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藏药分类(药材、作物的品种名录哪里能查到呢?)

医案日记 2023-06-11 08:22:43

藏药分类

按照药物的功效及性质,将藏药分为八类。

珍宝药类

分不溶和可溶性两类,共57种,166味。可溶性珍宝药物有金、银、水银、红铜、铁、铁锈、霹雳铁、铁陨石、青铜、黄铜、锡、铅、锌等15种,61味;不溶性珍宝有金刚石、玉石、蓝宝石、吠琉璃、映红、曲亮、刀拉、翡翠、水晶、红玛瑙、琥珀、珍珠等42种,104味。

珍宝类药物功效广,在治疗疑难病症的处方中常用。如黄金能解珍宝类药物中毒,健体强身,延年益寿。银能收敛黄水,干脓血。琥珀明目,治翳障。

石类药物

分不溶和可溶性两类,共64种,594味。

可溶性石类药有14种,22味。如磁石能治脑骨伤、脉病、拔弹镞之效;花蕊明目、愈疮、干黄水;银砂接骨;锡矿愈疮、敛脓、生肌。

不溶性药物有49种、527味。如赤石脂干黄水、固骨脂、接骨;甘石清肝热,敛黄水;寒水石清培根热、治骨髓炎;猪头石补骨、健骨,托引黄水;云母石清骨热、利目;石青舒脉益伤,治肾病、淋病;滑石疏脉通络。

土类药物

土类药物分天然和炮制两类,包括17种,31味。如金砂治脉病、肾病;禹粮土清脉热、愈脏伤、干脓血;黄丹清脉热、肌热,祛腐生肌;靛青治烧伤、眼疾;碱土清烦热、除瘟疫热;岩精,能医治一切热病,特别是清胃热、清肝热、清肾热等方面,疖效显著。

木药类

此类药物分根、梢、干、枝、树脂、皮、茎、叶、花、果等十种。其功效将在精华药类、湿生草药类、旱生草药类中介绍。

精华药类

包括草类、树木、动物三种。如冰片,解热,对长期发热不退的痼疾有效;白檀香清肺热、治心热;紫檀香清血热;沉香清心热;牛黄治瘟疫、解毒、清肝热、治腑热;竹黄医治各种肺病、治疗疮伤引起的发热;红花医治肝病、收敛疮口;小豆蔻医治肾病,治疗一切寒病;肉豆蔻除龙病,治疗心脏病;丁香医治命脉病,寒性龙病;草果医治脾病胃病和寒病;麝香功效是解毒,医治虫病、肝热、肾热。

湿生草药类

木棉花瓣、花丝能清肺热、清肝热、清心热;香旱芹清肺热;蛇床子、草决明,医治寒性胃病;麝香黄蜀葵,医治皮肤病,黄水病;波菱瓜清六腑之热,医治赤巴病;丝瓜瓤,功效是将赤巴向上引吐;芫荽医治胃部引起的热症;沙棘补肺、活血,医治培根病;藏木瓜医治培根病、清热;石榴子医治一切胃病、生胃热,治疗寒性培根病;荜茇医治所有寒性疾病;生姜升胃热、助消化,治培根病及龙病、活血;桂皮医治胃病、肝病、寒性龙病;阿魏驱虫医治寒性疾病、心风病;酸藤果,功效是驱虫、升胃温;乳香下泻和干黄水;余甘子功效是医治培根病、赤巴病和血病;广木香医治龙病、血病、腹胀、肺病、喉蛾、鼻息肉;姜黄解毒、愈合骨折、消炎;水菖蒲医治消化不良,升胃温,喉蛾、疔疮;娑罗子,功效是催吐;巴豆、蓖麻油膏,功效是峻泻;腊肠果,治肝病、缓泻;葫芦和五味子,功效是医治一切腹泻症。

