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蛔虫性肠梗阻中药方剂

医案日记 2023-06-10 05:02:21

蛔虫性肠梗阻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虫积结聚,壅塞肠腔,郁滞不通。

【治法】通里攻下,安蛔止痛。

【方名】乌梅承气汤。

【组成】大黄9-15克(后下),芒硝6-9克(冲服),川朴6克,枳实6克,乌梅6克,川椒2克,川连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1剂服后4-6小时未见好转或无便意者,可加服1剂。亦可配合使用本方灌肠,以本方1剂,煎取300-500毫升,5岁以下灌300毫升,5岁以上灌500毫升。呕吐不甚,腹胀不着,能配合治疗者,不用插胃管,可直接口服。反之,则需插胃管,一是作胃肠减压用,二是便于灌服中药。

【出处】韦永兴方

肚子里有蛔虫怎么办?

什么是肠道蛔虫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幼虫钻入肠粘膜,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入门脉、肝脏、下腔静脉而达肺;在肺内脱皮后形成1毫米左右的幼虫。幼虫穿过微血管经肺泡、支气管、气管上升至咽,然后再被吞入胃,此即构成蛔蚴移行症。蛔蚴到达小肠后发育为成虫(图2-9-1)。自吞食虫卵至成虫成熟约需75天,在小肠内生存期约为1-2年。

什么原因引起肠道蛔虫
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蔬菜及泥土,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约经2周,发育为成熟虫卵。成熟虫卵经口到胃,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

肠道蛔虫有什么症状
小肠中有少数蛔虫感染时可无症状,称蛔虫感染者,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称蛔虫病。
肠道蛔虫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和荨麻疹。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等。
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
一、胆道蛔虫症 系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或钻顶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难于忍受,极度不安。常伴有恶心及呕吐。腹壁软仅疼痛发作时腹壁轻度痉挛,剑突下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当进入胆道的蛔虫退到小肠后,则症状突然消失。若蛔虫进入胆囊管或肝内胆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深入肝内胆小管时可产生细菌性肝脓肿。当蛔虫残体或蛔虫卵长期存留胆管或胆囊时,可以其为核心,逐渐形成胆石。
二、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于小儿。由于虫数较多,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起部分肠梗阻。病人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壁软,可扪及大小不等粗麻绳样索状块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
三、其它 伤寒或少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感染蛔虫后,蛔虫可穿破病变处肠胃壁引起穿孔,产生弥漫性腹膜炎。蛔虫向上逆行时可由鼻孔、口腔排出,或钻入耳咽管而引起耳鼓膜穿孔,并由外耳道排虫。偶而蛔虫可到达喉或气管,引起窒息。

肠道蛔虫需要做哪些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检查。

如何治疗
一、驱虫治疗
(一)苯咪唑类化合物 为广谱驱虫剂,可杀死蛔虫、钩虫等。其杀虫机理为药物对虫体有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三磷酸腺苷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与生殖,最终死亡。常用的药物有: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左旋咪唑 用量为150mg,一次服用,本药驱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但较哌嗪为优,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早期妊娠、肝、肾疾患应慎用。
4.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 成人每公斤体重25mg,早晚各1次,连服3天,日用量不可超过3g,此药已被甲苯咪唑所取代。
(二)噻嘧啶(Pyrantel) (商品名抗虫灵、驱虫灵)是广谱抗虫药,能使蛔虫肌肉剧烈收缩,引起痉挛性麻痹。用量为5-10mg/kg,晚1次顿服。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呕吐等,对孕妇、急性肝炎、肾炎、严重心脏病及发热病人应暂缓给药。
(三)驱蛔灵(枸橼酸哌嗪) 成人每次3-4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g(最高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天,便秘者加服泻剂。副作用轻,偶有眩晕、呕吐、头痛等。此药已渐少用。
(四)苦栋皮 有效成分为川栋素。实验证明它能麻痹猪蛔虫头部,故亦有一定的驱蛔效果,但用量大时,有毒性作用。成品为川栋素片,成人200-250mg,空腹顿服,此药目前较少用。
(五)其他 有报道氧气驱虫及针炙驱虫,有时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二、并发症治疗
(一)胆道蛔虫病 ①阿托品氯丙嗪或杜冷丁解痉镇痛;②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治疗;③及时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控制胆道感染。
(二)蛔虫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者先用内科治疗包括镇静、解痉、止痛及胃肠减压,待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服用豆油或花生油80-150ml(儿童60ml)可使蛔虫团松解,缓解症状,症状消失后1-2天再驱虫。氧气疗法也可使蛔虫松解,出现完全性梗阻时,应手术治疗。

