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大如斗、面如猪肝色的张先生,终于在武警总医院遇到了识病的“伯乐”。该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许建阳博士第一眼看到他,就准确无误地指出张先生所患怪病是“大头瘟”。许建阳为张先生开了中药汤剂,一天一服药,3天后,张先生红肿了3年多的脸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
张先生来自新疆,2002年忽然得了这个怪病,他最大的苦恼是亲朋好友似乎都不认识他了,看了大小很多医院,试了很多种治疗方法,最让他心冷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大夫说的话:“我行医30年,从未见过你这样的奇证。”张先生一度绝望地以为自己得了绝症。今年2月间,他的病情再度加重,整个脑袋肿得笆斗大,眼睛肿得睁不开,舌头肿得说不清话,嘴唇肿得刷不了牙,脸颊肿得吃口饭用手托着还会漏出来,还出现了面瘫。
5月下旬,万般无奈的张先生被朋友领到了许建阳博士面前。许建阳对中医“瘟证”和现代传染病都颇有研究,他看到张先生头大如斗、墨镜宽大的眼镜腿深深地陷入皮肤之中,加上面色黑红,马上断定张先生得了“大头瘟”。
许建阳介绍:“‘大头瘟’又名‘虾蟆瘟’,在我国中医古方上有详细记载,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等,自己行医几十年见了十余例。这个病主要由湿毒疠气引起,会通过接触传染。早期症状表现与感冒相似,怕冷、寒战、出汗、全身酸痛,继而颜面肿胀。如果接触此类病人一定要小心预防,医生治疗也要戴上手套。张先生的病一直处于亚急性期,如果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医治,最多一周就见好,不至于引发面瘫。”
服用许建阳开的汤药后,张先生的大便明显增多,小便颜色由深黄色变浅,3天后,老朋友都说他脸上的红肿消了,眼睛也睁大了。现在,他正在接受面瘫治疗,每天接受输液和脉冲超短波等理疗,同时还接受针灸和放血等中医疗法。
2018年 湖南中医药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陆地址: /portal
中医《温病学》是数千年中华民族积累的医学经典,是中华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辉灿烂的中医《温病学》,横贯五千年的岁月,《温热论》及《温病条辨》铸就了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开创了温病辨治体系,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千古名医,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使中医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翻阅温病学发展形成历史,就翻阅了波澜壮阔的中医发展史,就犹如世代薪火相传的火种,点亮世代相承的中医学子智慧之灯。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辨证体系——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更是中医临床各科诊治疾病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基础,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非常深远。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各科,凡是具有温热性质的急性外感热病,都可参鉴温病学理法方药进行诊治。尤其是近年来流行的“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用温病理论指导诊治,功效卓著。所以历代名医名家一直重视并倡导对温病学的研习。《温病学》对于中医学的学术贡献是巨大的,其学术地位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温病学教学对于加强中医专业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和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自建立中医药类高等院校以来,《温病学》就一直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温病学》课程建设,对于温病学自身的学科发展意义重大,对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意义重大,同时对中医其他各学科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治温病的基本技能,为诊治温病和其他有关疾病打下基础。
温病学研究的对象
温病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温病,其中有种类繁多的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不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男女老幼均能得病,而且大多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变化较多,病情较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留下某些终身难以康复的后遗症。传染性疾病还可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甚至造成大规模的流行,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
温病学主要任务
温病学主要任务是明确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其转归,以揭示温病的本质,并进而掌握其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在现阶段因为,一方面还有许多急性传染病尚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还不断有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等产生。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表报告,指出仍有六大传染病正在严重威胁着全人类,“全世界每小时有1500人死于传染性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和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因此及时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性传染病,仍是当前医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温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具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既是理论上确立温病概念的基本内涵,也是临床上鉴别温病与非温病的主要依据。概而言之,温病有特异的致病因素;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病的范围
