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

医案日记 2023-06-08 20:08:58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

切取成人肝脏的左外叶或左叶作供肝的小儿活体肝移植(living do no rlivertransplantation,ldlt)现已在世界上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成人ldlt,切取供者的左叶作移植往往不够,而右叶虽然够大,但由于切取右肝的风险而曾使外科医生犹豫。现对成人ldlt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供体的选择和评估

1.供体选择的伦理学问题:ldlt的首要原则是供体的安全性及无害性。ldlt的供者仍存在潜在的并发症甚至较严重,应在各移植中心建立ldlt供者正式同意的方式并标准化[1]。

第二个原则是供者本人自愿。供者应知晓ldlt手术基本过程及可能的危险性,据报道ldlt供者潜在的死亡率约为001%~003%,美国统计为02%~04%[2]。因此许多移植中心把ldlt的重点放在亲属之间,因为他们往往是自愿捐赠而不计报酬。

第三个原则是供者术前需心理评估以确认是否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主动签署同意书,并有随时撤回的权力,往往有供者在遇到有创性检查时退缩而放弃作供体。ldlt手术成功可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供者得到的主要是心理上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因此,应充分评估受者得益与供者损伤。

2.供体的健康评估:确认潜在的供者人选后,需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评估以确认是否适合作ldlt的供体,除血型、病史、体检、病毒学检查外,Ct扫描结合肝血管造影可了解各肝叶的体积大小、比例及主要血管结构;磁共振可精确分析肝体积、提供优秀的血管结构影像、更好地发现肝脂肪变(减少肝活检);胆道系统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能提供清晰的胆道影像而无创伤;肝活检通常在最后进行,是否常规做现仍有争议,但有下列情况者宜作肝活检:

(1)肝生化检查异常;

(2)Ct或Mri提示有肝脂肪变可能;

(3)有酗酒史、肥胖或高脂血症;

(4)肝体积增大与身体不成比例[3]。约25%的潜在供者需作肝活检[4]。

rinella等[5]认为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kg/M)。正常(28)应行活检。

二、供者切取供肝量的判断

1.常用的术前判断方法:ldlt的首要原则是确保供者的安全,既要使供者残肝能代偿,又要使受体得到足够量的移植肝来满足代谢需求,同时要考虑肝叶切取的解剖因素。

(1)最粗略的估计是根据供、受体的体重比来选择需切取的供肝量,当供受体体重比为10∶1时,切取供体的左外侧叶;当供受体体重比为3∶1时,宜切取左半肝作移植;而近于1∶1时,宜切取右半肝作移植。前2种情况一般用于小儿。

(2)日本京都大学采用供肝重和受体体重的比例(graftreCipientBodyWeight,grBW)来判断,认为grBW在06%~07%以上是成功的保证。kiuChi等[6]发现grBW≤08%时术后易出血和肠穿孔,术后胆红素和alt升高时间常延长,而grBW为3%~5%者血管并发症和急性排斥更常见。grBW

(3)日本信州大学采用移植肝体积(graftvoluMe,gv)和受体标准肝体积(standardlivervoluMe,slv)比(gv/slv)来判断所需的供肝切取量[7]。slv(Ml)=7062×体表面积(M2)+24,体表面积(M2)=体重(kg)0425×身高(CM)0725×0007184(体重≥15kg)。认为gv/slv>35%是手术成功的保证(50%的slv约相当于1%的grBW)。

nishizaki等[8]采用供肝重(graftWeight,gW)和受体标准肝重比gW/slW(肝重约等于肝体积,因肝脏的密度接近于水的密度)来衡量,认为ldlt若gW/slW40%者生存率为95%,而

2.供肝质量的影响:上述供肝切取量的判断是基于健康的供肝,在临床上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所取的活体供肝并不总是健康的,或有轻微的病损,或取自于年龄较大的供者。这些因素势必会对供、受体手术造成影响。对于健康的供者来说,切取70%的肝脏可以耐受,而对于有肝脂肪变的肝脏,此值必需进行修正,因为脂肪变性可能会影响残肝和移植肝的再生能力,增加供者的并发症,影响grBW和gv/slv比值。有报道供体残肝量为34%伴有20%脂肪变者出现胆汁淤滞,残肝量为25%伴有15%肝脂变者术后有胆汁淤滞时间延长,因此对于残肝量

