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期,大量地充斥着机会和困难,医药行业尤其如此!
因为新医改方案的即将出台,2007注定要成为名载史册的一个标志性年份。医改方案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将快速地反作用于医药产业的整个链条。除此之外,2006年出台的新政策在2007年不仅“余威尤存”,而且还将继续深化着影响。2007年不仅将成为制药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分水岭,还将成为药企走向两极分化的重要开端。
政策环境将发生重要改变,几乎是一个无可争议的预期。在激烈震荡式的变化中,企业的适应能力将显得尤其重要。反商业贿赂、药品安全加强监管、价格加强管理等系列政策变化将迫使企业不得不做适应性调整,甚至是根本性改变。产品的创新与营销手段的创新将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我们观察到的是,国内药企中已经有部分企业具备了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而这无疑是份量最重,最容易被认可的软实力,因为产品创新能力几乎是现在所有跨国药企的最重要实力。对绝大多数的制药企业而言,营销手段的创新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新农合、社区医疗做大了医药卫生产业的蛋糕,但多批次、小批量、营销成本高的特点也成为营销上的一大考验,如何将做实的蛋糕吃到自己嘴里将考验着企业的营销智慧。
目前,国内医药产业的矛盾已经进入了集中爆发期,药品质量、药品安全问题可能还将延续去年的热度。与此相对应,医药产业的格局变化也将进入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国内制药企业将由此逐渐走向两极分化!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拨开迷雾,透视变局,以创新面对变局,进行适应性改变,是药企走向成功的起步密码。
专业人士观点: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俞观文
2007年,中国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困难可能是环保成本的支出缺口。环保总局的新环保标准比以往标准提高了许多,而制药业又是国家重点治理的12个环境污染行业之一。按照新标准,制药业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污染治理,这对于利润大面积下滑的制药业可能又会雪上加霜。
实际上,药品制造业的利润已经普遍降到最低点了。全国制药业的亏损面已经超过了30%。尽管中国有大大小小4000多家制药企业,但一年的总销售额还不如美国辉瑞公司一家企业的销售额。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
医改: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正在酝酿的医改方案备受行业和大众关注,但医改怎么改?现在的舆论大都偏向于,政府在卫生事业上加大投入是应该的,但政府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包打天下,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下来。
其实有两条路径可资考虑:一条是政府拿一大笔钱来完善医疗服务,另一条是政府拿一大笔钱来完善医疗保险。同为发展中国家,泰国政府支出占本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为56.3%,墨西哥政府支出占本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为33%。而我国政府支出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仅为17%,个人支出的比例却高达56%。
应该说,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应承担两方面责任:一是公共卫生,一是基本医疗。其它的应该交给市场。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
实施医药分业让市场经济规律发现市场价格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进行了,各省市招标模式花样翻新,企业费用急剧上升,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仅北京6家医药批发企业,两年半的时间就支付中介费4800万元之巨。全国医药商业有17个省出现汇总性亏损。制药龙头企业如华北制药、山东新华、山东鲁抗及东北制药等纷纷陷入困境或出现亏损,中国药品市场近60%的份额被合资和进口药品所占据。民族医药工业的地位岌岌可危!
药品是特殊商品,但药品的生产流通应遵从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购销制度改革属于市场,是购销双方的事情。应当谁付费谁谈价格。购销主体见面,不搞多重准入。通过市场竞争,发现价格,从而降低价格。
银河证券行业分析师刘彦明
国内医疗行业发展进入拐点期
2006年全年和2007年上半年制药企业盈利增长的压力都很大,本应继续给予行业中性的评级。但我们认为,中国医疗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拐点期,2007年将是医疗行业大变革的启动年。对政策的良好预期将会影响到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所以,我们调高评级为推荐。从中期政策趋势来看,医药营销环节的反商业贿赂、通用名处方制度即将出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企业开发出具有竞争壁垒的临床药物新品种,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将从并购做大策略向并购做强转变,集团整体上市、对子公司壳资源的转让和吸收合并等制度性变革措施将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药行业作为朝阳行业的基础在于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能性、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政府福利支出加大提供了大笔买单。企业自主创新、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和医保参保范围等方面都看点十足,将构成行业回暖的拐点因素。医药行业整体仍保持“快速发展,过度竞争,特色经营,并购做强,品种优先”的长期运行态势,医药行业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特色医药上市公司总成为行业亮点。
东一信达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侯胜田
药企战略将被迫做根本性变化
从大面上看,2006年药企的经营情况可谓“哀鸿遍野”。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战略(包括产品战略和销售战略)将不得不做根本性改变,以适应变化了的局面。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以仿制为主,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普遍经营困难。尽管我国企业有大宗原料药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但这种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并不明显。
企业的运营策略将被迫做根本性改变,这在我们与客户的接触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政府部门关于医改思路的分歧导致了各种资本在这一领域的彷徨。一位麦肯锡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从去年中国传出医改信号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委托麦肯锡调查中国医疗机构的投资潜力,但据他所知,海外客户在获得调查报告后,几乎很少与中国医疗单位进行实质性接触,更不用说洽谈投资。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杜乐勋教授总结认为,目前有三大阻力挡在医疗机构改制的道路上,一是一些行政部门不愿放弃既管医院又办医院的局面,二是一些卫生系统职工担心吃不上大锅饭,三是行政部门舍不得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52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研发引入生物技术
下一篇: 风投生物医药继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