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白细胞介素II与传统肿瘤治疗措施配合在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医案日记 2023-06-08 21:01:45

白细胞介素II与传统肿瘤治疗措施配合在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论文摘要:经临床验证:以白细胞介素II和传统抗肿瘤的化疗及化瘀活血、抗凝、抗癌、扶正祛邪的综合性治疗晚期肿瘤病人,86例,其中结肠癌30例、胰头癌6例、胃癌38例、乳房癌12例,具有一定的效果。目前,免疫学知识的快速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I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扩增T淋巴细胞的作用,能诱导和激活LA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细胞)及TLI(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它们都有很大杀伤病毒及细菌、感染细胞以及癌变细胞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I还能诱导其它淋巴因子(如干扰素、肿癌坏死因子等)的产生和分沁,肿癌延续性免疫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正不断取得进展,并与传肿癌治疗措施相配合,可望提高疗效。

正文: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晚期肿瘤病人86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52例,均已婚,年龄36——69岁,平均50.3岁。

本组中结肠癌伴肝转移或腹腔内转移者30例,30例均将原发灶切除后,其中12例行肝动脉插管治疗,18例腹腔内放置引流管,注入白细胞介素11、5——FU治疗。胰头痛未被切除6例、胃癌36例,其中原发灶被切除24例,未被切除12例,11——Ill期乳腺癌12例。均行乳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

在86例病人中有54例进行了一疗程(一个月为一疗程)白介素II和中草药治疗。其中20例使用白介素11和中草药及传统肿瘤化疗一个疗程。(其中进行二个疗程的12例)。

在以上病人中,有12例在胃动脉放泵插管,注入白细胞介素II。6例以腹腔导管内注入白细胞介素II一疗程。6例从腹壁内注入白细胞介素II一疗程,其余均行静脉内注人。

一.

白细胞介素II的免疫增强作用:

许多癌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在与致病因子的斗争中失败的结果。白细胞介素11(IL一2)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淋巴因于(由1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多肽链,分子量为15KD),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IL——2能促进T细胞,B细胞的分化、成熟、维持T细胞活性,还能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并转化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促进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诱导或为杀伤肿瘤的新型细胞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促进抗体形成,促进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及淋巴毒素的产生和释放。由于IL——2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故IL—2有很好的抗病毒、抗癌作用和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世界上已有多家实验室和公司研究了制备纯化重组TL一2的方法,并已将纯化的TLL一2应用于治疗肿瘤和免疫缺陷及感染性疾病。实践证实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一、

给药、观察:

在86例人中,输入白细胞介素II后,发生低热4例(体温<38℃=高热6例(体温>38.5℃)有皮疹6例,腹痛12例(白细胞介素11输入腹腔内的病人)。所有病人均无恶心,呕吐,使用IL——2前后测定肝、肾功能均正常,无电解质紊乱、休克及全身水肿等症状。在治疗前后,我们对24例病人作了CEA测定,发现其在治疗后,CE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 果

我们对本组病例进行了随访,其中有14例死亡,死亡病人均为原发灶未切除或在复发以后再来作白细胞介素11综合治疗的病人。所有乳房癌根治术后的病人或胃肠道肿瘤原发灶被切除的病人均较好,且很少发现有远处转移。

在本组病例中,其中1例因回百部癌作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在腹腔原有8X6XIC3大小肿瘤残留,在用IL一2综合治疗前,先用B超测患处大小后,进行1一2个疗程的治疗,在第一疗程结束后,作B超测定发现残留肿瘤约4X6CM3大小,2个月后复查未觉明显增大,该病人至今仍健在。另有一例胃癌术后腹腔内广泛转移,复发,并引起完全性直肠梗阻,有能进食,在治疗前作肛指检查发现直肠腔内不能通过食指尖。因有直肠梗阻。予以用十二指场引流管作直肠中药及IL——2作保留给药,一周后病人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加,且原肛门口有正常粪便排出,再作肛指检查,发现直肠胫内可较顺利地通过食指。

有6例结肠癌伴肝转移的病人,随访后发现13例肝转移的结节无增多和增大,另有3例曾用IL——2二个疗程的病人,在随访中发现肝转结节有所增大、增多,(原3枚,后有6枚)故又予以再次手术作肝转移结节切除术。

研 究

化学疗法与免疫疗法是有区别的,化学疗法是使用系统的最大耐受剂量,对于大多数病人化疗对小肿瘤有效,IL—2的免疫疗法应该使用最佳刺激异性免疫反应的剂量,在小鼠中已证实IL——2的最大耐受剂量在刺激特异性免疫反应方面不是最有效的,而无毒性的较低剂量IL——2的局部治疗可引起小肿瘤和大的分散的肿瘤的消退,所以IL——2不能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化疗药物。结合传统抗肿瘤的中西药物,提高抗肿瘤疗效。当IL——2激活了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时,它似乎是最有效的,临床的主要目标是激活这种T细胞介导的反应,因此必须存在一种抗原刺激物,才能使IL一2活这种抗肿瘤免疫反应。决定IL一2疗效的另一种因素是免疫抑制,许多晚期癌症病人是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解决的方法是使用低剂量的细胞生长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这足通过消除T抑制细胞实现加强免疫效应的。所以,加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有两种方法:消除免疫抑制和通过IL一2或其它效应物的刺激。

二.

治疗中的副作用服及其处理:

副作用一般分为:1.轻度: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倦怠感、发热、寒战、皮疹、体重增加>10%。一般在预防性给予扑热息痛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减少发热和减轻症状。予以肛塞消炎痛栓,l粒,故大多数病人无明显高热。2.中度:主要为肝肾功能损害。水肿关节炎、关节痛及神经痛、血小板<10。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升高。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酐、尿素氮升高。水肿原回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证有关。3.重度:有少许病人可出现低血压。如平均动脉压下降2.7一40Kpa(20-30mmHg)则需扩容治疗。只有少数病人需要升压药物。以上这些副作用均是暂是性和可递性的。停止治疗后症状可很快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

三.

