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湖南抗血吸虫病疫苗研究获突破 九成虫卵可杀死

医案日记 2023-06-14 10:00:19

湖南抗血吸虫病疫苗研究获突破 九成虫卵可杀死

我省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昨日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传出一则好消息,由首席专家汪世平教授领衔研发的抗血吸虫病天然分子疫苗已基本完成临床前实验研究,预计不久的时间内,成熟的血防疫苗可投入临床应用。该成果将从阻断传播途径入手,从根本上阻止血吸虫病的传播。

据介绍,血吸虫病是我国流行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省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也呈上升趋势。血吸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传播病源的惟一因子。汪世平教授带领课题组,经过十余年艰苦攻关,在小鼠和生猪等动物身上进行的多次实验表明,免疫保护效果稳定可靠。在全国16种血吸虫病疫苗抗原统一检测试验中,汪教授课题组提供的疫苗保护效果最好,减卵率和减雌雄合抱率分别高达89.3%和53.9%。这是首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中惟一的血吸虫病疫苗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专家认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据悉,抗病疫苗一旦研制成功,虽然不能完全清除血吸虫虫体,但是可以减少虫卵产生,加速虫卵死亡,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起到减轻发病的作用。同时,由于大大降低了粪便中成熟虫卵的排出,减少传染源的扩散,从而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

目前我国采取的人畜化疗及易感地带灭螺等血防措施,尚不足以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而药物灭螺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了湖区和大片湖州的可开发利用价值。因此,此疫苗的研制成功不但具有社会意义,也有助于我国湖区的经济发展。

血吸虫肠病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诊断4治疗措施5病原学6病理改变7流行病学8临床表现9鉴别诊断10预防附:1治疗血吸虫肠病的中成药 1拼音 xuè xī chóng cháng bìng

2概述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现在已知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有5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及湄公血吸虫(S.mekongi)。此外在人体尚见有牛血吸虫(S.bovis)、梅氏血吸虫(S.matteei)梭形血吸虫(S.spindalis)等寄生的病例。

3诊断 一病史:与流行区疫水有接触史应考虑到有患血吸虫病的可能,故患者的籍贯、职业与疫水接触史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无症状无体征的患者尤为重要。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发病前1个月左右有明显疫水接触史的病人,长期发热,并伴有下列特征者应考虑急性血吸虫病的可能:①有尾蚴皮炎病史、肝肿大与压痛、腹泻等。②血中白血球总数与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③乙状结肠镜发现直肠粘膜充血、水肿、黄色颗粒状虫卵结节。

2.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慢性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或过去症状早被遗忘,而且这些症状也很难与本病联系作为诊断参考。在流行区凡有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或便血、肝脾肿大、血中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青壮年新近有癫痫发作、急性或慢性阑尾炎发作、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现象,如巨脾、腹水或呕血以及侏儒症等患者,均应考虑有血吸虫病的可能,并进行病原检查加以证实。

三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从粪便中检出虫卵或孵出毛蚴可能诊和考核疗效。但轻度感染者,晚期患者及语治疗未愈合,粪中卵数很少,检出率低,故粪检阴性不能排除血吸虫病。

⑴直接涂片法:检出效果甚低,只能发现感染度较重的早期患者。挑取脓血粘液部分作涂片,可增加检出机会。

⑵沉孵法:

①自然沉淀法:此法优于直接涂片法,但粪中虫卵少的患者仍是漏诊。以竹棒挑取粪便约30g(鸡蛋大小)放放烧杯内,加少量清水,以玻璃调成糊状,再加较多清水稀释粪便。置铜丝筛于锥形量杯上,倾粪液入筛过滤,再以少量清水中洗筛内粪渣1~2次。在锥菜量杯内加清水至杯口处,静置20分钟,倾去上层液体留下粪渣,如此反复换水至上液变清为止。倾去最后一次上层液后,用吸管取少量粪渣作涂片3张镜检虫卵。

②毛蚴孵化法:如用自然沉淀法镜检阴性者可进一步用此法。将粪渣全部倾入250或125ml的三角烧瓶内,加清水距瓶口约1cm。(适宜的酸堿度为pH7.2~7.6)。置烧瓶于20~30℃有灯光的孵箱内,如室温高达20℃以上,可置室内向光处孵化。经4小时扣开始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毛蚴呈灰白色,点状,常在近水面处作直线运动,经24小时仍无毛蚴发现始可认为是阴性。

2.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按常规将乙状结肠镜或直肠镜由 *** 插入,先肉眼观察肠粘膜的改变。急性期以充血水肿为主,慢性期则粘膜苍白、肥厚及瘢痕形成。各期均可见典型的小结、小斑。然后夹取疑含虫卵结节的粘膜病变组织,压于两载玻片之间镜检。对未经治疗的患者,检出的虫卵不论死活,均有确诊价值;对有治疗史的患者的,则只有查见活卵或近期变性卵才有诊断意义。

四免疫诊断:

1.环卵沉淀反应试验:是以血吸血整卵为抗原的特异免疫血清学试验。卵内毛蚴或胚胎分泌排泄的抗原物质经卵壳微孔渗出与试样血汪肭的特异抗体结合,可在虫卵周围形成特殊的复合物沉淀,在光镜下判读反应强度并计数反应卵的百分率称环沉率。常规法用载波片或凹玻片进行,加样本血清后,挑取适量鲜卵或于卵(100~150个,从感染动物肝脏分离),覆盖24×24mm盖片,四周用石蜡密封,置37℃恒温中48小时后,低倍镜观察结果,必要时需观察72小时后的反应结果。典型的阳性反应为泡状、指状、片状或细长卷曲状的的折光性沉淀物,边缘整齐,与卵壳牢固粘连。阴性反应必须看完全片,阳性者观察100个成熟卵计算环率及反应强度比例。分级强度判读:“+”为卵周出现泡状、指状沉淀物的面积小于卵周面积的的1/4,片状沉淀物小于1/2,细长曲带状沉淀物不足卵的长径。“++”为泡状、指状淀物总面积大于卵周积1/4,片状沉淀物大于1/2,曲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卵的长径。“+++”为泡状、指状沉淀物大于周积的1/2,片状物面积等于或超过卵的大小,曲带状沉状物超过卵长径数倍。

血吸虫干卵抗原片(或膜片)环卵沉淀试验是所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改良方法,利用环卵抗原活性物质的耐热特性,将分离的纯卵经超声和热处理,定量滴加、烤干固定载玻片或预制的聚乙烯薄膜片。此种干卵膜片,保存时间较长(4℃半年),已有市售商品。试验时只需加入血清试样,湿盒内孵育,判读结果与常规法相同。干卵膜片法还具有简化操作规程,提高卵抗原的规范要求,并可长期保存等优点。

2.尾蚴膜反应:取受试者2滴血清10条左右的尾蚴在玻片上混和后,加盖玻片封以石蜡,置25℃恒温中经24小时后在低倍镜下观察,阳性反应为尾蚴周围有胶状膜形成。血清灭活后反应减弱,保存3天以上的血清需加补体,目前认为此反应是部分依赖补体的抗原抗体反应。对新感染病例本试验早期诊断价值较大,阳性率为95%以上。在无再感染机会的情况下,尾蚴膜反应抗体可自然下降,而造成较多的假阴性,故对基本消灭地区的陈旧感染不宜以本试验为查病方法。在感染禽类尾蚴的稻田皮炎患者,可出现交叉反应,应避免在稻田皮炎发生季节进行试验。其转阳性时间较环卵沉淀反应为迟,故应用考核疗效的参考价值不大。

3.虫卵抗原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阳性反应粪便检阳性为早,且敏感性高。高戊二醛固定人“O”型红细胞或绵羊红细胞,经鞣酸处理后,再用冻干血吸虫卵冷浸抗原液致敏,然后冰冻干燥,经冻干后的抗原在4℃下可保存1年以上。试验时在耳垂或手指采血6滴,仅需一滴血清分别以不同稀释度,在血凝板上和2.5%红细胞悬液一滴摇匀,室温下静置15~30分钟后观察结果。如受检血清有相应虫卵抗体,则出现凝集反应。稀释度1∶10阳性有诊断意义,阳性率95%以上,反应强度愈大,粪检查易检出。低滴度阳性可能出现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3.5%。与肺吸虫的交叉反应较高,可达14%~84.2%。由于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对肺吸虫抗原在补体结合试验中不存在交叉反应,可借此予以鉴别。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简便,识别结果迅速,是大规模现场普查的敏感性查病方法之一。

4.血吸虫循环抗原(CAg):最早是在日本血吸虫患者普查的敏感性查病方法之一。

感染鼠血清中检出了循环抗原。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循环抗原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已取得少少可供参考的结果。检测循环抗原为寻找考核血吸虫病疗效的方法提供了新途径。目前该法仍在探索阶段。

4治疗措施 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有吡喹酮、呋喃丙胺、硝硫氰胺等药物,但目前吡喹酮为首选药物。

一吡喹酮:为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对人体3种主要血吸虫和丝虫均有杀虫效果。动物实验性治疗结果,可认为吡喹酮是毒性低、疗程短和疗效高的抗血吸虫药。治疗剂量成人为每次10mg/kd,1日3次,间隔4小时,疗程2日。或采用每次20mg/kg,1日3次,1日疗法。总剂量为60mg/kg,儿童总剂量为日70mg/kg,分3次服用,疗程1日。急性血吸虫病剂量与疗程加位,即日10mg/kg/次,1日3次,连服4日,总剂量为120mg/kg。吡喹酮副作用轻而短暂,于服药后1小时左右出现,主要有头昏、头痛、乏力、轻度腹痛等,不需处理,于停药后数小时内消失。个别患者肝功能试验谷丙转氨酶可增高。少数患者出现早搏,但治疗前后心电图与脑电图均未见有规律性变化。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有显著疗效。粪便孵化于第18~20日内阴转,近期疗效达100%。

