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红药油纱治疗闭合性骨折264例临床应用

医案日记 2023-06-08 20:13:42

红药油纱治疗闭合性骨折264例临床应用

[作者小传]成其友1969年中专毕业,1988年任外科主任医师。82年在市级医院进修颅外科多年。从事处科临床三十多年。擅长骨科。对肩、颈、腰、腿痛治疗有所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多种方法,选择治疗,取得较好成就。

[论文摘要]闭合性骨折是伤科中常见的一种损伤。治疗的目的除恢复骨折端本身的生理位置,更重要的是恢复受伤肌体的生理功能,早期恢复后,要求骨折端良好的复位、因定。选择的疗效好作用方便的中药药物直接用于治疗。缩短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医伤科认为“血活则瘀去、瘀去则折续”。本油纱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活血止血、清热泻火、消除肿胀之功能。制成油纱,临体使用方便、不影响骨折外固定。经多年临床应用,确为治疗闭合性骨折良方。

[论文]闭合性骨折是伤科中较多见的一种损伤病例。特别是当今,由于建筑、工业、交通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中闭合性骨折显上升趋势。因此,一种对闭合性骨折治疗效果确切,而又经济方便的药,无疑会受到患者和医师的欢迎。多年来我院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在不断总结提高的基础上,自制出红油纱。该药对闭合性骨折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264例,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12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上肢骨折106例,下会骨折83例,躯干骨折75例,病人受伤至就诊时间最长14d,最短2h。

1.2临床症状:局部疼痛、肿胀、瘀黑、功能障碍等。

1.3药物组成:紫草、黄柏、大黄、侧柏叶经提取与凡士林、生油最后加麝香制膏浸附于纱块备用。

1.4治疗方法:骨折患者复位后,直接将油纱外敷于损伤部位,加外固定,3~5d换药1次。

2治疗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贴油纱1个疗程(14d为1疗程),临床症状及体症基本消失,局部无明显压痛,能负重进行功能锻炼。

有效:经贴抽纱1个疗程,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减轻。

无效:经贴抽纱1个疗程,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局部疼痛、肿胀无明显减轻,活动障碍。

2.2治疗结果;

显效;156例占59.1%.有效:98人占37.1%,无效10人占3.8%。

3典型病例

例1陈某某,男,28岁.始兴县刘私厂干部。因车祸致左小腿肿痛,功能活动障碍,伤后3h入院,查左小腿中段肿胀、瘀黑、压痛明显。X光照片示:左股骨中上1/3骨折,未见分离移位,入院后给予红药抽纱外敷,小夹板外固定,3d换药1次,6d后肿痛明显减轻,治疗15d肿胀消失只轻微疼痛,42d后下地负重行走,无明显不适。

例2王某某,男,45岁.始兴县建筑公司职工。因从事建筑作业,从4.5m高处跌落于地,致右上肢肿痛2d入院,查右上臂中段肿胀,压痛明显,旋转纵轴叩压痛。X光照片示:右肱骨中段横形骨折,未见分离移位,伴有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入院后给予红药油纱外敷患处,骨折端小夹板外固定,4d后肿痛明显减轻,2d后软组织损伤局部肿痛消失,35d后拆除右上臂小夹极能平举2kg重物无明显不适。

5讨论

创伤骨折,治疗的目的除恢复骨折端本身的解剖生理位置,更主要的是恢复受伤肌体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关节内骨折,要求在整复骨折之后尽早的功能锻炼,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关节僵硬、畸形愈合,这就要求在骨折端良好的复位基础上,选择疗效好、使用方便的药物直接局部用药治疗,缩短骨折的整个愈合过程。中医伤科学科认为“血活则瘀去,瘀去则折续”。骨折的愈合过程亦即“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红药抽纱选用紫草清热凉血及活血之功效;大黄能活血祛瘀且新瘀、宿瘀均佳;侧柏叶凉血止血;黄柏清热泻火、消除肿胀之功;麝香活血散结,开经络之壅滞而止痛。五药配伍合秦活血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制成抽纱使用方便,不影响骨折外固定,确为治疗闭合性骨折良方:在临床上有非常广的应用推广价值。

正骨水配方制作方法

一、正骨水
成份:九龙川、木香、 海风藤、 土鳖虫 、豆鼓姜 、猪牙皂、 香加皮 、莪术 、买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羊耳菊、 虎杖、五位藤、千斤拔、朱砂根、横经席、穿壁风、鹰不扑、草乌、薄荷脑、樟脑。

功效: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扭伤以及体育运动前后消除疲劳。

用法:用药液轻搽患处;重症者用药液湿透药棉敷患处1小时,每日2~3次。

特别注意事项:

