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新型抗疟疾疫苗研制成功将对儿童进行试用

医案日记 2023-06-14 20:07:27

新型抗疟疾疫苗研制成功将对儿童进行试用

科技日报消息: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疟疾疫苗,他们准备给2000名2至4岁的儿童注射这种疫苗,以检测它对儿童的有效程度。

在非洲,每天有大约3000名儿童死于疟疾。目前,医学界正在开发几种此类疫苗,这次试用的被称为RTS,S/AS02的疫苗是其中运用技术最先进的一种。此前对成人的测试显示,这种疫苗对成人是安全的。这次试验将在疟疾流行地区进行,目的是检测该疫苗对低龄儿童是否同样安全。接种疫苗的儿童将接受一年半的追踪调查,看他们是否会感染疟疾。在以往对成人的试验中,这种疫苗的有效性两个月后开始减弱。科学家希望,它对儿童的有效时间能够长一些。

当蚊子叮咬人体时,会将疟疾寄生虫的孢子体注入人体血液。孢子体随血液进入肝脏后,发育为成熟的寄生虫。这种疫苗是用孢子体的表面蛋白质制造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两种能够促使免疫系统攻击寄生虫的物质。科学家希望,疫苗能够在孢子体阶段扰乱疟疾寄生虫的生命周期,这样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可以保护人体防止受到感染。

“疟疾疫苗计划”组织主任说,目前由于没有有效的疟疾疫苗,每年都有一百多万儿童死于疟疾。每拖延一个月,就会有12万名儿童死亡。莫桑比克主持这项研究的医生说,疟疾是非洲儿童的头号杀手。开发这种疫苗的目的,就要是对儿童进行免疫,使他们免受疟疾的侵害。此次试用是向这一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但研究人员表示,即使此次试用成功,这种疫苗要投放市场,至少也还要5至8年时间。

青蒿素(C 15 H 22 O 5 )是我国首创的新型抗疟疾药,请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计算:(1)青蒿素中碳元素和

(1)青蒿素分子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90:11.
(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512×15+1×22+16×5 ×100%≈63.8%
答: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
故答案为:(1)90:11;(2)63.8%.

当今世界上最棒的50项发明是哪些?

1.感冒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可能治愈普通感冒的药物。这种名为 DRACO的药物可以有效杀死病毒,就像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一样。DRACO是一种基因工程分子,可以引发受病毒入侵的细胞自我毁灭。

2.三维芯片

今年5月,英特尔公司展示了它们所谓的“三栅” 晶体管:在这种三维晶体管中,电子不仅可以平面传导,而且可以沿鳍状突起物三面传导。明年,英特尔公司将推出以新的三维晶体管为基础的首批芯片,它们的性能可提高37%,耗电约降低一半。

3.脂肪干细胞

在抽脂手术中从我们腹部和大腿抽出的脂肪将如何处置?以前的答案是:扔掉。新的答案是:它们可以转化为心脏细胞,来弥补心脏病导致的坏死组织。脂肪合有可以在实验室器皿中变为心脏肌肉的干细胞,因此研究者们研制出了一种从抽脂样品中提取干细胞,然后把它们变成新细胞的方法。

4.疟疾疫苗

作为发展中国家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疟疾每年造成约78万人死亡。经过24年的研究,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科学家乔·科恩及其团队发明了一种疟疾疫苗。这种名为Mosquirix的疫苗还在试验阶段,但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项分3个阶段的试验正在一些非洲国家进行,可以把儿童患疟疾的几率降低一半。

5.人造树叶

每个小时都有足够的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供世界万物的生长,但这些能量很少能储存起来留作后用。大自然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毫不起眼的树叶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可储存的化学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丹尼尔·诺切拉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发明出一种人造树叶,可以把阳光变为化学燃料。这种树叶 两面涂有廉价催化材料的薄型硅太阳能电池 在太阳光下能够把水分离成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可以在以后为燃料电池提供动力。

6.更好的电池

锂是一种惊人的元素,很少有像它这样既能用来做电池又能做抗抑郁剂的东西。不过它有一个缺点:暴露在氧气中很容易燃烧,哪怕在水中也是如此。这太糟糕了,因为能在空气或水中利用锂产生电的电池会提供比通常手机中的锂离子电池更多的电能。这正是史蒂夫·维斯科和同事在PolvPlus公司所发明的东西:锂水电池。PolvPlus制造了一种薄膜,将锂密封起来,使之不与水接触,从而防止燃烧。结果就产生了远比普通锂离子电池耐用的一种新型电池。

7.激光大灯

对于宝马车来说,大灯和它的格状标志一样有特色:它们让你老远就知道道这是一辆宝马。现在宝马车灯照射的距离将会更远。今年9月,宝马公司宣布研发了一种使用激光而不是目前LED灯泡的前灯。激光消耗的能源只有LED灯的一半,而且用在车灯上的激光会被转化为安全的光线,不像激光笔那样刺眼。

