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方名】柴胡石膏汤。
【组成】柴胡6克,石膏15克,黄芩6克,荆芥4.5克,前胡6克,茯苓6克,升麻3克,桑白皮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火燥,内火郁结不散。
【治法】清热解郁,散火止痒。
【方名】化痒汤。
【组成】炒栀子9克,天花粉9克,柴胡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室秘录》卷四。
中药处方(三)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祛湿,杀虫止痒。
【方名】苦黄蛇皮汤。
【组成】苦参30克,黄柏30克,双花50克,蛇床子30克,白藓皮50克。
【用法】先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左右,再进行煮40分钟左右,去渣,用药汁先熏洗外阴部,热度适中时再进行坐浴,以不烫伤皮肤为准,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出处】王秋侠方
霉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有很多类型,发病时的症状也并不一样,而具体的霉菌原型不同,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患者在确诊霉菌感染之后,知道需要吃一些药来治疗,但是他们并不想吃西药,而是想用中药来治疗。那么,霉菌感染吃中药可以吗?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霉菌感染吃中药可以吗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白带会明显的增加,并且呈现水样、凝乳样、豆腐渣样。还会同时伴有外阴瘙痒的情况,治霉菌的非常好的中药有中药杜婆茶(详情网站:dupocha。com),用药2-3天霉菌症状如瘙痒和渣样白带的症状即可消除,一般病情2-6个疗程即可治愈康复。另外,霉菌性阴道炎外阴比较严重的瘙痒症状,患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寝食难安,久治不愈会上行感染引起盆腔和宫颈方面的疾病,所以需要及时治疗。
菌性阴道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同时出现尿频、尿痛、性交痛等症状。霉菌性阴道炎好发于夏季,常见症状是下体瘙痒或白带异常。一般在梅雨季节,就是霉菌大量滋生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霉菌性阴道炎的反复发作。霉菌性阴道炎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也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症状并不明显,患者甚至可能感觉不到。阴道本身具备较强的防御功效及阴道内杜氏杆菌具有抑制细菌作用,大概10%的妇女及30%的孕妇是带霉菌者。一般而言,白色念珠菌喜爱酸性环境(大概5.5左右)。
治霉菌的非常好的中药,患者在日常生活或者治疗期间,应注意做好清洁工作。勤换洗内衣内裤、温水清洁下体等措施将对病情的发展起到延缓的功效。患者应及早治疗,一旦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也许会使霉菌性阴炎转为缓慢炎症,甚至导致不孕。治霉菌的非常好的中药温馨提示:女性出现上面介绍的情况时应加强警惕。阴道炎患者的外阴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症状,另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霉菌吃中药可以根治吗?比较严重的话还会出现白点粘稠以及引导的黏膜有白膜覆盖的情况。暴露的粘膜会出现红肿或者是溃烂的情况。
中药能治疗霉菌感染吗 在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中,是有中医结合治疗的。
1、霉菌性阴道炎的中医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生殖器念珠菌病是由于湿热在体内蕴结,加上外受毒邪所致。
1.1、肝肾阴虚:由于病程日久损伤肝肾,耗伤阴液,致使肝肾阴亏,治疗霉菌性阴炎当以滋补肝肾,杀虫止痒,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减。
1.2、湿毒蕴结:这是由于湿热之邪蕴结日久,致使生虫成毒。湿毒蕴结伤及阴部出现诸多症状。治疗湿毒蕴结型霉菌性阴炎宜清热除湿、解毒止痒。
1.3、脾虚湿热:中医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治法为健脾燥湿,清热杀虫。以完带汤合萆渗湿汤加减。
2、霉菌性阴道炎中医熏洗治疗
中药熏洗疗法属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药液盛于器皿内,利用升腾的热气熏洗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药疗、水疗、热疗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3、霉菌性阴道炎中药处方
方名:霉菌性阴道炎方剂一。
组成:黄柏10克 前仁15克 芡实15克 银杏10克 苦参12克 地肤子15克 蛇床子15克 乌贼骨(去壳研末冲服)10克 甘草6克用法:1日1剂,前3煎分3次口服,第4煎去渣留汁坐盆,1日1次。
治法:清热除湿,抑霉止带。
主治:霉菌性阴道炎。症见外阴瘙痒,甚而外阴皮肤搔破,有浅溃疡引起疼痛;白带多,呈乳白色凝块(如豆腐渣样);白带中可找到霉菌。舌苔黄白薄腻或厚腻,脉象弦缓或弦数。