1、该药品为外用药,忌内服。  

2、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不能搽入伤口。   

3、儿童、孕妇、经期及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该药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过程中如有瘙痒起疹,暂停使用。

二、正天丸
成份:钩藤、白芍、川芎、当归、地黄、白芷、防风、羌活、桃仁、红花、细辛、独活、麻黄、附片、鸡血藤。

功效: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

用法:饭后服用,一次6克,一日2~3次,15天为一个疗程。

特别注意事项:

1、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高血压头痛及不明原因的头痛,应去医院就诊。  

5、初发头痛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经常性头痛服药15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三、正柴胡饮
成份: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

功效:表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或太阳少阳病: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喷嚏,清涕,咽痒咳嗽,四肢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等。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初起以及妇女经期、妊娠、产后感冒等属外感风寒而气血不虚者。)

用法:每服1~2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

四、八正合剂

成份:瞿麦、车前子(炒)、篇蓄、大黄、滑石、川木通、栀子、甘草、灯心草。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用法:口服,一次15~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特别注意事项:

1、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五、扶正化瘀片
成份: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

功效:活血祛瘀,益精养肝。

主治:主要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

用法: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24周为一疗程。

特别注意事项:湿热盛者慎用。

六、正心泰片
成份:黄芪、葛根、槲寄生、丹参、山楂、川芎。

功效:补气活血,化瘀通络。

主治: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为气虚血瘀或兼肾虚证侯者,证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眩晕、腰膝酸软等。

特别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七、正清风痛宁片
成份:盐酸青藤碱。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证,症见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及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上述症候者。

用法:口服,一次1~4片,一日3~12片,饭前服或遵医嘱。

特别注意事项:

1、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忌用。

2、有哮喘病史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糖尿病、高脂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者慎用。

4、定期复查血象(建议每月检查一次),并注意观察血糖和胆固醇。

5、如出现皮疹,或少数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时,停药后即可消失。

八、藿香正气水
成份: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一次半支(5毫升)~1支(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特别注意事项:

1、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有些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中草药:蒴藋的功效与作用

