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红眼病中医治疗

医案日记 2023-06-14 02:00:04

红眼病中医治疗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又叫“天行赤眼”。此病系由感受风邪热毒,侵袭人体眼部引起的。现代医学称为急性结膜炎,是由病毒传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流行广、传染性强的特点。临床上,本病以发病急、白眼发赤、眼痛、眼睑发肿、目热怕光、眼分泌物多而黏结为特征。中医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疗法以及用民间的熏洗疗法常获良效。

病轻者为风热上攻

症状为眼红,痒痛交作,畏光流泪,怕热,目中干涩有异物感,且眼分泌物黄白而结。治当疏风散热,佐以解毒。

药方: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g,竹叶、薄荷、桔梗、牛蒡子各9g,芦根18g,甘草3g。水煎分3次服。

病重者为火毒炽盛

症状为一眼或双眼满目发红,甚至出现小出血点,眼睑肿势明显,眼痛头痛,眼分泌物多而黏结,或流淡血水,眼中灼热、怕光。治宜泻火解毒。

药方: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g;黄连、黄芩、陈皮、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g,玄参12g,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

常用治疗红眼病的验方

方一:赤芍、白头翁各30g,柴胡、谷精草各20g,麻黄6g,番泻叶5g。水煎服,每日l剂。有风热表证(恶寒发热、咳嗽、脉浮数、舌苔薄黄)加蔓荆子、木贼各10g,热毒甚者加夏枯草20g、陈皮10g;有出血点或血性分泌物加蒲黄、槐花各10g。

方二:白菊花、霜桑叶、蒲公英各20g,浮萍15g,每日煎服或洗之。

方三:黄连、黄柏、菊花各9g,银花、蒲公英12g,连翘、赤芍各10g,玄参、决明子各12g,蔓荆子、甘草各9g。水煎日服3次。

方四:绿豆200g,生黑豆100g,薏苡仁100g,赤小豆150g,甘草6g,同煮粥,随时食用。治疗期间应禁酒、戒烟,不饮浓茶、咖啡,禁食辛辣助火之品。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预防结膜炎的发生。少到游泳场等公共场所,尤其是免疫力低的小孩,以免感染病菌;家庭中各人毛巾应该分开并用流水洗脸;要戴隐形眼镜要注意及时消毒。

红眼病外治有方

红眼病,即急性结膜炎,是由多种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结膜急性炎性反应,是夏秋季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本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常在学校、家庭、托儿所及其它单位造成流行。

本病发病急,多为双侧性,眼部有异物感或烧灼感,或伴有轻度畏光,流泪,分泌物多,晨起时上下睑缘有分泌物粘着。本病结膜充血严重,可伴有球结膜下出血,严重时可发生角膜浸润或溃疡。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本病多为湿热邪毒侵袭,肝火上炎,熏灼目窍所致,当以清热利湿,泻肝解毒为治,在常规治疗时,可配合选用下列中医外治法。

一、中成药外治法

1.马应龙八宝眼膏:方由炉甘石、琥珀、麝香、牛黄、珍珠、冰片、硼砂、硇砂等组成。本品为软膏剂。点入眼睑内,每日 2 3 次。可退赤,去翳。


2.拨云眼膏:方由锻炉甘石、冰片、龙胆浸膏、制没药、麝香、煅硼砂、芒硝、玄明粉、制乳香、煅明矾等组成。本品为软膏剂。外用,点入眼睑内,或涂于患处,每日2 3次。可明目退翳,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二、药浴疗法

1.黄连、黄柏、黄芩、大黄、金银花、蒲公英各10克,水煎取汁熏洗患处,并可配合局部湿热敷,每日3 5次。可清热解毒。


2.山栀适量,水煎取汁熏洗患眼,每日3 5次,药渣捣烂外敷双足心涌泉穴,1日1换。可清热解毒。

三、足浴疗法

1.桑叶、菊花、黄柏、苍术、牛膝各适量,水煎取汁,浸泡双足,每日2次,每次10 30分钟。可清热解毒。


2.桑叶、菊花、黄柏、苍术、牛膝各适量。上药水煎取汁,浸泡双足,每日2次,每次10 30分钟。可疏风清热,明目除湿。

四、敷足疗法

1.大黄、南星各等量,米醋适量。将上二药共研细末,每取10 30克,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清热泻火。


2.生栀子5克,黄连4克,牛膝3克。上药共研细末,温水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右足心,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可清热解毒,引热下行。

五、湿敷疗法

1.胖大海2粒,清水洗净后,用少量清水浸泡使其膨胀,而后去核搅成泥状,晚上临睡前敷于眼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晚1次,连续3天。可清热解毒,明目通络。


