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药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随着对中医药天然取材,疗效确切的认同,越来越多的西人关注或接受了中医药(1)(2)。在西欧,英国政府对包括中医在内的各种补充医学一直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这是中医在英国能够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对应用中药出现异常问题的报导也日渐增多。仅在英国著名的医学权威杂志<<lancel>>(柳叶刀)上,近年相关的报导就有十次之多?为什么中医药在海外应用会暴露出如此突出的问题?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报导?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地防范在海外应用中药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本文综合分析如下:
一在英国有关应用中草药产生毒副作用的报导
(1)肝功能损伤:一些皮肤病(主要是湿疹或牛皮癣)患者在服用中草药后,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据 <<lancel>>和<<British jounal of medicine>>等权威医学杂志报导(3-7),有六例均为服用中草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其毒性成分曾被怀疑是白藓皮)。多为个案报导。多数病人有恶心,疲劳,黄疸等症状,血检提示其肝功能异常一多由biliruhin,AIK,AST,ALT及B一超,活检等指标异常所证实。其中二例因肝功能异常行肝移植手术未获成功而死亡。其余患者均在停服中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一例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中药,肝功能又不正常;再次停用中药,肝功能又恢复正常。无一例形成慢性持续性肝病的报导。
(2)肾功能衰竭:继比利时学者1993年报导11例(8)和1998年又报导 l0例(9)妇女服用含有中草药防已,厚朴成分的减肥药后出现广泛肾间质纤维化;1999年8月英国<<Lancet>>杂志(10)也报导英国两例妇女在服用中草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头痛,恶心,厌食,疲乏等症状就诊,经血检,B-超,肾活检等证实为肾功能衰竭。其服用的有毒中药成分被怀疑是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二位患者均被做肾透析,其中一位已被做肾移植。
(3)充血性心力衰竭:1997年<<British.journal of Dermatology》报导(11)在曼彻斯特一妇女服用中药治疗湿疹;二周后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被诊断为中毒性心肌病。尽管此患者有甲状腺中毒症与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既往史,但诸症在近2-3年一直控制良好并无发作。其所服毒性成分被怀疑是甘草。大剂量甘草被认为促进钠的贮留和钾的流失,从而导致水与电介质的紊乱。对此类易感患者,水液贮留于心肌引起心肌病与心衰发生。该患者经过强心,利尿等西医常规治疗,三周盾病变完全控制。
二从临床分析可能导致脏器损伤的原因为什么中草药在西方应用对脏器的毒性损伤显得这样突出?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l)西人中的易感人群。西方白色人种因其饮食结构,体质特点和当地气候等自然因素使其可能比较容易产生过敏性疾病;其服用各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比例一般都比较高。在英国有研究报导(12):9.2%的湿疹患者在未服中药前就已经肝功能不正常。湿疹患者所见肝功能不正常往往与肌体的易致敏状态有关。(2)中医药从业人员训练不足,用药不规范。无论从中医药的常规教学还是从常见的中医药书籍中,都早已讲明某些中药有毒副作用;同时也强调为防范其毒副作用,安全用药的剂量标准与配伍方法。而在西方的某些中医药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与相应的临床经验,不适当地应用了某些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如<<柳叶刀>>杂志报导(l0)的服用中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两例患者,分别连续服用含有较高剂量木通的中药汤剂长达两年和六年!任何训练有素的中医师是不应该让患者这样长期大剂量的服用木通的。比利时学者用中药防已,厚朴于减肥药之中也是缺乏正确理论依据的(8)。
(3)中药品种的不确切。马兜铃属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某些品种的木通,防已等对肾间质有毒性损害早有报导.故在临床应用中一般木通用量不超过6克。这样谨慎用药即便使用了含马兜铃酸的那些品种的木通,也不会导致脏器损伤。而不含马兜铃酸的某些品种的木通,如川水通则可以较大剂量的安全使用。近年来国内在中草药出口时忽略了对某些有毒品种的辨别,致使某些有毒品种和无毒品种混杂,这也是造成某些中草药的毒副作用在西方显得有些突出的原因之一。(4)中药本身的毒副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各种民族传统医药学相比,从总体上看中草药的临床效果和作用强度是其他草药所不及的。这确实是中医药的优势。但是~些中草药有毒副作用,特别是某些常用的中草药也有毒副作用,这在中医药走向世界,而外界对中医药的了解还很不够的今天,的确是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问题。
