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我国将举办以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为主题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该活动历时三年,由17个部委主办,足迹将遍布中国8个省份。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一定要让百姓欢迎,一定要让百姓看到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怀。另外,也有力回击当前社会上个别人讲中医不科学等的极端言论。
近来,中医药引起了不少争论,甚至有人叫嚣“取消中医”,新上任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深感责任重大,他说:“越来越多的西医名家认识到西医的不足,看到了中医药的优势,并主动地向中医药求教和学习,这些都是我们为之而骄傲的,这也是我们做好中医药工作的信心所在。”“我相信,中医药工作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喧嚣和那些不科学的言论受影响。我们应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我们自己要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对得起人民群众对我们中医药的信任,对得起社会上的关注和期盼。”
社会上有个别言论认为“陈晓旭去世是吃了中药”,王国强说:“我觉得借人民群众喜爱的演员去世来攻击中医药,说中医药不科学,是很不严肃、很不道德、很不科学的。我们每天有不少人去世,在去世的人里头不少吃过中药,我们难道可以说这是因为吃中药去世的吗?反过来说,也有不少人吃西药,是用西医治疗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西医不科学吗?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常识。”
癌症目前是所有的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的治疗需要攻克的难题,恰恰在这一领域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延缓癌症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不要以个人之见,而且是不科学的个人之见去评判具有几千年文化、几千年传统,至今在人民心目中享有很高威望的中医药。”王国强说:“我希望中医科学不科学的这种争论应该收场。好好听一听吃中医药有疗效人的话。不要坐而论道,想当然地随口妄加评论,真正有发言权的是老百姓,是得到了中医药治疗服务的老百姓。”
王国强同时表示,过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传播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方面做得不够、重视不够、宣传不够。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活动,就是推动中医药系统带头弘扬中医药文化。他提出了三点意见,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做好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划;第二、中医药文化要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内弘扬。目前,许多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包括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中医药文化的氛围不浓,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不够,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善。中医服务机构无论从建筑物外观、内部的装修、装饰、布置等方面都要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让患者在中医药文化氛围中接受中医药的医疗、保健、康复、养生服务。第三,要促使全社会关注中医药文化,重视中医药文化。
目前,有计划地推动各地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就是其中一项内容。王国强表示,还要建造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使中医药博物馆成为外宾旅游最想观光的地方之一。中医药是中国的原创性科学技术,在中医药文化的弘扬、传播中,加深对中医药的认知,享受中医药的服务,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有中医药文化,有中医药传统,都为我们民族有中医药文化这样一个瑰宝而感到骄傲。
1、千古中医,惠泽于世。
2、国医汇粹,健康天堂。
3、国医荟萃,心享健康。
4、中华智慧,医泽天下。
5、中医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6、汇国医精粹,圆健康梦想。
7、国医汇萃,造福友邦。
8、国医汇精粹,中药萃健康。
9、发展新农合,振兴中医药。
10、中医智道,臻于至善。
11、医学之路,精英汇集。
12、国医汇萃,合作共赢。
13、传承国粹,耀世中医。
14、国之瑰宝,医纳百川。
15、国医汇,让中医平步走向世界。
16、倡导中医保健,享受美好生活。
17、发展中医药,利国利民。
18、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19、无极本草,中华瑰宝。
20、仁德济四方,国医汇天下。
21、国医汇萃,健康世界。
22、国医哲学,传世惠康。
23、千年精妙,一世传承。
24、医汇天下,品誉中华。
25、仁德国粹,薪火相传。
26、国医汇萃,造福世界。
27、与世界一起解密中医。
28、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9、国医精粹,千年中医。
30、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31、妙手回春,世界福音。
32、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33、健于民,信于心,扬于世。
34、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35、让健康成为生命的常态。
36、国粹越千年,医道汇百川。
37、修身,养心,健康中医道。
38、传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39、国医汇,汇享中医之大成。
40、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
41、五千年沉淀,助一生健康。
42、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43、国医汇精华,本草正宗范。
44、健康人生路,中医世界行。
45、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营造健康生活。
46、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47、健于身,医于心,立于世。
48、国医岐黄术,春秋永传承。
49、天地万物始终阴阳相随,中医治疗讲究天人合一。
50、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51、国粹传承,悬壶济世。
52、中医源远传,健康爱大家。
53、千年中医,无国界。
54、北京国医汇,国宾养生园。
55、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
56、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57、千年中医药,精诚国际行。
58、北京国医汇,国际养生园。
59、荟萃精华,造福天下。
60、国医岐黄术,圣手医八方。
中医院标语
1、传承神农文化,振兴神农本草,呵护人类健康。
2、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3、以精诚制药,以本草济民。
4、弘扬中药文化,创造民族品牌。
5、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6、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7、与时俱进发展中医事业,推陈出新推动跨越发展。