有关温病的范围,温病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属热的一大类别,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在外感热病中除了风寒性质以外的疾病几乎都属于它的范围。根据历代中医文献记载,温病范围是随着温病学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在明清之前,温病所指范围较小,多数医学文献中所说的温病仅指发生于春季的一种性质属热的外感热病。明清以后随着温病学的发展形成,温病的范围扩大为包括一年四季多种外感热病在内的一大类疾病。如《温病条辨》说:“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基本上确定了温病所包括的范围。本教材所介绍的温病主要有风温、春温、暑温(包括暑湿)、湿温、秋燥、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疟疾、霍乱等。另外尚有一些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如湿热痢、湿热黄疸、麻疹、风疹、水痘、痄腮、百日咳、白喉等,它们的性质和特点都属于温病的范围,但由于课程教材编写分工的关系,它们已分别列入内科、儿科、喉科等相关教材中。温病学中所讨论的病种与西医学中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许多急性传染病有关。如多发生于冬春季的以肺为病变中心的急性外感热病,中医多诊断为风温,西医则多诊断为肺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急性外感热病,中医多诊断为湿温,而西医多属肠伤寒之类。
温病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医学家与温热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为防治各种温病范围内的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代广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运用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疗许多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医英语词汇,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医 ①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②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 ①中医学的简称。②本学科专业职业队伍。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中医与中药的合称。
中医药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合称,侧重反映中医与中药两者共同发展,密不可分。
中药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中药学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现代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原则的学科。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方剂学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
中医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外感温病、内伤杂病等内科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外科学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疮疡、瘿、瘤、岩、乳房病、皮肤病、肛门、直肠疾病及外科杂病的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学 der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皮肤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中医外科学。
中医肛肠科学 proc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肛肠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经、带、胎、产等妇女特有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儿科学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和麻、痘、惊、疳等小儿疾病诊治与预防保健的临床医学。
中医眼科学 ophthalm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眼与眼的附属器官生理、病理,和胞睑、白睛、黑睛、瞳神等眼科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otorhinolaryng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 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骨关节伤折,肌肤、筋肉、脏腑、经脉损伤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急诊学 science of emergen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急危重疾病及证候诊治的临床中医学。
针灸学 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中医学科。
中医推拿学 science of tuin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推拿治疗原理及其应用的临床中医学。
中医养生学 science of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中国传统保健理论与方法和应用的中医学科。
中医康复学 science of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中医学科。
中医护理学 science of nurs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提供各类水平护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中医学科。
温病学 science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药用植物学 pharmaceutical botany 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药用植物的中药学科。
中药化学 chemi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中药学科。
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中药学科。
中药鉴别学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研究中药鉴别的中药学科。
中药炮制学 science of process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等的中药学科。
中药药剂学 pharmac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的中药学科。
中药制剂分析 analysising drug for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中药学科。
中国医学史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研究中国医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中医学科。
