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潘蓓蕾等专家在5日召开的“2006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城市居民营养失衡现象严重,相关疾病患病率不断攀升。其中,仅肥胖患者在成人中就占22.8%。
潘蓓蕾认为,城乡居民正面临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困扰。一方面,到2005年底,全国还有2365万贫困人口,他们营养明显缺乏;另一方面,部分城市居民由于营养过度造成失衡,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并呈现从城市向农村、从老年向中年甚至幼年蔓延趋势。
“偏离‘平衡膳食’的食物消费行为,造成许多人脂肪摄入量过高、动物性食物消费过多、植物性食物消费太少,慢性疾病的危险因此增加。”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周应华说,此前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肉类年消费量达22公斤,膳食脂肪供能比达到35%,大城市居民更高达38.4%,大大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最高限。
调查还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谷类和蔬菜消费不断减少。城市居民膳食的谷类供能比低达48.5%,其中大城市竟低达41.4%,均大大低于“平衡膳食”要求的60%至65%的比例。
潘蓓蕾说,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和血脂异常者均达1.6亿人,糖尿病患者有2000万人,肥胖病人有6000万人。其中肥胖患者在成人中已占22.8%,在儿童中占8.1%。
此外,中国食物消费领域中其他深层次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食物消费与食物生产不协调,生产结构不能满足消费结构改善的需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食物消费水平差距扩大;对食物消费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等。
此次论坛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与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联合主办。论坛以“食物消费与健康”为主题,共有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等国际机构代表在内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
一方面来讲,是有一部分的基因遗传的要素的。终究遗传基因还是很强劲的,倘若爸爸妈妈全是较为肥胖症的人,自身也肥胖症,可是这类肥胖症,对身心 健康 并没有出现哪些难题,或不用太担忧,平常尽可能多留意自身的衣食住行关键点只能。
另一方面来讲,肥胖的危害大多数就都会自身手上了!饮食搭配不科学不身心 健康 、欠缺健身运动、长期熬夜等全是导致你肥胖症的“元勋”,反躬自省一下下,自身平常有木有常常吃高油高热量食物高脂的食材、有木有长期熬夜、有木有整天的不健身运动……中了1个,必须尽快改正。
那麼,如何不肥胖症呢?
管好嘴——管好嘴,并非给你吃少或是根据节食减肥的方式 来减肥瘦身,只是三餐依然要准时用餐,在确保营养搭配的状况下,每顿饭都尽可能的只吃7分饱;也不必一次吃过多,用餐要少食多餐;提议大伙儿能够 采用先吃水果蔬菜后吃荤,最终吃汤类或正餐的方法,坚持不懈过段时间,将会想胖都难。
迈出腿——光吃没动也减不上肥,吃和动,是紧密联系的。根据健身运动,能够 非常好的推动血夜的循环系统、排除体内毒素的速率,食材被消化吸收的就会迅速,也可以加速身体不必要的脂肪分解的速率,但一起还要留意幅度,过高的运动量也非常容易伤肝。
肥胖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遗传,环境,行为因素。但是90%的是单纯性肥胖,另外是由自身疾病引起,比如内分泌失调,或者是长期吃激素。
引起肥胖最根本的原因是摄入与消耗,基础代谢,还有运动三个方面。
摄入与消耗,就是说全天饮食摄入的量比消耗量多,那么你就会胖,如果摄入比你消耗的少,那就会瘦。
基础代谢,我们每个人的基础代谢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年轻的时候代谢是最快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基础代谢会逐渐下降,所以说同样一个人20岁跟40岁吃同样的多食物40岁就会长胖。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过程。
运动,这个应该不用多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势必有助于增加消耗,减轻体重(除非你不注意饮食,摄入过多)。运动合理也会增加肌肉,提高基础代谢。
那回到之前的问题,怎么样才能不胖?那我们反过来看,就是饮食控制和运动,合理的饮食加运动怎么可能会胖呢。除非有我们无法改变的一些因素,比如说疾病。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身肥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肥胖?
【1】遗传因素
很多肥胖其实跟遗传因素有关,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其中也有概率肥胖,如果是父母双方都肥胖的话,可能遗传给子女肥胖的几率明显提升,这种说法并不绝对,大部分其实是遗传了父母错误的饮食习惯而导致肥胖。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易发怒,都会造成食欲大增,或者是大吃特吃,而从而导致摄入食量过多,卡路里超标,从而导致肥胖。
【3】与运动有关
肥胖的原因大多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而这些习惯的根源与运动有关,因为随着现在交通工具的发达,使越来越多的人运动量减少,消耗热量的机会更少,热量以及卡路里得不到消耗,会导致患者越来越胖。
肥胖为何越来越严重?若你也有肥胖的问题,不妨反思一下这几点 肥胖,成为了一项严重的 社会 问题。
根据最近国新办介绍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发布的结果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超重肥胖问题相当严重。
同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还显示称:居民超重和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肥胖是引起慢性代谢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
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
为什么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其实,肥胖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繁荣,另一方面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的关系。
1. 不合理、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对肥胖的影响是巨大的,如饮食不定时、熬夜、焦虑、运动时间少,整天久坐。
2. 膳食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人每天的饮食都偏离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规定,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喜欢高油高糖等能量密度高的食物,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 在另一方面,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这些都导致的营养素摄入偏低。
3.科技 发展令不少人只需居家就能工作、便利的出行条件、电子产品的普及,令人们的运动时间越来越少,能量消耗小,自然容易导致脂肪的堆积,形成肥胖。
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国际身体指数,BMI若大于等于24则属于超重,大于等于28则属于肥胖。(BMI计算公式=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出现肥胖,不妨尝试“轻饮食+运动”的 健康 生活
在饮食上,减盐、减油、减糖,对于已经出现肥胖的人来说,最好以低脂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类食物。
在运动上,适量增加运动量,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保持热量消耗,更有助于瘦身,减轻肥胖对身体的影响。
而对于体重已经超重的人来说,盲目运动是十分容易损害自己的膝盖等骨关节。因此,对于这类人来说,最好还是通过药物+饮食的方式的来先进行基本减重。具体来说,肥胖患者可用到OTC药品(来利)奥利司他胶囊,里面含有脂肪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食物中的油脂被身体吸收形成脂肪,有助于肥胖患者减脂排油,实现理想体重。
你知道肥胖关键期吗?