二呋喃丙胺:该药对血吸虫童虫和成虫均有一定杀灭作用。各地实践经验认为,呋喃丙胺20天疗法具有较高疗效。目前采用缓解肠溶片剂型,每天剂量60mg/kg(成人每天不超过3g),疗效10天,总剂量为600mg/kg。其该药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主要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偶有便血者。肌痉挛为呋喃丙胺的特殊副作用。精神神经症状,主要见于晚期血吸虫病肝动物代偿失全的患者,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沉默寡言、抑郁淡漠,意识模糊或哭笑无常、幻听幻视等,少数患者在疗效中出现轻度肝、肾功能损害,停药后迅速恢复。

三硝硫氰胺:系广谱驱虫药,目前主要采用微粉胶囊型,颗粒直径3~6μm,总剂量6~7mg/kg,等分3份,每晚服用1次,疗效3日。远期粪检阴转率可达80%左右。急性血吸虫病用总剂量10mg/kg,6日疗程,一般于开始服药后8~24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远期粪检阴转率可达80%。本药的副作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多见,如头昏、头痛、眩晕、乏力、嗜睡或失眠、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多法和肌肉颤动等。少数可出现精神症状以及消化系统症状。对于肝功能代偿不良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急性肝炎恢复期未满1年和慢性肝炎、精神病史、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心、肾等慢性疾病而体质虚弱者禁用。

5病原学 一成虫:虫体呈圆柱体,外观似线虫。雌雄异体,雄虫色灰白,较为粗短,长12~20mm,宽0.5~0.55mm,有口吸盘与腹吸盘各1个,腹面有合抱雌虫的抱雌沟,在腹吸盘后背部有睾丸7个;雌虫较难虫细长,圆柱形,暗褐色,口、腹吸盘不及雄虫显著,虫体长12~26mm,宽0.3mm,有发达的生殖系统,如卵巢、卵黄腺等。

二虫卵:淡黄色,椭圆形,无卵盖,卵壳均匀,壳的一侧有一小棘,位于卵的中横线与顶端之间,壳外常附有粘液与粪便渣滓,内含毛蚴。虫卵大小(70~100)×(50~65)μm。

6病理改变 血吸虫的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对人体均可引起一定的损害,但以虫卵对人的危害最著。主要引起大肠和肝脏的病变。虫卵沉着在人的肠壁组织中,其周围出现细胞浸润,形成虫卵肉芽肿,这是发生慢性因血吸虫肝、肠病变的根本原因。肉芽肿形成和发展的病理过程与虫卵发育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虫卵尚未形成毛蚴时,其周围的组织无反应,或仅有轻微的反应;卵内毛蚴形成发育时,组织遂开始出现炎症反应;卵内毛蚴成熟后,自毛蚴分泌的酶、蛋白质及糖等分泌物(虫卵可溶性抗原)引起组织坏死和急性炎症反应,卵集存处常有血管内膜炎并形成嗜酸性脓肿;感染严重时亦可形成嗜中性粒细胞脓中。日本血吸虫卵肉芽肿内常含有成族的虫卵,故引起的损害较其他血吸虫严重。

肉芽肿反应可破坏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瘢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有助于破坏虫卵和清除虫卵,并使用虫卵渗出的抗原局限于虫卵周围以减少或避免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全身损害。随意感染过程的发展,宿主的肉芽肿反应可出现调节现象,表现为肉芽肿反应的强调逐渐减弱。这种现象是虫卵可溶性抗原而不是成虫抗原所诱发。宿主产生免疫调节后,对虫卵的破坏能力仍持续增强,这在保护宿主方面有重大意义。

免疫复合物所致损害: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虫卵等既有阶段性特异的抗原,也有某些共同抗原,而宿主则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可在宿主体内形成复合物。当抗原过剩时,形成的可溶性复合物可能引起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造成血管损害,目前认为急性出血吸虫病及血吸虫肾脏损害均属这类病变。

虫吸虫病变多局限于痔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分布范围之内,以结肠,尤其是直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最为显著,小肠病极少,仅见于重度感染者。早期变化可见直肠粘膜有许多黄色或棕色的细颗粒,为虫卵沉积和由此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局部充血、水肿,并进一步发生坏死而形成嗜酸性脓肿。其表面的肠粘膜坏死脱落后,形成肤浅溃疡,边缘充血,大量虫卵由此进入肠腔。临床上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粪中可检出大量虫卵。急性炎性变化消退后,继以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变化主要为肠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部分粘膜损坏脱落或因营养不良而萎缩,故此时粪检时阳性的机会反而减少。部分粘膜增殖形成息肉。由于重复感染和成虫不断产卵,虫卵在肠壁分批沉积,引起病变新老不一,因此肠粘膜可杂有黄褐色细颗粒、溃疡和息肉形成等。血吸虫病变所形成的息肉有转变为癌肿的可能。严重的肠部病变愈合后可产生肠腔狭窄。此外虫卵还可引起脾、脑、肺等部位的病变。