临床疗效判断:

我们一般根据以下几点又进行观察对比。

1、完全缓解(CR)指病灶完全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

2.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两条最大垂直直径乘积减少大于50%。

3.好转(MR)肿瘤缩小大于25%,但大于50%。

4.稳定(SD)肿瘤缩小>25%或增大>25%。

5.发展(PD)肿瘤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

86例晚期肿瘤病人疗效观察

病例类型

例 数

病灶

未切除

病灶未切除

IL-2

中草药

IL-2中草药化疗

CR

PR

MR

SD

PD

有效率

无效率

结肠癌

30

30

-

20

10

3

6

7

8

6

80%

20%

胰头癌

6

-

3

3

3

-

1

2

1

2

66.6%

33.4%

胃 癌

38

24

14

18

20

8

15

7

4

4

89.4%

10.6%

乳房癌

12

12

-

6

6

3

3

2

2

2

83.3%

16.7%

86

66

20

47

33

14

25

18

15

14

83.7%

16.3%

备 注

1.原发病灶切除有效较好;

2.IL-2、中草药、化疗三者合用要经单一或二者使用效果好;

3.疗程:疗程多比疗程少好。

根据以上几点来判断这组病人的疗效,从己死亡的14例病人,其中6例直肠癌术后肺转移及其它部分转移,在治疗过程中仍不断有新病灶出现。由于病人均为无法切除原发灶或肿瘤术后多发转移,瘤负荷大,且也回经费问题,故只作了一疗程,但这些人大部分均在治疗后6-12月死亡,故应属PD。乳房癌和一些原发病灶均切除的胃和结肠癌的病人,目前仍未新病灶发现,应属CR。6例腹腔内残留的肿瘤,经二疗程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CR)对于一些作故息性切除的瘤病人,经半年以上的随访无新的病灶发现,按上标准分别为PR、MR、SD。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若能将肿瘤病灶完全切除再作白细胞介素II的综合性治疗措施,疗效最佳。如作姑息性肿瘤切除的病人疗效次之,对于原发病灶不能切除或复发后再作此治疗的病人,虽然效果差,但也能一段时间内延缓肿瘤的发展,从而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脑白质病变?

