结核病。而该奶牛场却长期隐瞒不报,并弄虚作假骗取“检疫合格证”,致使每天两吨多病牛奶照常供应广州市场。一时间“结核奶”事件成为全国消费者关注的话题。
奶牛结核疫情反弹,养牛人却隐瞒不报
近日,记者在对有关专家进行了一系列采访后发现,“结核牛”不仅仅出在广东。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业的大发展,各地均出现了奶牛结核病疫情反弹现象。
据北京市奶牛协会副秘书长经宝临介绍,北京市经过40多年的努力,牛羊中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两大传染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1998年前,奶牛的结核病检出率已低于万分之二。然而,1999年后,北京奶牛的拥有量从6万头猛增至近16万头。牛奶场的经营方式也从过去清一色的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与国有并存,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奶牛养殖区、奶牛合作社和养牛散户饲养的奶牛高达11万多头。那些从各地买来的奶牛,如果检疫不到位,就很容易将疫病带入,继而在养殖区蔓延。
按照有关规定,一旦发现奶牛感染结核病,应立即捕杀销毁。但是买一头奶牛要花一两万元,养殖户怎么肯眼看着高额投资打了“水漂儿”?因此,明知牛患了病,也会隐瞒不报,并千方百计地延长其产奶期,以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兽医防疫体系削弱,“结核牛”疫情不清
每年春秋两季,所有的奶牛都要进行两次例行检疫。检疫合格证既是奶牛获准继续饲养的身份证,也是确保其所产牛奶顺利出售的通行证。经宝临告诉记者,北京和全国一样,过去从市到区(县)、乡有一套完善的兽医防疫检疫体系,承担着全市畜禽防疫的监督管理职能。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机构改革,原来的市畜牧兽医总站并入了某集团公司,区(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改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变成了自收自支的企事业单位,原来的监督管理职能自然就被削弱了。
经宝临说,由于近几年没有作过普查,所以现在北京奶牛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并不掌握。目前北京市牛奶协会已打报告向市政府建议,用3年时间对全市已注册的养牛企业进行一次包括饲养管理、卫生检疫、奶牛品质等多项内容的普查,摸清牛群的染疫现状。报告提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兽医防疫机构建设,尽快建立起全市奶牛疫病防控体系,有效遏制畜禽疫病流行。
收原料奶不查结核病菌,喝“结核奶”可能染病
“结核牛”产的奶是否携带结核菌?人喝了带菌奶会不会感染结核病?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钱爱东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传染病,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种分型的结核杆菌可相互感染,无论是经呼吸道、消化道,还是损伤的皮肤及黏膜,都可能使人及畜禽受到感染,其发病症状也基本相同。集中饲养的畜禽,如有个别发病没及时隔离,便会很快蔓延,最近圈养奶牛感染率就有高发趋势。禽结核一般不被人重视,其实鸡结核病并不鲜见,带菌的鸡会成为终身传染源。
动物结核病仅有少数因急性发作而死亡,绝大部分能够长期存活,有的甚至在宰杀后才发现结核病灶。有的病灶很小,肉眼不易发现。目前除蛋中未发现结核菌外,患病畜禽的奶和肉,都可能携带结核菌。
尽管原料奶在收购时有检验环节,也难以发现牛奶中的结核杆菌,因为除了检验理化指标、体细胞、抗生素等项目外,只查细菌总数,而不问细菌的种类,所以“结核奶”很容易蒙混过关。
奶中的结核菌难以彻底杀灭
按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牛奶一般都加热烧开后饮用,加工后的鲜奶也经过了灭菌处理。牛奶中携带的结核杆菌会不会在处理过程中被杀灭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结核病室主任万康林研究员回答说,结核菌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被杀灭。
有实验证明,结核杆菌在3℃条件下可存活6~12个月,即使是盛夏,它在粪便中也能存活2~3天。彻底杀灭结核菌的方法是:太阳下暴晒2~7个小时,高温煮沸10分钟以上,75%乙醇浸泡5分钟以上。如果结核菌裹在蛋白质中,要杀灭它就更加困难,而牛奶中恰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果灭菌方法不当,很容易留下隐患。目前,鲜牛奶通常采用的巴氏消毒法(80℃持续7~15分钟)和高温瞬间消毒方法,对杀灭结核菌的效果都不十分理想。
万康林说,近几年我国人群结核病呈高发态势,每年新发病人高达40万至50万,并有15万至20万人死于结核病,目前累计尚有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传染性)病人450多万。然而,由于我国对结核病的病原学研究滞后,现患或新发结核病人中究竟有多少人是被畜禽感染的尚不得而知。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性食品摄取量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畜禽检疫工作,切断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带菌的畜禽产品很可能成为人类结核病高发的新危机。
想杜绝“结核奶”,先要控制“结核牛”
鲜牛奶出厂前有没有可能通过严格检验,把携带结核菌的产品拦在市场之外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刘秀梅研究员肯定地回答:“不可能。”首先,结核菌本身就不属于食源性微生物范畴,自然也就没有被纳入食品检验项目之中。再说,目前检验结核菌的方法:一是做细菌培养,需耗时5周以上;二是细菌学检验,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非一般实验室能够做到。因此,这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于生鲜食品的检验。
她认为,确保食品安全应当从农场到餐桌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只有饲养场达到了卫生安全标准,做好防疫和检疫工作,畜禽无疫病,所提供的动物性食品才会是安全的。所以,放心食品必须从源头抓起。
此外,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首先应当做到无毒、无害。国家禁止生产经营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的食品。因此,畜禽一旦发生疫病,相关的动物性食品根本就不能上市,一律作销毁处理。患病的奶牛不仅可作为传染源,将疾病传染给养殖场工作人员,而且极有可能通过奶把病菌传染给人,进一步引起人群中流行结核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从人的健康安全出发,杜绝“结核奶”势在必行,而杜绝“结核奶”的关键首先是控制“结核牛”。
1882年3月24日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德国的罗伯特·柯霍在柏林向科学界宣布:在肺结核人的痰中发现了结核杆菌,从而确立了结核病的病原体。这是控制结核病历史上的最重要的第一个里程碑。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在同结核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感到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尽管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不断问世,但是世界上大多数结核病人仍然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管理,因此,1982年,在纪念郭霍氏发现结核菌100年之际,在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倡议下,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从此,每逢3月24日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以便进一步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对结核病的重视,提高全民对结核病问题严重性的认识,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动员全社会各界参与,使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更加公众化、社会化、科学化。