7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于我国以及日本、菲律宾等地。所解放初期调查,此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13个省、市、区,其发布之广,几乎波及江南产粮区的大部分土地。估计患者约1000万人,受威胁者1亿人口以上。血吸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常和 *** 动员和组织大批专业人员到流行区开展普查普治,据1989年报道,过去有373个县血吸血病流行,现已有263个县达到卫生部颁发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患者总数的94%已被治愈,原有钉螺面积减少了80%。上海市和广东省、福建省已达到部颁布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目前我国血吸虫患者仍有150万,其中晚期患者5.5万。

血吸虫病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

一传染源:日本血吸虫病是 *** 共患病。血吸虫病患者及其保虫宿主的动物,如黄牛、水牛、猪、狗、猫、羊、兔、鹿、鼠类、猴等,可因粪便中排出的虫卵而成为传染源。在保虫宿主中以水牛及黄牛感染血吸虫病者较为普遍。

二传播途径:传染源含卵的粪便落入水体,而水全中有钉螺孳生及人们有机会接触疫水,这三点构成了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三易感者:不论何种年龄、性别和种族,对日本血吸早皆有易感性。但以15~44岁感染率为最高。体内已有血吸虫寄生的人,对再感染可有部分获得性免疫力,是为伴随免疫。

8临床表现 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到2~3天内,尾蚴侵入处出现蚤咬样红色点状皮疹,为尾蚴皮炎,有瘙痒,数天后自退。尾蚴行经肺部时可引起咳嗽、咳血。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而多样化,视虫卵沉着部位、感染轻重和机体反应而异。按其病程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

一急性因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为季节性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以男性青壮年为多。大部发生在过去无免疫性而新近有大量尾蚴感染者,主要是常与疫水接触之故。患者感染史较明显,且多数有尾蚴皮炎史。其全身主要症状有发热及过敏反应,皆由虫卵毒素和组织破坏后的代谢产物所引起。因虫卵在肠道大量沉积造成急性结肠炎,患者中出现腹痛、腹泻的占半数以上。腹泻每日2~3次,粪便稀薄,可带血和粘液。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并可发现黄色小颗粒(为虫卵结节),此为急性期独特的病理变化。发病的初期部分病例可仅有便秘。重度感染者,由于虫卵在结肠浆膜层和肠系膜内大量沉积,可引起腹膜 *** 症状,腹部泡胀,有柔韧感和压痛,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少数患者并有腹水形成,这是由于急性虫卵结节所产生的炎症渗液以及虫卵引起肝脏内广泛病变,使肝内血流不畅,淋巴增多而漏入腹腔所致,其他可有肝、脾肿大等。

二慢性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患不一定有急性发作病史。流行区农民自细一河水接触,有小量多次反复感染,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由于感染程度不同,慢性血血吸虫病有无症状和症状之分。

1.无症状患者:轻度流行区以无症状患者占大多数,其健康情况和劳动力可不受影响,仅于集体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偶然发现。城市中所见的血吸虫病多数也属此类,患者大多既无症状亦无阳性体征,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肝或脾脏肿大。

2.有症状患者:乙状结肠与直肠为血吸虫病病变的主要部位,故腹泻与痢疾样大便颇为常见。其轻重则因感染而异通常以轻者为多,患者偶有腹泻,每日2~3次,间或便中带血。重者可有腹绞痛、里急后重感、痢疾样大便等。乙状结肠因虫卵沉着及纤维化而增厚,并有压痛。粪便中容易找到血吸虫卵。另外增厚的大网膜、肠系膜和肿大的肠系膜或腹腹后淋巴结也常因虫卵沉着,肉芽肿形成,伴有纤维化而缠结成的大小形状不同的痞块,其质硬而固定,以下腹部为多。患者大多显示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和劳动力减退。患者肝脾切见肿大,在早期肝大于脾,表面光滑,稍硬。感染较轻者可停于这一阶段而不再进展,重症而病程长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脏渐见缩小,但仍可扪及,特别是左叶,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而后脾脏渐呈充血肿大。

三晚期血吸虫病:由于反复感染,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肝硬化。门静脉压增高引起腹水,脾脏显著肿大,食道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等。部分患者常发热、腹痛、腹泻和下痢、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并常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儿童若感染严重,能影响发育,可形成侏儒症。部分患者经常发热,一般不超过38℃,可能与虫卵病的毒素对肝组织的破坏有关。此外,性机能往往减退,男性有 *** 减退和阳瘘,女性则有闭经和不孕。此乃严重肝脏损害引起全身营养不良和对激素灭能作用的减弱,使垂体机能受到抑制,性腺及其他内分泌腺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所致。患者面容苍老而消瘦,外观较其实际年龄为大,常有面部褐色素沉着。晚期时肝脏反见缩小,表面不平,质坚硬,脾脏渐呈充血性肿大。

