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信息化可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医案日记 2023-06-14 07:01:00

信息化可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包罗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每年发生的几百万件医疗错误中,可以预防的占70%,有可能预防的占6%,不可能预防的占24%。而医疗错误中给

药错误的严重性最为显见。在一个普通的医院里,每给药5次就有一个错误发生,对病人构成潜在伤害的占7%。一家300张床的医院,每天就有40次错误发生,其中有超过70%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研究表

明,其错误有三大来源,来自医生的占56%,来自护士的占34%,来自药剂师的占10%。而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对药品和病人的信息掌握不充分。

如何预防医疗错误,医疗信息管理者也在探索。据介绍,国外专家把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划分为五代:

第一代(Collector)系统仅仅是数据收集者,通过创建临床数据库,以求比手动方式较快地获得医疗信息。

第二代(Documentor)系统采用电子病历(Com-puterizedPatientRecord或ElectronicMedicalRecord,简称CPR或EMR)来完整地记录临床的各种事件和信息,并构建基本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以减少医疗错误。

第三代(Helper)系统能够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到整个医疗服务过程和工作流程中去,并使用标准的医学词汇来规范医学概念,实现计算机化医嘱录入(CPOE),并具备定量分析错误和方法有效性

的基本体系,从而达到减少超过一半的可避免的医疗错误的目的。

第四代(Partner)包括比较成熟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临床管理协议(protocol)、比较广泛地采用知识管理、疾病追踪管理,通过与最新的临床研究知识库的接口,提供循证(Evidence-ba

sed)的决策支持和针对每个病人的个性化医疗服务。

第五代(Mentor)是智能化的临床信息系统,估计2010年后才会出现,包括高度成熟的CDSS;把医疗机构(CareDeliveryOrganization)具体的知识融入日常工作流程;真正的基于循证的医疗;每一病

例医疗效果的追踪;连接到国家医学图书馆和最新医学研究成果;病人并发症能有效地处理;具有与移动个人监护设备的接口;提供个性化的病人信息并使之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

根据国外专家建立的临床信息系统的五代模型显示:

第一代收集者(Collector)可以减少15%的错误,第二代记录者(Documentor)可以减少25%的错误,第三代帮助者(Helper)可以减少30%的错误,第四代合作者(Partner)可以减少20%的错误,

第五代指导者(Mentor)最终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错误。

李包罗说,采用医生医嘱录入系统能有效地减少医生用药医嘱的错误,移动式床边护士工作站、病人手镯式ID标识可减少护士的给药错误,自动包药机可以避免药剂士药品的分放、摆药错误。

但是完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还有很多难题。李包罗列举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PACS系统如果过于简陋可能增加医疗错误,没有医生工作站的医院安装PACS的意义何在?

建设电子病案系统的困难重重,来自技术的有标准化的问题,格式化与非格式化的争论,XML数据库实现的效率问题等等。还有来自法律方面的问题,我国迄今电子病历并未获得法律承认,任何临床纪

录只能以纸介质经手工签字才能生效。

医疗管理部门与高年资医生在使用电子病历上的心理障碍也不容忽视。

知识库的建设(如药品、临床路径、循证医学……)也需要做很多工作。

我国临床医学知识库领域研究、开发、应用上的落后状况,使得临床信息系统开发出支持临床咨询与决策、提示与警告、减少医疗失误与差错和临床医生迫切需要的功能变得十分困难。

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化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

摘? 要: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提升居民医疗水平,同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需要对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将慢性疾病、计划免疫以及传染病等,都纳入到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中,通过信息技术划分居民医疗管理区域,针对划分的区域内出现的疾病或者疫情等情况,可以及时实施有效的卫生管理措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卫生管理环境,帮助居民解决公共医疗问题。

关键词:居民? 电子健康档案? 公共卫生信息化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发展,并根据《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要求,建设成具备资源共享以及服务协同公共医疗管理系统,包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以及综合管理等六大功能。其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公共医疗管理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借助信息技术为居民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管理档案,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从而为优化医疗资源、调整医疗服务以及促进公共医疗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进展