作者/毛科明先生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原文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现代临床常用于月经失调、痛经等妇科病的治疗。笔者广泛运用温经汤原方治疗各种妇人杂病疗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分享。
—1—
更年期综合征
陈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6日。
患者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1年余。
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暗黄;査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龟裂;近1年来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手指关节酸痛。舌胖暗,脉沉。
诊断: 更年期综合征。
辨证: 冲任虚损。
治法: 温补冲任。方以温经汤治之。
处 方
桂枝6g 肉桂3g 吴茱萸3g
川芎6g 当归10g 白芍10g
丹皮6g 生姜6g 姜半夏6g
麦冬20g 党参10g 炙甘草6g
阿胶12g 红枣20g
5剂,水煎服,1剂分2天服用。
二诊 (10月30日):月经按时来潮,烘热汗出消失,手指关节酸痛改善。继用前方10剂巩固。
心得: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患者到了天癸将竭的年龄,出现月经不按时以行、烘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
温经汤中桂、萸、姜温经散寒,芎、归、芍养血活血,参、草、半夏补中益气,阿胶、麦冬、丹皮养阴滋润。
全方阴阳兼顾,温经养血,用于妇人冲任虚损之更年期症状常获佳效。
—2—
肠易激综合征
吴某,女,35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28日。
患者腹痛腹泻1年余。来诊时体瘦面暗,身高159cm,体重43kg。
去冬人流术以来出现腹痛腹泻,日解溏便3-4次,体重进行性下降。
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曾服用中西药物均疗效不佳。舌胖暗,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辨证:阳虚泄泻;治法:温阳补虚。方予温经汤原方7剂。每天1剂,水煎服。
复诊 (12月5日):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原方10剂,嘱1剂药2天服用以巩固。
心得:
患者人流术后腹泻久治不愈,肌肉削瘦,气血渐衰,辨为阳虚泄泻。
根据原文“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可知温经汤能止利。此利为气血不足、阳气虚衰之虚寒利。
应用时不必拘泥于年龄,临床上常以体质虚弱的中老年妇女多见,且用调理脾胃方无效者,用温经汤屡得佳效。
—3—
痤疮
张某,女,25岁。初诊日期:2013年12月3日。
患者面部痤疮2月余。来诊见体瘦,面色黄暗;面部散在暗红色丘疹型痤疮,且每次月经延后7?15天,经来伴下腹痛、腰酸;舌淡嫩,脉弱。
中医诊断:痤疮;辨证:血虚、寒瘀互结;治法:养血散寒祛瘀。方予温经汤原方7剂。嘱1剂药分2天服用。
复诊(12月26日): 痤疮明显消退 ,此次行经仍下腹痛,且怕冷。原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7剂,未再复诊。
心得:
患者痤疮色泽暗红,其人消瘦且血色不佳,伴有月经拖后、经期腹痛,辨为血虚与寒瘀互结,予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取效。
适宜温经汤所治痤疮,其痘疹色泽多暗或淡,非焮红出脓者。 因仍有行经腹痛,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强扶阳之力。
—4—
不孕症
荣某,女,30岁。初诊日期:2012年12月21日。
患者未避孕2年未孕。来诊见体瘦面黄,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龟裂。
4年前曾育一子,再婚后已备孕2年未孕。平素怕冷,易疲劳,脱发较多,月经量少。
中医诊断:不孕症;辨证:血虚寒凝;治法:养血温经祛瘀。方予温经汤制成膏方缓缓图治。
服药2月,药未尽而经停怀孕。
按语:
患者备孕2年未孕,体瘦面黄,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脱发,月经量少皆为血虚胞寒之象。
以温经汤制膏缓图,暖子宫冲任,养血祛瘀而收效。温经汤是一张古代的经典受孕方。
黄煌教授把温经汤称为“子宫发育促进剂”、“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奋剂”。 对于阳虚寒凝、气血虚弱的女子不孕症,用温经汤屡屡得效。
—5—
老年性阴道炎
吴某,女,60岁。初诊日期:2014年10月21日。
患者带下量多3月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黄暗。带下量多,颜色黄白夹杂。
西医妇科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经治疗后未显效。此外伴下肢乏力。舌暗红,脉沉。
中医诊断:带下病;辨证:冲任不固;治法:调补冲任。方予温经汤原方5剂。嘱1剂药分2天服用。
复诊(11月4日):带下明显减少,乏力感减轻。原方服至12月初,症状消失。
心得: 《景岳全书》凡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总由命门不固。”
患者带下病3月不愈,总由年老体衰,冲任不固,阳虚生寒所致。故用温经汤调补冲任、暖宫散寒得愈。
张仲景用温经汤治疗妇人下利数十日不止,“下利”二字宜活看。
“下利”也可视若“下血”、“带下”“久汗”等等。 举一反三,病名不同,其理一也!
