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孙思邈为虎医伤(孙思邈的历史典故)

医案日记 2023-06-09 00:57:41

孙思邈为虎医伤

一天,孙思邈采药归来不久,忽听门外有惊天动地的叫声,抬头一看,一只斑斓猛虎正向这里冲来。孙思邈吓得几乎昏了过去,向旁边一闪,却见那猛虎来到门口不曾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张着大嘴向屋里发出呻吟声。孙思邈看了一会儿,明白了。这虎来此没有伤人之意,看它那张着嘴、摇头呻吟的样子,肯定是口腔里有病。孙思邈便不害怕了,他来到门口,向虎嘴里一看,果然有一根长长的骨头卡在了虎的喉咙上。他顺手摸起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使劲,把那骨刺拔了下来,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所以,后来铃医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骨刺取出后,老虎就地向孙思邈磕了三下头,走进了山林。打那看见孙思邈进山采药,那虎就来陪伴孙思邈,有时还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

孙思邈的历史典故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

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

太宗每日愁锁眉头,坐卧不宁。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后,留大臣徐茂功问道:“皇后身患重病,经太医不断诊治,百药全无效果。

卿可知哪里有名医?请来为她继续治疗才是!”徐茂功闻言,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说道:“臣早听说华原县(今耀县)有位民间医生孙思邈,常到各地采药为群众治病,对妇儿科尤其擅长。

疑难之症一经他手,都能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以臣之见,还是将他召进宫来,为皇后治疗才好!”

唐太宗听过徐茂功的一番话后,表示同意。

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唐太宗见孙思邈已经来到,便立即召见了他,说道:“孙先生医术超群,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后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请先生前来治疗,若能好转,寡人定有重赏。”

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

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

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

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

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 “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

原来,孙思邈医术神奇,靠着一根细线的传动,竟能诊断清人体脉搏的跳动。

这就是他被群众称为神医的原因。

“万岁!民医已对病症经过了查问诊脉,诊断其为胎位不顺,民间叫做小儿扳心,故而难产十多个月不生,致使皇后身患重病。”孙思邈诊断完毕,向太宗禀告了病因。

唐太宗听完以后,问道:“孙先生言之有理,但不知你打算怎样治疗?”孙思邈答道:“只需吩咐采女,将皇后的手扶近竹帘,民医在其中指扎上一针即见效果。”于是采女将皇后左手扶近竹帘,孙思邈看准穴位猛扎了一针,皇后疼痛,浑身一颤抖。

不一会儿,只听得婴儿呱呱啼哭之声,紧接着采女急急忙忙跑出来说道:“启禀万岁,皇后被孙医师扎过一针后,产下了皇子,人也苏醒了!”

唐太宗闻言大喜,对孙思邈说道:“孙先生果真医理精深,妙手回春,确实是当代名医!今日医好中宫疾病,生了皇子,要算奇功一件,寡人有心留你在朝执掌太医院,不知你意下如何?”

孙思邈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

于是他向太宗陈述了自己的志愿,婉言谢绝了太宗赐给的官位。

太宗听了,也就不好强求挽留。

赐给他“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

并大摆宴席,一来欢送孙思邈,二来庆贺皇后病愈生下皇子。

但孙思邈又拒绝了太宗赐给的黄金绸缎。

唐太宗深为孙思邈的高尚品德和为人处事的精神风貌所感动,同文武百官将他送出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采集药材,为黎民百姓救死扶伤,任何人不得阻拦。

唐太宗十分欣赏孙思邈,后来还曾亲临华原县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并赐他颂词一首。