蒴藋
(《别录》)
【异名】接骨草(《履巉岩本草》),接骨木(《东医宝鉴》),真珠花、珊瑚花、排风藤、铁篱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吴草(《草木便方》),英雄草(《分类草药性》),苛草(《天宝本草》),走马箭、赤苓叶(《岭南采药录》),公道老(《中国树木分类学》),排风草、鸡罅风(《中国药植志》),扫地风、八棱麻(《贵州民间方药集》),葛辣、五甲皮、龙州三七(《广西中兽医药植》),大臭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七叶麻(《江西民间药草》),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连(《浙江民间草药》),秧心草(《四川中药志》),八里麻、臭黄金(《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乌鸡腿、水马桑、小接骨丹(《陕西中草药》),走马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血满草、大血草、珍珠麻(《云南中草药选》),小臭牡丹(《四川中草药通讯》(4):28~30,1972)。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蒴藋
灌木状草本,高达3米。主根垂直,副根不多。茎具棱,平滑无毛,多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或阔模形,边缘具密而尖锐的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平滑无毛,或叶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约3厘米,无托叶,小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复伞房花序顶生,直径约20~30厘米,有短柔毛或几为绒毛;小苞片细小,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萼5裂,下部愈合成钟状:花冠辐射,5裂,裂片卵形;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短,药室向外开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柱头头状;花间杂有黄色杯状的腺体。浆果球形,红色,直径3~4毫米。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长于山脚、河边。分布山东、河南、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圪。
本植物的花(陆英),果实(蒴藋赤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酸。种子含氰甙类。根含大量鞣质、还原糖外,还含生物碱。又从干叶分离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钾。
【药理作用】①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家兔用人工方法造成骨折,经夹板固定后,外敷散落得打(酒调),3日更换1次。每日内服落得打煎剂,第4周末有圆形较致密之多量骨痂及显著钙化(X线照片),组织切片上可观察到,大块骨痂组织己大部分骨化,多量的骨小梁形成。从骨折局部血肿中注入磷32,用落得打后,脉冲消散率较快,说明有"活血散瘀"作用。组织中磷的沉积也高于对照组,说明落得打能促进磷在骨痂中的沉积,因而加速骨折愈合。
②消肿作用
家兔外敷落得打醇糊剂未出现局部血管扩张现象。其煎剂对蟾蜍下肢血管的收缩作用不显著,较高浓度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显著的收缩血管作用,其油膏剂在家兔及小鼠的实验中,均有轻度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消肿的疗效有关。
③其他作用
落得打煎剂对小鼠热板法并不表现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试管内无抑制作用。
【性味】甘酸,温。
①《别录》:"味酸,温,有毒。"
②《云南中草药选》:"辛湿,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淡,无毒。"
【归经】《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
①《别录》:"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
②《日华子本草》:"治瘑癞,风痹。煎汤浸,并叶用。"
③《长沙药解》:"行血通经,消瘀化凝。疗水肿,逐湿痹,下症块,破瘀血,洗瘾疹风瘙,敷脚膝肿痛。"
④《分类草药性》:"根,治筋骨痛,两足疼痛,跌打损伤。"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茎叶可利尿,治脚肿胀,除风湿。外用治痈肿、疮疖,又治蛇虫咬伤。"
⑥《四川中药志》:"根能利尿,消痰降气,治黄疸肿胀,脾胃虚弱和消化不良。"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茎叶,发汗利尿。根,活血散瘀,祛风活络。"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3~4两);捣汁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浴或捣敷。
【宜忌】江西《中草药学》:"孕妇禁服。"
【选方】①治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蒴藋叶火燎,厚安席上,及热眠上,冷复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茎,熬,卧之佳。其余薄熨不及蒴藋蒸也。诸处风湿,亦用此法。(《千金方》)
②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蒴藋根刮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空心服,当微吐利。(《梅师集偏方》)
③治脚气初起,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者:蒴藋根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日二。亦治不仁顽痹。(《千金方》)
④治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蒴藋全草四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黄疸:蒴藋根炖五花肉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五淋:蒴藋鲜根每次三至四两。合猪赤肉炖服(合猪小肚亦佳),连服三四次。(《泉州本草》)
⑦治妇人赤白带:蒴藋鲜根每次三两。合猪小肠炖服,连服三至五次。(《泉州本草》)
⑧治跌打受伤及骨折疼痛:蒴藋根六钱。酒、水各半煎好,滤去渣,加白糖一两,搅和服。(《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骨折:鲜血满草根皮及叶,共捣烂外敷。(《云南中草药选》)
⑩治打伤或扭筋肿痛:蒴藋鲜根切碎,同连须葱白、酒酿糟,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次。(《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急性扭伤血肿,水肿:血满草五钱至一荫。煎服或煎水外洗患部。(《云南中草药选》)
⑿治打伤吐血:蒴藋干根、侧柏叶各三钱,地榆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⒀治风疹瘙痒:蒴藋全草,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⒁治小儿赤游行身上下:蒴藋煎汁洗之。(《子母秘录》)
⒂治痈肿恶肉不尽者:蒴藋灰,石灰。上二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膏成食恶肉,亦去黑子。此药过十日后不中用。(《千金方》)
⒃治红肿痈毒:蒴藋鲜根或叶切碎捣烂,稍加鸡蛋。捣和,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菌痢
100%蒴藋注射液,每6小时肌肉注射2毫升,3、4天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2毫升,至大便正常后停药。治疗57例,痊愈53例,无效4例。大便肉眼观察正常平均为4.9天、镜检正常为5.6天、培养转阴为5.9天。
②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治疗20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平均3天。
③治疗肺炎
用100%的蒴藋注射液肌肉注射,2岁以内2毫升,3~4岁3毫升,4岁以上4毫升,均每日2次,至体温正常后3~5天停药。治疗16例,治愈1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透检查炎性病变全部吸收;1例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胸透炎性病变大部分吸收;3例无效。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小臭牡丹鲜品茎叶4两,加水煎约1小时,每日3次分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183例,经三个疗程,近期控制40例(26.7%),显效62例(33.8%),好转56例(30.6%),无效16例(8.9%)。据观察,病型与疗效无显著差别,但显效以上的效率,喘息型较单纯型明显增高;对并发肺气肿者也有-定的疗效。本品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故平喘作用较好;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但消炎作用较差,有的疗效还不巩固,药物显效时间亦较慢。治程中有2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昏、恶心、呕吐及上腹隐痛,1例发生过敏性紫斑。此外,曾采用小臭牡丹滴鼻剂滴鼻,臭草挥发油胶丸内服,亦均有一定近期疗效。
⑤用于止痛
八棱麻全草粉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痛时服2粒。用于各种手术后切口痛、牙痛、腹痛等100例,92例用药后15~30分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达92%。
⑥治疗骨折
取落得打根茎,洗净烘干后研成细末,用时掺入少许面粉(4:1),以白酒调成泥状,平铺在纱布上敷于骨折处,再用夹板固定,每5~10天换药1次,每隔1天滴入白酒1次,以加强药性作用。定期作X线检查,一般不同时并用牵引法。早期抬高患肢并作自主性肌肉收缩活动以利消肿,以后适当活动促使功能恢复。治疗各部位闭合性骨折45例,平均治愈时间33~48天。其疗效原理似为:外敷落得打以后,首先对于血管起收缩作用,可使毛细血管肌细胞收缩,致减少或阻止血液由长流毛细血管向网状毛细血管的流入,因而网状毛细血管内压力变低,使组织内水肿液容易被吸收;同时由于血管收缩,长流毛细血管血流加快,又可使在其远心段与网状毛细血管汇合处形成负压样的吸引作用,进一步减低网状毛细血管内压,更有利于渗出液的吸收。由于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外伤性炎症区的静脉回流障碍得以较快的解除,软组织的肿胀得以迅速地消退,疼痛亦随之而减轻,亦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此外,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对多发性疖肿有较好效果。