旱生草药类

藏黄边,功效是降血压、医治紊乱症、五脏热病;翼首草,治瘟病、解毒、医治久热症;矮紫堇,功效是止血、治溃疡、多血症、脉热病;甘青春蓝,治胃热、肝热;虎耳草和花锚,医治赤巴热病和肝胆病;肉质猫眼草,峻泻四种赤巴病;乌奴龙胆解毒,治热泻;绢毛菊医治头部外伤、解热毒;耧斗菜坠死胎、去弹镞;独行菜,干枯胸部黄水、治头部骨折、保护骨脂;独一味保护骨髓、医治黄水症;棱砂贝母医治头部骨折、解热毒;茵陈蒿功效是解肺热;角茴香治瘟病解热毒;玄参,医治天花引起的发热;艾叶,功效是止血、消除四肢肿胀;藏黄连利水,清瘟热;蔓麦瓶草医治月经疾病;当归清心热、解毒;天兰星杀虫、除骨刺;黄秦艽能愈合创伤、接脉、治肠绞痛;亚大黄,医治黄水病、肾性水肿;苍耳苗医治瘟疫、解毒、清肾热;贯众和柳树能解药物毒、肉毒;槟榔叶及茜草医治肺热、肾热、扩散热症;冬苋菜功效是医治尿闭症、止渴、止泻;岩白菜,功效是愈合创伤;淫羊藿,功效是医治肛门梗阻;大黄,解热毒、清腑热、峻泻培根;独活医治黄水病、腰部寒性病;蒺藜医治淋浊症、痛风、肾性疾病;荠菜能止各种呕吐;黑穗粉菌,功效是增胃热;瑞香狼毒医治疥疮、消炎;高山葶苈医治伤口发烧。

动物类药

又分为角、骨、肉、血、胆、脂肪、脑、皮、爪、毛、尿、粪便、全身等十三大类。

1.角类药。如犀角能干枯胸腹、脓血、黄水;羚羊角及黄牛角能止腹泻;鹿角及各种绵羊角能催产;野牦牛角能增胃温、治痞块。

2.骨类药。龙骨祛腐肉、愈合伤口;虎骨能补骨脂;贝壳功效是止血、干枯脓液;被雷电击毙的动物同骨骼,功效是医治肠病;刺猬骨,功效是止血;猴骨,功效是催产;头盖骨,功效是治肠道疾病。

3.肉类药。蛇肉能活血化瘀、治眼病;孔雀肉,能治赤巴病,解毒;蜥蜴肉,医治腰、肾的寒性病;马鸡肉,功效是止呕吐;黄鸭肉医治小腿抽筋和疔疮。

4.脏腑类药。各种动物脏器,都医治相应的脏器病。如狼胃增胃火,助消化;狼舌,医治舌肿胀;猪舌,医治骨刺公羊睾丸,功效是补阳;狐狸及燕子的肺功效是医治肺穿孔。

5.血类药。鹿血治虫病、子宫出血;山羊血功效是医治梅毒、天花;野牦牛血及羚羊血功效是止腹泻;胎血功效是堵脉口、生新肌。

6.脂肪类药。蛇的脂肪,功效是去箭镞;鹿的脂肪,功效是解毒、治虫病;猪的脂肪,功效是医治皮肤黄水病。

7.脑类药。山羊脑,治筋络损伤,鹿脑,止腹泻;野免脑,功效是治肠绞痛。

8.皮类药。蛇蜕医治白癜风、牛皮癣;老鼠皮,功效是排脓。

9.爪类药。鳄鱼爪清骨热;马蹄治痞块。

10.毛类药。孔雀翎解毒,治肺脓肿;水鸥翎医治尿闭症。

11.尿类药。

12.粪便类药。野免粪峻泻肾性水肿;鸽子粪能使肿块化脓。

13.全身类药。斑蝥峻泻脉病;沙蜥蜴功效是治虫病。

药材、作物的品种名录哪里能查到呢?

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

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等多种原因,各地区的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应用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内涵、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即中药材、民间药和民族药。现就中药材、民间药和民族药的应用种类进行论述。