直到现在,药王山南庵内还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古碑一通等。

唐朝邓王李元裕,是唐高祖的第十八位儿子,喜欢学习,擅长谈论辨名析理之学,典签卢照邻是他的布衣朋友,他经常声称,说:我的命相就这样了。

卢照邻是范阳人,任新都尉,因为患有难医治的疾病,他住在阳翟的具茨山,编著并注释《疾文》和《五悲》。

卢照邻性情高雅颇具诗人风度,不料后来竟投颍水自杀身亡。

卢照邻曾居住在景城鄱阳公主废弃的府第中。

显庆三年时,唐高宗召见太白山隐士孙思邈,当时孙思邈也住在这里。

孙思邈是华原人,当年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视力和听力都一点没有减弱。

卢照邻见到孙思邈后伤感自己正在壮年,却疾病缠身,久治不愈,终日里困顿疲备,于是作《蒺藜树赋》,用来伤悼他与孙思邈二人之间承受自然的体质的差异。

卢照邻作的赋,词句极其美丽。

孙思邈会算天象历法和摄生养性之术。

卢照邻和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都用对老师的礼节待孙思邈。

他们曾问孙思邈,说:名医能治好病,是根据什么道理呢?孙思邈说:我听说通晓天的人,一定能在人的身上找到它的本体,熟悉人的人一定是以天为本体,所以天有春、夏、秋、冬和金、木、水、火、土。

黑天、白日轮流更替,寒冬暑夏交换更迭,这是大自然在运动。

自然界中的大气,合起来就成为雨,流动的时候就成为风,散发开去的时候就成为露,紊乱无序时就成为雾,凝聚时就成为霜雪,伸展扩大成为虹霓,这是大自然的正常规律。

人体有四肢和五脏,醒着、睡时,呼出吸进,吐故纳新,精脉和气血循环。

流动就是血气循环,显现出来就是人的气色,放出来的就成为声音,这是人体的正常运动。

阳用它的精华,阴用它的形体,这是天与人相同的,及至它违背了这正常规律就要生病了。

蒸就发热,不然就生寒,淤结就成为瘤赘,阻隔就成为痈疽,奔走过疾,就气喘嘘嘘用尽了精力,就会焦枯,根据表面的诊断,可以检查出身体内部的变化。

从人体类比自然界也是这样。

因此金、木、水、火、土的伸屈变化,星辰运行中出现的差错,日蚀、月蚀现象,彗星的陨落,这是自然界的危险的征兆!寒暑颠倒,这就是外界的冷热失常啊。

石头竖起。

泥土跳跃,这是自然界的瘤赘啊。

山崩地陷,这是自然界的痈疽。

急风暴雨,这是自界的喘乏。

不降雨露,河流、湖泽干涸,这是大自然的焦枯啊!良医用药物进行输导,用针灸治病救人;圣明的人用高尚的道德和善于用贤任能来治理天下。

所以身体有可以消除的疾病,天有可以去掉的灾害,这全都是气数啊!卢照邻说:人世间的事情怎么样呢?孙思邈说:胆要大,心要小;智虑要圆通,行为要方正不苟。

照邻说:怎么讲呢?思邈说:心是五脏的元首,它应该遵循规律办事,所以要谨慎。

胆是五脏的将领,它必须坚决果断,所以胆要大。

有智慧的人行动如同天,所以要圆通,仁义的人沉静如同地,所以要方正不苟。

《诗经》说,'好象走到了深渊的边缘,仿佛踩在薄薄的冰层之上,是小心。

威武雄壮的武士,保卫着三公九卿,是大胆。

'《传》说'不因为有利可图就返回去;不因为行仁施义就悔疚,就是仁义的人的方正不苟。

'《易经》说'遇到机会就要立刻去做,不能整天地等待,这就是明智人的圆通。

'卢照邻又问:养性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孙思邈说:天有满有亏,人世间的事情有许多艰难和困苦。

如果不谨慎行事而能从危难中解脱出来的人,从来也没有过。

所以讲求养性的人,自己首先要懂得谨慎。

自己谨慎的人,长期以忧畏为根本。

《经》说,'人不畏惧灾祸,天就要降灾难给你。

'忧畏,是生死的通路,存亡的因由,祸福的根本,吉凶的源头。

所以读书人无忧畏,仁义就不存在;种田的人无忧畏,粮食就不能增产;做工的人无忧畏,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和法则;做买卖的人无忧畏,经营就不能盈利;当儿子的无忧畏,孝敬父母亲就不至诚;做父亲的无忧畏,慈爱就不执著;为人臣子的无忧畏,就不能建功立勋;身为君王的无忧畏,国家就不会安定,因此养性的人,失掉了忧畏就心思紊乱没有条理,行为焦燥,难以自持,神散气越,意迷志摇。