三国内外密切配合,重视并深入研究中药的毒副作用目前海外医学界和公众舆论极其关注中草药的毒副作用。不从根本上解决有关安全使用中草药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医药走向世界就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曾经提出中医药走向世界由海外导向(14)的问题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中国医疗管理部门和医学界在21世纪高科技的框架里建立不起中医药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并被外国接受;那么国外,特别是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西方国家就会根据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建立他们允许中草药进口的规则。有迹象表明这种规则很可能以偏概全,并从整体上肢解中草药体系。一但他们的规则制定了,中医药走向世界就会受制于人。20世纪末在西方的医学词汇里无端地冒出了什么中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的新名词,而且简直成了百口莫辨。中国的中医药界有必要对中草药的毒副作用进行冉认识;有必要与国外的同行建立起广泛的中医药科研合作关系。没有这种合作关系就不可能使国外的同行率先正确理解中医药,也就不可能正确导向国外的公众舆论。我们建议:
(l)充分发挥国内现有中医药科研队伍的骨干作用,充分利用海外中医药学者提供的最新信息和渠道,积极开展国际中医药的科研合作。当前特别要抓好对中药毒副作用的合作研究。
(2)充分发挥海外中医药学者判断国际中医药发展动向迅速准确的长处。国内的中医药专业期刊与新闻媒介必须注重与世界同行接轨,密切注意国外的学术动向和舆论动向,积极做好有关中医药的正面宣传工作。
(3)充分发挥海外中医药学者身居海外的优势,在海外高校与科研部门建立中外合作的中医药研究基地。利用国外的资金,人员,技术和设备进行当地急需解决的中医药课题研究。使中外合作的中医药研究成为当地的科研项目,就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国内中医药的管理政策应考虑海外中医药队伍的建设。从中国向海外输出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必须建立对海外中医药队伍的长期联系。这种联系的核心是业务上的互相促进与合作,目的是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关于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才刚刚开始,有待进一步落实。
总之,在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出现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报导,和当地医学界对某些中药的质疑并不是一件坏事。任何真正科学的东西都是在经过正反两面多次的检验之后才被人类共同接受的。西医西药被人类广泛认同是如此,中医中药如果被人类广泛认同也必须接受世界各国的严格检验。
参考文献:
1. sheehan,et al A controled tri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inWideSpread non-exudative atopic eczema,BJD,1992126:179
2. sheehan,et 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therapy in adult atopicdermatitis,The Lancet,1992,340:13
3,Allen B R Chinese herbs for Eczema,The Lancet,1990,336:177
4. Perharic-Walton L,Toxicity of Chinese herbal remedies,The Lancet,1992,340:674
5. Garham-Brown,Toxicity of chinese herbal remedies,The Lancet,1992,340:673
6. Vaulier G,Safety of Complementary medicine should be monitored,BMJ1995311:633
7. Davies E G,Chinese herbs for Eczema,The Lancet,1992,336:177
8. Vanherweghem JL,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renal fibrosis in young women:association with slimming regimen including Chinese herbs; The Lancet,1993;341;387
9. Vanhenweghem J L,Misuse of herbal remedies:the case of an outbreak of termonal renal failure in Belgium,J Alterm Complement Med,1998,4;9
10. Graham M L,Nephropathy caused by Chinese herbs in the UK,The Lancet,1999,354
11,Ferguson J E,Reversibl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following treatment Of atopic eczema with chinese medicine BJD,1997,136:592
12. Huang Wen,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eczema,JATCM,1996,513.浙江中医杂志,1965
14.江舟 李杭,中医药在英国的现状以及面向21世纪的发展趋势,亚洲医药,2000,vol10,1:46
放疗与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两大手段,但放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引起一系列毒副反应。甚至一些严重的毒副反应让癌症患者顾虑重重、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但是,放化疗期间坚持服用中药能有效缓解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
健脾和胃中药减轻