由于全球结核病的回升及其严重的危害性,国际上对结核病的流行十分重视,1998年联合国首次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视为全世界在卫生领域的一件大事。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加强在全球范围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利用现代有效的手段,使人类历史上的最大传染病杀手——结核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合理有效的治疗管理,最终在地球上消灭结核病。
相关知识——肺结核概述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现代医学认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入侵的结核菌不被机体防御系统消灭而不断繁殖,引起结核病。
结核病的病状比较隐匿,不典型,归纳起来全身结核病中毒症状有低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肺结核的局部症状如:咳嗽、胸痛、气短、咯血。而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状,个别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体检时才发现。
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形成慢性传染源,危害家庭、社会,最终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将结核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必须归口治疗。因为专业医院具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只有结核病能够系统管理系统治疗,才是结核病得以根治、得以控制的最佳手段。
结核病流行之广,遍及全球、自化疗药物的相继问世,使结核病基本得到治愈,但由于结核病有传染性、潜伏性、抗药性、顽固易发等特点,加之各种原因,结核病仍严重威胁着广大人群的健康,因此,肺结核仍是一个严峻的社会公共问题。
引起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如下:
引起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移民和难民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的流行、耐多药病例增加。
882年3月24日,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宣布了他对结核病(TB)病原菌的发现,从此开启了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的漫长征程。3月24日也因此被设为“世界结核病日”。结核病是全球当前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今年“结核病日”的主题为“共同努力,终结结核病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大流行和许多国家的冲突严重破坏了预防、检测和治疗结核病的服务。”他称,世卫组织2022年报告的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十多年来首次增加。
在今年的“结核病日”来临之际,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贵州表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结核病中等发病率的状态,脱离了高发病率国家。”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等方式排出的结核分枝杆菌浮在飞沫核中播散,健康人吸入可致感染。
2、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例如食用含结核分枝杆菌的食物、患病孕妇母婴传播,以及皮肤伤口接触感染等,但此类传播方式现已罕见。
结核病知识
结核病简介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
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农村的结核病疫情高于城市、城镇人口,目前全国大约80%的结核病人来自农村;肺结核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45岁以上年龄组中增加的最为明显。耐药是我国结核病控制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估算全国现有耐药的涂阳肺结核病人42万。
为加强全国结核病疫情的管理,卫生部将肺结核病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将肺结核病可疑者和肺结核病人转至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的检查、督导化疗与管理。结核病的正规彻底治疗必须有6-8个月的疗程,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要求病人每次服药均要在医务人员的面视下服用(DOTS),以保证尽可能地治愈所有的结核病人,减少结核病的传播。绝大多数结核病人首诊于综合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因其本身的工作特点,很难形成医生与病人间的固定联系,难以实现对结核病人治疗全过程的督导管理,很多病人由于病情好转或药物副反应而私自停药,或由于经济原因等私自购买便宜的劣质药品,难以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滥用抗结核药品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量耐药结核病人,增加了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另一方面,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我市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落实病人的全程督导化疗,因此,我国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层结核病防治网络,将结核病人归口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统一治疗管理结核病控制策略。
结核病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以及接触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中父母或祖父母等长辈有结核病,儿童较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受到感染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又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通常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生结核病。但当少数感染结核菌的人出现抵抗力降低时,可在一年中任何时候发生结核病,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10%左右。预防或减少发生结核病的措施首先就是不要受结核菌的感染,不受结核菌感染就不会发生结核病;推迟受结核菌的感染年龄甚为重要,可以减轻结核病的发病程度。
哪些人容易感染结核病?