(一)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1)各地生产经营的中药材种类
中药资源显著的地域性决定了我国各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各具特色,构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模式。我国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在200一300种;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约在300一400种。东北地区栽培(饲养)种类以人参、鹿茸、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柏、防风、龙胆、蛤蟆油等为代表;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苓、柴胡、远志、知母、酸枣仁、连翘等为代表;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蝎子、蛇类、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为代表;华中地区栽培种类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独活、续断、枳壳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蜈蚣、龟板、鳖甲、半夏、射干为代表;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何首乌、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为代表;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麦冬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麝香、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为代表;西北地区栽培种类以天麻、杜仲、当归、党参、枸杞子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甘草、麻黄、大黄、秦艽、肉苁蓉、锁阳等为代表。海洋药物以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海马等为代表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产品种。
中药材的大多数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经营调拨,全国药材系统每年都要举办药材商品交流会。在全国交流会中交流的中药材一般在800一1000种,最多达几千种。在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中,常用药材大约500一600种,少常用药材200种左右,不常用药材约100种,还有少数冷门药。从各地经营规模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般为700一800种,中小城市一般在500一600种,县及县以下为300一400种。上海是我国经营药材品种较多的地区,据记载,最多时可达几千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载的中药材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的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到1995年版,收载药材种类明显地增加。
1985年版药典的种药材及制品中,实际收载药材446种,其中植物药材383种,占86%;动物药材种,占9%;矿物药材21种,占5%。3类药材中,植物和动物药材来源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药多来源,在1985年版药典收载的425种植物、动物药材中,两个来源的81种、3个来源的32种、4个来源的9种、5个来源的3种、6个来源的1种;二是多药一来源,属于这种情况的有42种,其中两味药同属一来源的38种、3味药同属一来源的2种、4味药同属一来源的2种。因此,从基原统计来看,425种植物、动物药材来自536个动、植物种,隶属160科。
1990年版药典收载中药材及植物油脂509种,包括植物药材439种,动物药材47种、矿物药材23种,涉及基原627种(不包括附录),其中以植物类居多,共557种,动物类70种。基原构成情况是:一原373种、二原88种、三原36种、四原7种,五原6种、六原1种。多基原药材品种是:三原有大黄、山慈菇、马勃,天南星,瓦楞子、五倍子、升麻、水蛭、甘草、石韦,百合、百部、竹茹、伊贝母、吴茱萸、牡蛎、青黛、郁李仁、细辛、珍珠、砂仁、威灵仙、莪术、党参、海龙、娑罗子、预知子、桑螵蛸、黄连、黄精、蛇蜕、麻黄、紫草、橘红、麝香;四原有川贝母、龙胆、苦杏仁、郁金、秦艽、秦皮、金银花;五原有石斛,陈皮、枳壳、钩藤、海马、淫羊藿;六原有石决明。
(3)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种类
地方标准属地方性用药法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实施或补充,通常收载地区习用的药材。例如,药典收载的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而广东、江西等地则习用爵床科植物岩水蓑衣的种子,称“南天仙子”。据统计,全国约有200多种药材的用药习惯存在地区性差异,比较普遍的有地丁、白头翁、贯众、透骨草、大青叶等。
目前,我国各省(区)的地方标准尚无统一要求,从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标准来看,其名称、出版时间不尽一致。现将部分省、区的药品标准收载的中药材品种作一统计。
地方标准中,地区性习用药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品种只占11%,89%属药典以外品种,《云南省中药材标准》收载的地方习用品种占72%。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具有很浓的地区特色,如四川的阿坝当归、川中南星、川党参、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马兜铃等;云南的云白芍、金铁锁、珠子参、薯莨和理枣仁等。
(4)中成药及临床处方中的药材种类
中成药是固定的成方制剂,其方剂组成涉及的药材比较广泛。《中国基本中成药》收载各类中成药700种,涉及药材574种(不包括不同炮制方法的药材品种)。
中成药的原料绝大部分属普遍经营的中药材,但许多配方也吸收了一些目前尚无经销的、属于民间药范畴的草药,如矮地茶、臭梧桐7叶、南蛇藤、菱角、秋梨、青萝卜、洋葱头、荠菜、杜鹃叶、白背叶、岗稔子、柳蘑、蜣螂、蜻蜒、鳝鱼、猪下颌骨、羊胫骨、鸡脚、麻雀脑、海螺、铁屑、铜绿和香墨等。
同中成药配方相比,临床处方有着很大的灵活性。据了解,中医处方中所用药材种类,多在250一300种,多者400一500种,基本上是市售中药材。
(5)出口的药材种类
我国药材出口历史久远,据记载,自唐宋时代就向外输出药材。输出的药材品种主要有:朱砂、人参、牛黄、茯苓、茯神、附子、川椒、常山、远志、甘草、川芎、白术、防风、杏仁、黄芩、大黄、白芷、豆蔻、麝香、鹿茸、五加皮、薄荷、陈皮、桂皮、当归、麻黄、莨菪、樟脑、五倍子及硫黄等。
至今,我国仍是药材出口的主要国家。我国的中药材出口包括东南亚、日本、原苏联、美国以及港、澳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出口的各类药材约有500种,其中植物药材主要有人参、甘草、黄芪、桔梗、龙胆、巴戟天、草乌、柴胡、防风、紫草、白芍、当归、党参、丹参、玄参、地黄、黄芩、牛膝,独活、麦冬、三七,苦参、茜草、何首乌、大黄、贝母、黄连、川芎、知母、升麻、玉竹、黄精、天麻、姜黄、白术、苍术、天南星、延胡索、贯众、杜仲、厚朴、黄柏、秦皮、石斛、钩藤、桑枝、竹茹、桑叶、艾叶、十大功劳叶、枇杷叶、淡竹叶、红花、款冬花、金银花、菊花、玫瑰花、密蒙花、蒲黄、松花粉、女贞子、五味子、枳实、枳壳、瓜萎、益智、木瓜、春砂仁、小茴香、乌梅、山茱萸、枸杞子、山楂、酸枣仁、郁李仁、白芥子、木鳖子、麻黄、茵陈、益母草、细辛、瞿麦、锁阳、藿香、香薷、冬虫夏草、茯苓、猪苓、马勃和雷丸等;动物药材主要有鹿茸、麝香、阿胶、蜈蚣、全蝎、蛤蟆油、桑螵蛸、蜂房、龟甲与鳖甲等;矿物药材主要有赭石、朱砂、鹅管石、自然铜、龙骨和琥珀等。
(6)贵重药材的种类
贵重药材是我国药材中的珍品。1981年,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工商管理局在关于贵重药材品种的通知中,将麝香、牛黄、人参、三七、黄连、贝母、鹿茸、冬虫夏草、天麻、珍珠、熊胆、枸杞子、杜仲、厚朴、全蝎、肉桂、沉香、山茱萸、蟾酥、金银花、巴戟天、阿胶、犀角、广角、羚羊角、乳香、没药,血竭、砂仁、檀香、公丁香和西红花30个品种列为贵重药材。