脑白质病变
脑白质病是一种大脑的结构性改变,以中枢神经细胞的髓鞘损害为主要特征,病变累及专门发挥高级大脑功能的白质束。其临床表现从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个性改变,到痴呆、昏迷,甚至死亡。
而中毒性脑白质病(也叫弥漫脑白质病变)是由多种毒性因素引起脑白质病:颅脑照射;药物治疗,如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及免疫制剂;滥用药物,如甲苯、乙醇、海洛因等;还有环境毒素等。在这些因素中,颅脑照射和抗肿瘤化疗是中毒性脑白质病非常确定的病因。随着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广泛应用,出现医源性脑白质损害的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病症,笔者就肿瘤放、化疗引起中毒性脑白质病的临床及其研究进行综述。
中毒性脑白质病的表现
症状与临床分度:脑白质病最显著的临床表现是精神状态的改变,即在没有失语的情况下有注意力、记忆力、视觉空间技能、执行功能和情感状态等其中至少一项缺陷。轻度病例表现为慢性意识模糊状态,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丧失和情感功能障碍;更为严重的病例则产生痴呆、意识缺失、木僵和昏迷等严重后遗症。而灰质的疾病则相反,是以累及语言、行为或感觉功能为主。如果脑白质发生了局灶性坏死,则精神状态改变比一般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和视力丧失突出。中毒性脑白质病的病变分布通常是弥漫性的,其临床分度总体上与白质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平行。
实验室检查:初步精神状态检查,包括评价注意力不集中的试验、鉴定记忆力障碍的三词延迟回忆试验、评价视觉功能障碍的时钟绘画和评价脑功能的交替运动序列。如果精神状态检查结果可疑,可进一步进行神经精神学测试。如果初步精神状态检查的前两类试验未发现任何缺陷,则可确定无可察觉的大脑损害;如果前两类试验发现异常,可进行大脑神经影像学检查。加权磁共振成像是首选检查手段,是鉴别早期或轻微脑白质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而CT仅能显示重度脑白质损害。
诊断:确实有脑白质毒素接触史,如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并排除其他脑白质损害原因,如遗传性脱髓鞘病等;接触毒源后发生精神状态改变,以及可能的剂量症状反应关系;有确凿的神经放射学证据,或典型神经病理结果。
要重视肿瘤放化疗性脑白质病的研究
为什么说颅脑照射和抗肿瘤化疗是中毒性脑白质病的非常确定病因?因为,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以及肿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广泛的应用,抗肿瘤治疗所致的脑白质病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进一步认识肿瘤放化疗引起的脑白质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放疗性脑白质病:颅脑照射引起的神经毒性程度与接受照射的总剂量、时间、剂量—分割方案及受照容积有关。照射产生的脑白质病分为3期,即急性反应期、较持久的延迟反应期及严重的延迟反应期。急性反应期,脑白质呈斑点状可逆水肿;较持久的延迟反应期,脑白质广泛水肿及发生脱髓鞘病变;而严重的延迟反应期则发生脑血管坏死和血栓形成,进而造成髓鞘轴突消失。国外有学者对1980~1994年因颅脑放疗引起的脑白质病患者进行了统计,并通过29个项目对748例接受全颅治疗性照射的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18个项目对368例接受预防性照射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13例接受全颅治疗性照射和100例接受预防性照射的患者发生了脑白质病,而且神经行为障碍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放疗总剂量、受照容积以及选择放疗的时机有关,同时发现脑白质病主要因全颅照射所致,局部照射较少发生。还有国外学者研究了100例进行过局部放疗照射的恶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发现则很少有发生神经行为障碍的患者,但是在治疗后,生存期达1年以上的患者中,脑白质病患者逐年增多。一项对低度恶性脑胶质细胞瘤颅脑放疗的远期疗效研究发现,术后放疗可明显增加脑白质病的危险,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在选择放疗时应予以多方面的权衡。
化疗性脑白质病: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毒性早巳受到医学界关注。随着化疗强度的提高、药物剂量的增强,化疗所致的脑白质病报道亦逐渐增多。有研究发现,顺铂、阿糖胞苷、氟尿嘧啶、卡莫氟、左旋咪唑、甲氨蝶呤、氟达拉宾、塞替派、卡莫司丁、异环磷酰胺等均可引起脑白质病,其中以甲氨蝶呤、卡莫司丁和顺铂最为常见。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与给药途径、剂量及给药方法有关,化疗药物与颅脑照射联合应用更为有害,如顺铂加甲氨蝶呤与放疗联合应用。国外有学者研究了130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甲氨蝶呤,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000mg剂量治疗后的情况。其结果在可评价的1218例患者中。仅有95例即7.8%,发生了急性神经毒性。而另一位国外研究者则报道了1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诱导——强化治疗阶段进行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预防脑膜白血病,治疗前后分别以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评估,发现有8例,即40%,在治疗后出现脑白质病,其中有6例顺利完成化疗,病情缓解;另2例则出现精神状态失常并呈进行性发展。有研究发现,5-氟尿嘧啶的神经毒性可能与组织缺乏二氢嘧啶脱氢酶有关。此外,患者在应用卡莫氟过程中亦有发生脑白质病的报道,因此研究者建议为减少患病风险可采取分次口服给药。国外研究者发现,1例大剂量化疗后骨髓移植并给予α干扰素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1年后出现了典型的脑白质病,采用白细胞介素2每天皮下注射及阿糖胞苷鞘内注射每周1次,共4周,8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磁共振成像检查也显著好转。虽然有关化疗引起脑白质病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尚缺乏不同化疗药物致病率的资料,人们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深入。
脑白质病的防治
多数脑白质病患者的病情可逆,但有少部分是不可逆的。所以,如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患者的症状可明显改善。而脑白质病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预防非常重要。治疗大多采用大量糖皮质类固醇,亦可用抗凝治疗。曾有6例因5-氟尿嘧啶化疗引起脑白质病的乳腺癌患者,其中5例在出现症状早期经糖皮质类固醇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此外,临床证实,这些患者的脑白质病出现与其年龄、性别、病理及乳腺癌分期无关。因此,研究者认为,5-氟尿嘧啶一旦诱发脑白质病,应采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甲氨蝶呤毒性引起的脑白质病可采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对于脑白质病特异性治疗的开展,需要确定哪些抗肿瘤药物可致脑白质损伤,以及化疗对脑白质损伤的部位,如髓鞘、轴突、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白质脉管系统等。未来非特异性治疗包括诱导完好少突胶质细胞对脱髓鞘轴突重新进行修复,形成新的髓鞘;或行胚胎干细胞移植。后者可分化成有功能的,成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