中医文献学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以中医医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学科。
中医各家学说 theories of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以历代医学家学术思想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学科。
医案 medical record 记录病情及诊疗经过的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
中华中医药学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中国中医药全国性学术团体。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ocieties 中国针灸国际性学术团体。
中国针灸学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中国针灸全国性学术团体。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Chinese Associ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国中西医结合全国性学术团体。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Chinese Association of Minority Medicine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全国性学术团体。
中医师 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中医医务人员。
中药师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ist 依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经注册在生产、经营、销售、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中药人员。
序号 汉文名 英文名 注释
伤寒 cold pathogenic disease ①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②泛指外感热病。
温病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感受温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统称。
新感温病 newly acquired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感邪即发的温病。
伏邪温病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caused by incubating pathogens 感受病邪后,伏藏于里,过时而发的温病。
瘟疫 epidemic infectious disease 感受疫疠之气,造成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统称。
时令病 seasonal diseases 感受外邪所致的季节性疾病。
外感热病 heat disease 感受温热邪气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感冒 common cold 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时行感冒 influenza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即流行性感冒。
外感高热 exogenous high fever 感受时行疫毒引起的以高热不退,烦渴身热,便秘,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风温 wind-warm syndrome 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温病。
春温 spring warm syndrome 发生于春季的温病。
暑温 fever disease in summer 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发病急骤的温病。
暑厥 syncope due to summerheat 暑温出现昏厥或四肢逆冷者。
中暑 heat stroke and sunstroke 感受暑邪引起的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伤暑 sunstroke 中暑之轻者。
疰夏 summer unacclimation 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湿温 damp fever 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温病。
湿阻 damp obstruction 以纳呆、脘闷、腹胀、头重、倦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秋燥 autumn-dryness disease 秋季感受燥邪引起的温病。
冬温 warm disease in winter 冬季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
大头瘟 fever with a swollen head 感受风热时毒,以头面焮赤肿痛为主要表现的的急性外感热病。
烂喉丹痧 scarlet fever 感受时疫引起的,以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
疟疾 malaria 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解表剂 1、辛温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又平喘。
桂枝汤
桂枝汤治风寒虚,芍药甘草姜枣同,发汗解肌调营卫。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解表蠲饮止咳喘。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苍术,细芷川芩生地草,外感寒湿里蕴热,发汗祛湿清里热。
香苏散
香苏散用陈皮草,理气和中散风寒。
止嗽散
止嗽散中百部前,紫菀陈桔荆芥草,止咳化痰兼解表。
2、辛凉
银翘散
银翘散主风热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透表又解毒。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清肺热,辛凉宣泄平咳喘。
桑菊饮
桑菊饮中杏桔翘,芦根甘草薄荷饶,疏风宣肺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羌芷芍,膏芩桔草姜枣同,邪在二阳热势张,解肌清热双解方。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用芍草,解肌透疹效果好。
3、扶正
败毒散
人参败毒羌独活,芎枳柴前桔苓草,气虚外感风寒湿,益气解表散风湿。
参苏饮
参苏饮中葛夏前,陈桔枳苓草木香,气虚外感内有痰,益气化痰兼理气。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草白薇,豆豉桔枣葱薄荷,滋阴解表又发汗。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治少阴。
泻下剂 1、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大黄,枳实厚朴加芒硝,峻下热结治腑实。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枳朴黄,轻下热结治腑实。