应该活着的却死了,应该存在的却消亡了,应该成功的却失败了,应该吉利的却遇凶险。

啊忧畏就象水与火一样,一会儿也不能忘掉它呀!人无忧畏,子弟就会成为你的强敌;妻妾变成你的仇寇。

因此,最重要的是畏道,然后是畏天,其次是畏物,再次是畏人,最后是畏你自身。

你不忘忧畏,就不被别人限制,自己永记忧畏就不受别人管束。

在小的事情上谨慎,就不怕大的挫折;戒惧眼前忧虑,就不害怕以后的磨难。

能懂得这些道理的人。

在水中航船,蛟龙不能害你,在路上行走,老虎、犀牛这些雄猛的动物都不会伤着你;各种兵器也碰不到你;各种疾病、瘟疫也传染不上你;爱说别人坏话的人也毁谤不了你;有毒的蜂、蝎也螫不到你。

了解这个道理的人,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就全明白了。

不久,孙思邈被授予承务郎,执掌药局事务。

孙思邈在唐高宋永淳初年去逝,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性畜。

他死后一个多月,颜色还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当抬他的尸体放入棺中时,给人的感觉就象抬的是空衣服一样。

孙思邈一生撰写《千金方》三十卷,传给后代。

一次,刘神威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中草药为何能医病,是什么原因?

孙思邈答道:“中草药之所以能治病,原理是以偏就偏。

由于各种药物不同的性:寒、热、温、凉;不同的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升降浮沉的趋势;不同的归经,对于患病的机体,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

又一次,卢照邻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名医能治愈疑难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呢?”

孙思邈答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

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

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

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 *** 气,吐故纳新。

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

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

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

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孙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见其医学上的造诣颇深。

药王孙思邈为何有“坐虎针龙”的形象?

大家都知道孙思邈是中国著名的医学胃,因为医术高明,被大家称为药王。他一生为民治病,深受人民的喜爱,在民间就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在上海的城隍庙里面就供奉着他的塑像,这个塑像与别的塑像不同,是一幅?坐虎针龙?的形象。因为民间有一个传说,说孙思邈医术十分的神奇,连龙和虎都来找他看病治疗。

一、孙思邈给老虎治病传说有一天,孙思邈下山给村民送药的途口遇到一只老虎。这只老虎伏在他的身边,孙思邈猜想这只老虎有求于他,于是就问老虎是不是要求给它治病。老虎在地上连叩了三下头,开始孙思邈怕猛兽治好会害人性命,于是没有应允。但是老虎不肯离去,还眼含泪水。于是孙思邈于心不忍,最终还是治好了老虎的病。但是前提是不准伤人,并要求老虎每天给他检查口腔。于是老虎每天跟随着孙思邈,当他的坐骑和保镖。

二、孙思邈给小龙王治病有一天龙王的孙子生病了,老龙王急坏了,他得知孙思邈的所在的位置,于是和孙子化成了人形,去找孙思邈诊治。没料到孙思邈一搭脉就知道眼前这个小孩不是常人,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取出一针扎了下去,这时小龙王就被现出了原形。孙思邈为了降住它,就将藏好的金额针靠龙头的一个穴位扎了下来,小龙王疼到不行,想甩开孙思邈,但是浑身无力。最后只好乖乖的将又苦又涩的药喝了下去,没想到吐出来一堆污物和一条大蛇,吐完病就好了。最后小龙王休养了几日,最后身体好了才飞走了。

民间关于孙思邈的传说有许多种,但是当中最被大家流传最广泛的就是?坐虎针龙?的传说。这是古代人们对于孙思邈的医术和人品最高的敬仰。他的一生一直坚持为人民行医,拥有高超的医术,但是为人十分的虚心好学,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还精通诸子百家。直到现在,人们都要在他的塑像面前久久的凝视,以怀念他崇高的医德和卓越的医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4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