9鉴别诊断 急性血吸虫病有发热、肝肿大压痛、腹痛、腹泻等症状,需与伤寒、阿米巴肝脓肿、败血症与结核性腹膜炎等鉴别;并发肺部异位病变时需与粟粒性结核鉴别。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应与无黄疸型梅毒性肝炎鉴别。后者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与肝功能减损较明显,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阳性。血吸虫病患者有腹泻便血者应与阿米巴痢疾以及慢性菌痢鉴别,前者粪便孵化毛蚴阳性。晚期血吸虫病有巨脾与腹水者不易与门脉性以及坏死性肝硬化鉴别。前者常有慢性腹泻下痢史,黄疸、蜘蛛痣、肝掌较少见,肝功能减损较轻。

10预防 一消灭传染源:治疗患者病畜,加强粪便管理,避免新鲜粪便污染水源。如建造无害化粪池;或粪尿混合加盖贮存,使尿素分解为氨,可以杀死虫卵。粪便中加生石灰或碳酸氢胺也可杀死虫卵。

二消灭中间宿主钉螺:灭螺应根据钉螺生态特点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改变钉镙孳生环境,结合物理和化学药物灭螺方法。物理灭螺方法有铲草、火烧、土埋等。化学灭螺药物有氯硝柳胺、五氯酚钠、烟酰苯胺等。

三个体防护: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如必须在疫水中作业时则须采取防护措施,皮肤涂抹防护药物,如氯硝柳胺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乳剂,或穿防水胶鞋、塑料防护裤等。

治疗血吸虫肠病的中成药 肥儿丸

肝吸虫病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诊断4治疗措施5病原学6病因学7病理改变8流行病学9临床表现10并发症11辅助检查12鉴别诊断13预防14治愈标准附:1治疗肝吸虫病的中成药2肝吸虫病相关药物 1拼音 gān xī chóng bìng

2概述 其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 *** 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胆管。感染初期病变并不明显。长时间重度感染后,胆管出现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大量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见明显萎缩。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

3诊断 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

4治疗措施 积极治疗病人和感染者,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的积极措施。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Praziquantel)为首选药。

5病原学 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obbold,1875)Looss,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

6病因学 因食入含有囊蚴的鱼而被感染。

7病理改变 重度感染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胆管出现局限性的扩张,管壁增厚。大量的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见明显萎缩。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此外,国内外一些资料不断提示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8流行病学 华支睾吸虫人体感染主要分布于远东,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中南亚国家。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尚无报道外,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人群感染率在1%~30%之间。而保虫宿主动物感染的地区范围更广,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对人群的感染具有潜在的威胁。华支睾吸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的习惯。

9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但许多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偶见发育欠佳类似侏儒症者。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10并发症 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胰腺炎

11辅助检查 病原检查: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因虫卵小,粪便直接涂片法易于漏检,故多采用集卵法(如水洗离心沉淀法,乙醚沉淀法等)和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做离心沉淀检查。该虫卵与异形吸虫卵相似,不易鉴别。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近年来,有学者曾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法检测循环抗原,其灵敏性及特异性优于循环抗体检测法。

12鉴别诊断 常易误诊为传染性肝炎。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相区别。

13预防 大力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本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自觉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也不用生鱼喂猫、犬。

积极治疗病人和感染者,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的积极措施。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Praziquantel)为首选药。

合理处理粪便,改变养鱼的习惯,都是预防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此外,结合生产的需要,清理塘泥、消毒鱼塘,对杀灭螺类有一定效果。

14治愈标准 经过彻底治疗,经1~2个月后检查粪便无虫卵即为治愈。

治疗肝吸虫病的中成药 保肝合剂 主治:清热除蒸,舒肝活血,健脾利湿。用于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慢性肝炎,肝硬化,食欲不振,肝郁脾...

复方紫参冲剂 主治:舒肝理气,活血散结。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2g,一日3次。...

附桂八味丸 锑剂治疗,其中15例完成疗程。酒石酸锑剂治疗血吸虫病引起的肾损害用本方有效,治疗5例均获良好效果,...

十枣丸 者;及悬饮咳唾,胸胁引痛。近代也用于肝硬化、血吸虫病等所致的腹水,及渗出性胸膜炎的实证。方中甘遂善...

鳖甲煎丸 力较强者亦不宜久用;孕妇禁用。临床应用:1.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李氏用鳖甲煎丸配合阿魏消痞丸治疗晚期...

更多治疗肝吸虫病的中成药
肝吸虫病相关药物 呋喃丙胺片 锑剂口服抗血吸虫病药,具有干扰血吸虫糖代谢的作用,使其体肌及吸盘机能丧失,随血流进入肝脏而被包围消...

呋喃丙胺片 锑剂口服抗血吸虫病药,具有干扰血吸虫糖代谢的作用,使其体肌及吸盘机能丧失,随血流进入肝脏而被包围消...