提醒您:蒴藋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化脓性骨髓炎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病因病理病机4辨证分型5临床表现6检查7治疗 7.1疗效标准7.2分型治疗7.3专方治疗7.4老中医经验7.5用药规律7.6其他疗法7.7其他措施 附:1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穴位 1拼音 huà nóng xìng gǔ suǐ yán

2概述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骼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多系血源性感染。其他尚有外伤或邻近软组织感染而蔓延所致。西医主要使用抗菌素及手术疗法,但久病患者,致病菌对抗菌素已不敏感,骨质破坏形成死骨死腔、瘘道流脓反复不愈,实为骨科难治病之一。

在中医学中虽无骨髓炎之病名,但对本病早已有认识。如在《灵枢·痈疽》篇,将涉及股胫(本病好发部位)的痈疽,命名为股胫疽,指出“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表明脓液涉及骨髓。隋《诸病源候论》中把本病分为“附骨痈”和“附骨疽”两类,从本病以血虚寒凝多见而论,一般可归属于“附骨疽”或“流注”之中。在《千金要方》、《外科正宗》等著作中均载有“附骨疽论”,《疡科心得集》描述本病的病因症候更为详细。在历代中医文献中,随患病部位而异,尚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大腿外侧称“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称“咬骨疽”;破溃出朽骨的称“多骨疽”或“骨胀”;发于足踝的称“穿踝疽”;窦道多支经久流脓的称“蜣螂蛀”等。在治疗上,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疡科会粹》中即总结了一套包括洗药、拔毒、去死肉、去腐骨、开口除脓、贴膏、收口、生肌等在内的外治之法,对今天临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现代报道,在5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探讨用中医药治疗本病,1960年出现了用中医药治疗骨髓炎数十例的临床小结资料。在70年代,太量发掘民间单方验方时,各地有不少有关中草药治疗骨髓炎的介绍,80年代后,在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更进一步发挥了中医药“消、托、补”的优越性和西医手术清创的效应,进一步巩固和肯定了疗效。特别是在山西、新疆等地还开设了专治骨髓炎的专科医院。近年来分别发表了6200例及300例的临床报道,治愈率、分别为88.6%、95%。对本病的治疗既有辨证论治的内服汤剂,又有独特的外治及处理瘘管死骨的方法,疗效显著,有的资料报道治愈率高达95.3%。然而,各地治疗用药,大都是采用自拟或自制的成药,涉及方药过于繁多,且临床资料大都无对照组,也少见开展现代药理药化等实验研究的报告。今后当在此临床基础上,深人开展实验研究,寻找出高效、速效的内服方剂及外用药剂,以利于推广运用。

3病因病理病机 (一)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

(二)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叁)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正气内虚,毒邪侵袭,正不胜邪,邪毒深窜,气滞血瘀,腐筋蚀骨所致,导致本病的病因众多,六淫、七情、五劳、六极等都对此有关,其主要病机大体有下列几个方面。

热毒内蕴 热毒是本病常见的致病因素,故本病可见于患疔毒疮疖、麻疹、伤寒等病之后,其余毒未尽,久而不解,深蕴于内,流注人骨;或因跌打闪挫,气滞血凝,壅塞络脉,积瘀成痈,蕴脓腐骨,而成死骨,遂成此疽。有人认为“火毒”始终是本病的主要矛盾。

寒湿内袭 外感寒湿,深袭于骨,久而化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而致成疾。久病不愈,阳气益耗,形寒肢冷,经脉痹阻,更形成血虚寒凝之证,病由外寒而向内寒转化。

正气亏虚 这是本病的内在病机。陈实功曰:“夫附骨疽者,乃阴寒入骨之病也,但人之气血生平壮实,虽遇寒冷,邪不人骨,凡易入者,皆由体虚之人。”体虚酿致本病者,主要是在于肾虚,盖肾主骨,临床血源性骨髓炎之发生皆在机体及局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