回答者: jackie200030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6-30 20:19
脑白质病是一种大脑的结构性改变,以中枢神经细胞的髓鞘损害为主要特征,病变累及专门发挥高级大脑功能的白质束。其临床表现从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个性改变,到痴呆、昏迷,甚至死亡。
而中毒性脑白质病(也叫弥漫脑白质病变)是由多种毒性因素引起脑白质病:颅脑照射;药物治疗,如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及免疫制剂;滥用药物,如甲苯、乙醇、海洛因等;还有环境毒素等。在这些因素中,颅脑照射和抗肿瘤化疗是中毒性脑白质病非常确定的病因。随着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广泛应用,出现医源性脑白质损害的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病症,笔者就肿瘤放、化疗引起中毒性脑白质病的临床及其研究进行综述。
中毒性脑白质病的表现
症状与临床分度:脑白质病最显著的临床表现是精神状态的改变,即在没有失语的情况下有注意力、记忆力、视觉空间技能、执行功能和情感状态等其中至少一项缺陷。轻度病例表现为慢性意识模糊状态,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丧失和情感功能障碍;更为严重的病例则产生痴呆、意识缺失、木僵和昏迷等严重后遗症。而灰质的疾病则相反,是以累及语言、行为或感觉功能为主。如果脑白质发生了局灶性坏死,则精神状态改变比一般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和视力丧失突出。中毒性脑白质病的病变分布通常是弥漫性的,其临床分度总体上与白质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平行。
实验室检查:初步精神状态检查,包括评价注意力不集中的试验、鉴定记忆力障碍的三词延迟回忆试验、评价视觉功能障碍的时钟绘画和评价脑功能的交替运动序列。如果精神状态检查结果可疑,可进一步进行神经精神学测试。如果初步精神状态检查的前两类试验未发现任何缺陷,则可确定无可察觉的大脑损害;如果前两类试验发现异常,可进行大脑神经影像学检查。加权磁共振成像是首选检查手段,是鉴别早期或轻微脑白质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而CT仅能显示重度脑白质损害。
诊断:确实有脑白质毒素接触史,如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并排除其他脑白质损害原因,如遗传性脱髓鞘病等;接触毒源后发生精神状态改变,以及可能的剂量症状反应关系;有确凿的神经放射学证据,或典型神经病理结果。
要重视肿瘤放化疗性脑白质病的研究
为什么说颅脑照射和抗肿瘤化疗是中毒性脑白质病的非常确定病因?因为,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以及肿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广泛的应用,抗肿瘤治疗所致的脑白质病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进一步认识肿瘤放化疗引起的脑白质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放疗性脑白质病:颅脑照射引起的神经毒性程度与接受照射的总剂量、时间、剂量—分割方案及受照容积有关。照射产生的脑白质病分为3期,即急性反应期、较持久的延迟反应期及严重的延迟反应期。急性反应期,脑白质呈斑点状可逆水肿;较持久的延迟反应期,脑白质广泛水肿及发生脱髓鞘病变;而严重的延迟反应期则发生脑血管坏死和血栓形成,进而造成髓鞘轴突消失。国外有学者对1980~1994年因颅脑放疗引起的脑白质病患者进行了统计,并通过29个项目对748例接受全颅治疗性照射的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18个项目对368例接受预防性照射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13例接受全颅治疗性照射和100例接受预防性照射的患者发生了脑白质病,而且神经行为障碍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放疗总剂量、受照容积以及选择放疗的时机有关,同时发现脑白质病主要因全颅照射所致,局部照射较少发生。还有国外学者研究了100例进行过局部放疗照射的恶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发现则很少有发生神经行为障碍的患者,但是在治疗后,生存期达1年以上的患者中,脑白质病患者逐年增多。一项对低度恶性脑胶质细胞瘤颅脑放疗的远期疗效研究发现,术后放疗可明显增加脑白质病的危险,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在选择放疗时应予以多方面的权衡。
化疗性脑白质病: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毒性早巳受到医学界关注。随着化疗强度的提高、药物剂量的增强,化疗所致的脑白质病报道亦逐渐增多。有研究发现,顺铂、阿糖胞苷、氟尿嘧啶、卡莫氟、左旋咪唑、甲氨蝶呤、氟达拉宾、塞替派、卡莫司丁、异环磷酰胺等均可引起脑白质病,其中以甲氨蝶呤、卡莫司丁和顺铂最为常见。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与给药途径、剂量及给药方法有关,化疗药物与颅脑照射联合应用更为有害,如顺铂加甲氨蝶呤与放疗联合应用。国外有学者研究了130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甲氨蝶呤,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000mg剂量治疗后的情况。其结果在可评价的1218例患者中。仅有95例即7.8%,发生了急性神经毒性。而另一位国外研究者则报道了1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诱导——强化治疗阶段进行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预防脑膜白血病,治疗前后分别以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评估,发现有8例,即40%,在治疗后出现脑白质病,其中有6例顺利完成化疗,病情缓解;另2例则出现精神状态失常并呈进行性发展。有研究发现,5-氟尿嘧啶的神经毒性可能与组织缺乏二氢嘧啶脱氢酶有关。此外,患者在应用卡莫氟过程中亦有发生脑白质病的报道,因此研究者建议为减少患病风险可采取分次口服给药。国外研究者发现,1例大剂量化疗后骨髓移植并给予α干扰素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1年后出现了典型的脑白质病,采用白细胞介素2每天皮下注射及阿糖胞苷鞘内注射每周1次,共4周,8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磁共振成像检查也显著好转。虽然有关化疗引起脑白质病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尚缺乏不同化疗药物致病率的资料,人们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深入。
脑白质病的防治
多数脑白质病患者的病情可逆,但有少部分是不可逆的。所以,如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患者的症状可明显改善。而脑白质病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预防非常重要。治疗大多采用大量糖皮质类固醇,亦可用抗凝治疗。曾有6例因5-氟尿嘧啶化疗引起脑白质病的乳腺癌患者,其中5例在出现症状早期经糖皮质类固醇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此外,临床证实,这些患者的脑白质病出现与其年龄、性别、病理及乳腺癌分期无关。因此,研究者认为,5-氟尿嘧啶一旦诱发脑白质病,应采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甲氨蝶呤毒性引起的脑白质病可采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对于脑白质病特异性治疗的开展,需要确定哪些抗肿瘤药物可致脑白质损伤,以及化疗对脑白质损伤的部位,如髓鞘、轴突、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白质脉管系统等。未来非特异性治疗包括诱导完好少突胶质细胞对脱髓鞘轴突重新进行修复,形成新的髓鞘;或行胚胎干细胞移植。后者可分化成有功能的,成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医学院教师(简称'师'):当前由于神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脑白质疾病已经明确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大体上来说,就可以区分为脱髓鞘病类、髓鞘发育不良疾病类、线粒体脑病类和脑白质血循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类等。