花生油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花生油的别名4花生油的食用量5花生油的营养价值6花生油的选购7花生油适合的人群8花生油的食疗功效9花生油的食用建议10《全国中草药汇编》:花生油 10.1拼音名10.2来源10.3性味10.4功能主治10.5花生油的用法用量10.6摘录 附:1用到中药花生油的方剂2用到中药花生油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花生油 1拼音 huā shēng yóu

2概述 花生油Peanut oil,为豆科植物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可提供给人体大量营养,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可增加食品的美味,是构成人体内多种组织成分的重要原料。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可用于炒、煎、炸各种菜肴和食品。花生的油脂含量约有50%,很适合拌沙拉或作为炸油。也用来制植物奶油或鱼罐头。

3花生油的别名 落花生油、果油

4花生油的食用量 每天约25克。

5花生油的营养价值 1.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经研究证实,花生油含锌量是色拉油、粟米油、菜籽油、豆油的许多倍。虽然补锌的途径很多,但油脂是人们日常必需的补充物,所以食用花生油特别适宜于大众补锌;

2. 花生油中还含有多种抗衰老成分,有延缓脑功能衰老的作用。花生油还具有健脾润肺,解积食、驱脏虫的功效;

3. 营养专家还在花生油中发理了3种有益寿延年于心脑血管的保健成分;白藜芦醇、单不饱和脂肪酸和β谷固醇,实验证明,这几种物质是肿瘤类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4. 是中老年人理想的食用油脂之一,花生油中的胆堿,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6花生油的选购 优质花生油一般呈淡黄色,油体澄清、透明、无杂质,有浓郁花生香味,无异味。花生油应装入密封玻璃瓶,选择阴凉干燥处保存。保质期1年左右。

7花生油适合的人群 适合所有人,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用。

8花生油的食疗功效 花生油味甘、性平,入脾、肺、大肠经;

可补脾润肺、润肠下虫;

花生油熟食,有润肠逐虫之功效,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9花生油的食用建议 1. 花生油热量高,脂肪量大,不宜过量食用,否则对心脑血管还是会有一定影响,而且容易发胖。

2. 花生油油耐高温,除炒菜外适合于煎炸食物。

3. 用花生油炒菜,在油加热后,先放盐,在油中爆约30秒,可除去花生油中可能存在的黄曲霉素。

4. 植物油可防止粥沫:煮稀饭时,往锅里滴几滴花生油,并改用文火,稀饭就不会有沫子外溢了。

10《全国中草药汇编》:花生油

10.1拼音名

Huā Shēnɡ Yóu

10.2来源

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种子榨出的脂肪油。

10.3性味

淡,平。

10.4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蛔虫性肠梗阻;外用穴位注射治肠炎,地图舌。

10.5花生油的用法用量

用于蛔虫性肠梗阻为4~8两口服;用于肠炎,地图舌均为穴位注射(足三里、上巨虚),每穴1毫升。

10.6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花生油的方剂 熟附煨姜焖狗肉 狗肉(切碎)500~1000克蒜头花生油适量制法:先用蒜头、花生油起镬,加水焖狗肉,再放入熟附片、煨...

黛柏散 止痒。主急性渗出性皮炎,脓疱疮。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用花生油调敷。摘录:《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加吊蔯散 化锌9g。制法:上为细末,调匀即成,或以清油、花生油制成油膏。功能主治:急性湿疹。用法用量:加吊蔯...

银松散 掌跖脓疱病,脓疱性或水疱性湿疹等。用法用量:加花生油调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本方加蓖麻仁9...

陀柏散 末。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止痒祛风。主各种湿疹。用法用量:用花生油调敷。摘录:《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更多用到中药花生油的方剂
用到中药花生油的中成药 顽癣敌软膏 00g制法:取柳蘑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另取花生油1200g置锅内加热,加入蜂蜡溶化,待温降至1...

癣药膏 丹6g分别研成细粉,混匀。其余桃仁、苦楝皮,与花生油48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将紫草用温水湿润...

鹿茸胶 浓缩至浓稠时,加入冰糖100g、白酒100g及花生油适量,文火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即得...