4辨证分型 本病随其病情演变,临床证候有异,故治疗一般均按其症情予以不同处理,大体有分期、分型两类,但内涵各有不同。综合各家见识,可划分为四型。

1.热毒内蕴 恶寒发热,头痛汗出,烦渴引饮,食欲不振;小溲黄赤,大便干燥,局部漫肿,舨红灼痛,皮肤灼热,脓液稠粘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数。此证多见于骨髓炎急性发作期,有部分病人久病反复发作,在急性发作时,可同时兼有正虚、表现,呈正虚邪实之证,此时仍以邪热毒盛为主。

2.血虚寒凝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体倦力乏,腰酸膝软,小便清长,患处色白漫肿无头;或坚硬不消,酸楚疼痛,成脓难溃;或溃后难愈,脓稀色白,内芽淡白不长,或有窦道,经久不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3.气血两虚 面色无华,神疲无力,自汗纳减,心悸气短,窦道流脓清稀,肉芽浮生,其色灰白,愈合不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或虚大。本证多见于晚期,x线摄片多见死骨存在,窦道经久不愈,气血日益消耗,正虚无力托毒外出。

4.肝肾亏虚 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肢倦气短,心悸盗汗,肤干色悴,骨蒸潮热,局部肉削形羸,创口久溃不愈,窦道流脓清稀量少,或可见死骨。舌色红或红绛,苔少,脉细无力或细数。此证多见于晚期,可有肢体畸形,关节强直或病理性骨折并发。

5临床表现 外伤后引起的急性骨髓炎,除非有严重并发症或大量软组织损伤及感染等,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感染多较局限而少发生败血症,但应注意并发厌气菌感染的危险。

局部症状: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如病灶接近关节,则关节亦可肿胀,但压痛不显著。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在外伤性骨髓炎,有开放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根据局部损伤程度,感染范围而有不同表现。

6检查 X线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化验检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选用有效药物。血化验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贫血。

应尽早诊断血源性骨髓炎,以便及时治疗。早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培养。必要时,局部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外伤所引起骨髓炎,根据外伤病史及局部症状即可诊断。

7治疗 (一)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如经治疗后体温不退,或已形成脓肿,则药物应用需与手术治疗配合进行。

3.局部治疗: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24~48小时内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破坏。

(二)火器伤化脓性骨髓炎的防治。

火器伤使软组织和骨质受到损伤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伤后,要及时进行清创预防感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伤口换药,保持引流,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对炸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必须彻底清创,不缝合伤口,以利引流。

对非火器伤骨折,如能及时进行清创,应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48小时,争取伤口一期愈合,使骨折转为闭合性。若感染已发生,应尽早扩大伤口,以利引流,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抗感染治疗。

7.1疗效标准

迄今全国尚未拟定统一疗效标准,兹根据各地经验,归纳定为四级:

临床痊愈: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窦道口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部经X线检查骨质修复,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6个月内未复发。

显效:全身和局部症状基本消失,窦道愈合,关节功能稍受限,能参加轻微的体力劳动。

有效:体质有所恢复,窦道愈合,但局部偶有轻度炎症反应,经治疗炎症消退而无溃破。

无效:经治疗后没有明显效果,或骨质破坏加重,窦道反复溃破流脓。

7.2分型治疗

(1)热毒内盛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处方: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苦地丁30克,连翘20克,野菊花3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丹皮10克,甘草6克。

加减:高热加石膏、知母、黄芩;化脓加穿山甲、皂刺;口渴加天花粉、生地;痛甚加乳香、没药;便秘加生军、玄明粉;小便短赤力田泽泻、车前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2)血虚寒凝

治法:温阳散寒,和营托毒。

处方:熟地黄30克,鹿角胶10克,麻黄5克,白芥子6克,肉桂3克,炮姜炭5克,黄柏6克,甘草3克。

加减:形寒肢冷加附子;纳谷少思加砂仁、陈皮;脾虚气怯加党参、黄芪、白术;局部肿胀加土茯苓、泽泻;坚硬不溃加透骨草、穿山甲。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阳和汤。

(3)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养血,培补脾土。

处方: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淮山药10克,白术10克,陈皮5克,阿胶10克,附片5克,橹豆衣10克。

加减:偏于肾虚加肉桂;补骨脂;偏于脾虚加扁豆、苡仁;兼有阳虚加白芍、枸杞;兼有血瘀加丹参、赤芍;纳谷少思加木香、砂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人参养荣汤、参茸大补汤、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虚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处方:熟地黄25克,淮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山茱萸12克,丹皮10克,鹿角霜10克,肉桂6克,龟版20克,枸杞10克,牛膝10克。