生:首先,什么是脱髓鞘病?它们有些什么诊断方面的特点呢?
师: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纤维外面的一层膜,是防止神经纤维在传导过程中相互干扰一种绝缘组织。它由一层层的脂肪和蛋白质互相像同心圆样
组成的结构。脱髓鞘病类是一类大脑白质髓鞘已经发育生成以后,而又因感染或免疫缺陷等病理过程而致髓鞘脱落的后果。常见的脱髓鞘病有
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多发性硬化,以往被认为是欧美高加索人种常见的疾病,但是近来发现东方人也并不少见。它的临床特点是大脑白质中出现多个病灶,而且在病程中易于反复发作多次,在病人的脑脊液 中免疫球蛋白IgG及合成率增高,而且经常出现寡克隆区带,检查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常增多,这些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特点。
其次是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这种病常是急性起病,多半有急性全身感染或注射疫苗的历史,常出现神志不清和广泛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CT片上见到有广泛的病灶,脑脊液中的细胞/蛋白常增多,也是能协助诊断的要点。
此外,还有比较少见的同心圆硬化,是一种较慢性进展性的脱随鞘病,CT片上也能见到有散发的病灶,往往被误诊为'散发性脑炎'。在病人的脑脊液中细胞/蛋白也可以增多,但诊断比较困难,在必要时需要用脑活检才能确诊。
生:那么,髓鞘发育不良疾病又是些什么疾病呢?
师:髓鞘发育不良疾病类又叫做 '白质营养不良',是由于大脑白质髓鞘本身没有能正常地发育而发病,因此大多数是发生在婴儿、儿童或少年时期。而且往往是有遗传因素存在。常见的白质营养不良有以下几种:
最常见的一种叫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它是一种伴X染色体遗传病,多发生在男孩(7.5岁和12岁是两个高峰),多从视力和听力受损开始,提示大脑后半部起病,临床症状基本上左右对称,而且还可伴有肾上腺受损的迹象,如皮肤变黑、血压下降等。CT或磁共振片上可见到有大片融合性的病损,而且多在后脑部,在血浆中如能检测出极长链脂肪酸(C 20以上的脂肪酸)增高,或C26/C20的比值增大,具有明确诊断的价值。
其次是称为异染性白质营养不良(MLD),是大多发生在婴、幼儿或儿童的隐性遗传病(在询问病史时常问不出上代有类似的疾病),临床表现从一、二岁左右就可出现易于激动、肢体活动不灵,此后全身肌张力逐渐先减低而后增高,并且有抽风、肢体瘫痪等分期性运动障碍,晚期出现角弓反张、全身肌肉僵直。在检查血和尿中的芳基硫酯酶活性明显地减少,从尿的离心沉渣中有时能发现有异染性颗粒(意思是用蓝色的碱性染料反而能染出异常红色酸性的颗粒),是诊断本病的可靠证据。
另一种球样细胞型白质营养不良(GLD)的隐性遗传病,也是婴幼儿发病,有时也可见于成人,临床的症状也表现为分期性的运动障碍,和MLD相似,从血、尿的检查完全正常,CT或磁共振片上所见也和MLD相同,因此在必要时需要用脑组织的活检(能发现白质中的球体样细胞),才能鉴别。
至于嗜苏丹红型(或正染色性)白质营养不良(SLD),是另一种非常少见的显性遗传病,就是上代人往往有类似的病史。多在青、少年或成人发病,男女都有,表现的分期性运动障碍和磁共振的影像与以上几种白质营养不良大体上相同,而且脑脊液的检查也完全正常,只在必要时用脑活检才能区别。
海绵样脑变性,是婴幼儿发病的隐性遗传病,经常出现婴儿期抽风、视神经萎缩,而且经常头部增大,CT或磁共振片上可见有散在的低密度病灶等特点,用磁共振频谱仪(MRS)检查可见乙酰天冬氨酸(NAA)增多,用皮肤成纤细胞培养能见天冬氨酸酰化酶活性的缺乏。有时不得不在必要时做脑活检才能得到确诊。
还有戊二酸尿症,是一种少见的隐性遗传性有机酸尿症,它起因于一种酶(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的活性缺乏。此病多见于儿童,可以逐渐发生有全身肌肉张力增高,或是出现运动失调等锥体外系统症状,在应用色谱分析中发现病儿尿中戊二酸增多,是本病诊断的主要根据。
系统性肉碱缺乏症是另一类脂肪酸代谢障碍的疾病。由于全身脏器中缺少促进脂肪酸氧化的肉碱,而可能出现脑、肝、肾和肌肉等多脏器病损,病人的血氨多增高,血中肉碱减少,如能进行肌肉的活检,可以发现有脂肪颗粒沉积。
此外,还有一些罕见的其他遗传代谢病,例如婴儿型神经轴索营养不良,Cockayne综合征,脑-肝-肾综合征(另一种过氧化体病,也可见到血中极长链脂肪酸增多)等,都可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的表现。限于时间,这次我们就不必一一加以介绍了。
生:关于髓鞘的疾病,我们已经懂得不少了,至于线粒体脑病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你们应该知道,线粒体是细胞浆里面的亚器官,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的工厂。而这一类疾病是由于线粒体结构或功能的缺陷而导致了大脑白质、有时还合并有肌肉或内脏器官等的病变。
具体地说,可以出现大脑白质损害的类型有:①线粒体脑病伴乳酸中毒与卒中(MELAS),特点有偏瘫、半身麻木或抽风等类似大脑卒中样发作,同时血中的乳酸和丙酮酸增多。②线粒体神经胃肠脑病(MNGIE),脑白质病变,并且伴有有巨结肠等肠胃道功能失调的症状。③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炎,或被称作Leigh综合征,常见于儿童或少年,可以出现急性昏迷、肢体瘫痪、抽风,同时血中氨的水平增高。以上几种类型度可以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血中乳酸/丙酮酸增高、CT或磁共振片上可见脑白质病变,肌肉活检能见有线粒体形态方面的病损。
生:除此以外,还有那些疾病可以出现大脑白质损害的表现呢?
师:其他少见的皮层下脑白质病类,或者叫'可逆性后脑白质病综合征' (RPLS),大多数是可能由于血压剧烈变动或肾功能不全、导致脑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损害、血脑屏障破坏而液体渗出,或是内外毒素损伤了血管舒缩功能。其他的彬因还有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异常、药物中毒等、比如:
①急性高血压脑病或孕妇的子痫:多有高血压病史,急性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抽风、精神症状。磁共振影像中多可见到大脑后半部出现异常信号。
②大脑白质疏松症:慢性脑动脉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缺血-腔隙梗塞,病人可出现认知能力减退,磁共振片上可见皮层下广泛性地密度减低。
③血液高凝集状态:可见于全身感染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④血液中电解质异常:如低钠血症、高钙血症等。
⑤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后:病人有颈动脉手术史。
⑥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慢性肾病、水肿、血尿素氮增高,MRI同上。
⑦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Wegener肉芽肿病、系统性硬化:血沉加快,血免疫球蛋白异常,各种免疫因子试验阳性,CT/ MRI见大脑后部白质病变。
⑧急性间歇性卟啉症(AIP):急性腹痛,呕吐,腹泻,四肢无力,尿色深,可伴发头痛、视力障碍、抽风、精神症状,MRI检查有白质病变。
⑨药物中毒性脑病:见于环胞霉素、抗肿瘤药(如Tamoxifen)、免疫抑制药物、麻黄素过量等,CT或磁共振检查时也可出现脑白质损害。

