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蒙医正骨绝技

医案日记 2023-06-11 08:52:57

蒙医正骨学是蒙古族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界,特别是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也是蒙医学丰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方法有复位、整复、固定、按摩、功能锻炼及全身用药等疗法。

蒙医骨伤很重视膳食治疗、推拿按摩和护理。药物治疗初期根据病情对症选用七宝汤、七雄丸、二十五味樟脑散、珍珠丸;中期散瘀清热、接骨,可选用九味秘方散、六味青铜散、八味朱砂散、六味石决明散;后期强筋养骨、补元,镇赫依、舒筋,选区用健脾归津散、二十五味大汤散、十五味沉香散等。

在正骨材料方面亦有独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白酒,具有散热、止痛、舒筋、活血等功能,特别是在患处喷酒后,既能使紧张挛缩的肌肉舒展,又能使松弛泛力的肌肉增加张力,以维持屈伸肌组这间的平衡,有利于骨折愈合。

⒉青铜镜,在脏腑穴位处按摩,可解毒,增强赫依血循环。

⒊圆形银镘,在骨折处和瘀血部位进行按摩,有解毒、改善赫依气血运行之功。

⒋铜针,有疼痛部位的有关穴位处有规律地敲打按摩,可增强赫依血循环,恢复感觉。

⒌蛇蛋花石,开放性骨折时在伤处按压可止血、镇痛。

⒍夹板,必须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肢体肌肉舒缩变化的生理要求。

⒎垫,应柔韧并能维持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支持能力,能散热。一般用兔毛、羔绒、鞣皮、纸、毡、纱布等做成。

⒏缚带,夹板两端和中间进行捆绑。

⒐绷带,包裹夹板用。

⒑砂带,大小布带,内装细砂,镶于患部两侧,具有固定骨折,吸去血、协日热,脉热,骨热和镇痛作用。

蒙古族人民由于放牧、狩猎等生产、生活特点,经常发生从马上跌下,从高处附落而造成骨折、脱位、脑震荡等外伤事故。因此,很早就有了较原始而独特的民间正骨治疗方法,如前臂骨往内开放骨折,则往外牵拉;若往外开放骨折,则往内牵拉,复位后,腋下垫物包扎前臂或用“充气皮桶”进行复位。又如对闭合性骨折,交叉复位后,用煮在肉汤里的毡子或木板作压垫固定,或者把温血与鲜奶混合搅拌,涂在患处。固定、包扎松紧要适度,对骨伤病人注意增补牛奶、牛羊肉、山兔肉和炒米等饮食。并用药物配合治疗加快骨折愈合。对年老者宜补酒;青壮年宜补酸奶;年幼者宜补奶油。除用手法正复外,在关节部及受伤局部用蛇蛋花宝石按压止痛止血,用青铜镜、圆形银镘或银杯进行按摩以舒筋活血,对颅骨、肋骨等的凹陷型骨折,用拔罐提骨法复平;把沙、盐放锅内炒热,尔后装入布袋内,置于伤处,以利恢复关节功能。对脊柱骨折,采用两腿上吊牵引法复位。对四肢骨折用牛皮、马、驼之长骨及黄羊、野兔腿骨作夹板和兔子毛、绵羊绒毛、幼小兽类的皮油鞣革等作压垫固定。对骨折的畸形愈合,则用酸马奶、奶酒等,使骨折部位变得柔软,尔后进行闭合折骨,再行正复。

现代蒙医正骨术具有方法简便,器械简单,费力少,治愈快等特点。它以蒙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手法整复为主,辅以蒙药治疗,既不同于中医骨伤学,也有别于现代医学。在诊断上,实行望、问、切三诊,通过观察病人,询问病史和检查受伤部位,并结合X线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治疗方法可概括为: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沙袋挟挤,白酒按摩,对症下药,调节饮食,功能锻炼等。在复位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复合折端。在固定上,做到符合力学原理,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小夹板固定。选用长、短、宽、窄适度既于又轻的柳木等材制作各种型号的小夹板,选厚薄适度的毡子、皮毛等作压垫。即形成一种三点挤压伤部的杠杆固定法。另一种方法是沙袋挟挤法。即布袋里装上沙子,放在伤肢两侧向内挟挤。它起到按需所动,固定牢靠,稳定折处的作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在按摩上,用白酒、青铜镜分三期进行按摩。骨折初期采取化瘀活血生新法;中期用补益肝肾接骨法;后期用强筋壮骨复原法。在用药上,以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施治为基础,调理气血为主,重点在治血和黄水。以达到治愈骨折的目的。在饮食上,宜增加炒米、黄瓜、黄豆、牛羊软骨、肝肾和羊髓骨汤等食物,以补肝肾,养气血,和营接骨。在功能上,实行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锻炼原则,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50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