8、惟志惟勤,尚德尚药。
9、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0、厚道磐安人,地道磐五味。
11、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12、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13、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14、服的,就是神农本草。
15、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16、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
17、至善神农,至精本草。
18、磐五味,来自大盘山的问候。
19、望闻问切回春素手,热寒表内济世丹心。
20、倡导中医保健,享受美好生活。
21、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22、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23、神农本草,健康的味道。
24、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25、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促进群众健康。
26、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27、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28、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营造健康生活。
29、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30、药到、情到、健康到神农本草。
31、传承歧黄薪火,弘扬国医精髓。
32、但愿病房无病人,不惜药橱空药箱。
3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34、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国医国药事业。
35、发展中医中药,服务大众健康。
36、天然中药材,地道磐五味。
37、中医费用很低廉,治疗效果不一般。
38、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39、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40、健康领航,大爱中药。
41、神农本草,来自天然药库的问候。
42、态度决定高度,专业铸就伟业。
43、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44、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45、技术至精,药德至诚,服务至臻,销售至仁。
46、磐安五味,健康常备。
47、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48、磐五味,和六脉,康万家。
49、中医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5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51、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52、中医药需要社会支持,社会需要中医药服务。
53、古有神农尝草治病,今有房陵本草养生。
54、中医中药进万家,绿色健康你我他。
55、中医中药,回归自然。
56、天赐好药材,地道磐五味。
57、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58、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59、传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60、吃神农本草药,治天下百姓病。
中医院的标语
1、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2、弘扬中药文化,创造民族品牌。
3、神农本草,健康的味道。
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5、健康中国梦,神农本草情。
6、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7、厚道磐安人,地道磐五味。
8、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9、天然中药材,地道磐五味。
1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11、发展中医中药,服务大众健康。
12、神农心,本草韵,中药情。
13、美丽大盘山,道地磐五味。
14、防病健身方法多,中医保健效果好。
15、养生用中医,身体最实惠。
16、服的,就是神农本草。
17、道地磐五味,健康千万家。
18、厚德磐安,济世五味。
19、发展中医,利国利民。
20、天赋中药材,御赐磐五味。
21、神农健康梦,本草养生情。
2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23、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4、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25、人厚道,药地道神农本草。
26、看病少花钱,中医最方便。
27、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28、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29、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30、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31、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32、发展中医药,利国利民。
33、天上灵丹药,人间磐五味。
34、中医中药进万家,绿色健康你我他。
35、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36、祖国医学是个宝,家家户户离不了。
37、济世中药材,经典磐五味。
38、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39、传承神农文化,振兴神农本草,呵护人类健康。
40、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41、神农本草筑梦中国,撒播大爱健康天下。
42、传承国粹,承担责任,光大国药,成人达己。
43、百年养生精华,千年中医中药。
44、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国粹精神。
45、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46、千年中医,五味磐安。
47、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48、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49、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50、崇德弘医,见高思齐。
51、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52、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53、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和谐。
54、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55、药承神农本草,商秉诚信至上。
56、天地万物始终阴阳相随,中医治疗讲究天人合一。
57、但愿病房无病人,不惜药橱空药箱。
58、深山瑰宝,磐五味药。
59、承神农文化,传本草精华,续中药神话。
60、磐安五味,健康常备。
中医院宣传标语
1、天地万物始终阴阳相随,中医治疗讲究天人合一。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中医中药,回归自然。