北京地坛医院的科室介绍

肝病学科
北京地坛医院是三级甲等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由于肝炎病人在传染病人中占90%左右的比例,建院60年来北京地坛医院在肝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很多知名的专家,肝病的诊疗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收治的范围:急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各型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损害,以及酒精和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慢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CMV慢性感染、脂肪肝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重症肝炎抢救包括:病毒、药物、妊娠等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在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肝硬化合并症处理方面形成了内科、外科、微创相结合的治疗体系;在腹腔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肝硬化合并症处理方面建立了自己的诊疗规范;为了让早、中、晚各期肝癌病人得到最适宜的治疗,建立了内科、外科、微创相结合的临床诊疗路径;对黄疸待查等各种疑难肝胆疾病的诊断处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各型肝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在国内首先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胸腺肽等免疫调节疗法,对改善肝功能、降低感染率,提高存活率取得较好效果,延用至今,被国内广泛采纳,成为肝炎三大治疗措施之一。在国内首先研究应用白细胞介素-2,制成自身LAK细胞还输治疗乙肝,并取得一定疗效。在国内首先用国产干扰素α1治疗丙型肝炎,发现在急性期治疗抗病毒效果好,治愈率高,提出了应早期治疗的观点。在国内首先对病原学阴性的肝病患者进行庚型肝炎的检测,并和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协作研究庚肝基因系列,已入美国基因库。在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重叠感染方面有较深的研究,能够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及丙型肝炎(HCV)基因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及科研,并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肝炎攻关项目。在干扰素治疗乙型、丙型肝炎,拉米夫定等新的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方面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我院是国家指定的肝病新药研究基地,参与各种国内外治疗乙肝和丙肝的新药研究和验证工作,一些治疗肝病的新药,如长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汰比夫定均在我院进行验证。我院掌握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治疗的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肝炎内科一方面在重症肝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治疗、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肝炎合并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等方面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控制乙型肝炎,为乙型肝炎病人提供系列的终身的服务,我们将原来的“疾病治疗”的理念扩展为“疾病管理”的新理念,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门诊乙型肝炎,建立了数据库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终身进行规律的监测、咨询、管理和适宜的治疗,几个肝炎病房为了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在保证肝病获得一流治疗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需求,还与时俱进地建立了各自的特色,肝炎一科以内窥镜为特色,肝炎二科以脂肪肝为特色,肝炎三科以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肿瘤微创治疗为特色,肝炎四科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管理为特色,综合科以糖尿病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科以中医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医院的ICU病房设有中央监护系统和床单位视频监视系统,对重症肝炎、肝病并发症和肝移植术后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护和抢救,医院透析室对合并肝炎的肾病患者进行透析治疗。
妇产科承担肝炎患者的妇科、产科分娩、计划生育及妇产科手术,尤其是乙肝产妇的新生儿母婴传播阻断方面经验丰富,技术纯熟。
感染一科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原为北京地坛医院三病区,以收治各种传染病杂病为主。2004年地坛医院组建感染中心,三病区改为感染中心一科,简称感染一科。感染一科共有病床40张,医护人员30名,其中正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感染一科收治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神经系统传染病及各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是发热待查、腹泻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重症传染病,如暴发型流脑、乙脑、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恶性疟疾、SARS等传染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较高的水平。不断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感染传染病杂病的人群以民工、农民、学生等弱势人群为主,经济条件较差,感染一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获得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
感染一科在承担着北京市急性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教学、实习任务,全国传染病专科医师的进修任务,本医院年轻医师的传染病临床教学任务以及北京市重大传染病的培训任务。该科拥有气管镜诊断中心,在呼吸道传染病诊疗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
作为北京市主要的收治急性传染病的收治医院,感染一科还多次参与了卫生部和北京市重大传染病预案的制定,承担了国家和北京市的传染病疫情的处置。多次圆满完成了北京市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收容任务。
多年来,该科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北京市课题,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目前尚未完成的国家和北京市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了学术专著3部,科普读物5本,传染病教材4本。获中华医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
中西医结合学科
科室发展历程: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正式成立已经有30多年,响应国家政府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号召,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肺炎、肝炎等多种传染病工作中都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传染病专门人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经验。本院传染病专家、国务院传染病专家组成员崔振宇就曾和岳美中、蒲辅舟等老中医合作研究治疗北京、石家庄等地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本院马致义老中医主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麻疹肺炎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徐道振教授一直担任全国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并曾是北京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苏盛等曾研究过cAMP、cGMP与中医阴阳的相关性;石景昱在中药抗肝纤维化方面开展了成功的临床研究;白玉良对中医辨证与肝组织病理表现的关系做过深入探讨;王融冰等对肝病高γ球蛋蛋白血症的微循环障碍与气滞血瘀的关系及活血化瘀治疗,进行了系列研究。2003年当SARS突袭北京时,中西医结合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全部投入到抗击SARS的工作中并做出突出贡献。中西医结合科历经三十多年的磨练,已经成为一支日趋成熟又充满朝气的传染病医疗团队,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时刻准备着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科建设新里程:2003年由于北京地坛医院在抗击突发重大传染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论证,批准地坛医院成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从此地坛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开始长足进步。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临床疗效为核心,促进传染病学的学术发展,集院内外中西医传染病专家特长,与协作单位强强联合,培养和建设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科研队伍,形成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平台与救治中心。
学科现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西医结合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拥有正主任医师三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广泛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及艾滋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并参加卫生部禽流感中医防治方案的制定。已经初步形成肝病及其并发症的多种特色治疗方案。科室承担的北京市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973”课题1项。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0余篇。共参与医学著作的编写十余部。在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视台、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重要媒体进行了有关肝病的健康知识普及。
医疗工作:
中西医结合科分为门诊和病房两部分,以治疗肝病为主,呼吸道疾病、艾滋病为次。除肝炎、SARS、艾滋病集中收治,其它各病种是会诊形式参加治疗。现有肝病床位53张,使用率达70%—100%,年收治病人600余人次。每天都有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肝病病房收治各种原因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性肝病等。以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为特色。医护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赖。
科研工作:
中西医结合科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临床。在研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8个,自拟课题2个,进行中的新药试验若干,科研经费充足。主要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病,肝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阻断治疗,慢性肝炎的免疫学特点与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综合症肝病、移植后肝病、药物性肝病等。
2、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治疗机理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切入点和方案研究,中医药改善艾滋病人生活质量观察等。
3、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预案制定
教学工作:
本科室多年以来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预防医学系学生的见习和实习。1人在北大医学部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优秀奖。2006年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教学基地,负责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的传染病教学和实习,多年来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传染病教学工作。常年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染病进修医生数十人。接受外院博士生、研究生的轮转学习。先后参与指导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3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工作,为北京市卫生局继续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中医局继续教育委员会编写有关教材,参与或承办各级传染病学习班。2006年11月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修班”。科室有硕士生导师2名。
皮肤性病门诊
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是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诊治为专科特色,同时诊疗各种皮肤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相关皮肤病。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治疗性传播疾病的医疗机构,已开设有性病及生殖道感染相关疾病诊疗门诊、艾滋病专科门诊、皮肤病门诊以及性病艾滋病心里咨询门诊,并配有性病实验室。其中艾滋病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级艾滋病药物验证基地。在性病艾滋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还承担着国内艾滋病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 该专业聘请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专家Mrose教授为技术顾问,并与英国著名的St.Marry医院和ChelseaandWestminsterHospital性病艾滋病中心有长期的学术交流。拥有如徐克沂、伦文辉、杨民和刘彦春等性病艾滋病专家,并有吴焱、闫会文、宋映雪等治疗性病、艾滋病和皮肤病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在普通门诊为病人诊治。门诊还设有艾滋病、性病心理咨询门诊,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广大患者服务,进行心理治疗。
性病门诊专治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阴虱、疥疮等各种性传播疾病以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治疗及婚前检查。承担着北京市各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及出入境检疫机构性病艾滋病相关的会诊工作。门诊配有皮肤性病治疗的激光、微波、冷冻等物理治疗设备,设有皮肤、性病的专门药方和实验室,多年来对一些难治性性传播疾病的诊治形成了一套治疗经验,如反复发作的尖锐湿疣,特别是肛门和尿道内尖锐湿疣以及神经性梅毒、先天梅毒、反复发作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严守性病规范化治疗准则,合理收费,得到在我院就诊的患者的认可。并可进行性传播疾病和其他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健康体检。
除治疗性传播疾病外,还可治疗各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易患的皮肤疾病如慢性肝炎,艾滋病相关的皮肤表现等。特别是对诊断不明确皮肤病的感染相关性因素病因的检查和治疗在不断积累经验和重点研究。
性病艾滋病门诊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HIV感染和艾滋病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对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方面的咨询和检测。地坛医院会以一流的技术,优雅的环境,认真负责的精神,向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方便患者就医,每天均开放门诊,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药物及先进仪器治疗的“一条龙”式优质服务。医生、护士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可以匿名检测;对北京的艾滋病患者可实行国产抗艾滋病药物的免费治疗;对外地来京诊治者可以邮寄检测结果;外地患者在经过医生诊治,病情稳定后,可通过电话邮购治疗药物。
医院配备有专门进行皮肤-性病、艾滋病检测的快速诊断,免疫酶标,免疫萤光,PCR,定量PCR,流式细胞仪,病毒载量仪,激光,微波等先进设备,可进行与艾滋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所有检测。
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成熟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肝移植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在合适的肝移植适应症及手术时机,以及良好的供体选择的基础上,重心在于并发症的长期防治,及如何提高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由此迫切需要对移植肝术后进行专业维护,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应运而生。 北京肝移植康复中心为由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北京市首家以专门服务于全国肝移植术后受者为目的、维护受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专业医疗机构。并进行肝移植术前术后咨询和术后康复指导,及早发现和诊治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严密观察术后原发病的复发情况,尤其是肝移植病人的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肝癌复发的防治、肝移植排斥的防治及胆道并发症的治疗等等;进行病人术后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与抗排异药物的剂量调整,抗病毒药物的调整及移植肝的保肝治疗,术后康复营养和生活指导等。
本院开设了肝移植内科病房-肝病合并症治疗中心,收治肝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执行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及个体化的防治肝炎复发治疗方案,运用内科治疗以及辅助介入、外科治疗等手段,预防移植肝原发病的复发,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复发;防治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尤其是急慢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药物中毒等,改善并恢复移植肝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

