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当中药变药膳以后要注意什么

医案日记 2023-06-09 01:37:08

当中药变药膳以后要注意什么

人说美女是调养出来的。调养的主攻方向之一便是“吃”。吃美味是首当其冲,吃健康是理所当然。没有医生的处方,这药膳怎样吃才对?中国历来有“药食同源”一说。药膳虽说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食用得法是显效的法宝。

吃药膳的对与错

(×)不管什么季节,药用蔬菜买来就吃。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天主造物,四季不同,中药入菜肴,也应四季有别。用中药做膳如若不分季节,就会进之不当,食之无益,反而有害。如当归羊肉汤,当归性温补血,羊肉甘温益气,二者均属温热之物,适宜于冬天的进补,夏天天气炎热,进食就不太适宜,如若食之,就会热上加热,可使人患上热病,严重者可导致“热中风”的发生。

(√)药膳不像一般的菜肴,还有药物配伍的说法。

由于中药有四气五味的特性,所以十分讲究汤剂的煎法,哪种先煎,哪种后煎都有严格的规定。做药膳也有讲究,有人用薄荷炖肉时,将肉与薄荷一起下锅,这样就不对了,因为薄荷辛温芳香,炖煮时间一长芳香气易发散,就会降低药效。正确的做法是,先将肉炖熟后,再加入薄荷炖5分钟即可。

(×)药膳对身体有益,所以要多吃一些

人们都知道西药有严格的用药剂量,有人认为中药毒性小或无毒,就不重视服用量了,买回一把茴香就炒着吃,抓上一把枸杞就煮粥,拿上几根人参就煨汤,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也是很危险的。中药是很讲究用量的,量大量小直接关系着药效,不分剂量,盲目使用,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脑溢血,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尽相同,中药入菜肴应因人而异,切不可认为只要是药膳,任何人吃了都能达到滋补的效果。如胖人多阴盛阳衰,不可进补银耳、燕窝、玉竹、虫草、龟板等滋阴之品;瘦人多阴虚阳亢,不可多食杜仲、蛤蚧、羊肉、狗肉等温热壮阳之物,否则反而会有损健康。

(√)药膳如果不分药性,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使病情加重。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的药性,配制药膳必须根据药物的属性来定,不可随意“拉郎配”,否则会降低药效或适得其反。如黄芪老鸡汤,因黄芪性温补气,老母鸡也是温补之品,对气虚体弱者有补益作用,如果风热感冒者食之,会“火上浇油”,加重感冒和引起流鼻血。

让药膳四季飘香

中医认为,一年四季可进补药膳,但必须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气候的不同来选择配膳的药物。这里特意根据季节特点给读者推荐一些药膳常用品,以助你四季养生。

春季:气候转暖,万物齐发,宜用平补之药,可选用生晒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枸杞、黄芪等配膳,来帮助人体正气生发,如黄芪炖子鸡等。

夏季:气候炎热,宜清补之,可选用藿香、紫苏、莲子、薄荷、绿豆等配膳,以生津消暑,如茯苓绿豆粥等。

秋季:风干物燥,宜滋润,可选用金银花、麦冬、虫草、百合、银耳、蜂蜜、秋梨等配膳,以润燥平风,如冰糖银耳羹、蜜炙百合等。

冬季:天气寒冷,宜用温补,可选用板蓝根、山药、当归、大枣、龙眼、核桃、板栗、杜仲等配膳,以温阳驱寒,如羊肉当归火锅、杜仲炒腰花等。

TIPS:进补多管齐下

药膳的进补除选择适宜的种类外,还应该经常更换药膳品种,做到多种适宜的品种替换使用,不可长期服食一种,否则会影响到机体的阴阳平衡而“因补致病”。所以中医古方更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神补。”

这是说,中医更强调食补、动补、神补多管齐下,才能强身健体,有效地提高生命的活力和抗病能力,使疾病和衰老望而却步。

服用中药要注意这些,才能喝出好药效

不少朋友都有过喝中药的经历,但是,你知道中药要怎么喝吗?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喝药调理本身就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的,气候与药材本性是无关的,只要针对病症用对药材,夏天喝中药也是能起到调理身体的效果的。

中药的煎煮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它的疗效。

煎药宜用砂锅、陶器

一般推荐陶器、砂锅、搪瓷等器皿煎药,因陶器与药物所含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加上砂锅传热均匀、缓和,价格低廉,易于保暖,被人们广泛使用,所以认为砂锅是首选的煎药器具。