MarCos等[11]通过Mri评估ldlt供、受体的情况,发现轻度脂肪变的肝脏(

3.受体原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受体移植后的效果不仅受植肝大小的影响,而且也和移植术前的疾病严重性和门静脉高压程度有关。受体Childa肝硬化作移植时grBW仅为06%也安全,而处于ChildB或ChildC的受体,grBW需>08%才行。因此,受体的原发病越严重,所需移植肝的实质量就越多[12]。

香港范上达等报道术前无肝硬化的急性肝衰患者行活体左半肝移植(gv/slv为25%)术后均存活;而术前有肝硬化的患者行活体左半肝移植时,虽然移植肝gv/slv超过25%,然而移植肝仍未能有足够的功能,术后患者均死亡,原因可能是移植肝相对过小,伴有门静脉高压时不能回流足够的血流,从而引起窦状隙损伤,进一步导致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衰竭。

4.供者年龄的影响:供者年龄越小,肝再生的能力就越强,年龄越大,肝再生能力越弱,而且伴随的隐性肝脏疾病也就越多。ikegaMi等[13]分析ldlt供者,发现术后3d的pt在老年组(>50岁)明显延长,术后1周年轻组(

三、外科手术技巧及创新

1.成人活体右叶供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右叶供肝是否包括中肝静脉现仍有争议。对肝静脉解剖及变异的详细了解对于ldlt肝静脉流出道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肝静脉解剖特点:(1)deCeCChis等[14]报道约28%(31/110)有副右肝静脉,单独的下右肝静脉(inferiorrighthepatiCvein,irhv)占742%(23/31),同时有irhv和中右肝静脉(MiddlerighthepatiCvein,Mrhv)占258%(8/31),irhv平均直径为(08±03)CM,Mrhv为(06±02)CM如果右肝静脉主干较小,则通常伴有1~2支较粗的副右肝静脉。

(2)左肝和中肝静脉(Mhv)共干的占70%,分别汇入下腔静脉的占30%,7%有左中静脉(leftMedianvein,lMv)汇入Mhv,32%有引流Ⅷ段的前上段静脉(anteriorsuperiorsegMentalvein,assv)汇入Mhv,植肝不包括Mhv可能使Ⅷ段受影响[15]。

(3)右肝静脉和中肝静脉可存在肝内的功能性吻合支,主要位于近肝包膜的肝静脉第4、5级属支。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右叶ldlt(结扎Mhv的右支)的术后血流,第9天可观察到血流通过Mhv的右支和rhv之间的肝内吻合支向rhv倒流。但是否全部患者都存在这种肝内的吻合支仍存在争议[16]。

(4)中肝静脉和肝短静脉也可存在吻合支,当中肝静脉阻断后肝短静脉将起重要的代偿引流作用。

根据上述特点,若采用包括中肝静脉的右叶(Ⅴ、Ⅵ、Ⅶ、Ⅷ),此时供者残留Ⅳ段可能受一定的影响,要考虑Ⅰ、Ⅱ、Ⅲ段能否足够代偿;采用不包括中肝静脉的右叶,则供肝的Ⅴ、Ⅷ段可能受一定影响,移植肝可能被巨大的门脉血流所损伤,应估计Ⅵ、Ⅶ段的肝体积能否超过slv的30%;而扩大的右叶(Ⅳ、Ⅴ、Ⅵ、Ⅶ、Ⅷ)虽然供肝较理想,但供者残肝往往不够代偿,增加了供者的危险性。

lee等[17]分析不包括Mhv的成人右叶ldlt,副右肝静脉全部保留并重建,2例再灌流后立即出现右叶中间段的明显淤血,术后2周发生充血性梗死,而另2例仅见中间段小部分淤血,可能与肝内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目前仍不能预测不包括Mhv的右叶植肝术后右叶中间段的淤血肿胀情况。可采用术中超声来帮助判断,若彩色多普勒显示不包括Mhv的植肝正中旁左侧肝静脉血流缺乏或门静脉血倒流,在肝动脉重建前这些区域颜色灰暗,如果除外这些区域的肝实质量估计不够受体代谢需求时应重建Mhv的属支[18]。因此,为保证供者的安全可考虑采用:

(1)将中肝静脉留给左叶以引流Ⅳ段,以免术后引起供者Ⅳ段淤血而致肝功能不全[19]。供肝保留较大的肝短静脉与受体的下腔静脉吻合以增加移植肝的引流;

(2)若有副右肝静脉,行多个肝静脉吻合以保证足够的植肝流出道;

(3)利用受体的左门静脉行间位静脉架桥来重建不包括Mhv的右叶植肝的中肝静脉引流,术后重建的静脉回流可占56%的植肝流出量[20];

(4)采用血管塑形或人工血管架桥的方法扩大流出道。可用2支或3支静脉塑形以形成一个宽大的流出道作吻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1]。

因此,成人ldlt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供、受体均有通畅的静脉引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ldlt术胆道并发症较高,testa等[22]报道高达266%(8/30),其发生和吻合方式及预作吻合的胆管数量直接相关,细致解剖肝门以形成仅有一个宽大的胆管吻合口作吻合,避免游离右肝动脉和胆管相交处以保护胆管的血供,改进肝实质的切除技术可减少术后的胆漏发生。

2.成人活体双左叶(或左外侧叶)供肝移植:一般成人移植左叶往往不能满足受体代谢的需要,移植右叶虽满足了受体,但同时又增加了供体的危险性。

lee等[23]报道采用2个供体的2个左叶同时移植于一个受体取得成功,它既弥补了单个左叶移植肝量不足的缺陷,又保证了供体的安全。

外科技术:受体游离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至左右分叉以上便于作吻合,作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

第一个左叶供肝原位移植,完成左肝静脉和左门静脉吻合后开放血流。

第二个左叶供肝向矢状面旋转180°使肝门结构刚好逆位(胆管位于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后面),先行胆管 受体右肝管端端吻合,放置支架管通过受体左肝管引出,然后行门静脉和受体右门静脉支吻合。

因受体切除的右肝空间大,受体的右肝静脉和第二个左叶供肝的肝静脉末端相距较远,采用一段尸体髂静脉作间位架桥,同时在右侧放置组织膨胀器来托起第二个左叶供肝以减轻肝门血管的张力。显微外科技术端端吻合两个肝动脉。

最后,第一个供肝行roux en y肝管空肠吻合。

术后Ct显示两个供肝再生平衡,2个月后再生至正常肝大小。如果两个供体的左外侧叶加在一起超过50%的受体slv,则切取供者左外侧叶的危险性要小得多。

此手术原则也可用于尸肝的劈离式肝移植,2个尸肝可用于3个成年患者(2个左叶及2个右叶→“二肝三受”),或是1个尸肝的左叶加上活体的左叶移植于1例患者,而余下的尸肝右叶又可移植于另1例患者,使更有效地利用了供肝资源。但这种方法要求更加精细和娴熟的外科技术。此外,两个不同供肝功能上会不会相互影响?同时接受两个不同供肝的受体其免疫反应特点?是易排斥还是易耐受?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资料的积累。

3.成人活体扩大左叶(包括尾叶)供肝移植:尾叶解剖复杂,血供来自双侧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静脉回流多通过肝短静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或通过肝实质内和肝静脉的交通支汇入腔静脉,若将尾叶包括入左叶移植,由于腔静脉留于供者,尾叶静脉回流受阻,术后易发生淤血肿胀。因此,劈离式肝移植时多数中心主张常规切除尾叶。但日本ikegaMi等[24]报道8例患者采用包括尾叶的左叶活体供肝移植成功。供者保留所有来自于左门静脉的尾叶分支,分离左侧肝短静脉把尾叶从腔静脉上游离,暴露腔静脉和左中肝静脉共干的连接部,左、右肝切线从中肝静脉的右侧至下腔静脉的前表面,切取包括尾叶的扩大左叶供肝。受体行保留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置入供肝后重建血管尤其注意尽力保留尾叶的分支,不重建肝短静脉,再灌注后尾叶只有背侧邻近腔静脉的部位淤血。结果尾叶可增加约2%的gv/slv比率。