吡喹酮片 【适应症】为广谱抗吸虫和绛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绛虫病和...

吡喹酮片 【适应症】为广谱抗吸虫和绛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绛虫病和...

盐酸左旋咪唑肠溶片

片吸虫病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疾病别名4疾病代码5疾病分类6疾病概述7疾病描述8症状体征9疾病病因10病理生理11诊断检查12鉴别诊断13治疗方案14并发症15预后及预防16流行病学17特别提示附:1治疗片吸虫病的中成药2片吸虫病相关药物 1拼音 piàn xī chóng bìng

2英文参考 fasciolasis

halzoun

fascioliasis

3疾病别名 肝片吸虫病,肝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 hepatica

4疾病代码 ICD:B66.3

5疾病分类 感染科

6疾病概述 片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和巨片形吸虫(fasciola?gigantica)寄生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或人体而引起 *** 共患寄生虫病,是牛、羊等动物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感染率高达20%~60%。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可数天至2~3?个月不等。临床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异位损害。

1.急性期?主要有不规则发热(38~40℃)、右下腹痛、食欲缺乏、腹胀、腹泻或便秘。尚可有咳嗽、胸痛、右胸闻及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等。

2.慢性期?当急性症状消退后,可数月或数年无明显不适,亦可在此期某些症状再次出现。如腹痛、腹泻、不规则发热以及反复荨麻疹、黄疸、贫血、低清蛋白、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3.异位损害?又称肝外肝片吸虫病。引起局部水肿及充血,出现吞咽及呼吸困难,耳聋及窒息等。

7疾病描述 片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和巨片形吸虫(fasciola?gigantica)寄生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或人体而引起 *** 共患寄生虫病,是牛、羊等动物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感染率高达20%~60%,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对终宿主选择不严格,人体并非其适宜宿主,故异位寄生较多,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并较为严重,主要由童虫在腹腔及肝脏所造成的急性期表现及由成虫所致胆管炎症和增生为主的慢性期表现。

8症状体征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可数天至2~3?个月不等。临床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异位损害。

1.急性期?主要由童虫在腹腔及肝脏移行所产生的症状,如合并有细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此期症状体征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有不规则发热(38~40℃)、右下腹痛、食欲缺乏、腹胀、腹泻或便秘。尚可有咳嗽、胸痛、右胸闻及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等。多数有肝大,少数伴有脾大及腹水。上述症状可持续4?个月左右而消退,并逐渐进入慢性期。

2.慢性期?当急性症状消退后,可数月或数年无明显不适,亦可在此期某些症状再次出现。如腹痛、腹泻、不规则发热以及反复荨麻疹、黄疸、贫血、低清蛋白、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后两者是因虫体寄生的胆管上皮损伤、糜烂及成虫食血(每条使宿主失血约0.5ml/d?所致)。由于成虫引起的胆管慢性炎症和增生,造成胆管纤维化以致肝硬化。亦可因成虫或胆管结石形成,使胆管阻塞引起阻塞性黄疸,进而发展成为胆汁性肝硬化。

3.异位损害?又称肝外肝片吸虫病。童虫在腹腔中移行穿入或被血流带至肝脏以外的脏器和组织,如腹壁肌肉等引起病变。中东个别地区人群有吃生羊肝的习惯,寄生在羊肝胆管的虫体可侵入人的咽部,引起局部水肿及充血,出现吞咽及呼吸困难,耳聋及窒息等,即咽部肝片吸虫病。

9疾病病因 肝片形吸虫虫体大小(2.0~5.0)cm×(0.8~1.3)cm,背腹扁平,似叶形,呈深红褐色。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为头锥,头锥后虫体骤宽称为肩峰。口吸盘较小,位于虫体顶端,腹吸盘略大,位于头锥基部。虫卵甚大(130~150)μm×(63~90)μm,椭圆形,淡黄褐色,卵壳薄,分两层。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许多卵黄细胞。

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在终宿主肝胆管内成虫产卵,随胆汁进入肠道,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在22~26℃水中,经9~14?天发育为含毛蚴卵,并迅速鉆入锥实螺,在螺体内经胞蚴和雷蚴两代发育成尾蚴,其后从螺体逸出,在水面下浮游,当接触动物体(植物或腐生物)后脱去尾部,形成囊蚴,附于水中物体上(如水草),其体形颇似草帽状。当宿主生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后,囊蚴经小肠消化液脱囊后,逸出后成为尾蚴,经肠壁进入腹腔发育为童虫。在腹腔约48h,童虫鉆破肝被膜进入肝实质中,以肝组织为营养继续发育,在肝内游走约6?周后最终进入肝胆管中寄生,约经4?周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囊蚴到粪便中找到虫卵,最短10~11?周,每条成虫每天可产卵约2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12?年。

