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研究中西医的互补性2

医案日记 2023-06-08 08:07:27

研究中西医的互补性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对中医研究的逐步深入,势必要触及“证”本质的研究,这是近年来从事中医(或东洋医学、朝鲜东医等)研究学者所瞩目的专题。由于历史上中医的辨证方法不同,对于“证”也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证”。脏腑辨证导源于《内经》,《内经》产生在周秦阴阳五行学说盛行之际,《内经》把它同医学相结合,富含哲理,《内经》的脏腑辨证是按“藏(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从患者的外象来推论“证”。虽然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内经》,而张仲景把它具体结合于临床,应该说实践性很强的辨证论治是张仲景奠基的,张仲景主张“博采众方”,当时方剂组成原始是来自经验方,以求效为主,正如林亿在《伤寒论.序》里提到:“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每个汤方都有相应的证,只要有此证即可用此汤方,常称“汤证”,以汤辨证亦属辨证范围,故称之为方剂辨证。

回顾我们通过肾本质的研究进入到证本质的研究,就是经历了采用脏腑辨证和方剂辨证研究思路的两个阶段。50年代从脏腑辨证思路着手,对“证”的研究是通过“形见于外”探求“藏居于内”的本质,就是设立统一辨证标准,选择“形见于外”符合肾阳虚证而无其他证的夹杂的典型患者,筛选“藏居于内”的反映内脏功能的特异性指标。结果发现肾阳虚患者普遍有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简称尿17羟)值低下的现象,并经国内7个省市及日本高雄医院等研究单位的重复验证。但肾阳虚患者的尿17羟低下并非百分之百,在连续5天的测定中,尿17羟低值为85%左右,所以尿17羟值虽非反映肾阳虚证的特异性指标(亦称金指标),但已是研究肾阳虚证的重要线索与突破口。从肾上腺皮质功能往上追溯,采用60年代能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这3个层次最先进的指标,在正常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都做了全套的对比研究,发现肾阳虚证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上有不同环节(层次),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属于一种隐潜性变化,由于是3个组对比得出的结论,说明“证”是有物质基础的,实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可测量性(定量)和可重复性(定性)。70年代末进一步增加了甲状腺轴与性腺轴功能的研究,并设立了同病异证组的对比,以避免疾病对指标的影响,同时将肾阳虚者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作比较,结果发现肾阳虚者的这两个轴上亦都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隐潜性变化,而且和平均68岁的老年人甚为类似。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肾阳虚证具有多靶腺(3轴都累及)功能紊乱,两轴平行观察未见轴间相互影响证据,温补肾阳法治后各轴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故可推论肾阳虚证的主要发病环节为下丘脑(或更高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2)老年人组在两轴上的异常表现和肾阳虚组甚为类似,因此,肾阳虚证的外象又意味着下丘脑—垂体及其某个靶腺轴上有一定程度的未老先衰;老年人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描述女子七、男子八为基数递进的生长、发育、衰老曲线是由肾精、肾气的充盈虚损所决定,衰老亦就是生理性肾虚(1)。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考研方向是什么?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研方向如下: (1)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其主干课程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是中西医结合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断、治疗的临床问题。

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索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疾病的机制与方法的问题。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皮肤病学、肿瘤医学、肛肠病学、急诊科学。

(3)内科学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性学科,利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其重点是诊断及治疗;通常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模块,研究生培养时又分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方向,但各个学校的所设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尽相同。

本科中医,研究生中西医,主治考什么方向

主治应该是中医,看个人意愿选择即可
本科即大学本科,是学历的一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学生正常毕业后一般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重庆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技术专业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技术专业简介,重庆医科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即: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专业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单位从事技术辅助工作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
一、重庆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技术专业招生条件
1、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并获得学士学位。
2、大专学历者,可参加学习,但不能申请硕士学位。
3、不申请学位的学员,入学条件可适当放宽。
二、重庆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技术专业业务培养要求:
掌握中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临床医疗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能独立运用中西医两种理论指导医疗实践。
三、重庆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技术专业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中医学、临床医学。
重庆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技术专业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yjs2/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16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