(二)民间药的种类

民间药也称草药,多在民间使用,是中药资源应用的初级阶段,也是商品药材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我国现有商品药材1000余种,仅占全部中药资源的10%以上,其余85%以上的品种都属民间药和民族药。
许多省区对本地民间药作了调查统计:河北的中药资源中,商品药材占13%,民间药占87%;江苏的中药资源中65%的种类属民间药;浙江民间药有1171种,占62%;广西民间药则占80%多。据本次中药资源普查,中药资源种类所增加的种类基本上为民间药。我国民间药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从药用价值到应用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近10多年来,我国南部有些省区,如广西、四川、湖南、浙江、江苏等,在经营药材的同时,开展了民间草药的经营业务。广西有40多个县区设有专营民间草药的门市部,70年代后期,南宁等4个城市经营的草药品种已达786种,仅南宁市草药服务部1980年就供应草药90多万公斤。经营民间草药的主要目的是为民间药的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同时也照顾到当地群众的传统用药习惯。民间草药的应用局限于一定的区域,没有实现跨地区的或全国性的广泛流通,药理、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还未达到药材所具备的标准。
民间药是以实践所产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缺少比较系统的医药学理论。但是,我国民间药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陕西太白草药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
太白草药习惯上以“七”字命名,称为“七药”。七药的含义有多种解释,一曰:七药功效类如三七,故名;二曰:七药因长于五劳七伤而谓之;三曰:七药合金疮如胶似漆。据有关单位的初步调查,陕西太白山地区以七字命名的草药有104种。七药在我国有一定影响,许多地区的民间药亦有此称谓,如湖北的七药主要有:鸳鸯七(秋海棠),虎尾七(散斑竹根七)、灯台七(球药隔重楼)、麻布七(高乌头)等。
运用民间单方、验方治疗疾病,是群众用药比较普遍的形式。在这次资源普查中,各地进行了广泛征集,据全国16个省区的不完全统计,共收集民间单方、验方10多万个。通过系统的整理、筛选,编写了《中国民间单验方》,收载单验方共2万多个,分成13大类、200多个病种。
自60年代后期起,我国各地注重了民间药的发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民间草药已有60种以上加工成中成药及其他制品,如用仙鹤草芽、草珊瑚、矮地茶、羊红膻、山萝卜、鸡骨草、垂盆草和黄毛豆腐柴等。事实证明,民间草药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通过民间药的应用,可为开发中药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和途径。

(三)民族药种类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与疾病抗争、维系民族生存繁衍的过程中,以各自的生活环境、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为根基,创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我们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药物,称为民族药。

