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从日常经验中,我们知道人的情绪与健康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对于它们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大家却不甚了了。8月中旬,“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学术年会”将在青岛举行。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本次会议的负责人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乔明琦教授。
乔教授说:“在网上搜索‘emotionanddis-ease(情绪与疾病)’,你会看到上万篇论文。在《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相关论文几乎每年都有。”从2000多年前的《内经》开始,中医已对此涉猎。中医有“内伤七情”之说,讲的就是七种情绪与内脏的关系。
现代生活在给人们带来物质生活的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气愤、压抑与悲伤的情绪,造就了一批“情志不舒”的现代人。“‘情志不舒’就是年轻人常说的‘郁闷’,有可能诱发疾病。”乔明琦说。
自1985年起,乔明琦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肝藏象病理生理与情志致病机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围绕这一方向,他和同事带领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2005年,他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他的《经前期综合征病证结合临床、基础和新药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他牵头的“愤怒和郁怒诱发情志病证发病机制及干预”课题获准国家973计划项目立项。
在科研过程中,乔教授在大鼠和猕猴身上进行实验,这种西方医学的科研方法被引入中医,引起一些人不解。乔教授回应道:“我认为任何学科都是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中医不但要与西医交叉,还要与包括心理学、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交叉。这样可以提供科学的证据使人们接受中医药”。他形象地说:“不走进现代科学这座大厦,中医药就只能在户外忍受着风吹日晒,摆摆地摊。”
眼下乔教授正在研究“怒”对健康的影响,谈到自己日常的情绪控制,他却笑着坦白,自己在工作中经常发火。身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行政工作占用了他很多精力。“吏怒者,倦也。”乔教授说,自己发火是因为实在太累了。“以前做研究时,常和同事从上午八点钟开始,一直讨论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乔教授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令他摇着头感叹分身乏术。
累了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除了科学原理,乔教授还结合自身总结出经验:“既要能全身心投入,又要能跳出来。做到这点,胸怀是一个方面,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也很重要。”在接受采访之前,乔教授刚起大早游了泳。“没时间运动,就挤出点时间来。”乔教授说,运动也对调节情绪有很明显的帮助。
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2月/28日/第004版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使我国心身医学发展具有特色优势
王春鸣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又称心理生理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分支,它主要研究心(精神、心理)与身(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为医学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探索途径,是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向。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心理因素已成为多种致病因素中一项重要病因,心理因素诱发的心身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面对社会需求和医学学科自身发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于1996年10月应运成立。
心身医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内涵广泛。从广义讲,涉及人的健康和疾病中一切与心身相关的现象,狭义地讲——心身医学是研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的基础和临床问题。
我国是世界心身医学思想的发源地之一,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形神合一”为核心的情志致病理论和既调“神”又调“身”的综合防治思想和方法与现代心身医学有相通之处,中医学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和多层次病机学说,更为认识和归纳现代心身疾病所借鉴,因此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结合研究心身医学,既符合社会需求,更是我国心身医学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正是本着这种特色和优势来开展学术活动,并力求在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心身医学体系,及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等方面作出贡献。
我国心身医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虽晚,但由于具备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有多学科整合研究的基础和经验,因而起点较高,与国际心身医学研究几近同步。其发展趋势,一是整合(微观与宏观的整合、心身整合、多学科、多病因整合等),二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三是心身兼顾思想扩展到几乎所有疾病领域。我国心身医学发展的现状是: 心身相关观念的建立和普及
目前该学科已走出精神专科医院,并扩展到其他机构,综合性医院、社区、学校、企业,纷纷成立与心理、心身相关的机构,并开展咨询、治疗、教育等具体工作。
基础研究
天津、北京、广东、四川、上海、山东等地对心身疾病心身相关的机制、证候学特征及治则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中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具备系统化,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特色。他们将内科各系统心身疾病,做为一个整体研究,从病因(心理因素)和中医病机上寻找共性,评价其证候学特征,并将心身疾病的证候、治则和心身相关的生物学机制进行同步研究。
1.从中医基本病机层次评价了心身疾病的证候学特征,是以气滞、气逆为主的气机失调和由此产生的瘀血、痰浊、寒结、热结、寒热聚等合而为病,并提出了理气降逆散结为基本治则。
2.以多种心身疾病为对象,从器官、系统、组织、细胞、分子生物学层次探索并验证了心身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和具有理气降逆散结作用的复方中药的良好干预效应。
3.证实了心身疾病气机失调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密切相关,是气机失调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临床研究
目前全国不少综合性医院建立了心身疾病科、心理咨询或医学心理科,开展了包括心身疾病在内的多种心身障碍和神经症的临床综合防治。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心身疾病科,建科十多
年来,已逐渐建立起心身疾病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常规及疗效判断标准,研制并生产了系列复方中药“心身1~5号”院制剂,分别用于消化、内分泌、呼吸、心脑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在治疗手段上依据病种、病程,采用中、西药、心理等综合治疗。
人才培养
南京、浙江、天津等地中医院校已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培养了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中西医学背景的本科生,不少院校还培养了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心理学奠定了人才基础。
心身医学学术发展证明,坚持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是我国心身医学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其结果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和中医学的现代发展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基于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的学术发展和成果,2005年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申报的“心身疾病心身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及复方中药干预的研究”项目,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三等奖。
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医学的高速发展相比,我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发展仍显缓慢。今后,专业委员会在继续深入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应借助国家支持和社会力量,积极推动心身相关的健康和疾病观念,普及心身医学知识,为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水平而不断努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7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香港中医药一
下一篇: 中医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