叮叮当我来了
育儿 领域创作者
6月25日的《辣妈朋友圈》,聊的是儿童肥胖的问题。
嘉宾说要特别注意这三个时期,
0-1岁,4岁,青春期。
这几个时间点是肥胖的关键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上面这几个时间点,人体脂肪细胞会生长增多,如果在这三个时期不注意合理饮食,过度喂养,会为成年肥胖种下因由。
怎么理解呢?
人到了成年时期,脂肪细胞基本不会增加了,这时候,肥胖就是把身上已有的脂肪细胞撑大。
如果我们能控制这些脂肪细胞的数量,就不容易长胖了,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在前面说的三个关键时期让脂肪细胞增加得少,控制得好,那么成年后就不容易变胖,反之就很难。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就算很控制饮食,也特别容易长胖,因为他们在前面说的几个关键时期,脂肪细胞增加得太多。
所以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叫做喝凉水都会长胖,就是因为他们的脂肪细胞比常人多。
所以,在0-1岁,4岁,青春期,要特别注意合理饮食,不要过度喂养,不要硬让孩子吃吃吃。
有专家提出,“肥胖是一种病,得治!”“肥胖必须被视为一种慢性病,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先来看看啥是“病”:一种结构或功能紊乱…尤其是产生特定症状的…而不仅仅是身体受伤的直接结果(牛津词典)。
利物浦大学的John P H Wilding 教授和欧洲肥胖者联合会执行理事Vicki Mooney坚称肥胖属于疾病的范畴。事实上,自1936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将其视为一种疾病。肥胖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伤害:
一方面,肥胖会导致代谢并发症,包括2型糖尿病、脂肪肝和激素依赖型癌症;关节疼痛、关节炎、产科风险增加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另一方面,肥胖人群更有可能受到歧视和嘲笑,从而对心理 健康 产生负面影响。
专家认为,遗传和环境是导致肥胖的两大因素。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40-70%的体重变化是遗传的。超过200种基因变异会影响体重,而那些会导致体重增加的基因变异在重度肥胖人群中更为常见,在瘦子身上发现的可能性更小。除此之外,食物供应和成本、物理环境和 社会 条件等等这些环境因素的改变也是导致肥胖的一大诱因。
尽管有这些客观事实,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肥胖是自己造成的。甚至医护人员都对肥胖的复杂性以及肥胖患者的需求知之甚少。在一项针对11个国家对肥胖态度的研究中,2800名医疗专业人士中有71%认为病人不想讨论他们的肥胖问题,而在14500名肥胖人士中只有7%的人对此表示同意——大多都倾向于回避关于体态的话题。
肥胖的污名化让患者害怕谈论自己的体重,相比处方药,他们更愿意求助 时尚 饮食或非处方药,因为他们认为肥胖完全是自己的责任。
面对这一情况,专家们认为,认识到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有助于减少许多肥胖患者所经历的耻辱和歧视。许多其他慢性病(例如糖尿病)要求人们采取行动来控制病情,而这样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肥胖。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只根据BMI来定义肥胖,则很可能会让 健康 人也归入肥胖患者。然而,大多数肥胖患者最终会出现并发症,肥胖但无并发症可视为无疾病。世卫组织的定义已经承认了这种更加微妙的方法。专家们认为,除非我们接受肥胖是一种疾病,否则世人对待肥胖的态度以及改善肥胖的方法将永远是错误的。肥胖必须被视为一种慢性病,才能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
“把肥胖列为一种疾病,会降低人们的自主性”
部分医学专家呼吁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但也有人完全否定这一观点。
Richard Pile便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专长于心血管疾病的医师。他认为,把肥胖当成一种慢性病会给个人和 社会 带来更坏的结果。《牛津词典》对疾病的定义“一种结构或功能紊乱”是如此模糊,几乎可以把任何东西都归为一种疾病。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能,而在于我们是否应该,以及为了什么目的。
如果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是无害的,那么这场讨论就无关紧要了。问题在于,当人们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状态作出改变的时候,主观意愿是极为重要的。而将肥胖列为一种疾病,可能会降低人们的自主性,并使他们丧失推动改变的内在动力。因为它鼓励宿命论,宣扬基因决定命运的谬论。
“让肥胖成为一种疾病可能不会使患者受益,但它将使医疗保健提供者和制药行业受益。把肥胖归类为一种疾病既不必要,也毫无益处。”
虽然自己的决心是促成改变的关键,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对大多数人来说,肥胖的根源是 社会 性的,解决办法也是 社会 性的,应该通过社区提供教育、支持和行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63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专家呼吁控烟从医卫人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