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患肾功能恶化的结果,尿毒症是进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按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可分四期,即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期、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晚期。其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有厌食、恶心、呕吐、口有尿臭味;神经系统有疲乏、头痛、头晕,重者嗜睡、烦躁、淡漠、惊厥、昏迷等;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造血系统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系统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深长,可有胸膜炎的症象;皮肤瘙痒伴色素沉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引起慢性肾衰的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和先天性肾脏病、尿路梗阻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糖尿病等);肾脏病变引起的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机能障碍,导致水、酸碱平衡障碍;毒性物质的潴留;内分泌代谢异常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实验室依据有尿比重降低,多在1.018以下或固定在1.010左右,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各种管型,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血清钙下降,血磷增高。血浆蛋白降低。腹部X片可观察肾影大小及形态,有无尿路结石。同位素肾图可提示双侧肾功能损害之程度,肾超声波检查可了解肾的大小、轮廓及有无积水。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仍感棘手,一般原则是去除诱因,控制蛋白摄入为主的饮食疗法,及时处理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对症处理。对缓慢地发展到终末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则主要采取透析疗法和肾移植。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水肿”、“关格’、“癃闭”、“腰痛”、“虚劳”、‘肾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因禀赋素弱,或因劳累过度,或者说因饮食不节,或因复感外邪,或因久治不愈,肾气日衰,脏腑虚损,脾虚则健运无权,水谷不化,血液乏于滋生,湿毒壅塞三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肾失开阖,气化无权。不能分清别浊,湿浊之邪内蓄体内,毒邪不得外解,怒必内渍,于是邪陷心包,肾虚风动,直至心肾俱败而告终。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98例,显效55例,好转33例,显效率56.1%,总有效率89.7%。
慢性肾衰竭症状:
1.消化系统:表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口有尿味,消化道出血等。
2.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四肢麻木及痒痛式的“不安宁腿”综合征,并可有嗅觉异常,排尿困难等,严重者可昏迷。
3.心血管系统:常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4.造血系统:表现严重贫血,晚期可有各器官出血倾向。
5.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有尿味,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呼吸。
6.皮肤表现:乾燥,脱屑,无光泽,并可有黑色素沉着致皮肤较黑,皮肤瘙痒,也可以有水肿,皮肤感染等。
7.骨骼系统:可出现肾性骨病,表现骨关节疼痛。
8.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继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皮肤疖肿,泌尿系统感染等。
9.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可致水肿或脱水,手足抽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8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泌尿系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