8.下一代Wi Fi

当前的局面是:全球50亿手机每月传输6拍字节的数据。也就是6后面带17个零。我们用于无线局域网和无线通讯网络的无线电频率所剩无几。进入爱丁堡大学的哈拉尔德·哈斯博士发明的li-fi吧。和许多伟大的发明家一样,哈斯的解决之道用的是我们身边大量存在的东西:全球140亿个电灯泡。他在普通灯泡中植入电子装置,利用光线强度发生的微弱变化来传输数据。这样的传输方法很快,而且因为光线不会穿透墙壁,所以这种传输方式也是安全的。

9.魔手

作为东京大学和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联合开展的项目,“魔手”是一种由28个电极片构成的臂环,它可以向佩戴者的关节和肌肉发送电流,让手指不由自主地产生精确的动作。从本质上讲,它控制了手。理论上说,它可以让人弹吉他、打字,或者做任何它想让人做的事情。

10.虚拟织物

芬兰森塞格公司开发的E感技术让用户不仅可以触摸屏幕上的图片,还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图片上的东西。触觉像素会利用电场和振动,模拟众多织物,这些织物有干有湿,有粗糙有光滑。从理论上讲,作为界面的屏幕可以像智能手机显示屏那么小,也可以像电影银幕那么大。

11.令人最放松的歌曲

这有没有可能是未来的安眠药?英国气氛音乐乐队Marconi Union编写了一首世界上最令人放松的歌曲:长达8分10秒的《失重》。实验证明,随着听歌者的身体节律与歌曲的韵律同步,这首歌能减少'65%的焦虑情绪并能将心率减缓35%。实际上,《失重》这首歌在引发睡意方面如此有效,导致科学家告诫司机不要在开车时听这首歌。

12.光场相机

当Lytro公司的光场相机拍照时,相机中的感应器捕捉的是整个光场,能够记录下每束光线的色彩、发光度以及矢量方向。用门外汉的话来说,这意味着一切尽在焦点之内。这种相机也没有快门延迟的问题,因此照片是即刻拍摄的。不过,这种相机真正酷的地方在于:该相机利用一系列算法,可以让用户在照片拍摄后重新给照片对焦。你可以在你捕捉的瞬间过去很久之后,选择远近不同的各个物体作为焦点。

以下是其他38项发明:

13.Switch照明公司的60号(亮度相当于60瓦)LED灯泡

14.数字助手Siri

15.汽车内置酒精检测仪(如果喝酒,汽车就无法开动)

16.隐身衣

17.完美剃刀(拥有铱刀架、铂金螺丝和刚玉刀锋)

18.能够记录书写内容的下一代钢笔

19.“蜂鸟”微型飞行器

20.读心软件

21.表达情绪的智能猫耳头饰

22.可以食用的篝火材料

23可以弯曲卷起的太阳能板

24.基于推特网的对冲基金

25.用牛奶制成的衣服

26.旨在帮助非洲农村地区的“数码鼓”太阳能计算机终端

27.电子灭火棒

28.利用微软公司的Kinect运动感应器制成的 “魔镜”

29.美国宇航局的双子月球探测器

30.三维打印服装

31.可以创造整个虚拟世界的无限游戏

32.足球机器人

33.全息地图

34.“九倍视觉”体验展览

35.聚焦超声技术

36.新火星探测器

37.绿色喷气式飞机发动机

38.能够带来顶级体验的电动汽车

39.IBM的沃森电脑系统

40.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汽车

41遥控直升机

42.飞行游艇

43.人造云

44.波音787梦想客机

45.万年钟

46.太阳能飞机

47.法棍面包贩售机

48.预防犯罪治安软件

49.与滑雪场合二为一的垃圾焚化炉

50.设计精巧的科威特城阿尔哈姆拉塔 如雕塑般的摩天大楼

屠呦呦成长过程,急!!!

早年经历
屠呦呦研发中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当时家乡肆虐的疟疾给儿时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1948年,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学习;
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2],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从此和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6]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工作经历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
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经历
屠呦呦研发室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深入药材公司,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并参加北京市的炮制经验总结,从而对药材的品种真伪和道地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以后,屠呦呦参加了卫生部下达的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的主要编著者之一。该书广泛收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炮制经验,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
1967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全国协作会议,组织60多家科研单位协力攻关,制定了三年科研规划,称为“523任务(523项目)”。[7]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疾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她查阅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多种提取的方法,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8]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

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9]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
1977年3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
1973年3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维善,甾体组研究院吴照华和吴毓林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7]
1978年,“523”项目科研成果鉴定会上,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7]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由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以首席发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10]
1992 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发明出双氢青蒿素(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1980年,屠呦呦被聘为硕士生导师。[11]
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1]
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出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02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