术后Ct示全部尾叶再生,但其再生率低于左叶。当供者的左叶gv/slv接近于30%时,为获取较大的供肝宜采用此法,虽然加上尾叶对gv仅有适量的增加。如果能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较粗的肝短静脉,将会改善尾叶的静脉回流,促进其再生,发挥更好的功能。

四、临床效果及展望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成人活体肝移植正在世界多个中心开展,取得了和尸肝移植相仿的疗效,并为无脑死亡立法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成人肝移植开辟了一条新路。BroelsCh等[25]报道11个欧洲肝移植中心的228例ldlt,其中成人123例,右叶供肝111例(90%),供体178%出现并发症,胆道并发症146%,受体和移植肝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86%和83%。MarCos等[26]报道美国30个中心的ldlt,成人右叶供肝要优于左叶,1例供体死亡(08%),术后全部供者恢复良好,无持续存在的并发症,2例供者肝切面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认为右叶供肝的ldlt是一安全而且有效的手术。供者残肝体积小于40%的全肝体积时术后易出现胆红素廓清时间延长,大于50岁的老年供者术后胆红素显著高于年轻者,因此在老年供者及残肝较小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28]。伴有肝硬化的小肝癌是肝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但由于尸肝的缺乏有不少患者在等待中因肝癌扩散而变为肝移植的禁忌证。ldlt治疗肝癌的5年生存率为70%,在等待尸肝超过35个月的肝癌肝移植中ldlt比尸肝移植更有效[29]。

暴发性肝衰竭由于病情进展快,也很难及时等到合适的供肝,ldlt可较快地进行并挽救患者的生命[30]。采用两个供者的双左叶或包括尾叶的扩大左叶行成人ldlt也在少数几个中心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需进一步积累病例以评价其确切疗效。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成人ldlt还刚刚起步,仅少数单位开展几例。由于ldlt对外科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加上以活体取供肝面临复杂的伦理学问题,因此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如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定供者自愿同意的统一标准,以及有关活体肝移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等。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就像现在的尸肝移植一样,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年患者通过ldlt获得长期存活。

参考文献

1shapirors,adaMsM.ethiCalissuesurroundingadulttoadult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livertranspl,2000,6(6suppl2):s7780.

2MarCosa.rightloBe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arevieW.livertranspl,2000,6:320.

3MarCosa,fisherra,haMJM,etal.seleCtionandoutCoMeoflivingdonorsforadulttoadultrightloBe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2000,69:24102415.

4kiMsChlugerl,aBittanCs,o′rourkeM,etal.evaluationofpotentialadulttoadultlivingdonors:routineBiopsiesarenotindiCated.hepatology,2000,32:251a.

5rinellaMe,alonsoe,raos,etal.BodyMassindexasaprediCtorofhepatiCsteatosisinlivingliverdonors.livertranspl,2001,7:409414.

6kiuChit,kaCaharaM,uryuharak,etal.iMpaCtofgraftsizeMisMatChingongraftprognosisinlivertransplantationfroMlivingdonors.transplantation,1999,67:321327.

7uratak,kaWasakis,MatsunaMih,etal.CalCulationofChildandadultstandardlivervoluMeforlivertransplantation.hepatology,1995,21:13171321.

8nishizakit,ikegaMit,hiroshiges,etal.sMallgraftfor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annsurg,2001,233:575580.

9loCM,fanst,liuCl,etal.MiniMuMgraftsizeforsuCCessful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1999,68:11121116.

10fans,loC,liuC,etal.safetyofdonorsinlive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usingrightloBegrafts.arChsurg,2000,135:336340.

11MarCosa,fisherra,haMJM,etal.liverregenerationandfunCtionindonorandreCipientafterrightloBeadulttoadult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ion.transplantation,2000,69:13751379.