2.蒲公英、桑叶各等量,清水洗净后,水煎取汁,取药液熏洗双眼,每日2 3次,而后将药渣捣烂外敷患眼,每日1次,连续5 7天。可清热解毒,明目消肿。

六、点眼药法

1.冰片3份,黄连1份,择净,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眼后,

细牙签或缝衣针蘸凉水粘药末少许点入眼中,闭眼片刻,而后转动眼球数次,每日3 5次,连续2 3天。可清热解毒。


2.10%黄连或黄柏煎液,滴眼,每次1 2毫升,每日2 3次,连续3 5天。可清热解毒。


七、穴敷疗法

1.元明粉适量,加蛋清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太阳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 3天。可清热解毒。


2.黄连、黄柏、黄药子、苦参、朴硝各等量。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茶水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太阳穴上,干则再润之,每日2 3次。可清热解毒。

八、纳鼻疗法

1.鹅不食草15克,青黛、川芎各30克,共研细开,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粉少许软入鼻孔内,或用湿棉球蘸药粉塞鼻,而后口含温水,以泪出为度,数次即可奏效。可清热解毒。


2.黄连6克,择净,研细,用香油调如薄糊状,放瓶中,时时以鼻闻之,日约20 30次。可清热解毒,明目止痛。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病流行季节,不要到公共场所玩耍,也不要走亲串友,更不要到游泳池游泳。家庭中不要共用毛巾、脸盆,也不要用手抓揉眼睛,接触病人或触摸病人的东西后要及时洗手,并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不要搞集体性预防点眼药,也不要使用病人用过的眼药水,患眼也不要包扎,擦眼分泌物时不要用手巾,可用消毒过的清洁卫生纸或餐巾纸。

红眼病吃什么药好

红眼病又称急性结膜炎,是自限性疾病(如无合并细菌感染7天内便会康复),但传染性强,属国家丙类传染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家人/同事/朋友,也可通过你接触过的物品传染别人!
最有效的办法是消毒,可以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你所接触的物品,如:桌面、电脑键盘、鼠标、电脑开关等,也可用84消毒液1:100稀释后
(1ml
84消毒液对100ml水)擦拭,个人用的毛巾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浸泡后,洗净即可!
居住环境平时要注意通风,过于闷热可助病毒或细菌滋生
因红眼病为病毒感染,治疗采用抗病毒为主!在我们这主要用阿昔洛韦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红霉素眼膏
用法:阿息洛韦滴眼液滴后1小时滴左氧氟沙星,在间隔1小时滴阿息洛韦滴眼液,如此反复,睡前用红霉素眼膏涂抹.
如病症较重,影响视力可以输液治疗,输液也以抗病毒为主,如更昔洛韦.
红眼病患者不易上网,因为此病畏光,长时间刺激可加重病情,要注意休息.
其次红眼病需与结膜下出血相鉴别
匿名
回答采纳率:18.9%
2010-09-26
08:15
检举急性结膜炎民间称“红眼病”,是由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病人眼的分泌物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毛巾、脸盆、游泳池水、玩具传播而使健康人患病。由于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造成广泛流行,故应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眼的卫生。家中有红眼病人时,洗漱用具必须严格分开。督促病人按医嘱要求按时点滴抗生素眼药水。
治疗:
一般可用0.25%的氯霉素眼药水;0.5%的新霉素;0.1%的利福平眼药水;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隔2小时滴一次。对混合病毒感染的结膜炎,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用抗病毒眼药水,如为腺病毒可用0.1%羟苄唑眼药水、0.1%肽丁胺乳剂,如为小病毒可用0.1%疱疹净、0.1%无环鸟苷眼药水等,每日2~3次,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滴眼药前应先洗净手.眼分泌物较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0.3%的硼酸水冲洗眼结膜,一天2-3次。当炎症控制后,为预防复发,仍需点眼药水1周左右.
中医治疗:
一般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故宜驱风散邪,清热解毒,常用泻肺饮和银翘解毒丸。
病轻者,为风热上攻。症状为眼红、痒痛交作、畏光流泪、怕热、目中干涩有异物感、眼分泌物黄白而结。治当疏风散热,佐以解毒。
药方: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杜梗、大力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
2病重者,为火毒炽盛。症状为一眼或双眼满目发红,甚至出现小出血点,胞肿明显,眼痛头痛,眼分泌物多而粘结,或流淡血水,眼中灼热,怕光。治宜泻火解毒。
药方: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陈皮、大力、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克,元参12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
急性结膜炎传染性强,应重视隔离消毒。急性结膜炎的处理原则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眼,清除分泌物,再滴抗生素眼药水。急性结膜炎的预防主要是要注意用眼卫生,如不用手揉眼、不合用毛巾、脸盆,
游泳后应滴抗生素眼药水以防感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