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要有勇气正视自己

医案日记 2023-06-09 04:31:16

这些年,又时兴发宣言和“通电”。前者如社会名流们的《甲申文化宣言》,近者如本月中旬“来自全球500多位中医药界人士共同发表《中医药发展广州宣言》”。这不禁使人想起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宣言通电满天飞的情形。不过,如今这种没有武力随之的争鸣,是民气旺盛、思想活跃、社会走向多元化的进步。同时,也可能只是语言泡沫。因此,徒托大言,于事无补,不如在逞口舌之快时,多拿出足以服人的行动来。

据报道,《中医药发展广州宣言》明确指出,“将继续传承中医药文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废弃、排斥、歧视中医药的言行,反对盲目‘西化’,坚持科技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等……”这明显就是说说而已:人们在“言”上偏要反对中医药是他的言论自由,病患者在“行”上偏要“歧视”中医药是他的选择权利,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你再“坚决(地)反对”也没用。市场经济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之上,求医问药的人是看中医或西医、是用中药或西药,岂会“盲目”瞎掰?

我们对中医药和中医药的现状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随着国力增长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神州大地”正席卷一股以文史热为标志的所谓“新古典主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尊重科学、有世界眼光的人,切记不要利用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来谋求自己的话语优势,要有实事求是的诚挚态度。

中医药当然是伟大的。西医药传入前的几千年,我们的祖宗一直靠它祛病延年;现代医学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解释一切、穷尽病理药理,中医药学因而仍有它的存在价值;何况当今中国医和药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不可能很快改变,尤其在农村,人们治疗不少病症仍将靠价格相对低廉的中草药。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中医药是建立在“神农尝百草”(经验积累)基础上的,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来开拓发展空间,与时代俱进地改进中医理论,改良中药生产。手段与目的不能颠倒,中国人不应为“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而活着;恰恰相反,任何传统文化都应是为了后人活得更好。我们看新出品的外国电影《血钻石》和《崔斯坦与依索德》,非洲人还在用草药,英国人的祖先数百年前也用草药和偏方。这就是说,不要妄信只有中国人才有草药才有古方,偏执地去维护什么“国粹”。

明乎此,发展中医药就该少唱高调,多做实事。首先是踏踏实实地培养中医医生。

以我30多年求医问药,从穷乡僻壤到南北大都会,接触过众多医院医生的经历。以前在农村看的中医,很多跟混饭吃的江湖郎中没多大差别;现在大医院科班出身的中医,自己多半也不相信或瞧不起中医,不过是把现成的中药“汤头”当辅助性治疗手段。依靠仪器的检查诊断与西医没多少区别,我以为这是无可非议的,这是科学进步的结果;病家也多相信仪器检查而不太相信传统的“望问闻切”。问题是中医的中药处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现在中医学院批量生产出来的中医,功力却严重不足。传统医学是师徒传授,“目击道存”,在行医中体察妙处。传统授徒方式如何与现代课堂教学方式融通,取长补短值得探讨。

其次,中药从生产到营销都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影响着中药的信誉,必须正视。

中药材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用人工培植的冒充天然野生的;中药炮制过程偷工减料也不鲜见。这才是真正的“自毁长城”。中药的宣传往往有不实事求是的“传统”。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出于什么目的,西药说明书对禁忌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列举得非常详细,甚至不怕吓走购买者;而中药的说明就含糊得多。中药产供销的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固然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但药品毕竟是“进口”货,人命关天呀!

当然发展中医药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制剂的科学加工就很有必要———谁愿意那么麻烦地熬中药并且一灌一大碗?

“自胜者强”,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要发展,只能靠自己创造让求医者信服的成绩和优势。舍此而外只是自欺欺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