加减:兼肝血虚加当归、白芍;兼阳虚加附子、杜仲;兼内热加青蒿、鳖甲;兼盗汗加生芪、乌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补肾汤、大补阴丸。

疗效:根据辨证施治内服药结合外治法(详下)治疗骨髓炎100例以上的8份资料统计,共治疗7421例,痊愈6413例,占86.4%;显效657例,占8.9%;有效196例,占2.6%;无效155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

外治附方:可在辨证分型基础上,随其局部病变情况选择应用。

(1)局部肿胀,红热未溃,治以清热解毒。

①消炎止痛膏:大黄15克,黄连15克,白芷10克,南星15克,玄参10克,冰片30克。

②化瘀消炎膏:木芙蓉叶、赤小豆、杠板归各30克,共研细末,用凡士林配成25%软膏。

③九夏冬软膏:九层皮,夏枯草,冬青叶,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

(2)局部已溃烂,治以化脓提脓。

①去腐生肌锭:麝香0.9克,冰片10克,珍珠0.9克,煅石膏12克,红粉0.9克,共研细末,做成药锭。

②三仙丹:直接撤敷疮面或制成药捻插人窦道。

(3)腐肉突出不蚀,治以去腐生肌。

①拔毒膏:麻油5O0克,广丹粉150克,乳香100克,血余炭30克,露蜂房30克,银珠灰20克,三七粉10克。先将麻油温熬1小时,再加人血余炭、露蜂房,温熬半小时后,将其余药物加入即可。用时加入潮脑粉100克,加热使药物溶化,趁热涂在纸上。

②五五五丹:熟石膏、轻粉、红升丹各5份。

③祛腐散:熟石膏15克,轻粉5克,冰片0.6克,红升丹3克

(4)疮口窦道不愈,治以拔毒生肌。

①五虎丹:砒霜60克,火硝15克,雄黄15克,明矾30克,共研细末,加人水银30克,炼制成丹,研末拌入田螺肉粉300克。

②海马生肌拔毒散:大海马6克,大蜈蚣4条,麝香1克,全蝎3克,炮甲片6克,雄黄5克,姜黄9克,黄柏6克,冰片1克,广丹6克,甘草5克,生军3克。

③去腐芯:红升丹100克,白丁香50克,巴豆仁20克,独角兽20克,没药20克,乳香20克,推车牛10克,三七粉10克,麝香5克,珍珠粉5克。

(5)死骨内存,治以去腐脱骨。

①1号枯管钉:白降丹1克,煅石膏20克,生半夏6克,冰片0.3克,共研细末,搓成药钉。

②骨康膏:公鸡1只,乳香、没药各15克,血竭4克,骨碎补、五加皮各12克。上药研细末将鸡肉捣烂人药,摊于鸡皮,直接贴敷。

(6)疮口久溃不愈,治以生肌敛创。

①祛腐生肌膏:阿胶30克,露蜂房1个,血余1团如鸡蛋大,白酒120克。先将血余入堿水中泡洗干净,与蜂房同人白酒中浸泡24小时,小火加热5分钟,捞出药渣,再将阿胶加入药酒中泡软,以小火熬至滴水成珠,摊于布上,贴于疮口上。

②象皮胶:真象皮90克,全当归60克,壮人血余60克,大生地120克,龟版120克,麻黄250克。先煎生地、龟版、象皮,后入血余、当归,熬枯去津;再人黄占、白占各180克,川连汁煅制上炉甘石细末250克,煨石膏细末150克,文火收膏,瓷器收藏,油纸摊贴。

7.3专方治疗

(1)复骨汤加野灵膏

组成:①内服方(复骨汤):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10克,川芎10克,蚤休10克,当归8克,熟地20芯 克,补骨脂15克,白芷5克,炙甘草5克;②外用方(野灵膏):野葡萄根40%,榔树皮40%,川柏20%,凡士林8:2。

加减:内服方:热重加野菊花、蒲公英;阴虚加生地、知柏地黄丸;血虚加熟地、当归;用率虚加冬术、炒淮山药;湿重加苍术、苡仁、藿香。

用法: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外用方,先将3药磨细,过100目筛,然后将凡士林加热溶化拌匀而成。窦道形成者插入八仙丹药线(条),脓净后改生肌收口之品,可配合手术摘除死骨及加用抗菌素。