专家给癌症病人的建议
“癌症病人1/3是吓死的,1/3是用药过度病人无法耐受而死的,最后1/3才是治疗无效而死的。”这话虽无科学根据,但却说明一个道理:病人若能乐观对待并采取正确的治疗行为,就可能战胜癌症,延长生命。
主讲人:刘鲁明,男,51岁,医学教授,从医28年。专长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治疗,尤擅长肝癌、胰腺癌、肺癌等消化道和呼吸系统肿瘤。先后承担的国家、部省级科技项目主要有:“以外放射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肝癌”、“参麦注射液现代化示范研究”等。1990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等7项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编《肝癌综合治疗学》。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博士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患上癌症怎样选择并进行治疗
【态度积极,乐观主动,是一切治疗的开始】
现代医学的进展表明,很多癌症并非不治之症。经过积极治疗,有的病人可能一辈子都与肿瘤共同生活,也可相安无事,只要按时复查,坚持“扶正”治疗,还是可以如健康人一样享受生命。因此在正确认识癌症的发生与治疗后,癌症病人及家属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共同培养乐观、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必胜的信念,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
中医学认为,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持久的情志刺激,可使人体脏腑功能损伤,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现代医学心理学家的许多调查研究也证实了精神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密切关系。有人指出:影响癌症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一般先于癌症起病前6~8个月,而忧郁、失望、悲哀可能是癌症的先兆。已有的研究还发现,死亡、离别的悲哀、忧郁和焦虑,在癌症发病前的一年左右就可以见到。
临床上,许多患者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时,会表现出恐惧与焦虑、孤独和抑郁、愤怒与仇视等等各种不良的情绪变化。有一种“想象疗法”,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自我进行。病人把某一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如:想象自己如何战胜了癌症,已经战胜了癌症,等等,这样有可能使体内的免疫机能得到改善。
平时,患者还应努力在生活中择其乐而从之,迂其忧而弃之。不要因患上癌症带来的诸多变化而怨天尤人、厌世悲观,而应该努力培养“恬淡虚无”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化和精神刺激,做到开朗乐观、宽宏大度,遇事“泰然处之”,使自己有良好的“应付能力”。心态如何,对治疗效果绝对是关系重大。
【不急不躁,制定五年“作战”计划】
对待癌症这样的顽固慢性病,患者需要平和的心态,医生也应该努力为病人制定全程治疗方案(暂且定为“5年治疗方案”),并将治疗可能的过程告诉患者,使患者获得最大自信心。战胜病魔需要的是时间、智慧及信念,还有各方的通力合作。
癌症患者其实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导者。如若把治疗癌症的过程看作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战役,医生只是参谋长和(或)作战部长,主要提供行军打仗的战略战术等谋略,并执行战斗命令;患者丈夫或妻子是政委,协助司令共同定夺进退大权;子女应是副司令或副政委;而患者本人才是统帅全军的总司令,掌管操控生死的兵权,选取参谋长的方案,根据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作战方案和作战部长,并且指挥作战。患者不要因为某些症状始终得不到缓解而丧失信心,而应在医生(参谋长和/或作战部长)的帮助下,统观全局,明白5年抗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卡、出现的变化,采取各种预防和应对措施。
这种现代的治疗模式,让患者自己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并担负责任,提高他们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加强参与感,真正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他们的情绪由低迷、消极、急躁转变为主动、积极、不急不躁。同时也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
【病急不乱投医】
很多病人一旦患上癌症,病人和家属就自然而然地将所有的事情都拱手交给了医生,把医生当作了“神仙”。对自己的病情、以往的治疗过程、检查结果都不太了解,认为这些都只是医生们的事,只需告诉他们怎样服药,怎样治疗,生命还剩多久即可。其实这样难以与医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患者应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导的地位,担当起总司令的职责,选择并引导医生为自己看病。这就是历来所谓“求医”的真谛。
患者每一次就医时,都要抓住就诊的重点,向医生描述你当前最为困扰的症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疾病治疗期望值、经济上可以投入于治疗的预算、希望在哪里进行治疗等等。初诊的病人还可以选择时间相对宽裕的特需门诊就医,虽然挂号的价格稍贵,但比起有些外地病人买黄牛票要物超所值得多。特需门诊让你有充分的时间认识了解自身疾病,并与医生探讨最佳的、最适合自己的治疗途径。癌症这样的慢性病,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医患之间的相互磨合与了解,需要的是病人的毅力与忍耐,当然还需要必要的经济支持。
患了癌症,“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自然在所难免,而许多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患者的这种心理,受保健品市场巨大利润的驱使,利用漫天的虚假广告,蒙住消费者的双眼,欺骗癌症患者。
我们知道,药品与保健品的区别最主要是在于其中各种成分的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癌症患者往往在保健品广告中看到与药品一样的成分,就误将保健品当作药品一样服用以期商家承诺的奇效出现。最终,癌症患者不但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还因此耽误了病情,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癌症病人应该相信医院,相信正规的治疗。癌症目前没有特效药,这个世界也没有万能药,只有接受专业的治疗,才有机会治好。
【不向病人隐瞒病情,可抓住治疗良机】
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属出于善意常会要求院方配合一起向患者瞒住病情的真相,将生癌说成没生,将恶性说成良性,将晚期说成早期,这样也许的确是让病人得到了暂时的心理安慰或平衡。但是且不说这种隐瞒剥夺了患者的知情权,就是于治病而言也是害处甚多。在门诊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家属抢先进诊疗室向医生提出对病人隐瞒病情的要求,出于尊重与理解,医生一般都会答应。待诊治结束后,家属又先将患者支开,再告诉医生患者真正的病情,拿出事先藏好的真实检查报告,甚至还有记录着以往诊治经过的真实病历。这样的就诊过程,不仅扰乱了医生的正确判断,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掉以轻心,治疗的依从性降低。
