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一)
〖 辨 证 〗 肠胃湿热,兼血分热毒,湿热毒邪结聚。
〖 治 法 〗 清热祛湿,解毒止痢。
〖 方 名 〗 白头翁汤。
〖 组 成 〗 白头翁30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李文亮方。
赤白痢为病名。指下痢黏胨脓血,赤白相杂。《黄帝内经素问》中称“注下赤白”、“泄注赤白”。《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赤白痢候,然其痢而赤白者,是热乘于血。血渗肠内则赤也,冷气入肠,搏肠间,津液凝滞则白也。冷热相交,故赤白相杂。重者,状如脓涕而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脉薄血,状如脂脑。”亦有以伤气伤血分赤白者。《医林绳墨·痢》:“痢虽有赤白二色,终无寒热之别。白者湿热伤气,自大肠来;赤者湿热伤血,自小肠来;赤白相杂,气血俱伤,亦兼气血两治可也。”治宜清热化湿,消导积滞,调气行血。常用白头翁汤、洁古芍药汤、香连丸、枳实导滞丸等方。地锦草、马齿苋、一见喜等药均可选用。痢疾(dysentery)为病名。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发于夏秋季节。痢疾的治疗宜分辨虚实。实证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针灸治疗痢疾效果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且能消灭痢疾的病原体。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险恶,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痢疾发病期间,应控制饮食或禁食,并实行床边隔离。平素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传染。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详见痢疾条。
详见百科词条:赤白痢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4:33:42 共678字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肠病证。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等。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病位在脾胃肠。辨证要点以辨寒热虚实、泻下物和缓急为主。治疗应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同时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
从你所用的方剂来看。所有慢性腹泻的几个可能,你都试过了。均未见效。其原因有二:
1。辩证不准确,没有抓住主证。2.用药不当,即使是使用的原方也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以及妇女经期等因素区别用药。在立法原则相同的基础上因为配伍加减的用药不同,其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
在这里,因为有很多因素不详,不好直接回答你,如果,治疗迫切可以点击【hi】咨询。定会给你满意的答复和解决的方法。
仅供参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36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