—6—
失眠
毛某,女,54岁。初诊日期:2014年8月28日。
患者失眠4年余。来诊见其消瘦,面色苍白。
4年前胆囊结石术后逐渐出现失眠加重。常伴中下腹部隐痛、夜眠腹胀、易腹泻。舌暗红苔薄,脉弦。
中医诊断:不寐;辨证:阳虚不寐;治法:养血温阳;方予温经汤原方5剂。1剂药分2天服用。
2015年1月5日患者因感冒来诊,询知当时服药后睡眠转佳,且腹痛消失,大便正常,未再复诊。
心得:
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失眠加重,其人消瘦,面色苍白,经常伴腹痛、腹胀、腹泻,此为脾胃阳虚,气机升降失常,且心血不足所致。
温经汤补中益气温阳,对于无明显精神、心理疾病的虚弱型中老年女性。
即传统认为心脾两虚、心血不足证型的失眠即可应用,甚或合酸枣仁汤其效更佳。
—7—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沈某,女,42岁。初诊日期:2014年3月20日。
患者因关节痛10年求诊。来诊见体瘦面黄,皮肤干燥。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
因服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出现肝损而停服,现泼尼松、美洛昔康、羟氯嗤维持治疗中。
既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及卵巢囊肿手术史。
刻诊:四肢大、小关节疼痛,手指关节晨僵;睡眠差;月经已3月未潮,时伴上腹痛;大便溏薄;舌暗尖瘀,脉沉细。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血虚寒凝;治法:温经养血散寒;方药:先后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小柴胡合麻附辛芍甘汤、甘草附子汤等,服药近百剂收效不佳。
最后予温经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鹿角胶,关节疼痛症状得以控制,月经基本正常。现患者仍在服药调理中。
心得:
患者病情复杂,初始投多方未效。最后从患者的体质为切入点,改投温经汤。
温经汤是一张大复方,内含半张桂枝茯苓丸、半张当归芍药散、半张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半张胶艾汤、半张麦门冬汤。
全方有扶正、补血、祛瘀、温经之功效,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鹿角胶增强温通除痹功效,终于取效。
—8—
总结
温经汤是一张妇人的圣方。与其说温经汤是一张治病的好方,不如说温经汤是一张调体的妙方。
黄煌教授把适宜服用温经汤的人群总结为“温经汤体质”:羸痩,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口唇干燥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或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黄褐斑。
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指甲变薄变脆,缺乏光泽。
还有的女性可以出现阴道炎、阴道干枯瘙痒,毛发出现脱落、干枯、发黄,易于折断。
温经汤能多靶点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并对下丘脑-垂体系的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临床应用温经汤并非着眼于某个病,而是针对温经汤体质施方调理,从而扩大了温经汤的治疗范畴。
对症下药针对性强
中医在看待妇科疾病上,认为多是由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及生殖器官受损导致,所以治疗上主要采用滋肾补肾、疏肝养肝以及健脾利湿、养血活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功效。
妇炎丸由柴胡、茯苓以及当归、桃仁和红花、甘草等多种药材组成,其中柴胡能够疏肝利胆、疏气解郁,茯苓能健脾利湿、增强免疫力,桃仁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多种中草药材的合理配伍,妇炎丸的功效更加的完整。
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
妇炎丸作为一个完整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健脾利湿等功效,杀菌力强等特点对于各种病原体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能够适用于女性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阴道炎,宫颈炎、重度宫颈糜烂,盆腔炎、盆腔积液积水,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炎症、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粘连、输卵管上举、输卵管迂曲等各种妇科疾病,且疗效显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3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阴道干枯中药方剂
下一篇: 非特异性阴道炎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