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秋季进补两味药膳

医案日记 2023-06-13 08:05:50

秋季进补两味药膳

盛夏一过,不少人感觉身体发虚,想在秋天补一补。专家认为,若无明显的病症需要药物治疗者,可以自制亦肴亦药的药膳,既满足口福,又能起到滋养身体的效果。

菊香文蛤盅 滋阴润燥

用料:文蛤200克、菊花10克。

制法:1.文蛤焯水后捞出。2.菊花开水浸泡,与文蛤同放炖盅内,加火腿片、姜片及调味高汤蒸熟,加盐、味精等调味即可。

功效:疏风清热,滋阴润燥。适用于消渴、食欲不振、小便黄赤短少、水肿痞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等症的食疗。注意,蛤蜊肉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点评:本品咸平,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

石斛老鸭盅 益气养阴

用料:石斛5克、老鸭一只、火腿片。

制法:1.石斛用开水浸泡10分钟。2.老鸭切成块,然后过沸水,将焯过水的老鸭块加入盐、生姜块、火腿片、加饭酒、水,炖20分钟,与高汤及泡好的石斛一同装入炖盅里,放进蒸箱蒸40分钟后,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水,益气养阴。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肢体乏力或胃阴不足引起的舌干口渴、虚热不退等症的食疗。

点评:《神农本草经》:“石斛,可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日用本草》:“老鸭,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气解水,养胃生津。”可谓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以除去暑湿的不良影响。两者煲汤清而不淡,补而不燥;具有滋阴清热、调理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特别适宜夏秋季节人们进补食用。

中华食补药膳

祖国医学认为,秋后服食性质平和补品可以为冬天的到来提前打好基础,并调整脏腑功能,使其能够适应严冬恶劣的气候,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秋季"进补"可选用性味平和的滋补品,如山药、大枣、莲子、龙眼、核桃、芡实、木耳、百合、杏仁等,这方子一:白茯苓30克、山药(干)30克、芡实30克、蕙苡仁30克、排骨数段。
制法与服法:将排骨洗净待用、中药材洗净后,加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再放入排骨共同煎煮至熟后,加适量调料即可食用。适宜经常食用。
些均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的作用。
功用:健脾益气,补肾填精。
方子二:白茯苓10克、莲子10克、炙远志6克、红枣6枚、干银耳15克。
制法与服法:干银耳用清水发泡,洗净捞出。将莲子、茯苓、远志一起放入砂锅倒5碗水,武火煎沸后用文火煮成2碗,酌加冰糖或者蜂蜜调味。适宜经常服用(糖尿病患者不适宜)。
功用:益神安脑,健脾宁心。
补肾益肺胡桃粥
【做法】
取胡桃肉10—15个,捣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可作晚餐或点心服食。
【作用】
本品具补肾、益肺、润肠之功效,适用于老年肾亏腰疼、腿脚软弱无力、肺虚久咳、气短喘促、慢性便秘、病后衰弱,以及尿结石等症。

?进补秋季最佳 秋季养生汤做法大全

导读: 喝什么汤好?秋天是的季节,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的饮食要“减辛增酸”,其原理是肺气盛而肝气虚,在五行上“金能克木”,因此,为防止肺气过盛而肝气过虚,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辛入肺,酸入肝。同时,秋季的要收敛人体的阳气,辛主发散,酸主收敛,减辛增酸,有助于“”。减少辛散之味,如饮食少用生姜、大葱、陈皮等佐料,并少吃或不吃麻辣火锅、牛羊肉等。

秋季

,生姜是一味养生佳品,具有去腥、解表、散寒等作用,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药食两用之品,但生姜的使用,在一年四季之中只有秋季不适合使用,在一天之中,晚上不适合食用。秋季应多食用苹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杨桃、山楂等酸性水果,大自然为我们的顺时养生提高了很多便利,在秋季食酸的季节,恰好有大量的水果成熟,因此,食用应季食物,就是顺时 养生 的内容。同时,秋季气候干燥,燥邪伤人会产生干咳、咽喉疼痛、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身体的不适,多食用凉润之品可以有效预防燥邪伤人。下面介绍几种适合秋季食用的汤水———