4、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
5、传承国粹,承担责任,光大国药,成人达己。
6、厚道磐安人,地道磐五味。
7、天赋房县灵土,一品神农本草。
8、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9、看病看中医,方便又实惠。
10、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1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2、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
13、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14、古有神农尝草治病,今有房陵本草养生。
15、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16、登陆神农本草,下载健康长寿。
17、技术至精,药德至诚,服务至臻,销售至仁。
18、磐五味,来自大盘山的问候。
19、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20、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21、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22、神农本草,健康的味道。
23、千年中医药,百年健康人。
2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25、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和谐。
26、承神农文化,传本草精华,续中药神话。
27、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28、态度决定高度,专业铸就伟业。
29、天赋神农本草,御赐地道中药。
30、神农本草,来自天然药库的问候。
31、神农本草筑梦中国,撒播大爱健康天下。
32、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33、磐安五味,健康常备。
34、药承神农本草,商秉诚信至上。
35、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36、天然中药材,地道磐五味。
37、山清水秀出好药,磐五味里品人生。
38、与时俱进发展中医事业,推陈出新推动跨越发展。
39、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0、中医费用很低廉,治疗效果不一般。
4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42、人厚道,药地道神农本草。
43、当品位员工,做品质中药,创品牌企业。
44、德广聚人心,大爱济天下。
45、诚于心,精于勤,创于品,健于民。
46、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分有守。
47、吃神农本草药,治天下百姓病。
48、厚德磐安,济世五味。
49、药到、情到、健康到神农本草。
50、道地药材,磐安五味。
51、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52、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53、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54、至善神农,至精本草。
55、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5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57、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
58、发展新农合,振兴中医药。
59、健康领航,大爱中药。
60、传承中医药精华,创新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研究
--------------------------------------------------------------------------------
[录入时间 2004/07/12 14:46 ]
[浏览次数 390]
黄明达
一、中医药文化的先进性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距今已有350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是在充分汲取了我国汉族及藏族、蒙族、苗族、彝族、傣族、回族、鲜族等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及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传统医学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经过几千年的医学实践证明,中医药学不仅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而且在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从阴阳互动的平衡观、脏腑经络的整体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以人为本的生命观、三因治宜的辩证观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上,还是在人类生育、健康、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现象全过程的科学认识方面,尤其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存寿命,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对目前现代医学病因不清、疗效不佳的各种疑难杂症及高死亡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以及新型的高致病性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甚至对21世纪有黑死病之称的高致命性传染病如艾滋病等,都显示出了中医药独特疗效和显著优势。对于患有现代社会文明病及占世界城市人口70%-80%的亚健康人群,传统医药学及中医养生学在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在对于13亿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独特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东方医学最具代表性的中医药产生了浓厚而广泛的兴趣,并加大了经费及人员投入,希望能从古老的传统中医药学中领悟其现代生命科学的真谛,寻求解决数量在不断增加的人类疾病的最终方案。与现代西方医学生命科学物质还原论研究相反的方向上,传统中医药学对疾病辨证、动态的宏观认识和对生命现象整体把握,在疾病防治尤其是适应WHO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适应能力的社会医学模式方面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可行性。从疾病生物医学到生命医学,从生命医学到生态健康医学,中医药最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是人类医学生命科学价值体系的完整体现和先进文化的突出代表。在未来后现代医药学发展时代,中医药不但不会消亡,将继续为13亿中国人民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中外医学界有识之士尤其是从事边缘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已基本达成共识,中医药所代表的先进的生命观和科学的医学方法论将引领世界未来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将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二、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