疗效:治疗35例,临床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

(2)鸡红汤

组成:①内服方:鸡屎藤30克,红孩儿15克,蔗糖为引;②外用方:脓多时用鸡麻莽粉(鸡采藤、芋麻蔸、水莽根三药等量,加食盐少许,共研细末);脓液稀少时用鸡莽粉(鸡屎藤100克,冰片20克,水莽根30克,共研细末);有死骨时用樟蜣散(樟树皮100克,蜣螂50克,共研细末)。

用法: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外用方,均适量外敷疮口,每日1次,脓液特多可1日2~3次。有窦道或瘘管者,用红升丹药线插人,外敷蟑蜣散。如死骨不易拨出配合手术治疗。

疗效:共治疗198例,临床痊愈63例,显效87例,有效3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4%。

(3)骨髓炎丸加提毒散

组成:①内服方(骨髓炎丸):蛇蜕500克,露蜂房500克,血余炭500克,炙象皮250克,土蝎250克,蜈蚣100条,守宫100条,穿心莲60克;②内服方(解毒消炎汤):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赤芍15克,甘草15克,守宫1~3条;③外用方(提毒散):乳香15克,没药15克,血竭10克,轻粉5克,蜈蚣15条,蟾酥1.5克,冰片1克,麝香0.3克。

加减:内服方(解毒消炎汤)毒火炽盛加穿心莲、三焦;用中胀不消加苡仁、土虫;排脓不畅加穿山甲、皂角刺;疮口经久不敛加黄芪、党参。

用法:骨髓丸共为极细面,水泛为小丸,百草霜为衣,每次服1.5~3克,每日2次;解毒消炎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外用方:共研极细面,撒疮面上,上盖红油纱条或贴膏药。

疗效:共治疗32例,临床痊愈24例,好转4例,效果不明显4例,总有效率为87.5%。

(4)乌白散加红丹粉

组成:内服方(乌白散):蜀黍炭2.5克,乌蛇3.5克,乌木屑0.05克,珍珠0.05克,血余0.5克,百草霜7.5克,白花蛇1.5克;外用方(红丹粉):红升丹2.5克,白降丹2.5克,轻粉0.5克,煅石膏0.5克。

用法:内服方,先将白花蛇、乌蛇用滑石粉烫至微黄,凉后粉碎;白花蛇去头、皮,再将珍珠碾细水飞,将以上七味药碾细过筛,调匀即可。每日晚饭后两小时服,每次1包,温开水冲服。外用方:将窦道及创口消毒洗净,分别将红丹粉或药条放人窦道内,每日换药1次。

疗效:共治疗94例,痊愈67例,显效5例,有效18例,元效中4例,总有效率为95.7%。

7.4老中医经验

万福利医案

于××,男,12岁。于1973年8月13日就诊。

其父代述:患儿3年前右下肢疼痛,2月许局部破溃,流出绿色臭脓,迄今疮口不收。下午仍有低热,饮食欠佳,精神萎靡,噬睡,时有 *** ,易怒,手足心热。诊断:形体消瘦,面容憔悴,皮肤干枯无泽,颧红,咽干口渴,舌质红绛,边尖赤,无苔,脉细数。局部有一瘘管,直径约0.5厘米,时流绿色浓液。X线透视:右肢中段呈现2厘米边缘不清阴影,诊断为骨髓炎。此病热邪煎灼真阴,又大量分泌浓液,致阴液损伤太过。治宜滋、阴养营,清养胃阴,以益胃汤、大补阴丸加减化裁。

处方:西洋参5克,寸冬10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口 克,龟版10克,玉竹10克,陈皮20克,砂仁10克,丹皮12克,鱼腥草30克。

连服3剂,症有起色,神清意爽,饮食依旧。依上法去西洋参易北沙参,去玉竹加白蔻,连服10剂病势大减,面现悦色,食欲渐增,潮热颧红、咽干、口渴等证均渐好转,患儿已能坐起,唯体倦乏力、气短等症尚存。舌苔薄白,脉细无力,疮口脓水大减。前法增黄芪50克、首乌50克、党参20克,去沙参、黄柏。连服10剂,伤口愈合,病获痊愈,嘱服六味地黄丸、香砂养胃丸。后随访3个月,体重大增,已复回校学习。

按:本例病经3载,已气阴大伤,故初以益胃汤、大补阴丸为主滋阴养营,益气托毒,潮热渐退,后加用黄芪、党参等益气之品,遂使伤口愈合,由此可见,用内服药治疗也可治愈此骨髓炎之外症。