莲藕排骨汤

材料: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黄酒、生姜、葱、盐少许。

制作:猪排骨切段,飞飞水;将藕洗净切片,与排骨同置1500毫升温水之中,加黄酒、姜、葱少许,水沸后文火炖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益肺。适合于任何体质服用。

雪梨银耳羹

材料: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100克。

制作:雪梨切片,银耳泡软时去掉硬根。锅内加水,放入梨、银耳、冰糖,煮半小时,即可食用。

功用:益气、滋阴、止咳,预防秋季燥咳。阴血虚体质更宜。

蜂蜜蒸百合

材料:百合120克,蜂蜜30克。

制作:将百合和蜂蜜拌匀,蒸熟。不时含数片,嚼食、咽津。

功效: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补汤

甘蔗山药粥

材料:新鲜甘蔗搾汁约100~150毫升,山药50克,粳米50克。

制作:用蔗汁与山药、粳米一同煮粥。

功效:本粥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恢复期或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生地粥

材料:生地黄30克,75克粳米。

制作:将鲜生地黄切细,用适量清水熬约半小时后,滤汁,再复熬一次,合并药液浓缩至约100毫升,备用;75克粳米淘洗后煮成白粥,加入生地汁搅匀,食时可加白糖少许。

功效:本药膳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潮热、盗汗、久咳、食少、消瘦、热症心烦、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难消等症。

山药薏米粥

材料:薏苡仁60克,生山药60克,柿霜30克

制作:将山药捣碎,柿霜切成小块,同煮成粥。

功能: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于阴虚内热、劳嗽干咳、泄泻,食欲减退等脾肺气虚的症。

俗话说“一夏无三分虚”, 秋季 是的季节,而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进补除了吃一些肉类和水果之外,也要注意进补优质蛋白,推荐多吃些下面的几种鱼:

介绍说秋冬季节应注意补阳抗 寒、增强活力,不过进补也应适度,大家可适量吃鱼,因为鱼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有益。专家建议,秋天适合吃以下五种鱼,并介绍了吃法。

秋季进补鱼汤

带鱼

常吃带鱼有养肝补血、润肤养发的功效。虽然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但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带鱼富含镁元素,可以保护 系统,预防高血压等病。带鱼适宜久病体虚、气短乏力、皮肤干燥的人食用,而皮肤病、哮喘病患者则不宜食用。带鱼宜煎著吃,出锅前喷些料酒,味道更 好。

青鱼

青鱼富含硒、碘、锌元素以及核酸,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常用于。青鱼体内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青鱼适宜水 肿、肝炎、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患者食用,不适宜、和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人食用。青鱼油脂较多,适合烤著吃,保证肉的鲜嫩度。

富含高质量蛋白质,人体率可达96%。鲤鱼适宜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人食用。鲤鱼是发物,不适宜恶性肿瘤、皮肤病患者食用。鲤鱼宜红烧,烹饪时要把肠子去掉,否则破坏味道。

新鲜鱼汤

泥鳅

泥鳅有药用价值,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的功效。泥鳅富含亚精胺和核甘,能增加皮肤弹性和湿润度,并提高身体的抗病毒能力。泥鳅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体虚盗汗的人食用,对急性黄疽型肝炎的治疗十分有益。泥鳅可能带有寄生虫,所以不能生吃,宜炖著吃。