(1)民族药的种类概况

民族药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据初步统计,全国55个少数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药物,其中有独立的民族医药体系的约占1/3。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民族药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出版了一批全国和地区性民族药专著。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民族药已达3700多种。
《中国民族药志》是在全面调查、收集我国少数民族所用药物的基础上选编而成的民族药的荟萃,已出版的第1卷收载了39个民族的135种药物,基原种511个;第2卷收载35个民族的120种药物,基原种425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了11个民族的士32种药物。1985和平共处1990年版各收载了4个民族的12种药物,其中藏药有土木香、总状土木香、小叶莲(鬼臼)、毛诃子、余甘子;蒙药有广枣、冬葵果、草乌叶等藏药、蒙药共用的有沙棘;维药有菊苣、毛菊苣、黑种草;傣药有亚乎奴等。
《中药大辞典》包含的民族药有藏药404种、傣药400种、蒙药323种、彝药324种和畲药200种。
我国民族药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用药种类等各有其特色,这里仅以藏、蒙、维、傣、壮五个民族药为代表,作一简要介绍。
1)藏药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尚有藏边大黄 、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
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
2)蒙药
蒙药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上,蒙古族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蒙医药学家和著名的蒙药典籍,其中较有影响的有18世纪的松巴?堪布―伊舍巴拉吉尔的《西勒嘎日?莫隆》(《识药晶鉴》)是蒙药的奠基篇,收载蒙药390种。同时代的察哈尔镶白旗的洛布桑?索勒日哈木著有《曼奥.西吉德》(《药物识别》),全书分为四部,共收集药物678种。19世纪初,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的占布拉通尔吉用藏文编著了《李斯尔?米格金》(《本草图鉴》),收载蒙药879种,成为今天学习和研究蒙药的主要经典。
现代蒙药发展较快。据统计,我国现有蒙药2230种。目前,除内蒙古自治区外,我国东北和西北的许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药。
内蒙古自治区经过多年的资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药资源,全区共有各类蒙药资源1342种,其中植物类926种、动物类290种、矿物类98种,其他类28种;本区内常用蒙药有500余种,商品蒙药约400种,还有民族专用药260种。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蒙药标准》收载药材和成药522种。
蒙药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主要药用种类有:森登(文冠木、乌和日_西鲁斯(蒙古山萝卜)、阿拉坦花―其其格(金莲花)、昂给鲁莫斯―毕日阳古(香青兰、敏吉一茵一苏日(紫筒草)、巴嘎一塔日奴(瑞香狼毒)、嘎顺―包日其格(苦豆子)、楼格莫日(糙苏)、汗达盖一合勒(肾叶橐吾)、敖朗黑布(绶草)等。
蒙药中,麝香、丁香、荜茇、豆蔻、香青兰、马钱子、水银和草乌等用得较多;配伍中凡用草乌,多数必配阿如勒(诃子)。
3)维药
维药历史悠久,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药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
维药的应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区范围内。据新疆的调查,全区有维药600余种,较常用的360种左右,其中本地产资源约160种,占维药种数的27%。《新疆维吾尔药志》收载药物124种。
常用维药中,属于民族专用的约有30种,主要有:巴旦杏、索索葡萄,孜然、驱虫斑鸠菊,刺糖、洋甘菊、莳萝、唇香草、新疆鹰嘴豆、异叶青兰、雪莲花、胡桐泪(胡杨)等。
维药中习惯用芳香性药物,常用的有麝香、龙涎香、海狸香、黛衣草、丁香、豆蔻和荜茇等,此外,还较习用性峻毒烈的药物,如马钱子、曼陀罗、天仙子、骆驼蓬等。 维药中有许多药物虽然与中药材同名,但基原不同,多为本地产种类,如药用玉竹为新疆黄精、白鲜皮为狭叶白鲜、益母草为新疆益母草、荷花则为睡莲的花。诸如此类的还有防风、赤芍、羌活、独活、木香、茜草,党参、藁本、麻黄、威灵仙,等等。4)傣药
傣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药之一,远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傣族祖居云南西双版纳,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傣药提供了理想的药用资源,据统计,我国傣族药物有1200种。《西双版纳傣药志》收载了520种,其中最常用的有71种。
傣药中植物类药用种主要有:麻嘎喝罕(缅茄)、麻景(油瓜)、麻芒(芒果)、牙勇(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哥丹(糖棕)、牙竹麻(朱蕉)、埋嘎筛(龙血树)等。动物药在傣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药用种数多,而且药用部位也有独到之处。
5)壮药
壮药属于发展中的民族药,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基本上处于民族药和民间药交融的状态。 壮族居住区地处岭南亚热带地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壮族人早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动物的习俗,因此动物药应用较为普遍,民间历来有“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药经验。壮药的另一特点是善于解毒,而且解毒的范围较厂,包括解蛇毒、虫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金石发动毒、箭毒、蛊毒,等等。广西著名的蛇药就是壮药的一大贡献。
我国壮族主要集中于广西自治区,据该区有关部门调查,壮药共有709种。《壮族民间用药选编》收载常用壮药500多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壮药主要有:广西马兜铃、千斤拔、龙船花、闭鞘姜,阳桃、两面针、鸡蛋花、刺芋、金锦香、南蛇蝴、薯莨、马鬃蛇、褐家鼠、蟒蛇等。
壮族民间每逢传统节日,也开展药市交易。广西靖西县根据端午节壮族药市调查,整理出药市壮药名录246种。
6)其他民族药
我国民族药的发掘、整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许多民族药我胚了解不多。现根据一些有关资料和报道,以及本次资源普查所掌握的情况,介绍一下其他民族用药种数。
一些区域性资料也记载了民族药种类:《云南民族药名录》收载了省内21个民族的1250种药物;《广西民族药简编》收载了7个民族的1021种药物。
在中药资源普查中,部分民族地区收集和整理了民族用药情况及种类:四川阿坝地区整理出羌族常用药100种;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等习用民族药361种,云南德宏自治州收录傣药330种、景颇族药123种;广西《环江县毛难族药名录》收载药物556种。
另据有关单位调查统计,广西有瑶族药555种、侗族药298种、仫佬族药259种、苗族药213种、京族药27种及彝族药21种。