1.1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假以某社区内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例,该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包括许多关键的信息,分别为个人健康信息、就诊信息等,医疗人员可根据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可准确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同时直观清晰了解居民疾病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情况等,使医护人员从动态以及静态多角度全面分析居民的健康状态。居民在日常就诊过程中,使用电子卡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身份认证后,医护人员可根据居民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能记录治疗过程产生的相关信息。通过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可享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能帮助居民学习到相关的健康知识,从而规范居民日常的治疗以及康复行为,使居民可以便捷高质量的完成治疗,让居民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以此提升治疗效率。

1.2 医防结合的慢性疾病管理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慢性疾病中老龄患者占比不断增多,在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时,构建医防结合的慢性疾病管理体系,为慢性疾病医防工作提供管理服务,需要社区承担筛查、诊断以及随访等任务,根据初步诊断的结果,居民可携带电子健康档案到综合型医院进一步诊治。我国正积极推动三位一体医疗体系的建设,由专业部门制定居民健康医疗方案,社区公共医疗体系为居民健康建立电子档案,随后与综合型医院建立信息交流关系,及时将居民出现的健康状况反映给综合型医院,医院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居民实施治疗措施,避免由于时间过长耽误居民的疾病治疗。

1.3 医教结合的学生管理

为社区内学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我国推行医教结合的模式,将学生按照学校为单位,构建学生监控管理模式,同时将医生绩效卡发放到全科医生手中,要求医生根据健康电子档案对学生的健康情况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学校作为健康管理模式的主体,全科医生需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健康状态,同时针对出现的疾病情况实施积极干预措施。学生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时,以健康卡为主体,将学生医保卡以及学籍卡绑定在健康卡内,要求学生每年接受体检,根据体检情况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保证学生的健康处在最佳的状态。

1.4 全程监管的规划免疫管理

在建立全程监管规划免疫管理系统过程中,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将医生工作系统、疫苗冷链监管系统纳入其中,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内居民的免疫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社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建立特色的免疫管理以及评价模式,居民只需使用移动设备,即可完成疫苗预约工作,并在指定的时间完成疫苗接种,不仅可提升疫苗接种工作效率,为居民缩短时间,提升居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还能围绕社区居民免疫系统,建立完善的免疫管理体系,让适宜接种疫苗的人群,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疫苗接种。

1.5 现场和实验室对接的传染病管理

综合型医院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可对社区内出现的传染病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建立现场和实验室对接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对掌握的信息建立全面的疾病管理运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将疾病的发展情况、疾病人数等信息进行综合的管理,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预警方案。而且通过建立的信息系统,医护人员按照流程完成标本采集、送样以及检测等工作,对社区内出现的疫情实施全面、科学的管理措施,避免社区内出现爆发疫情等无法控制的情况,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为社区居民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2? 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挑战

2.1 数据标准应用有待统一

构建标准化的卫生信息系统,需要为不同的信息系统以及平台搭建可交流的桥梁,才能在信息环境中完成信息共享和交流,这需要数据标准应用保持在统一的状态。但是,社区在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中,由于数据标准化与业务需求未能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造成信息化卫生管理系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出现在两个方面:一,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时间与疾控中心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未能统一数据标准;二,社区内综合型医院建立信息化公共卫生体系与软件研发企业由于技术的差异,未能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应用标准。

2.2 信息安全保护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信息管理等工作,借助先进的管理措施,既能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还能避免由于手工操作产生错误等情况。但是,随着该社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导致居民个人信息出现泄露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居民的信息安全。

3? 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展望

3.1 加快卫生信息标准的应用

若社区在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过程中,依照标准的接口业务,对不同信息以及类别的居民健康信息,应用标准化的卫生信息管理措施,并逐渐完成升级和转换,可为该市的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根据相关各项业务内容,按照应用标准可与市卫生系统建立对接关系,从而为综合型医院进行卫生信息改造以及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推进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若社区进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国信息安全相关规定,要求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网络安全以及管理,同时对信息交换以及信息共享等行为,做出明确的指示,从而规范信息管理工作流程,避免由于信息混乱,或者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促进公共卫生大数据挖掘

在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应促进公共卫生大数据的应用,同时挖掘公共卫生服务蕴含的大数据潜力,借助信息技术根据大数据的变化,对社区内存在的疫情以及疾病发展状况,通过信息交流等方式构建共享空间,让每个部门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情况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各地社区在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体系,为社区内每个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

?

