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癌症治疗新靶点

医案日记 2023-06-14 02:46:41

癌症治疗新靶点

肿瘤细胞是个“分裂狂”。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关于ERK信号通路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Raf-1调控蛋白,第一次揭示了Raf-1的空间调控方式,并提示了一种在高尔基体上遏制ERK信号通路的新机制,为未来研究肿瘤细胞过度增生的分子机理,进而治疗癌症提示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陈雁研究组的博士生冯琳等人发现的这种新蛋白,被命名为RKTG(Raf Kinase Trapping to Golgi),与已知的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同宗同族,具有7次跨膜蛋白的特有结构。研究发现,和定位在质膜上的脂联素受体不同的是,RKTG特异定位于高尔基细胞器上,并具有与脂联素受体完全不同的功能。它善于将胞质中的Raf-1物质锚定在高尔基体上,干扰其与上下游某种蛋白物质的结合,削弱Raf-1激酶的活化,最终抑制ERK通道中的信号传递。而ERK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关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体内受到严格调控,一旦紊乱失调,容易诱使细胞患上过度“分裂症”,发生癌变。

在小鼠模型中,该研究结论得到进一步验证:敲掉RKTG蛋白的小鼠,ERK信号通路活力十足,特别是受到生长因子刺激时,表现出更强烈、更持久的ERK激活。

该项工作受到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以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关于癌症治疗的靶向药是否真如报道的有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靶向药物?

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就是瞄准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基因是否突变的状态)对其进行打击的一类疗法。人们形象的把靶向治疗称为“生物导弹”,其与“不辨敌我”的化疗相比,它的精准性、针对性更强;堪称“高效低毒”,在发挥更强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有效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但是因人而异、因靶而异。由于靶向治疗是为攻击特异性靶分子而设计,所以须找到合适靶点才能发挥其神奇的疗效,而能否在个体患者身上找到合适的“靶”以及能否在使用后控制肿瘤的生长,都是因人而异、因靶而异的。因此,患者应理性对待, 尽量避免盲目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医生首先对患者病理、分期、一般状态等进行初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靶向药物,再进一步获取病理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判断患者是否有靶点,从而合理选择靶向药物。理论上讲,没有检测出靶点的患者应该不适合靶向治疗,但是实际工作中并非绝对,因为毕竟基因检测只是一项技术,如果送检的肿瘤组织或血液存在肿瘤细胞偏少,超出技术的检出范畴,基因检测结果就会存在假阴性,也就是说由于技术限制原因把本来阳性的病人漏检了,那么在这类人群中尝试靶向药也会有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7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