鲫鱼

鲫鱼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是肝肾、心脑血管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水肿、溃疡、气管 炎、哮喘、糖尿病有作用。产后的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感冒并伴有发热的患者应忌食鲫鱼。鲫鱼适于做汤,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秋季进补吃什么?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一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四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五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六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七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八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秋季吃什么?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 适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莲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是秋天适时补品。 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余暑、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黄鳝: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 蛇肉:在驰名南国的菜肴中,秋天的肥蛇最受欢迎。蛇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有轻身耐老、延年益寿的功效。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花生: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或生研冲汤服,或水煮煎服,不宜炒吃。 红枣: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此外,秋季还适合食用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兔肉,进补则适宜食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康乐时代网 生活提示:入秋别忘吃萝卜 俗谚曰:“萝卜就茶,急得大夫满地爬。”从炎热的暑 夏走进清爽的凉秋,“别忘了吃萝卜!” 初秋吃萝卜,一是能祛除盛夏心中的火,排除人体中的有毒杂气;二是能够平肝去郁,清凉明目。 萝卜有许多药用价值,其种子能消食化痰,下气定喘;叶子能止泻;萝卜结子老死的根,叫地枯萝、仙人头,能利尿退肿。民间所说的“萝卜能止咳顺气消食化水”,概缘于此。难得的是萝卜的这类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之处,入秋吃点萝卜,喝点好茶,对于消除暑期人体中郁积的毒热之气,恢复神清气爽是有医学根据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副养生联提到过萝卜与茶共食:“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位寿高的老先生大概也是好“萝卜就茶”这一口吧? 初秋市场上萝卜的品种日渐增多。那种长得顺溜,大小一致,清脆不辣,水气大,既保持着萝卜的特有味道又无菜水味的萝卜,别顾忌其档次低,需知这样的萝卜在旧时比梨还要贵呢。(完)稿源: 综合 编辑: 常缨

秋冬季,该怎么进补

中医曰“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现正值秋季,抗暑消耗的体力须增加营养补充。秋季是不少一年生植物成熟收获期,例如芝麻、核桃、红枣、莲心和桂圆等等,这些都是适于平补的佳品。x0dx0ax0dx0a进入秋季后,人们的胃口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好转起来,再加上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因此,一到秋天,许多人就张罗着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进补了。其实,进补没必要操之过急。x0dx0ax0dx0a秋季的确非常有必要进补,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秋季进补也是一样。如果秋天一到就忙着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这是因为,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补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人体消化功能一旦紊乱,不仅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得不到正常的吸收、利用,而且腹胀、厌食、腹痛、腹泻等疾病也会找上门来。x0dx0ax0dx0a那么,秋季到底什么时候进补、如何进补才合适呢?一般来说,进补之前最好有个调理脾胃的过程,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再开始进补。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后也常有“秋老虎”光顾。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不适宜进补,而应多吃些绿豆、扁豆、薏米、荷叶等,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彻底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至于这个过渡时间的长短,则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而言,“秋老虎”离开后再吃3—5次上述食物,即可基本将体内妨碍脾胃功能的湿热之邪驱逐出去了。接下来的一周,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脾胃虚弱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x0dx0ax0dx0a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肠炎的人,由于脾胃功能减弱,立秋后千万不可贸然进补,更切忌进食大量含有阿胶、鹿角胶的补品,否则会因“虚不受补”而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x0dx0ax0dx0a补过头吃点清淡食物x0dx0ax0dx0a秋季进补可以恢复体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但补过头了也不是好事,甚至会适得其反。很多人天一转凉就开始吃牛肉、羊肉、药炖排骨、十全大补汤等滋补品,吃这些不但不能达到恢复体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那些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因为这些食物多属燥热性,若不加节制地食用,会有反效果出现。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避免出现愈补愈重的情况。x0dx0ax0dx0a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立即停止进补,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喝点清淡的粥类来缓解;症状重的则应该到正规医院,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x0dx0ax0dx0a秋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一般来说,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但补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开始,如做点白木耳炖汤等。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最好通过药物进补。药补也有两种情况,如果身体尚可,可用一般的补药“平补”;如果身体亏虚较重,可用贵重的药品“滋补”。至于亚健康人群,最好“食药同补”,以弥补营养失调。x0dx0ax0dx0a进补要因人而异。同样是气虚,有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的不同,自己到底该怎么补,最好咨询一下中医。另外,补的时候不能太心急,要缓进缓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74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