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煎服中药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医案日记 2023-06-10 14:54:42

煎服中药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等优点。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除要注意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特殊煎法、温服、冷服、忌口等问题外,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忌用热水煎煮

如果直接用热水煎煮,中药才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分钟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现在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多是自来水,它既不是天水类(雨雾雪水),也不同于地水类(江湖河水),而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水。为了保证对水的消毒。自来水必须含一定量的余氯,而水质较差的地区,余氯含量更大。氯是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作用。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

二、警惕假煮沸现象

煮沸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是煮沸的标准。但有的药液在远未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了,这是因为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理化现象。如皂甙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大量泡沫。汤剂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它们在煎煮过程中也易产生此种现象。判断药液真正煮沸的标准是温度而不是人们常识里那种产生泡沫的表面现象,未煮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三、合理服法

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服药合理可使体内保持均衡、持续稳定的血药深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现在比较普遍的服法是将头煎、二煎分服。这样做笔者认为不合理,因为头煎药有效成分浓度均较二煎为高,特别是含有易挥发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二煎中其成分含量其微。由于药物含量有差别,直接造成药物血药浓度的起伏,使药物作用忽强忽弱,有碍于疾病的治疗。正确的做法应是将头煎、二煎两次煎液混合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

中药煎煮应该注意什么?

煎中药首先要注意火候,煎中药前需要提前泡半个小时,一般水没过中药2~3厘米为宜,在煎煮的时候,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总的时间大概在40分钟左右,把7碗水熬成三碗水倒出,之后再加水,重新再熬,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再倒出3碗水,一副中药就煎完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先煎或者后下的中药,需要久煎的中药,包括附子或者矿石的药,比如珍珠,龙骨,牡蛎的这些都要先煎,后下的中药,比如花类、砂仁都需要后下,一般在出锅5分钟左右前下药即可。还有需要注意的是选用合适的器皿煎药,最好用陶罐,砂罐或者不锈钢器皿,不要用铁、铝的器皿,煎药用自来水即可。

夏季煎中药要注意哪些问题

夏季煎中药要注意哪些问题

  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中药和食物一样容易变质,药材和中药液的保存也要做相应改变,否则就会影响药效。夏季煎中药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夏天煎中药需要注意的问题的知识,欢迎阅读。

  夏季泡药材不宜超过半小时

  在煎煮前浸泡药材有利于其有效成分溶出,药效更佳。但要注意,不同类药材浸泡时间不同。红花、鱼腥草等花草类药材,浸泡15~20分钟即可。浙贝母、淮山药等根茎类药材,因富含淀粉,需稍微久一些。但一服药里通常是含多种中药,因此要采取?折中?原则。即先大致分类,兼顾大多数药材的特性即可。另外,不同季节药材浸泡时间也不同,比如,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钟,冬天不超过60分钟即可,而在炎热的`夏季,药材浸泡过久容易变质,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夏天煎中药的次数

  如果是自己煎制中药,时间上也是有讲究的。有的患者自行煎药时,一服药一般一天煎两次,早上煎一次,药渣到晚上再煎一次,但夏天不能这样煎药,而是应当煎出一次后,再加水煎第二次,混合后留出一半放至晚上服用。煎出的药汁及时放入冰箱低温保存,饮用前应先加热。需要指出的是,自己煎煮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

  药材夏季如何保存

  有些人把药材放入冰箱内以延长存放时间,这种做法也是不恰当的。将药材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不仅各种细菌易侵入药材,而且冰箱内湿度大,药材也容易受潮发霉。

  夏季空气湿度比较高,最好将药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湿度不宜过高。

  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药材容易受潮、生虫。小包药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即可,而新鲜植物药材和动物类药材要单独包好放入冰箱冷藏。蛤士蟆油即广东人俗称的?雪蛤膏?在夏季室温中可能变质,需放入冰冻室保存。人参等可以用宣纸包好后放米缸内保存。总的来说,夏季保存药材别超过一个月。

  药汁或药渣要冷藏

  我们多数煎药是一次煎好两顿的,早晚各口服一次,因一早一晚相隔8-10小时,为防药物变质,就必须将第二次服用药汁置于冰箱中冷藏,若没冰箱则需把第二次服用的药汁存在封好的杯子,然后放置在凉水中,等二次服用时再煮开约2-3分钟即可;也常有医生让煎一顿喝一顿,按照经典中医理论,这样有利于汤药特性的最好发挥。然而在夏季时,煎煮一顿后的药渣放置不久就变馊,再煎药则疗效大减或影响健康,这时,药渣要放在冰箱里冷藏才行,若没冰箱,那就宁选择一次煎好两顿的方法了,因为药渣较药汁更容易变质。

;

中药的熬制要注意什么

1,将一包草药全部放入锅中(砂锅最好,切忌用铁锅),用冷水浸泡20分钟,水位超过药2寸为宜.
2,将锅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15分钟时,将药汁倒出一小碗(锅内应余少量水),再往锅中加冷水.
3,继续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10分钟,再将药汁倒出一小碗,再往锅中加冷水.
4,继续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8分钟,倒出最后一小碗药汁.
5,将3碗药汁混在一起,均分为3份为一日药量.
注意事项:
每日三次,早饭前,午晚饭后服用.胃功能不好者,每餐后服用.如需加糖,在服用前加入,忌与药物同煮.
中药切忌冷饮,可将盛药汁的器皿放入热水中加热.煎药前首先将药物加凉水浸泡1小时左右,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煎药最好用砂锅,也可用金属容器.加水后浮在水面上的药要用筷子上下翻动,使中药完全浸泡于水中,水面要高出中药2~3厘米,煎药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一般每剂应煎三次,第一次煎制时间为开锅后30分钟,第二次用开水量较第一次应少,煎制的时间为开锅后40分钟,第三次同第二次.三次各取药汁150~200毫升,混合均匀后,每日饭后半小时服用.还有一些需特殊煎制的药物:如龟板,鳖甲等应先煎一小时后,再与其余药物同煎.有一些药物需冲服,如三七粉,西洋参等吞服,溶化兑服的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把煎好的药汁重新放入锅内加热,把需溶化的胶类药品倒入药汁中,加热使之溶化.也可将2~3副中药一起放入锅中煎制,再分2~3天服用.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冬天或有冰箱的病友使用.
煎煮中药应注意:
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
2.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一般来说,沙锅,瓦罐,陶瓷都可以实在不行不锈钢锅或铜锅也可以,但
一定不可以用铁锅和铝锅.
6.沙锅,瓦罐,陶瓷比较好,搪瓷盆,不锈钢锅次之.但一定不可以用铁锅和铝锅.铜锅最好也不要用.
7.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

服用中药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疔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水肿病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治鼻炎:
苍耳子30克,轻轻捣烂放入小勺内,加香油50克火煎,将苍耳子碎渣捞出,用油滴鼻子,一天3至5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4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