(2)我国民族药的渊源

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医药在独立发展、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彼此也相互借鉴,有着许多共同点,民族药之间联系最广泛的是在药物的使用方面。从历史上看,历代本草都程度不同地选择。吸收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药物,如唐代《本草拾遗》中收载的“玳瑁”,就是来自壮族民间用药。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本草中收载的民族地区药物有100多种。目前中医药常用的许多药材,如冬虫夏草、麝香、人参、天麻、三七、枸杞、大芸、甘草、麻黄、红花、儿茶、砂仁、血竭、紫胶虫、贝母,等等,大多产在少数民族地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也移植、应用了大量的汉族药物。
民族药融通的最好例证,是药物的交叉使用。据报道,目前藏汉共用的药物有300多种;蒙汉共用的400多种;维汉共用的155种;佤汉共用的80种。民族间通用同一种药物的情况非常普遍,如诃子有7个民族使用;天冬有18个民族使用;用马鞭草的有20个民族;用鱼腥草的有23个民族;用车前的则多达29个民族。局部地区亦如此,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500种蒙药中,有70%与汉族药物相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洲常用藏药中,相同于汉族的种数占1/2;青海地区汉藏交叉的药物有121种。少数民族间的药物也相互沟通,如蒙药中约10%出自藏药。民族用药的交叉问题比较复杂,有的是药名相同,基原各异;有的则是基原相同,药用部位或功效却不同,如中医用刺猬皮,朝鲜族用刺猬胆;中医用蝙蝠的粪便,傣族则用其血。红花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而维族则用以止咳。白鲜皮能清热燥湿、法风止痒,而宁夏回族地区民间则用于治疗刀伤出血,并流传有“家有八股牛(白鲜皮之别名),刀伤不发愁”的说法。我国各民族医药并存发展、相得益彰,充分显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睦、共同繁荣的大家庭关系。民族药的健康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什么是冬虫夏草?

分类: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主要用途

解析:

一、冬虫夏草是什么?

-----------------------------------------------------------------------------

冬虫夏草是一种学术名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真菌,又名中华虫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子座或冬虫夏草菌(真菌)其它种别寄生于一种学术名为鳞翅目蝙蝠科昆虫虫草蝙蝠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幼虫上的子座或蝙蝠科其它种别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属于菌藻类生物。

通俗的讲就是,蝙蝠科许多种别的蝙蝠蛾为繁衍后代,产卵于土壤中,卵之后转变成幼虫,在此时的前后,不同种别的冬虫夏草菌中的一种在特殊条件下,侵入蛰居于土壤中的一部分蝙蝠科幼虫体内,之后,冬虫夏草菌吸收幼虫体内的物质作为生存的营养条件,并在幼虫体内不断繁殖,致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并在特殊条件下,转变成为初期的冬虫夏草新物种.在新一年的5至7月份左右时间,天气转暖时,自幼虫头部生出子座,生长后冒出地面,被人们发现后采挖出,之后晾干,变成我们平时见到的样子。