中医和中药是传统医药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就必须首先对中医药有一个正确、客观、全面、系统的理解与认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自上而下过度强调了现代中药研究、中药现代化和中药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问题,而严重忽略了对现代中医研究,中医对中药研究的主体指导地位以及中医产业化开发的问题,出现了“胡子眉毛一把抓”和“一手硬、一手软”的政策导向问题。没有在中医与中药的研究及发展方面实现平行互动。由于中药西制、中药西用、废医存药倾向,并以中西结合为名而实行以西代中为实的策略,导致了如马兜铃酸事件、龙胆泄肝丸事件、小柴胡汤事件等所谓“问题中药”的社会争议,接连不断地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中药信誉危机,这不仅对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是一个信誉重创,而且在中国加入WTO后将为国外西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扫平了道路。因此,在弘扬中医药的口号下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政策导向及具体策略,必须以最大程度地满足13亿中国人民卫生保健的实际需求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须站在为人类医学生命科学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高度。在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同时加强传统中医药研究开发并推动中医产业发展。
在发展中医药国际化之前首要目标应是中医药本土化发展的最大化。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本土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而且还因为中医药在中国最具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最具经济可行性。中医药本土化发展应成为中医药国际战略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最大的经济,也是最大的政治。
中医药现代化应在中医药研究与研究中医药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中医药国际化不仅是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更是民族文化的国际化。偏面追求唯技术论和唯成分论,只有加速中医药的消亡,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只有在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之间实现东西方医药学双向接轨,以文化辅轨,以理论接轨,以服务为基础,以产品为载体,才能真正体现中医药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国际合作与发展战略。
中药现代研究方面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以复方中药制剂的方剂学研究与开发为重点,创立具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疗效两大标准体系。中医现代研究方面应在充分保留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内涵的同时,以中医现代医学生命科学表述研究为重点,创立具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现代中医生命科学理论及其标准语言体系,尤其在经络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是中医最具国际化发展机会的重大领域,应创立具有中国比较优势的现代中医经络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开发具有巨大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全球经络养生产业。
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方面,除以往重视国家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资源与技术力量之外,还应加强对民间中医药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对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民间验方与治疗技术及各医院门诊的内部制剂和协定处方的研究开发给予高度重视,在技术、资金以及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中医药的灵魂在其独特的先进文化,而中医药的活力在于其丰富的临床医学实践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硬道理,尤其是中医药人体临床应用的医学实践研究更具有科研开发的可行性和应用推广的实用性。过去以往比较重视对中药新资源、新成分、新机理、新标准的药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动物药理学研究,却对在生命整体水平上的医学实践及临床比较学研究重视不够。而且目前所推崇的循证医学研究又缺乏中医药学科特色及文化内涵,不能完整系统地体现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并充分体现中医药比较优势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工作,在此之前不宜将现代西方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生搬硬套地用于中医药研究,否则将丢失对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尽管循证医学的初衷有利于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一切传统医学、自然医学疗法及成果在疾病临床治疗规范方案中的应用推广,但不要因为所采用和实施的具体方案有误而影响到我们最终目标实现。
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方面不仅要重视科技与产业化发展,而且更要努力并加快培养与未来中医药发展相适应的能够真正领会中医药真谛,有坚实的中医理论与实践功底,又具有现代生命科学广泛知识的新型人才。因此必须从加强中医药的传统文化教育入手,不仅要继续重视和加强中医药高等教育,而且还要努力发展传统医学文化的中等教育,甚至从小学开始就要将祖国医学养生文化植入全民素质教育之中。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不仅是中医药行业内的头等大事,也是全民族发展的大事,应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高度给予重新认识和政策定位。
中医药文化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国独有的文化精髓。
私扬中医药文化是国家制定大健康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自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渠道给中医药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加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医药的文化事业会在中国乃至世界,为人类的健康大放异彩的。
特别是在治未病和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方面表现其独特的优势,任何先进的治疗技术不能与之比拟的。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在新媒体的助推下,享誉全球,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出它应有的价值所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6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坚定发展中医
下一篇: 中医是典型的问题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