放化疗消化道反应
一般情况下,放化疗都会影响到消化功能,患者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严重不适,影响放化疗的进行。中医认为这些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疗之后造成体内津液受损、气血不和、脾胃失调所致。因此其主要治疗原则宜以生津润燥、健脾和胃为主。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对于将要进行放化疗的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前予以健脾、和胃、理气、养阴等中药汤剂口服。因此,在化疗期间,患者食欲都很好,未曾见到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严重不适,更没有因为放化疗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
益气补血中药减轻放化疗骨髓抑制
在放化疗中,白细胞的下降是必然的,患者不必惊慌,应积极配合口服中药升高白细胞。如果是在化疗间歇期,距下一次化疗时间较短,而白细胞下降又很明显,应用升白剂未尝不可,但这种治疗白细胞上升只是暂时的,两三天之后白细胞又急剧下降。难免有剜肉补疮之嫌。其实在这方面,中医药中的许多益气补血中药(如黄芪、灵芝、人参、当归等)能刺激人体造血系统,达到补血升白细胞的作用。我曾治疗过一位晚期卵巢癌患者,在西医院化疗2次后出现了严重的骨髓抑制,全血细胞降低,白细胞降至1100。为防止感染
,这家医院把她隔离,不断的用升白剂,但白细胞都只是跳一跳就又降下去了。患者在病友的介绍下来到市中医院,我们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后,开了具有益气补血的中成药和汤药刺激造血、抑制肿瘤,服用一个星期后,白细胞已升到4200。后来该患者在中药的配合下,血象始终保持较好状态。顺利完成了余下的4次化疗。
中药治疗应贯穿
放化疗的全过程
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常常使肿瘤患者无法承受连续的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设置间歇期,以待机体恢复。目前,西医在两次放化疗间歇期,多半只是等待白细胞和肝功能等的恢复,或者用点剜肉补疮式的升白剂,使这一期间成为治疗的空白期。其实,这一期间的治疗十分重要。因为放化疗期间整体免疫功能下降是无法避免的结果,放化疗次数越多,药量越大,毒性(或损伤)就越大,免疫功能和整个机体状态也就越降越低,就越不能调控癌细胞的增殖,从而难以阻止转移复发。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中常常见到很多肿瘤病人边化疗、边复发、边转移的原因。长期的临床实践使我们得出重要的经验,在放化疗间歇期,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中药来调理,抓住抑制肿瘤、增强免疫和消除放化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三大环节。不仅可以确保放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可大大降低转肿瘤移复发的可能性。
现代研究还表明,中药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能为放化疗增敏,提高放化疗的疗效,更有利于癌细胞的杀灭。
中药:我国传统使用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及其成药称中药。 ?
西药: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称西药。
?
成药:按疗效显著的常用处方, 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制剂,给予通俗的名称,患者可不经医生处方直接购用,这种药品称为成药。?
中药的来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一般认为,中药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及其配伍禁忌等方面。 ?
中成药的误区:
1、中成药毒性小,用量可大可小。中成药较西药毒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所有的中成药都是无毒的,所以,服用剂量不可以任意加大。有许多中成药含有毒性成份,千万不可盲目加量服用
。
2、中成药显效慢,需要长期服用。有些中成药含有重金属铅汞等,如果长期服用,会在人体内产生蓄积中毒。中医治病讲究“纠偏”,就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应用中成药时间过长,必然矫栓过正,引起新的疾病产生。
所以,不管哪种中成药都不适宜长期服用。 ?
3、中成药显效慢,不能用于急救。有许多人认为,中成药不适合甚至不能用于急救,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中成药中有许多是抢救危重病人的良药,如抢救中暑用的十滴水。
4、中成药没有失效期,贮存多久都能服用。目前,由于中成药的效期研究工作组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中成药还没有确定有效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药品就可以无限地使用下去。为确保药品质量,医药行政部门规定,对非效期药品效期管理实行“五年报验制”。
西药特点
1易产生耐药性2降低器官活性3能导致免疫失调
4容易产生药物残留5预防疾病作用差6可以直接杀灭病菌
中药特点:
1不易产生耐药性2提高器官活性,提高抵抗力3能提高免疫力,激活体内免疫细胞和器官
4不易产生耐药性5预防疾病作用强6大部分具有符合作用
中药和西药的各有优劣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3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论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
下一篇: 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