子座象草茎(俗称:“草头”),子座生长时,渐渐变地膨大呈椭圆形,基部留在土中与幼虫头顶相连,可以参见“融力冬虫夏草网”中的“图片欣赏区”之“虫草家族”内图片。

冬虫夏草的青海省、 *** 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出产地的海拔高度不同,海拔越高,天气转暖就越晚,冬虫夏草的采挖期同样就越晚。

目前,在自然界,蝙蝠蛾自产卵到幼虫期感染冬虫夏草菌至转变成真正的冬虫夏草,前后大概需要时间6年以上。这里要明确指出的是,通过人工发酵培养得到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物品,而不是真正的冬虫夏草。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冬虫夏草只有天然野生的。

二、冬虫夏草的用途、功效、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

-----------------------------------------------------------------------------

青藏高原特殊区域内,在洁净、寒冷、缺氧、紫外线强烈照射等严酷的生态环境、因素下,赋予、形成了冬虫夏草神奇的功效。

【用途】由于对人体好的作用很大、很多,而对人体副作用及其甚微,因此用途越来越广泛。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肾经。

【一般性一人一次用量】:3克至20克。具体一人一次用量的多少应该依据相关的用量要求。

【功效与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咳定喘,止血抗癌,治肺癌、血癌、淋巴癌、鼻咽癌、虚喘、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酸膝痛、病后久虚不复。参考《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1999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药理作用】具有:

1.抗疲劳作用:参考《中国藏药》第一卷346页,1996年版。

2.强身延年,延缓衰老作用:参考《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增强常压耐缺氧能力:参考《中国藏药》第一卷346页,1996年版。

4.抗肾损伤作用:参考《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参考《现代中药学大辞典》2001年5月1版。

6.镇静、解毒作用:参考《中国医药年鉴》402页,1992年版。

7.抗菌作用:参考《中药大辞典》767页,1995年版。

8.免疫调节作用:参考《中国医药年鉴》402页,1992年版。

9.平喘及祛痰作用:参考《中国药材学》322页。

10.抗癌作用:参考《中国藏药》第一卷346页,1996年版。

11.抗肿瘤作用:参考《中国药材学》319页。

12.对心血管、血液系统作用:参考《中国藏药》第一卷346页,1996年版。

【临床应用】摘选《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1999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500页.

治疗耳鸣:将虫草制成冲剂服用,日3次,每次1包(每包含生药6克),1周为一疗程,可连用4周,,观察23例,有较好疗效。主要用于病程长于3个月和中耳积液所致的耳鸣,耳聋,以及病情短于1年耳鸣患者。

【临床应用】摘选《临床中药学》1998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乙型肝炎

冬虫丸(验方):冬虫夏草150克,杜蛎、茵陈、半枝莲各100克,人参、山豆根各50克,皂矾、花椒、黑大豆、制大黄、鸡内金、水红花子各30克,研细末,大枣400克水煮去核为泥,和药为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服2次。治疗60日,100例中99例有效。

2.乙型肝炎病毒健康携带者

复方乙肝宁胶囊(验方):冬虫夏草120克,青黛90克,人参100克,虎杖60克,蚂蚁150克,丹参30克,共研细粉,装胶囊,每次3至5克,每日服3次,3个月为1疗程。

3.阳痿

用海狗肾或家狗肾1具,冬虫夏草3克同煮,配合辨证汤剂及药物外敖,治疗阳痿361例,除19例外,余均有效。

4.角膜移植术后

用冬虫夏草胶囊,每次4粒,每日服3次,连服2个月,配合激素治疗例,视力恢复0.5以上24例排斥反应2例。

【临床报道】摘选《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1694页

1.治疗肝炎 用冬虫丸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总有效率99% 。

2.治疗阳痿 用北阳起痿丸(虫草、阳起虫等)治疗阳痿150例,疗效满意。

3.治疗肿瘤 用虫草合剂治疗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例骨癌和1例肺癌有缓解作用,1例前列腺癌多发性转移肺癌经治疗2年,病灶完全消散。

4.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用冬虫蛤蚧散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