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治燥实。
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用桃仁,冬瓜子内加芒硝,肠痈初起脓未成,泻热破瘀散结肿。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治结胸,芒硝甘遂大黄供,心坚硬满便难通,泻热逐水为峻剂。
2、温下
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温补脾阳攻冷积,冷积久痢自尔康。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痛莫当,温阳散寒泻积滞,功在温下妙非常。
3、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润肠泻热又行气,津伤便秘服之易。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少肠中燥,温肾益精便自通。
4、逐水
十枣汤
十枣汤攻逐水饮,大戟芫花与甘遂,咳唾引痛心下痞,实水身肿效无差。
5、攻补兼施
黄龙汤
黄龙汤有大承气,参归草桔姜枣同,阳明腑实气血虚,补益气血兼清热。
和解剂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方,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芍姜枣,往来寒热心下满,和解泄热表里方。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碧玉须,陈夏茯苓枳竹茹,少阳热重痰挟湿,清胆利湿痰自除。
达原饮
达原饮用槟草果,厚朴芍芩知母草,开达膜原辟秽浊,瘟疫疟疾服之安。
2、调和肝脾
四逆散
四逆散柴枳草药,透邪解郁理肝脾,专治阳郁成厥逆。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荷,疏肝健脾和营血,肝郁血虚效验良。
痛泻要方
痛泻药术防陈,补脾泻肝治泄泻。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与人参,开结除痞又降逆,痞满吐利用此方。
清热剂 1、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中石膏君,知母甘草加粳米,热盛伤津口大渴,清热生津有奇功。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用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清热生津又益气,暑热烦渴脉虚寻。
夏门人竹石甘粳米
2、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汤中角地玄,丹麦银翘竹叶连,邪热传营阴血伤,清营透热养阴血。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解毒凉血又散瘀,热入营血服之安。
3、清热解毒
凉膈散
凉膈散用翘芩栀,薄荷竹叶硝黄草,泻火通便清上下,胸膈热聚燥实消。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煮,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大头瘟。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硝黄草,荆麻薄荷膏芩翘,术桔栀滑归芎芍,疏风泻热能通便。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陈当草芍加,贝母花粉加乳没,山甲皂刺酒煎佳,消肿溃坚治痈疡。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芩柏栀,泻火解毒治火毒。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犀角汤,白虎解毒去粳柏,再加玄桔翘竹叶,凉血泻火气血清。
4、清脏腑热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来,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可挑。
龙车通黄山,当地泻柴草
左金丸
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清肝泻火又降逆。
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清胃凉血治牙痛,颊肿口臭与牙宣。
玉女煎
石母麦地一头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芍药汤
芍药汤用芩香连,归草肉桂槟大黄,调和气血又解毒,湿热成痢自尔康。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秦皮入,清热解毒兼凉血,热毒陷血此方最。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解表清热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心经火,清心养阴又通淋。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泻肺清热止咳喘,肺虚伏火气喘急。
苇茎汤
苇茎汤治肺痈咳,冬瓜桃仁薏苡仁,清肺逐瘀又排脓。
5、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夜热早凉无汗者,养阴透热服之安。
清骨散
清骨散主银柴胡,蒿秦知连鳖草骨,阴虚骨蒸劳热证,清虚热来退骨蒸。
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治盗汗,芪柏芩连二地黄,固表止汗又滋阴。
祛暑剂
清络饮
清络饮用荷叶边,竹丝银扁翠衣添,暑伤气分轻清剂,祛暑清热预防先。
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和中又化湿,阴暑外寒内湿治。
六一散
六一散中滑石草,祛暑利湿基本方。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银花翘,扁豆鲜花厚朴标,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透表。
桂苓甘露散
桂苓甘露滑石膏,泽术寒水二苓草,祛暑化气又利湿,发热烦渴吐利消。
清暑益气汤
西斛荷叶翠,草黄(连)知粳冬,养阴又生津。
温里剂 1、温中祛寒
理中丸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祛寒健脾兼补气。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用饴糖,桂枝汤温中缓急,虚劳里急能补虚。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寒疝冲起有头足,降逆止痛用此方。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人参枣,更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温中补虚又止呕。
2、回阳救逆
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姜草,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用此方。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四逆肉桂加麝香,三阴寒厥脉复生,益气生脉用此方。
3、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草枣木通施,血虚寒客手足寒,养血温经又通脉。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生姜大枣同,益气和血又通痹,专治血痹肌肤麻。
阳和汤
阳和汤方治阴疽,鹿胶地麻肉桂姜,甘草白芥同煎服,温阳补血又通滞。