罗浮山风湿膏药 g牛膝114g制法:以上四十一味,酌予碎断,用花生油14300g浸泡七天后,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

永盛合阿胶 ,取上清液用文火浓缩,加入上述清膏,再加冰糖、花生油、黄酒适量,继续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更多用到中药花生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花生油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果部上]落花生 生痰。又凡被马踢伤者,忌服花生,服之疮愈增痛。花生油一名果油,色白,甘平气腥,滑肠下积,腻膈生痰。...

《本草纲目》:[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地衣草 卒心痛中恶,以人垢腻为丸,服七粒。又主马反花疮,生油调敷(大明)。明目(藏器)。研末,新汲水服之,治...

神农本草经赞》:[卷一上经]胡麻 麻食者夜行不持烛。是巨胜也。曹唐诗。吃尽溪头巨胜花。神仙记。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见一杯流下。有胡麻...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二草部中品之下]草之草 【臭】腥【主】暴风口噤【制】洗去土【治】合生油调敷马反花疮○地衣合人垢腻为丸服七粒治卒心痛中恶《本...

《证类本草》:[卷第九]垣衣

中药大黄的功效

  大黄是常用的一味中药,又名将军、川军、锦纹,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大黄性寒、味苦,可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传统上人们多用大黄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淤血闭经、跌打损伤、水火烫伤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神农本草经》上说:

  大黄?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虽然大黄以攻下泻实闻名而被称为?将军?,但其实际用途非常广泛。在可查到的清官医案中,大黄的用量在所有药物的用量中排名第十位。宣统皇帝溥仪6岁那年,因胃口壅滞导致恶心腹痛、手心发热。御医便采用熟大黄等药为他治疗,很快使其痊愈。年逾古稀的慈禧太后曾因肝胃积热而导致眼目不爽,也是在服用了酒制大黄等药后康复的。此外,清代不少皇帝还常用大黄泡茶来防病治病。这是因为大黄在具有泻下作用的'同时,又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它虽然可使人的大便次数增加,却不会导致脱水,也不会因苦寒而影响胃肠的功能。而且,若将大黄久煎还可降低其泻下的作用。

  从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看,大黄具有收敛、止血、解痉、利胆、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降血压等作用。根据大黄的这些作用,人们在临床上主要用其治疗以下疾病:

  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大黄20克,花椒10克,麻油100克。先将花椒置于麻油中加温,继投大黄,随即离火,晾凉后去渣,分两次服下。患者服药后约3小时开始排气,进而腹痛会减轻,连续服用可使蛔虫随大便排出。

  可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取大黄、芒硝各10克,厚朴、枳壳各6克,冰片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后填敷脐部,再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并可将热水袋敷在其上。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

  将生大黄放入50-100毫升的开水中浸泡,用晾至约37摄氏度的浸液给患儿灌肠(保留10~20分钟),每日灌2-3次。每次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决定大黄的用量:1岁以内的患儿用5-10克;1?3岁的患儿用10~15克;3-6岁的患儿用15-20克;6-12岁的患儿用20-30克。

  可治疗肠痈:

  取大黄、芒硝各30克,大蒜20克,鲜败酱草50克,鲜紫花地丁40克。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外敷于麦氏点(阑尾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肠胀气:

  将大黄5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双侧涌泉穴上,每次敷2小时,必要时可每日敷2-3次。患者一般敷药一小时后即可出现肠蠕动和排气现象。

  可治疗痈肿疔疮:

  取大黄末15克(局部有脓液者可加皂角刺末10克),用鸡蛋清调匀后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烫伤:

  取生大黄末30克,将鸡蛋黄炼油后与大黄末混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脉管炎:

  取大黄、芒硝各60克,乳香、没药各30克,露蜂房、透骨草各20克,紫花地丁30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猪油将其调匀后外敷于患处,早晚各敷一次。

  可治疗烧伤:

  将大黄浸于95%的酒精中(按1:4的比例),半个月后滤取浸液,并装入无菌的喷雾器内,每日朝烧伤创面喷射4~5次。

  目前,日本学者已从大黄中分离出120多种成分。澳大利亚人已经开始用大黄加三七片治疗肥胖症;比利时人则在咖啡中添加大黄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德国、瑞士等国家还把大黄作为糖果、饼干的辅料。国际性的大黄专题研讨会已举行过两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大黄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黄这味著名的?将军?必将更显神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37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