与尚未被发现和治疗不彻底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最易感染结核菌,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属成员(尤其是儿童)、与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此外在通风不良环境中集体生活和工作的人群中,一旦有人发生肺结核病,其他人常可受到结核菌感染。感染结核菌后仅少部分人发病,主要与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关。幼儿、青春期、老年人和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发病率较高。
肺结核病常见的症状
主要的全身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妇女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少数急性发展的肺结核可出现高烧等急性发病症状。主要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咯血,胸痛常与病变涉及胸膜有关,呼吸困难在病变广泛或伴有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情况时出现。肺结核病的症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症状程度与病变范围、进展情况和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得了肺结核病应当如何对待?
现在医学的进展,有效药物的不断推出,肺结核病已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病,所谓“十痨九死”“不治之症”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结核病人应该抛弃旧有的陈腐观念,接受现代化治疗及管理,树立治愈的信心。与结防专业机构的医生合作,按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接受医务人员的监督,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全疗程。对病人而言,模范地完成长达半年左右的治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到底。现代化治疗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疗程,几乎全部新病人都可治愈,而且在接受治疗2周后,痰内结核菌迅速减少(大约减少至5%),细菌的活力也受到抑制或完全消失,对周围人群已无传染性,结核病人治愈后可以与健康人同样工作、生活及学习,一切不必要的顾虑,都可以解除。要与医生合作接受治疗,不要听信社会传言,寻觅“偏方、验方”而贻误大好治疗时机。
肺结核病人要实行归口管理
“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是卫生部颁布的《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中提出的一项行政性规定。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将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及可疑肺结核病人报告并转诊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登记、治疗和管理。大家知道,我国是结核病、尤其是肺结核病广泛流行的国家,肺结核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肺结核病常常具有传染性,病程长,容易造成不合理、不规则治疗,容易造成病情久治不愈或复发,成为慢性传染源。需要由专业机构采用“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进行治疗管理。由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任务、分工、经费和人力资源的限制,不可能解决这个公共卫生问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和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归口管理的意义,一定会主动搞好这项工作,为尽快在我国控制并消除结核病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现在化学疗法可以使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在家中不住院条件下获得治愈
半个世纪以前,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结核病人只能住院治疗,依靠休息,营养及其它治疗手段求得疗效。50年代以来,新的抗结核化学药物不断被发现,治疗效果及消灭或减少病原菌传染两方面都取得划时代的成就。医学界开始考虑由住院转变为不住院治疗,50年代中期在印度进行了严密设计的不住院治疗的科学研究,取得了惊人的结果,以后经世界各国的多次实践,至60年代已为国际防痨组织所肯定。不住院治疗可以使绝大多数病人得到治愈而且迅速消灭细菌,对社会及家庭均不构成传染的威胁,从而奠定了不住院治疗的地位。现在,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也广泛实施不住院治疗。据统计,大约只有5%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目前公认的住院治疗的指征是:急诊病例、危重病人、疑难而难以得出明确诊断者、有严重合并症和需要实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等。
结核病人要接受国家结核病规划中推荐的统一短程化疗方案治疗
短程化疗推广以来,不同组合的化疗方案达数百种之多。国际上对短化方案进行了遍及全球的大量研究、对比,制定出高效、毒副反应少、经济、药源充足、便于督导管理的化疗方案。我国卫生部审定的全国统一化疗方案就是参考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治疗委员会推荐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的方案,因此各地区应选择与本地区情况相适应的国家结核病规划中推荐的统一短程化疗方案。实行国家统一化疗方案有很多优越性,它有利于观察对比,可统一疗效标准以利交流,防止因技术和技术人员水平不同造成化疗方案混乱和不合理现象,避免乱用结核药品,减少浪费,提高治疗效果。
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做痰结核菌检查
肺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痰内查到结核菌的病人是治疗的重点对象。化疗是抗菌(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疗法。因此,定期做痰结核菌检查观察细菌改变,是考核化疗效果的最好指标。如应用化疗后细菌减少或消失,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标志,反之则表示化疗未发挥作用甚至治疗失败。痰结核菌检查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结核病人应遵守医生规定按时送合格的痰标本进行检查。此外,如接受化疗较长时期后痰菌依然存在时,医生将安排进一步做痰菌检查,作为考虑改变化疗药物以增强疗效的重要依据。总之,定期查痰是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检查手段,病人必须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0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