护理信息化建设有哪些

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医院信息化建设给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在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显示出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具体表现在:一、准确、及时地完成护理工作量的统计任务以往科室护理工作量的统计是靠护士长每天对各项指标进行手工计算,每月再上报到护理部。现在各科室收治的特级护理病人数、一、二、三级护理病人数以及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口腔护理等处置量全部由护理部通过计算机统计完成,既准确、及时又节省时间。二、利用信息平台发布护理部各种信息卫生部、卫生厅等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能及时通过OA系统传达到护士长,保证政策下达及时,不用等到召开护士长例会时再传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部的文件如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业务学习的手册或课件、每月护士长总值班表、相关信息等直接放在OA系统中,护士长随时查看,既方便、及时、快捷还大大缩短了护士长例会的时间。三、实现护士人力及时调配护士长网上电子排班后,护理部可以及时了解到各护理单元护士和护士长的工作状况,并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工作任务及时、科学地进行护士人力调配,保证护士合理分配。改变以往到科室查看护士排班表,等需要调配护士时病房的排班状况又发生了变化的情况。四、实行电子病历,体温单管理更规范以后各科室电子体温单全部上线,护士不用画体温时点圆线直了,直接输入数值自动产生体温、脉搏和呼吸曲线,避免了以往体温单绘制一旦出现错误,整页重新画的情况。既美观、整洁还节省了护士的时间;表格式护理病历目前陆续在推广,出入水量的统计自动完成,既规范还省时、省力。五、检验标本的扫描,确保了检验质量护士接到采集标本的医嘱后先打印标签,粘贴在容器上,避免了因医护人员字迹潦草而使检验结果回报的姓名不正确,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采集的标本要在计算机的扫描系统上扫描采集时间,确保检验的

标本及时送到检验科,从而保证了标本分析前的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

六、电脑打印各种输液、处置治疗单,加强了药品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护士站”医嘱处理系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不仅改变了以往护士转抄医嘱执行的繁琐过程,而且减少因转抄时字迹潦草、不规范,易出现错抄、漏抄的现象,临床护士站、门诊输液室等部门全部实行电脑打印药物标签,使护士在处理医嘱时更快捷、准确,节省了护理人力,减轻了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医嘱处理的快捷、准确使工作效率提高护士将医嘱信息化处理后,由微机自动化打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转抄医嘱,所打印的医嘱单字迹清晰,格式规范,利于存档保管。每天的医嘱包括治疗、护理、手术、检查、处置等项目,都可以通过微机录入,完成记录、统计、报价和卡片等一系列任务,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规范了操作人员的行为,减少了人为干预和随意变更医嘱的现象。?七、实行医生控制费用,避免了护士催费的问题?新系统上线后费用由主管医生掌握,医生的催费力度大,同时也减少护士的工作。?七、移动PDA在病房护理中的优势?第二期工程我们还要将移动PDA用于病房护理,一方面规范了护理的操作流程,明确了操作者的责任,每个临床班及治疗班手持一台掌上电脑,它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更主要的是严格执行查对步骤,有效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护士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将护理服务延伸扩展到病人床头。?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护理信息化建设是护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经之路,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
?我院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一定会带来护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格局,促进护理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保证护理工作的直接护理时间,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

医院管理住院系统开发的意义

医院管理住院系统开发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医院管理住院系统可以集成医疗资源和信息,并实现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效率,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优化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信誉度和话语权。

3. 提高病人体验和满意度:通过在线预约、排队、挂号、取药等环节的自动化处理,简化患者就医流程,降低等待时间和病例丢失风险,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和安全的服务。

4. 保障医疗安全:医院管理住院系统能够记录患者病历、用药、检查结果等信息,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减少医疗错误和医疗纠纷。

5. 数据分析和挖掘:医院管理住院系统可以集成患者、医生、药品、设备等相关数据,通过分析和挖掘,发掘潜在问题和病患活动规律,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开发医院管理住院系统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体验和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92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