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

医案日记 2023-06-14 00:54:36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

本病是以皮下脂肪组织小叶间隔内细小血管受累为主,产生结节性皮肤损害为特征的过敏性血管炎疾病,病程慢性,反复发作。

损害往往先发于青壮年女性小腿,而后至大腿及臀,发于上肢极少。基本损害为如杨梅或更大的皮下结节,自数个至10余个不等。散在分布,无局限于伸面或屈面倾向。大多数呈淡色、鲜红或皮肤色,病期久者也可呈暗红或紫红色,压之可退,结节消退或遗留少许色素沉着斑,无破溃及相互融合倾向。不同程度疼痛和压痛,自觉小腿酸胀、疼痛、无力,伴水肿时尤甚,行走及站立时加重,或有膝、踝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全身性症状视发病缓急及损害多少而不同,一般有疲乏、困倦、头痛或 食欲不振等。大多数病例不发热,少数病例夏天低热、劳累后升高或于结节出现之前后几天内高热,也有呈寒热往来之状者,无持续高热病例。多于春末夏初发病,秋后减轻,冬天缓解,如此季节性地反复发作,持续几年至10余年不等,也有间隔几年发作者。病期越长,损害越多,均无内脏损害表现。

本病病因不明,而发病可能与多种变应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性有关,如扁桃体炎及龋齿等慢性感染性病灶及部分病例存在陈旧性肺结核和颈等部位的淋巴结结核病灶,其OT试验多呈强阳性反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可不再发作,因而结核过敏是其原因之一。由于损害主要发生于下肢,故血液动力学影响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发现,诊断本病以临床表现为主。其组织病理改变有如下特征:基本病变是皮下脂肪小叶内及其间隔间以淋巴细胞侵润为主的毛细血管和细小静脉炎,并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同时可见组织坏死和肉芽肿形成。本病是与结缔性红斑和硬红斑不同的独立疾病。

中医将次类病归于“梅核丹”等范畴。湿认为是热蕴于脏腑之内,寒湿侵袭于外,热与寒湿腥蕴结,致脉络痹阻或经络瘀结、气血凝滞而发病。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视病因、病变性质及其发病机理而定,如与结核病关系明确者,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效果较为满意;病因不明者,可用消炎疼、强的松等治疗,但不能长久用。应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中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60例,痊愈41例(68.3%),显效12例(20%),好转6例(10%),无效1例(1.7%)。总有效率为98.7%。

血管炎的分类

1.变应性白细胞破碎性(坏死性)血管炎
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过敏引起的一组血管炎疾病,主要累及细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静脉。以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纤维蛋白沉积、变性及坏死,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核破碎成核尘为特征。发病多较急,常有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主要有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系统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低补体性(荨麻疹样)血管炎等。
2.结节性多动脉炎
以中、小肌性动脉节段性炎症与坏死为特征的一种非肉芽肿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血管,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主要有系统性结节性多动脉炎、良性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婴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3.血栓形成性血管炎
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以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为特征,并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网状青斑性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肉芽肿性血管炎
为大、中、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疾病,以管壁内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病程慢,有时甚为严重。主要有韦格纳氏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颞动脉炎、大动脉炎等。
5.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以皮肤细小血管受累、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产生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病程慢,反复发作。主要有淋巴瘤样丘疹病、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等。
6.结节性血管炎
一组以皮上下脂肪组织间隔内血管受累和产生皮下结节损害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主要有结节性血管炎、硬红斑。
7.血液成分异常性血管炎
由于血液中某些成分异常引起的细小血管炎性疾病,表现为皮肤或内脏损害,病程为慢性。主要有冷球蛋白血症、冷高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

血管炎的症状,血管炎有什么症状,血管炎的早期症状

血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又称脉管炎。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壁的为原发性血管炎,在血管炎症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为血管炎疾病;由邻近组织炎症病变波及血管壁致病的为继发性血管炎。少数病因较明确,如血清病,药物变态反应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中华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均能引起血管炎。

血管炎多数病因太难、不明,少数病因去年较明确如血清病无数药物变态反应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比较病因进而又发现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均能引起血管炎。

本病与III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对于一些有明显诱因的患者,应避免再与诱发因素接触,针对病因来进行预防。而其它病因不明确的患者,除了积极进行治疗外,还需要严格地筛查,查找出病因,进而采取预防措施。平时多吃玉米,苹果,海带和海藻,绿茶,大蒜,洋葱。

检查方法: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及出疑血时间、血沉、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C2、C3和C4、CH50类风湿因子、抗核因子、蛋白电泳、纤维蛋白原测定和HBsHg检查等,还应按需要进行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可以和X射线的确检查等。

血管炎易混淆的症状

(1)过敏性紫癜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多发生在下肢以淤斑、淤点为最多见的皮损,可伴有关节痛。

血小板正常,尿常规可有蛋白尿和血尿,有时偶见消化道出血症状。

(2)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青年女性多见,四肢关节附近或臀部有散在中心坏死性坚实丘疹,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组织病理有结核病的组织表现。

(3)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多在下肢,有沿小动脉分布的皮下结节,自觉疼痛明显及明显的压痛,皮肤组织病理表现小动脉炎及小动脉坏死。

(4)还应与高球蛋白血症、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及结节性血管炎鉴别。

血管炎的临床症状表现具体如下:

1、皮肤型变应性血管炎:本病仅累及皮肤,多发生在青壮年。一般有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少数病例可有不规则的发热,但也可无上述症状。

皮肤损害可为多形性,有红斑、结节、紫癜、风团、血疱、丘疹、坏死及溃疡等。两膝下为最常见,以两小腿下部及足背部皮损最多。较多的皮损开始的特征为紫癜样斑丘疹,压之不退色,是由于血管壁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渗出,故这种淤斑都是高起的可以触及的,乃是本病的特征。

有的开始为皮下结节,如黄豆至蚕豆及小枣大小,淡红色有压痛。有的开始完全似紫癜样的皮损,有的皮损开始似丹毒样改变,有的似硬斑病样改变,有的似多形红斑样。在皮损发展过程中可伴有风团、丘疹等。由于炎症反应严重,在紫癜及紫癜性斑丘疹上发生血疱、坏死及溃疡,一部分结节损害也可发生溃疡伴疼痛。水肿以踝部及足背为重。

2、系统型变应性血管炎:本病多脏器受累,病情较重。由于脏器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静脉受累,因此弥漫性渗出和出血灶多在脏器之内。脏器受累表现多为急性发病,通常有头痛、不规则发热、不适、乏力、关节及肌肉疼痛等症状。病程不一,轻重不同,若是一次接触抗原,约3-4周愈,若反复多次接触抗原,病情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数月或数年。本病预后取决于受累脏器和病变程度。

67%的患者发生多形性皮肤损害,但往往以可触及淤斑为多见。75%的患者有非特异性发热,约2/3的患者有关节痛及关节肿胀。病变可侵犯粘膜,发生鼻衄、咯血、便血。有1/3的患者肾脏受累,有蛋白尿血尿,严重肾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得了变应性皮肤结节性血管炎血药注意些什么?

结节性多动脉炎

变应性血管炎
是两种不同的病
其治疗用药也不一样。可以再进一步讲述一下详细的症状表现。
或到
大动脉炎治疗网
咨询
雷小明教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5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