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如何预防破伤风

医案日记 2023-06-13 21:28:18

如何预防破伤风

一旦发生破伤风,由于病情可能会变得险恶,所以常令人担心不已。但人们已经熟悉破伤风杆菌的习性,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在受伤后能避免该病的发生。

首先要正确处理伤口,包括使用3%双氧水清洗或湿敷伤口;通过无菌技术清创;并去除缺血坏死和已被污染的组织异物;以及有效的止血和缝合伤口等。经以上处理使伤口或者创面形成有氧无菌的环境,杜绝破伤风杆菌的侵入与繁殖,这一点在大面积烧伤,冻伤和复杂创伤及动物咬伤时尤为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宣传推广科学方法接生,结扎断脐时严密消毒,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重要措施。

其次,应使用对厌氧尤其是对破伤风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甲哨唑,头孢类等。对伤口污染严重或伤口较深的患儿应常规使用上述抗生素,以有效控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即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包括:

1、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可使机体产生破伤风抗毒素(TAT),从而预防破伤风发病。一般在婴儿阶段注射的"三联"疫苗,就含有破伤风类毒素,共注射3次。为使免疫力保持持久。1年后应强化注射1次,以后每隔5年强化注射1次。上述注射方法按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总之,接受过全程预防注射者,一旦受伤,只需再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就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如果未坚持强化注射,只是在婴儿阶段注射过,过了免疫年限,受伤后不采取措施仍然可能发生破伤风。

2、被动免疫:指的是受伤后就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凡伤口深大;伤口污染明显;伤口未能及时清洁处理;或钉子扎伤;匕首伤,枪弹,竹木刺等异物伤且异物残留者以及动物咬伤,均应及时注射常规剂量1500单位。用前须作皮试,阴性者一次注入;阳性者应先行脱敏注射,通常分4~5次注完。有条件的单位,也可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目前认为该药最有效而安全。应说明的是受伤后是否需要进行被动免疫由医生决定。

怎样防治破伤风?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锁扣风、脐带风和破皮风等,是由破伤风梭菌产生的外毒素(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侵害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创伤性疾病。

病原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侵入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牛也易感。破伤风梭菌为细长杆菌,无荚膜,能形成芽孢,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芽孢可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广泛存在于施肥的土壤及尘土中。当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后,在侵入的缺氧的局部组织内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刺激神经使家畜发病。

本病多散发,即零星发生。通常多发于伤口小而深的创伤。有的病例从外表上看找不到伤口,可能是潜伏期伤口已愈合或经损伤的胃肠黏膜或细小的皮肤创口感染而发病。

症状

潜伏期为7~21天。病牛初期肌肉紧张,牙关紧闭,流涎,采食及吞咽困难。继之出现全身肌肉痉挛,两耳竖立,瞳孔散大,瞬膜突出,鼻孔张开,头颈伸展,背腰僵硬,尾根偏举,四肢开张形如“木马”,腹部蜷缩,肋穹明显。遇声、光刺激可使全身肌肉痉挛,病牛惊慌。初期体温正常,死亡前常见升温到41℃,全身出汗,因反刍和嗳气停止,常发生臌胀,腹肌紧缩,反射兴奋不明显。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按经验,最初易表现的症状是第三眼睑外翻(抬头时最明显)、瘤胃轻度臌胀,用消胀药无效,采食时口不灵活,运步时肢体强拘。在体外可发现创伤或创口结痂,脉象为紧脉。

治疗

(1)寻找创伤

对伤口进行扩创,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3%双氧水、2.5%碘酊等反复冲洗彻底消毒,并用大剂量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在创口周围做环状注射。

(2)中和毒素

防止神经系统继续中毒,可静脉或皮下注射大剂量的破伤风抗毒素,连用2天,同时静脉注射15%~20%乌洛托品100~200毫升。

(3)对症治疗

把病牛放于阴暗处,避免声、光的刺激,防止外伤和保持舍内安静,可用棉花堵塞双耳来减少外界声音的刺激。

①用解痉挛镇静剂,肌内注射20%硫酸镁50~100毫升,水合氯醛15~40克溶于水中灌肠或肌内注射盐酸氯丙嗪0.2~0.6克,或肌内注射1~2毫克。静脉注射时应稀释成5%的药浓度,注射速度应慢,防止心力衰竭。对酸中毒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200~300毫升。

②牙关紧闭时可用2%~5%普鲁卡因10毫升加0.1%肾上腺素0.6~1毫升混合注射于咬肌,一侧一次。

③无法采食时,应每天补液、补糖。

④并发肺炎时可用抗生素类药。

预防措施

避免外伤,对伤口要及时治疗。注意手术的消毒。在受伤后或进行外科手术、助产等操作后应及时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大牛2万~4万单位,小牛1万~2万单位,有效期为2~3周。在疫区应定期注射破伤风明矾沉淀类毒素,每年1~2次,群养公牛去势前1个月也应注射此苗1次,大牛1毫升,小牛0.5毫升,皮下注射,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1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