固涩3剂 1、固表止汗
牡蛎散
牡蛎散中有黄芪,浮麦麻黄根最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敛汗有奇功。
2、敛肺止咳
九仙散
九仙散中乌梅参,贝母桑皮与桔梗,粟壳五味阿胶科,敛肺止咳又益气。
3、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木桂罂,参术归芍草蔻诃,温补脾肾能涩肠,脱肛久痢服之康。
四神丸
四神骨脂吴茱萸,肉蔻五味加姜枣,温补脾肾又止泻,五更泄泻最相宜。
4、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
桑螵蛸治小便数,龙骨龟板茯神归,人参远志加菖蒲,补肾宁心健忘除。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沙苑蒺,莲子莲须芡龙牡,补肾涩精止滑遗。
5、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冲汤用芪术芍,山茱龙牡棕五倍,海蛸茜草能摄血,益气健脾又固冲。
易黄汤
易黄白果与芡实,车前黄柏加山药,能消带下粘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补益剂 1、补气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补中气,参苓术草健脾胃。
六君子汤
六君子祛痰止呕,四君加陈皮半夏。
异功散
异功散行气和胃,四君子汤加陈皮。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用四君,薏连桔药砂扁豆,益气健脾又渗湿,脾虚湿泻止泻功。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当柴,异功无茯加升麻,升阳举陷益中气。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芪术防,益气固表又止汗。
完带汤
完带汤中参山术,苍陈柴芍草芥车,化湿止带补脾气,脾虚带下自尔康。
生脉散
生脉散中味人麦,补气生津敛阴汗,少气汗多口干渴。
2、补血
四物汤
四物汤归芎芍地,补血调血基本方。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又补气,黄芪当归五比一。
归脾汤
归脾汤健脾养心,四君归芪枣,远志龙眼香。
3、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益气滋阴兼复脉。
阿麻麦地,桂大人甘生(气),气得脉结代来心动悸。
八珍汤
八珍汤补益气血,四君四物加姜枣。
4、补阴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肝肾,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猪脊髓,熟地龟板知柏蜜,滋阴降火治真水。
左归丸
左归丸补肾水,地山菟山鹿杞龟牛。
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杞麦归楝加。
5、补阳
肾气丸
肾气丸主肾阳虚,六味地黄加附桂。
右归丸
右归丸补肾填精,左归去龟牛,杜当肉桂附。
6、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茱斛,苁蓉巴戟麦附桂,五味菖远苓薄荷,再加姜枣治喑痱。
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人参杞,滋阴补精又壮阳,治在阴阳精血少。
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益肝肾,乌发壮骨精血虚。
安神剂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镇心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泻火滋阴可安神。
2、滋养安神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茯苓知母草,心悸盗汗肝血虚,除烦养血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养心,妇人脏躁服之安。
开窍剂 1、凉开
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开窍方,清热豁痰又解毒。
紫雪丹
紫雪治热陷痉厥,清热镇痉又安神。
至宝丹
至宝丹治痰热闭,清热化浊又解毒。
2、温中
苏合香丸
苏合香治寒痹,砂术犀九香冰茇诃。
理气剂
1、行气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芎苍香附神曲栀,行气解郁痛闷平。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姜苓苏,痰凝气滞梅核气,散结降逆又化痰。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厚朴合成方,散结通阳又理气,胸痹心痛可安康。
金铃子散
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等分酒调服,疏肝泄热行气血。
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姜木香,寒湿腹胀痛莫当,温中行气兼燥湿。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香楝槟,茴香巴豆良姜青,行气疏肝散寒痛,寒凝疝气腹痛停。
暖肝煎
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冷痛,温补肝肾又行气。
2、降气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枣,上盛下虚痰嗽喘,祛痰止咳兼纳气。
定喘汤
定喘白果和麻黄,款冬半夏桑白皮,苏杏黄芩加甘草,膈热肺寒喘哮良。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老人夏大姜,噫气不除心下痞,降逆化痰又益气。
小半夏汤
小半夏汤加生姜,心下支饮呕不渴,散饮降逆又和胃。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姜枣同,降逆止呃又清热。
丁香柿蒂散
丁香柿蒂人参姜,温中益气兼降逆,呃逆胸痞脉迟康。
理血剂 1、活血化瘀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治蓄血,大黄芒硝草桂枝,热结膀胱小腹胀,破血下瘀此方良。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柴枳草,桃红四物加桔牛,胸中血瘀行不畅,活血祛瘀又行气。
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用柴黄,桃红归甲草瓜蒌,损伤瘀血酒煎服,活血祛瘀通经络。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用黄芪,桃红四物地改龙,半身不遂中风证,益气活血经络通。
温经汤
温经汤中桂萸芎,丹皮芍归夏姜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生化汤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仁草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温经活血能止痛。
失笑散
失笑散用灵蒲黄,少腹血瘀时作痛,活血散结用醋调。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桃丹药,活血化瘀消症块,专治瘀血在胞宫。
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治疟母,胁下痞硬成积块,行气活血消症积。
七厘散
七厘散是跌打方,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活血止痛又止血。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葱麝香,桃红四物去生地,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灵脂壳,香附乌药元胡草,桃红四物去生地,行气止痛作用强。