10病理生理 肝片吸虫对人体的损伤大致可分为童虫和成虫两方面。早期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在此过程中可破坏组织,在虫道上留有出血灶。童虫在肝实质中移行时,以肝细胞为食,损伤肝组织。随着童虫的发育,肝损伤更为广泛,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腹膜炎。肉眼可见肝脏明显充血,其间布满乳白花纹(硬结部分)。镜检可见肝损伤处充满肝细胞残片,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肝组织表面偶有小脓肿,脓肿内充满嗜酸性粒细胞及大量的夏雷结晶。童虫在肝内游走约6?周后进入胆管中寄生并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在胆管内,使管腔明显增大,突出于表面。虫体的吸盘及皮棘等机械性 *** ,可引起炎症性改变,并易致继发性感染而引起细胞性胆管炎或肝脓肿。虫体能产生大量的脯氨酸,可诱发胆管上皮增生,因此成虫引起的主要病变是胆管炎症及上皮增生,致使胆管管腔变窄,管壁增厚,胆管周围亦有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见较大的胆管也有慢性阻塞及胆汁淤积,从而发生胆汁性肝硬化。

11诊断检查 诊断:有喝生水或生食植物习惯史,较长期不规则发热、腹痛、进行性肝大、黄疸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本病可能。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沉淀检查找到虫卵为确诊的依据。皮内试验、ELSA?等免疫学检查亦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白细胞总数在急性期可达20×109/L?左右,分类中有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血清生化检查?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表现为血清胆红素、ALT?增高,血清蛋白降低,免疫球蛋白增高,主要为IgG?增多。

3.病原学检查?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检查发现出虫卵为确诊的依据。寄生虫数较少时易漏诊。由于肝片形吸虫卵与姜片虫卵、巨片形虫卵及棘口吸虫卵等相似,易发生误诊,应注意鉴别。外科剖腹探查或胆管手术发现虫体可确诊。

4.免疫学检查?在本病急性期,虫体在腹腔和肝组织中移行,以及异位寄生病例,不能用检查虫卵的方法来确诊,免疫学方法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成虫粗抗原的皮内试验,因与其他吸虫病等有明显的交叉反应,故仅可作为初步鉴别诊断或流行病学检查的初筛。抗原提纯后用于血清抗体测定,推荐ELISA,其结果显示了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近年研究显示循环抗原检测较抗体检测能更好地做出早期诊断,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证实。

12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华支睾吸虫病、细菌性胆管炎等鉴别。实验室检查若发现本病虫卵应注意鉴别。

13治疗方案 1.硫氯酚?治疗本病常用药物,剂量40~60mg/d,分3?次口服,隔日给药,10~15?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后再给第二个疗程。一般用药第3?天即见疗效,3~6?天内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随之减轻,肿大的肝脏逐渐缩小。

2.吡喹酮?剂量为60mg/(kg·d),连服3?天。本品的优点是患者耐受性好,疗程短。但有人认为疗效不显著,甚至无效。马晓星等(199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吡喹酮可使肝片形吸虫皮层产生损害,因本虫皮层肥厚,提示临床用药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可望获得好的效果,此尚待研究。

3.叁氯苯达唑?剂量为10mg/kg?体重,顿服。本品1983?年用于兽医界,1989年首次应用于人体,1997?年WHO?推荐为使用药品。本品在埃及应用较多,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病除病原体治疗外还应辅以其他手段,如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手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等。

14并发症 可并发胆道出血,长期重复感染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15预后及预防 预后:一般良好。急性期可因大量童虫移行,使肝脏广泛性出血,常因误诊不及时救治而死亡。慢性可并发细菌性胆道感染而使病情恶化。

预防:加强家畜管理,划区放牧,避免污染水源,饮用水(包括牲畜)与一般用水分开,饮用水宜定期消毒。加 *** 生宣教,不喝或不吃可能遭受污染的生水和水生植物,以切断传播途径。

16流行病学 人体肝片吸虫病多为散发流行,一定条件下局部流行,遍及欧、非、美和大洋洲等总计51?个国家,共报道7071?例患者(Esteban,1998)。我国已有报道感染者和患者共204?例,分散于贵州、江西、湖北、内蒙古、陜西、山东、广西、广东及东北各省。病畜,如病牛、羊为主要传染源,患者数目不大,呈散发,在该病传播中意义并不重要。流行区居民通过生食带有囊蚴的水生植物或被囊蚴传染的饮水受感染;也可由于生食含有童虫的生牛、羊内脏、特别是肝脏而感染。肝片形吸虫中间宿主锥实螺广泛滋生在沼泽、池塘、沟渠、水田等水体中,羊、牛吃水生植物的机会很多,易造成肝片吸虫在羊、牛中广泛流行。人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获得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主要来自未成熟虫体代谢物的 *** ,成虫代谢物则无此作用。

17特别提示 1、肝片形吸虫呈世界性分布,国外个别地区有局部流行区存在。在我国人群感染率为0.002%~0.171%,散发于15个省市,其中以甘肃省的感染率为最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2万左右。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宿主甚为广泛,除牛、羊外,还可寄生于猪、马、犬、猫、驴、兔、猴、骆驼、象、熊、鹿等动物。