煎中药不宜选用铁锅、不锈钢和铝锅等金属锅。明代李时珍说: " 煎药忌用铜铁器,宜瓦罐" 。因为铁质容易与中药中所含鞣质或甙类成分起反应,易被氧化,会改变中药药液性质,影响中药疗效。

煎煮前冷水浸泡

准备煎药前,中药饮片只需快速漂洗一次,不需要过度清洗,以防有效成分流失,尤其是对于特殊炮制过的中药。煎煮前最好能用饮用水浸泡,水量一般须浸没药物或高出药物2~3厘米,让水分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以便于在煎药过程中,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

浸泡时间,根据药材而定。一般对花、根、茎、全草类药材为主的可浸泡20~30 分钟。以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在浸泡前应先打碎。提醒一下,需要后下的中药不用煎前泡浸。

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

煎煮火候一般是武火煮沸,文火煎药。《本草纲木》云: " 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未沸之前宜用较强的火力,俗称武火,沸后改用较弱的火力,俗称文火,这样以保持微沸状态,既可减少水分蒸发太快,甚至煎糊、煎干,又有利于药材中成分的充分析出。

煎煮时间

不同的中药由于药性的不同,煎煮的时间也有长短之分。一些贝壳类的药物因为有效成分难析出,需要先煎煮30~60分钟;一些有毒性的中药如熟附子等,也要先煎。一般治感冒的解表药应先用大火煮开后,再调到小火煮15-20分钟便可。而其他中药则在大火煮开后再煮30分钟。滋补性的中药大火煮开后再煮约40分钟。通常,一剂中药用3碗水泡浸后,煎制一碗汤药较宜。

煎煮次数不宜过多

一般一剂中药可煎2次,每次可煎煮约300毫升。第一次煎出的药效成分最好,第二次煎出的次之。有的专家主张将两次所煎药液混匀,分2次服用,药效平衡。

建议一剂中药煮一次即可,不必复煎,尤其是砂仁和木香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不宜久煎,煎久无效。此外,不少的胃病患者都是脾气虚,常常用到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的药物,在复煎过程中会使这类药物的药性变得更加温燥,如果有虚火,患者服用复煎的中药后容易出现咽干咽痛等上火症状。

服药时间和服药温度是很多朋友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要记住的:

服药时间

教科书上建议服药时间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滋补药宜饭前服,以利于药物的吸收。解表药煎后应趁热服,覆盖衣被,促使汗解。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应在饭后立即服下,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驱虫、攻下药应空腹服使药力集中,见效迅速。安神药应在临睡前服用,增加镇静安神作用。

对于胃病患者,我建议尽量白天服用中药,有利于补充脾胃阳气,可选择半饥饱的时候,如早、中饭后的1小时左右服用,这样不会影响进食量。如果饭前服用1碗中药,无疑会使胃的空间减少,正常进食量自然就会减少。

服药温度

温服:一般药物均需温服,达到和胃益脾,减少胃肠刺激。而且对于风寒感冒者最好是热服,以增强解表发汗祛寒的效果。

服中药时一般应少食生冷及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吸收,从而影响康复速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患者。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和利尿成分,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加快排泄,降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都不宜喝。

此外,不同性质的中药有不同的忌口食物:

服用清热药或滋阴药,应忌用或少食酒类、辣味、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服用温补药时,应忌食生冷寒凉之食物;服解表药时,应忌食具有收敛作用的生冷及酸味食物;吃安神助眠等中药的也不宜喝浓茶、咖啡等兴奋神经的饮料。

服中药期间,为更好发挥药物疗效,在服药食忌、频率、时间各方面、应注意一些具体细节,具体如下。

服药食忌

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忌食可能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如生冷、多脂、黏腻及有刺激性的药物。

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喝浓茶和咖啡。茶叶中的鞣质与中药成分结合易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降低药效。

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

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过量盐。

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会产生“闭门留寇”之患。

服药频率

一般疾病,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病情危重者,可每间隔2~4小时服用一次,昼夜不停;呕吐及食管有病变的患者可小量频服。峻烈、有毒药剂,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收效即止。

夏季服用中药最好在饮食上有所节制,最好不要在吃中药期间吃烧烤、冷饮和海鲜。

因为,烧烤的食物容易上火,生冷的食物不易消化,冷饮也要少喝,这些东西都会损伤胃气,影响脾胃功能。

建议清淡温和饮食为好;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但可以喝水,如果觉得口味较苦,非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加些冰糖再服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5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