5.治疗肾脏病

⑴.以冬虫夏草1.5克煮汤连渣服用,治疗28例慢性肾衰患者,结果部分患者肾功能改善,尿素氮下降,血红蛋白升高。

⑵.用益肾降脂片(冬虫夏草、黄芪等)治疗慢性肾衰合并高血脂血症30例,总有效率93.3% 。

⑶.参芪虫草片治疗肾小球疾病27例,完全缓解14例,基本缓解5例。

⑷.在常规处理上加用冬虫夏草0.5克,每日3次口服,观察31例急性肾衰患者,显示较常规组尿渗透回升,尿NAG酶下降显著,进一步探讨证实冬虫夏草对急性肾衰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有良好作用。

6.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⑴.复方冬虫夏草冲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5例,对咳、痰、喘症的有效率分别为93.9% 、86% 、96.6% 。

⑵.用人参、蛤蚧、冬虫夏草等比例配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30例,总有效率96.6% 。

【现代应用】摘选《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性功能低下症:冬虫夏草治疗性功能低下症38例,有效率31.5% ,与安慰剂对照组97例,有效率23.6%有差异。

2.肾功能衰竭:虫草每天6克,分3次吞服,30天为一疗程,治疗慢性肾功能患者30例,从Cr、BUN、Ccr、血色素及红细胞的测定各项指标来看,收到了较好疗效。

3.心律失常:52例心律失常患者用冬虫夏草胶囊6粒,每日3次,给4星期。用药前后经心电检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79%,室性早搏有效率为85%,房性早搏有效率为78%,起效时间最早为3天,该药可调节心律,改善心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慢性肝炎:冬虫夏草胶囊制剂治疗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与复肝宁片对比观察。虫草组:胶囊剂,饭前口服,每日3次,每次6至8粒,疗程1至3个月。复肝宁组:片剂,饭后口服,每日1次,每次6片,疗程1至3个月。结果:虫草组慢性迁延性肝炎100例,经治疗后,14例显效,19例好转,有效率33%,慢性活动性肝炎25例, 4例显效,9例好转,有效率52% 。复肝宁组慢性迁延性肝炎106例, 4例显效,7例好转,有效率10.4%,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 2例显效,4例好转,有效率31.6% 。

注:现在,冬虫夏草已被国家相关新法规定性为药和食品,具有双重身份。 我们许多华人自古就有一种观念,即“是药三分毒”,这样,大家做菜、泡酒吃也许更放心!冬虫夏草对人体有很多有益的作用,详见《中国药材学》、《中国藏药》等。随着时间和医学发展,可能以后会发现更多。

木橘的药用价值

根、树皮、叶、花均可用作清热剂。果肉有香气,用作清肠胃药,作缓泻剂用。在缅甸用嫩叶捣烂治创伤,疮疥及肿痛,脚及口腔疾病,叶捣烂后留汁液治疗眼病,食嫩叶可避孕或引致流产。
【傣药】麻比草:幼果治痢疾,腹泻,咽喉肿痛《滇药录》。麻比罕:果实治痢疾腹泻,腹痛,咽喉肿痛《版纳傣药》。骂比罕:未成熟幼果治咽喉肿痛,腹泻,腹痛,痢疾《滇省志》。
【藏药】皮哇:果实治慢性腹泻《滇药录》。木桔:幼果治慢性腹泻,呕吐《滇省志》。毕哇:果实用于热痢,大小脉热泻,慢性腹泻,呕吐《部藏标》。比哇:未成熟果实用于慢性腹泻《藏标》。彼哇:未成熟果实或成熟果肉主治热痢,大小肠热泻,慢性腹泻《中国藏药》。皮哇:未成熟果实用于痢疾,肠炎,腹泻。
藏药名:毕哇
英文名:FRUCTUS AECLIS MARMELI,Aegle, Sepiaria
植物分类: Aegle Corr. 木橘属(印度枳属)
书页号:C1-13
标准编号:WS3-BC-0013-95
药用部位:芸香科植物木橘 Aegle marmelos (L.) Correa 的干燥未成熟果实。11~12月采集,整个或横剖,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近球形,表面墨绿色,较光滑。外果皮较硬、脆,断面微带红色,中果皮和内果皮淡黄色,可见8~15个心皮。具松节油样香气,味微苦,常粘液性。
鉴别: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横向长方形表皮细胞,下皮为7~8列多角形厚壁细胞,其中有类圆形油室。果肉为多列椭圆形薄壁细胞,中有维管束,束内可见导管和纤维束。
炮制:除去杂质,粉碎。
性味:酸、涩,凉。
功能与主治:止泻,止吐。用于热痢,大小脉热泻,慢性腹泻,呕吐。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南宋韩彦直《橘录》有“木橘”的记载,指品质不佳的柑橘品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50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