12BenhaiMM,eMres,faCCiutoM,etal.CritiCalgraftsizeinadulttoadult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ion:theiMpaCtofthereCipient′disease.transplantation,2000,69:a687.

13ikegaMit,nishizakit,yanagak,etal.theiMpaCtofdonorageon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2000,70:17031707.

14deCeCChisl,hriBernikM,ravnikd,etal.anatoMiCalvariationinthepatternoftherighthepatiCveins:possiBilitiesfortypeClassifiCation.Janat,2000,197pt3:487493.

15Chengyf,huangtl,ChenCl,etal.variationsoftheleftandMiddlehepatiCveins:appliCationinlivingrelatedhepatiCtransplantation.JClinultrasound,1996,24:11

16.kanekot,kanekok,sugiMotoh,etal.intrahepatiCanastoMosisforMationBetWeenthehepatiCveinsinthegraftliverofthelivingrelatedlivertransplantation:oBservationBydupplerultrasonography.transplantation,2000,70:982985.

17lees,parkk,hWangs,etal.Congestionofrightlivergraftin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2001,71:812

18.sanok,MakuuChiM,takayaMat,etal.teChniCaldileMMainlivingdonororsplitlivertransplant.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0,47:1208120

19.greWalhp,shokouh aMiriMh,veras,etal.surgiCalteChniqueforrightloBeadult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WithoutvenovenousBypassorportoCavalshuntingandWithduCttoduCtBiliaryreConstruCtion.annsurg,2001,233:502508.

20CattralMs,greigpd,Muradalid,etal.

江苏大学徐三荣简历

你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徐三荣?
普外二科科主任,大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中华医学会镇江分会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学组委员,江苏省肿瘤学会肝胆肿瘤学组委员;精通普外各类疾病的诊治,开展肝、胆、胃肠、胰、脾、乳腺、甲状腺各器官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好。主持开展临床肝脏移植术填补了镇江市空白。近年来开展了胃、胆道、结直肠及甲状腺的腹腔镜微创手术,疗效显著。主持、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完成科研论文20余篇。主要学术论文:1、超声和微泡超声造影剂介导核因子KB圈套寡核苷酸抗大鼠肝移植的急性排斥2、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等三篇。主要科研成果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活体肝脏移植 5年复发率剩1成

活体肝脏移植 5年复发率剩1成

一名57岁的李先生为B型肝炎带原者,平时并没有定期接受追踪检查,在一次健康检查中,发现肝脏中央有颗11公分的肝癌,同时也已转移到肝脏左叶,经影像及血管检查确诊为肝癌中期。因考量肿瘤分布与肝功能情形,在医师的建议下,最后接受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并成功缩小肿瘤,达到可进行肝脏移植的标准,而即将步入婚姻的儿子也捐赠肝脏,为父亲的生命与健康尽一份心力;肝脏移植手术十分成功,李先生与家人因此能续享天伦之乐。

埋有病理变化易引肝癌  肝癌中期 5 年存活率仅 2

收治李先生的成大医院移植外科主任林毅志医师指出,肝癌长期占据国人主要死因之一,最主要原因是肝癌好发于已有病理变化之肝脏身上,其中,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是发生肝癌的危险族群;依照以往临床案例统计,肝癌中期的平均存活期为10多个月,5年存活率仅约2成。

肝脏移植为近年策略  成效已经医学证实

林毅志医师提到,若是肝脏已有病理变化的病人,必须同时考量肿瘤、肝机能及整体健康状态,而能接受积极手术切除的并不多,再加上接受治疗后,已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之剩余肝脏,仍是发生肝癌的危险环境,其5年复发率高达5-7成;因此,近年对于肝脏已有病理变化的肝癌病人,以肝脏移植作为治疗策略之一,且目前已确立可移植的肝癌患者之肿瘤期别标准,成效也经实证医学证实。