少腹逐瘀汤
少腹茴香与干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治痹痛,秦艽没当灵龙牛,芎芪桃红草香附,通痹止痛效力强。
2、止血
咳血方
咳血方中青黛栀,瓜蒌海石与诃子,敛肺止咳兼泻肝,咳吐血痰服之安。
小蓟饮子
小蓟饮子藕蒲黄,滑竹归地通栀草,凉血止血兼通淋,热结血淋服之安。
槐花散
槐花散治肠风血,枳壳芥穗侧柏叶,清肠止血又疏风。
黄土汤
黄土汤用附术芩,阿胶甘草与地黄,便后下血脾阳虚,养血止血健脾阳。
十灰散
十灰散用二蓟丹,栀黄茜柏荷茅棕,凉血止血效力强。
治风剂 1、疏散外风
消风散
消风散治风湿疹,荆防蝉蒡苦参苍,胡麻通知当地草,疏风养血去湿热。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用荆防,细芷薄荷羌甘草,鼻塞目眩头痛症,疏风止痛清茶调。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独防,细芷芩芎二地黄,石膏归芍苓术草,祛风养血又活血。
牵正散
牵正散治风痰阻,僵蚕全蝎白附子,祛风化痰止痉良。
玉真散
玉真散治破伤风,南星附麻羌防芷,祛风化痉解痉方。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用二乌,南星乳没加地龙,风痰瘀血阻在经,祛风除湿通血络。
2、平肝熄风
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菊茯桑,竹茹草贝芍地黄,肝经热盛致痉厥,凉肝熄风舒筋脉。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膝龙牡,龟赭玄参芍天冬,茵陈川楝麦芽草,肝肾阴亏阳亢平。
天麻钩藤汤
天麻钩藤石决明,寄生栀杜膝与芩,茯神夜交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黄,三甲五味复脉汤,
手足瘈疭真阴亏,滋阴熄风是妙方。
治燥剂 1、轻宣润燥
杏苏散
杏苏散内陈夏前,苓枳甘桔枣姜研,轻宣温润治凉燥。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治温燥,杷麻胶人麦桑叶,草杏仁膏。
桑杏汤
桑杏汤中用豆豉,沙参贝母梨皮栀,干咳无痰又身热,清宣温燥润肺咳。
2、滋阴润燥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贝母玄参甘桔藏,当归芍药麦冬配,咳喘痰血肺肾虚。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半夏粳米甘草枣,肺胃阴虚咳逆证,滋养肺胃降逆和。
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玄地冬,贝母薄荷芍丹草,时疫白喉是妙方。
增液汤
增液汤中玄地冬,滋阴润燥能通便。
益胃汤
益胃生地与麦冬,沙参玉竹加冰糖,阳明温病胃阴损,养阴益胃是妙方。
祛湿剂 1、燥湿和胃
平胃散
平胃散中苍术朴,陈皮甘草姜枣同,湿滞脾胃腹胀满,行气和胃有奇功。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治暑湿,解表化湿又和中,二陈桔香枣姜苏白芷术朴大腹皮。
2、清热 祛湿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栀大黄,瘀热阳黄小便难,清热利湿退黄灵。
三仁汤
三仁朴通滑竹夏,宣畅气机利湿热,湿温胸闷身重除。
八正散
八正木通和车前,扁蓄瞿麦滑石草,大黄栀子灯芯草,热淋血淋病能除。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茵滑芩,豆蔻菖薄翘藿香,射干贝母木通合,利湿化浊兼解毒。
连朴饮
连朴饮中用豆豉,半夏菖蒲芦根栀,胸脘痞闷兼吐利,湿热霍乱此方施。
二妙散
二妙散中有苍柏,清热燥湿治下注。
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能止痛,利湿清热又疏风,风湿热痹脚气愈。
3、利水渗湿
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泽泻白术二苓桂,利水渗湿温阳气。
猪苓汤
猪苓汤内用二苓,滑石阿胶泽泻同,育阴利水兼清热,溺秘渴呕与心烦。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白术草,再加姜枣和营卫,益风祛风又健脾,表虚湿滞服之安。
五皮饮
五皮饮中五种皮,姜桑苓陈大腹皮,利湿消肿健脾气,脾虚腹胀服之宜。
4、温化寒湿
真武汤
真武附茯术芍姜,脾肾阳虚小便少,温阳利水是妙方。
实脾散
实脾散治阴水肿,茯附术干姜草,瓜果姜枣朴皮香,温阳利水又健脾。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能利湿,温化痰饮兼健脾,头晕目眩胸满去。
5、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芎独草,藁本蔓荆与防风,风湿在表身重痛,祛风胜湿有奇功。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八珍去术牛杜桂,益肝肾祛湿止痹,冷风顽痹能屈伸。
祛痰剂 1、燥湿化痰
二陈汤
二陈汤中陈半夏,梅苓草姜一起加,燥湿化痰兼理气,湿痰咳嗽疗效佳。
导痰汤
导痰汤行气开郁,枳实南星加二陈。
涤痰汤
涤痰汤兼开窍,人参菖蒲加导痰。
温胆汤
温胆汤治烦不眠,枳实竹茹加二陈,理气清胆又和胃。
茯苓丸
茯苓丸中半夏君,枳壳风梢姜汁丸,痰停中脘两臂痛,燥湿行气消痰方。
2、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胆南星,瓜芩陈枳茯杏夏,清热化痰兼止咳,专治痰热和内结。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连夏蒌,涤痰散结又宽胸。
滚痰丸
滚痰丸中青礞石,黄芩大黄与沉香,实热老痰发癫狂,泻火逐痰此方灵。
3、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用花粉,茯苓桔梗陈皮入,肺燥有痰涩难出,润肺清热化痰涎。
4、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寒饮内蓄咳喘方,温肺化饮保安康。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莱苏芥,老人气实痰壅盛,降气快膈化痰良。
5、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兼痰饮,平肝熄风化痰良。
定痫丸
定痫天麻贝二茯,丹麦陈远蒲姜夏,星竹琥蝎蚕砂草,涤痰熄风治痫证。
消食剂 1、消食化滞
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苓夏莱菔子,消食和胃化滞气,一切食积效甚夸。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芩连曲,茯苓泽术与大黄,食积郁热腹胀秘,消导化积清湿热。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陈皮,莪术枳壳黄连柏,香附牵牛加大黄,行气导滞与攻积。
2、健脾消食
健脾丸
健脾丸用四君连,山药肉蔻陈砂仁,神曲麦芽香山楂,消食止泻健脾胃。
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朴连夏,四君干姜与麦芽,消痞除满健脾胃。
葛花解醒汤
葛花解醒治酒积,分清酒湿健脾气。
驱虫剂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干姜,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涌吐剂
瓜蒂散
瓜蒂散用小豆豉,涌吐痰涎及宿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1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西结合治增生性肾炎
下一篇: 社会经济现象与中西医类比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