7.5用药规律

根据临床资料,以内服药为主治疗30例以上的13份资料统计,共计7574例,用药计103味,现将用药统计列表于下: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6000
6~10
地黄、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甘草。
4001~6000
5~8
黄芪、肉桂、白芷、赤芍、川芎、黄连、皂角刺、穿山甲。
2001~4000
5~8
丹皮、鹿角霜、白芍、白芥子、陈皮、桔梗、乳香、没药。
2~4
山萸肉、天花粉、泽泻、黄柏、防风、川贝、麻黄、栀子。
100~2000
3~10
丹参、紫花地丁、莪术、蒲公英、连翘、牛膝、红花。
2
沉香、全蝎、蜈蚣、桃仁、透骨草、枸杞、延胡索、地骨皮、桂枝、天葵子。

根据上表分析,其应用频度最多的主要是益气活血药物以扶正托毒,其他是去腐解毒药物,再次是清热解毒药,由此可见本病临证以气血两虚及血虚寒凝型为多见,临床以八珍汤、阳和汤为多用,其次是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方剂。

7.6其他疗法

(1)针灸

取穴:外关、八邪。

操作:2穴均取,八邪穴取手指骨髓炎患指两旁穴,捻转得气后,留针15分钟,以针感放射到患指头为佳。出针后用艾绒20克置于灸器中点燃烟熏病灶部位30分钟。

疗效:本法治疗手指骨髓炎10例,全部治愈。后用自制熏艾器,单纯艾熏,每日1次,又治愈54例。

(2)单方验方

①金蟾膏

组成:巴豆9克,乳香9克,鲜鲫鱼1尾,蓖麻子15克,血余6克,活癞蛤蟆1个,香油200克,铅粉200克。

制法:把香油用铁锅熬开后,将前六味药放入香油内,继续加热,用家槐明枝子搅拌,使血余成泥状(其他炸焦)后,再用纱布过滤,除去残渣,取滤液与铅粉同时放入铁锅内,文火加热,并用家槐明枝子连续向一个方向搅动,到滴水成珠即可。把熬好的膏药全部倒人凉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备用。

用法:将膏药摊于布上,在贴敷前先用凉开水把患处擦洗干净,再用鲜姜涂抹一遍,然后把膏药贴在病灶部位。

疗效:共治疗6例,痊愈4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

②黄连液

组成:黄连65克。

用法:上药研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3次,每次15分钟,冷却后浸浴局部。

疗效:治疗指骨骨髓炎87例,全部治愈。

③巴豆丸

组成:巴豆。

用法:每日3次,每次5粒,饭后吞服。另用去腐线条从瘘管口插人,再用复方蛇总管液湿敷。

疗效:共治疗80例,临床痊愈68例,复发12例,总有效率为85%。

7.7其他措施

手术治疗:根据病灶情况,采用扩创、清除死骨、搜刮术等不同手术方法。在中药治疗时,也可辅以局部小手术处理。

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穴位 翳风 头痛:针刺治疗偏头痛150例,效果较为显著。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用悬灸法治疗急慢性中耳炎402例,效果...

耳后陷者中 头痛:针刺治疗偏头痛150例,效果较为显著。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用悬灸法治疗急慢性中耳炎402例,效果...

足三里 可用子午捣臼法。灸法:可灸。强壮保健常用温和灸或化脓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艾...

悬钟 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对60例感冒易感患者采用化脓灸双侧足三里、悬钟,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并以...

下三里

鼻骨骨折怎么修复

病情分析:如果鼻骨骨折没有移位,鼻外观没有畸形可不用处理,任其自然愈合。如果骨折有移位,外观有畸形则须复位,复位应该在肿胀发生前或消退后进行。具体方法是用鼻骨复位钳或止血钳枪状镊等尖端缠油纱条伸入鼻腔,伸到骨折部位的下方,用力向上向前抬起,当复位成功后会听到咔嚓声或另一手在外鼻可感觉在复位时的振动。观察外鼻见畸形己矫正,鼻腔填油纱条或止血海绵等适当固定,嘱患者不要触碰外鼻以防再度移位。如果此法复位不成功,或合并其它复杂骨折应手术复位。
鼻外观没有畸形可不用处理,任其自然愈合。如果骨折有移位,外观有畸形则须复位,复位应该在肿胀发生前或消退后进行。
意见建议:保持鼻部清洁、干燥。不要用力触碰鼻部,要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积极的预防并发症,如果未及时整复后遗畸形者,须进行鼻骨成形术。
鼻骨骨折的修复主要取决于鼻骨骨折的损伤程度,如果是轻度的鼻骨挫伤,没有发生骨折,就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冷敷消炎止痛就可以了,如果比较严重,发生了开放性的鼻骨,骨折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手术,进行鼻骨的吻合,如果是闭合性的鼻骨骨折,没有开放性的创面,这个时候需要视鼻骨骨折的错位程度而定,如果错位比较严重,也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2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