肝移植 5 年 复发率可降到约 1

林毅志医师指出,李先生虽然刚诊断时的期别已超出标准,但经过栓塞等降阶治疗,达到标准,其接受肝移植的存活率与原来就符合换肝标准的病人相当,5年复发率皆可以降到约1成;但每位病人的病况不同,所以并非治疗后都能成功降期,最重要的是,积极治疗才是保命的重要关键,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把握黄金时机,就有望延长生命,争取生机。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beauty/article/38561 关键字:林毅志, 肝脏移植, 肝癌, 肝硬化, 成大医院, 肿瘤

安徽医科大学刘付宝和耿小平哪个好

耿小平主任医师教授

简介及专业特长:肝脏移植、肝胆胰外科、普外其他专业技术特长—改良肝移植术中静脉转流技术国内首次应用、全省率先开展成人间部分活体肝移植术、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技术省内首创、小儿扩大肝叶切除术、前入路肝切除、肝中叶及肝尾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省内领先。承担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省教育厅教学课题等多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近80篇。现任大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全国肝脏外科学组委员、安徽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及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医学部初评专家。

刘付宝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简介及专业特长:安医大一附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卫计委首届青年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学组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胆胰学组委员,曾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和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肝胆胰及移植外科研修肝脏移植,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肝胆胰外科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各种肝癌肝切除、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良恶性肿瘤、肝门胆管癌或胆囊癌,胃肠癌等根治性切除,个人累积开展胰腺十二指肠切除400余例,擅长肝胆胰外科的腹腔镜外科手术。作为主刀之一参与全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参与及主刀肝脏移植30余例,负责肝移植术后随访200例次,发表文章40余篇,担任《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肝脏病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电子版及《手术学杂志》编委,主持省级重点课题3项,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重点项目及安徽省科技攻关各一项,200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培养研究生10余名, 2014年获得安医大一附院首届“服务之星”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医院科技先进工作者。

赵红川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简介及专业特长:外科生涯20余年,专业特长为临床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每年完成复杂肝胆胰手术100例以上,自2006年以来,完成肝、肾移植200例以上,成功主持完成安徽省首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术,安徽省首例儿童肝移植术,安徽省首例再次肝移植术等多项器官移植新技术,填补了安徽省器官移植技术多项空白;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附属New Haven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和德国波鸿大学附属Saint Joseph医院胰腺外科中心访问学者;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各一次,2017年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器官移植中心和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主任,、普外教研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安徽省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主委,安徽省肝病学会常委;参加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先后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

王国斌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

简介及专业特长:1996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2012年获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扎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年余,早期从事普外科重症医学,擅长肝、胆、胰疾病的危急重症诊疗,2003年投身肝胆胰外科临床工作,工作兢兢业业,视病人如亲人,治愈病人无数,数次获得院内“医疗先进工作者”、“服务之星”称号。积极参加临床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赵义军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简介及专业特长:1996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学习,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及肝移植临床工作。临床特长: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学术兼职情况: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胆胰学组委员,安徽省微创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肝胆外科杂志》编辑,《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主持卫生厅青年课题一项;参与研究课题五项;发表论文十余篇,SCI论文1篇。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

谢坤副主任医师

简介及专业特长: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安徽省外科学会微创与内镜学组委员,从事肝胆外科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肝胆胰疾病。能熟练的完成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腹腔镜胆道、腹腔镜胰胃手术等,在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方向有深入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各一项,省重大项目一项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发表SCI论文5篇,国家级核心论文多篇 。

黄帆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简介及专业特长:擅长复杂肝胆胰相关外科疾病诊治,肝移植术及器官捐献获取,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评估,急性重症胰腺炎外科处理。先后赴德国Stralsund医院肝胆胰外科、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附属HammerSmith医院进修肝胆胰学习。现为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外科学分会肝胆胰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委员、安徽省微创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人及《肝胆外科杂志》编辑。曾受政府委派作为首批队员赴南苏丹共和国进行医疗援助,2015年获得由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十佳“最美援外医生”。

余孝俊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校聘副教授

简介及专业特长:从事肝移植及常规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国内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耿小平教授,学习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博士期间就读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从事肿瘤免疫领域的热点研究,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一项。发表论文数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Blood》文章一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