另外,我们在临床中还发现,其实有些病人得不到家属及医护人员的真实交流,会误以为自己的病情比实际的重,反而加重了他的思想负担,甚至还可能对治疗产生消极或叛逆心理而错失治疗良机,让人扼腕。所以,在就医之前,家属不仅应该向患者告知真实病情,还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详细解释。这样,医生也能和患者更好地交流,不必躲躲闪闪,反而能更好地帮助其减少困难与痛苦。
正确对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在癌症的治疗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的任何一种反应都会让患者及其家属痛苦不堪,丧失继续治疗下去的信心。或者由于放、化疗在大规模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机体细胞造成危害,损伤正气,影响生活质量。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药物对细胞的作用、给药途径、体内的分布、组织内的活化速度及程度、组织内的灭活强度及速度等。同一药物由于使用方法不同,毒性表现也不一样。药物对机体的毒性还存在选择性,某些药物骨髓抑制重,但呕吐反应轻;某些药物呕吐反应重,但骨髓抑制轻。抑制骨髓的药物有些主要抑制白细胞生长,有些主要抑制血小板生长;有致吐作用的药物在发生作用时间、持续作用时间方面也多有不同。
多药联合化疗时,杀癌细胞率通常有所增加,毒性也往往增大。由于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药物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其次是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因此各种抗肿瘤药物都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不良反应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发生时间分类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按转归分类有可逆性毒性和非可逆性毒性;按影响器官和系统分类有造血系统、胃肠道、肝脏、泌尿系统、心脏、肺脏、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属器官、血管及其他特殊器官等;其他的还有变态反应、免疫抑制等;
中医药对肿瘤手术、放疗、化疗不良影响及毒副作用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及独特的疗效。如化疗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可以健脾化湿、疏肝和胃、调理气机,佐以解毒法治之。调理脾胃宜药取:“轻灵性平味淡”,避免温燥壅补;对化疗造成的骨髓抑止可以补气血、益脾肾,佐以活血化瘀治之;对放射性肺炎在早治守方的情况下以宣(宣肺)、降(降肺)、通(通肺络)、化(化痰),酌用清(清肺)、润(润肺)治之,并注意调肺兼调五脏……均可收到较理想的疗效。其他,像癌痛、顽固性呃逆、呕吐、纳呆等,在辨病辨证结合的情况下,除了运用中草药,还可以通过针灸、火罐、敷贴等中医的物理疗法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解除肿瘤痛苦。
依靠自我康复治疗
【合理饮食与保健治疗】饮食调理对营养支持、功能恢复和体质增强有重要意义。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要学会科学地“吃”,并不容易。饮食不节,饥饱失调足以伤人,一方面,“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而另一方面,“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癌症病人饮食偏食,不注意多样化的情形是常有的。在临床上曾遇一胰腺癌患者,病后连吃2个甲鱼,结果并发重症胰腺炎,抢救无效,活了不到2周。中医学认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可以养人,但偏嗜也可以伤人。通俗地讲,“杂吃”比“挑剔地吃”好得多。不少癌症患者经常问医生:“我多吃些什么食物好?”其实“多吃”与“少吃”都是有度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不要强迫自己多吃些什么或少吃些什么,而应该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五谷杂粮多样搭配,蔬菜水果注意摄取,素食荤食适度调整并强调素食的选择,使饮食“活泼多样”。
所谓“忌口”问题,经常受到病人和家属的注意。由于中医有“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之说,故有些资料提出了癌症的忌口问题,甚至过分强调忌口。笔者认为对此不宜太讲究,许多问题缺乏临床和试验研究。癌症病人应适当注意多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少食油腻肥厚烹炸之物,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对待,以不偏嗜为要。过分强调忌口,不利于营养支持。
【起居有常,适度锻炼】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应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要慎起居,适气候,避邪气。一要注意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动要多样,包括体育锻炼、气功、太极拳、舞蹈……等。静要“调神”,既要注意过劳则气耗,又要警惕过逸则气壅。二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要懂得欲速则不达。三要注意持之以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身体出现某些不适或病情有反复迹象时,应及时请医生诊疗或检查,不能盲目迷信锻炼。四要注意与情志调整相结合,把“练身”和“练心”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持药物调理】癌症康复治疗中症状的康复,包括肿瘤治疗中的对身体某些损伤的恢复,还必须依赖药物调理。要让病人明白,癌症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5年治疗)才能预防复发和转移。加上放化疗的不良影响及毒副作用,长期的药物调理必不可少。
癌症患者大多在治疗1年半后会出现厌治现象,这是患者及其家属和医生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应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科学进“补”】癌症患者康复治疗中,常常涉及“补”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少患者确实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另一方面,不少补药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扶正可以抑癌,因此使补法的运用比较广泛。
癌症病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滥补。有些病人一到秋冬季节,就要求医生为其进补,甚至自己“偷偷”地补,最后反而加重了病情。这就违反了中医理论中“虚则补之”的原则,补后使邪气留恋体内不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于尔辛教授认为,癌症治疗中,调补脾胃十分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癌症常常由于脾胃损伤而发生,癌症治疗过程又常常损伤脾胃。因此,癌肿的治疗和康复中,脾胃调理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调理脾胃宜选甘淡药物为主,“避壅补,远滋腻”,并应注意缓调,假以时日。
另外,还应注意“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道理。
在癌症治疗与康复中,科学、正确地使用补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顺利克服癌症,是医患双方都应重视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