2、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田芹等茎叶。在低洼潮湿的沼泽地,牛、羊的粪便污染环境。又有椎实螺类的存在,牛、羊吃草时便较易造成感染。

3、防治此病,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定期进行驱虫。驱虫不但能预防此病,同时也是积极的治疗措施。每年春、秋两季,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牛羊饲养户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搞好驱虫。驱治肝片形吸虫的药物,应首选肝蛭净注射液。因肝蛭净注射液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牛、羊肝片吸虫病驱治药物。它具有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用量少等优点,现已取代四氯化碳、六氯乙烷和硫双二氯酚而成为有效、常用的治疗肝片吸虫病药物。

4、其用量为:绵羊每10公斤体重肌肉注射2毫升;牛每20公斤体重肌肉注射2毫升,春秋两季各一次。

治疗片吸虫病的中成药 附桂八味丸 锑剂治疗,其中15例完成疗程。酒石酸锑剂治疗血吸虫病引起的肾损害用本方有效,治疗5例均获良好效果,...

鳖甲煎丸 力较强者亦不宜久用;孕妇禁用。临床应用:1.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李氏用鳖甲煎丸配合阿魏消痞丸治疗晚期...

保和丸 m,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半夏)。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陈皮)。内果皮纤维上下层纵横交...

乌梅丸 加减使用。肠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是一种传染病,蛔虫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一般经口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

丹参 压病、肾炎等忌用。(《中药大辞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采集丹参根晒干后切片,水煎2次,过滤...

更多治疗片吸虫病的中成药
片吸虫病相关药物 呋喃丙胺片 色。【药理毒理】本品为硝基呋喃类非锑剂口服抗血吸虫病药,具有干扰血吸虫糖代谢的作用,使其体肌及吸盘...

呋喃丙胺片 色。【药理毒理】本品为硝基呋喃类非锑剂口服抗血吸虫病药,具有干扰血吸虫糖代谢的作用,使其体肌及吸盘...

吡喹酮片 【适应症】为广谱抗吸虫和绛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绛虫病和...

吡喹酮片 【适应症】为广谱抗吸虫和绛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绛虫病和...

马洛替酯片

血吸虫病怎么治疗?血吸虫病能治好吗?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人体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在非洲地区,曾经伤害过无数人的生命。血吸虫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中肠血吸虫病是由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导致的,尿路血吸虫病是由埃及血吸虫导致的,那么血吸虫病怎么治疗?血吸虫病能治好吗?
1、血吸虫病怎么治疗
血吸虫无论是的尾蚴、童虫、成虫还是虫卵都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但虫卵对人的危害最大,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的活卵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和血吸虫病原因。血吸虫虫卵沉着在人的肠壁组织中,形成细胞浸润,导致虫卵肉芽肿,进而引发大肠和肝脏的病变。
在虫卵发育为毛蚴时,肠壁组织的反应非常轻微,待毛蚴形成发育成熟后,肠壁组织开始明显的出现炎症反应,毛蚴成熟后则会直接导致组织坏死和急性炎症反应。一般患者体内的卵集存处多有血管内膜炎以及嗜酸性脓肿,重症患者还会感染形成嗜中性粒细胞脓肿。
除了虫卵感染,另一个血吸虫病原因就是人体的皮肤或者粘膜如果与被血吸虫病源污染的水域接触所导致的血吸虫病,而一般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对于血吸虫病都是不具备免疫力的。
目前对于血吸虫病的治疗,大多采用的是吡喹酮,个别地方也采用蒿甲醚胶丸和青蒿琥酯。对于血吸虫病的预防,目前主要依靠人为避免。比如减少在淡水区游玩嬉戏,避免接触存有钉螺的水域,或者是在进入污染水域前进行皮肤防护,避免皮肤感染,并在离开水域后及时检查和进行早期治疗。
2、病原检查
从粪便内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以及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
(1)直接涂片法重感染地区病人粪便或急性血吸虫病人的黏液血便中常可检查到血吸虫虫卵,方法简便,但虫卵检出率低。
(2)毛蚴孵化法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3)定量透明法用作血吸虫虫卵计数。
(4)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肠壁组织增厚,虫卵排出受阻,故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可应用直肠镜检查。
3、血吸虫病的饮食
1。急性期血吸虫病
南瓜子50克,去壳留仁,研碎,加开水、蜂蜜或糖调为糊状,空腹服下。本方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
2。急性期血吸虫病
属肝脾湿热者枣儿槟榔1500克,榧子肉100克,茜草根300克,红藤300克,制雄黄10克。除红藤外,其余四味共研细末,红藤浓煎取汁泛丸,如胡椒子大小,用蜂蜡为衣。每日20克,分2次服。本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
3。慢性血吸虫病
纳呆、腹泻者芡实米50克,山药30克,白扁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95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