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2006年天气疾病预测――《黄帝内经》五运六气预测

医案日记 2023-06-08 05:57:34

2006年天气疾病预测――《黄帝内经》五运六气预测

2006年天气疾病预测――《黄帝内经》五运六气预测

苍生大医

2006年为丙戌年。

一、五运诊法

丙戌年,《内经》说丙为水运太过。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为运气都为水,为天符之年。一般说天符之年,气候变化较大,恐怕水较多。而且并非平气之年,这样今年就容易致病。

水运太过,则寒邪为患,寒易伤阳伤肾,肾阳受伤多易水肿。(我近期已经见到好多腿肿手肿的了)、消渴(下消,糖尿病发作的也见了几个)、窿闭、遗精、阳痿、腰痛、耳鸣、耳聋、眩晕、五更泄、小便不利、遗尿、小便失利等病症。寒水太过,则克伐心火,水气凌心或心火郁发,可见心悸、胸痹(类似心绞痛)、失眠、癫证,狂证、疮疡、尿血、疟疾、中暑等病症。

总之,水运太过,寒邪为患,也可见火热之邪致病。病位多在肾膀胱和心小肠,其病规律为肾传心。所以《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躁心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病反腹满腹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

气候天象:寒气早至,上应辰星。――寒气非时早至,天上应水星明亮。

大雨至,埃雾蒙郁,上应镇星――如果土气来复(就是水太过,土来克制),则大雨降,尘土飞扬如露一样迷蒙郁结,天上应土星光明。

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温气变物――今年正式太阳寒水司天,雨冰雪霜不时下降,湿气大盛,物变其形。

所以,今年恐怕雨雪特别大,特别多,特别上半年,寒水司天管半年。下半年又是湿土。恐怕洪涝灾害大,泥石流灾害大。寒冷也会来的早。其实,去年金不及,今年水太过,在去年已经早到了,所以,去年北方大雪,日本大雪等。疾病方面,肿胀,腹泻的恐怕特别多。

下面具体分析各时段:

五运主运分别为初木太过,二火不及,三土太过,四金不及,终水太过。

五运客运分别为初水太过,二木不及,三火太过,四土不及,终金太过。

所以,初运阳历2006年1月20交大寒节到4月2号72天,客运水太过,主运为风气太过,岁运水太过,所以这时期风大,雪大。特别北方。看1月日本,12月和1月胶东,1月郑州等的多年不遇大雪就知道。

二运2006年4月3日到6月15号,火,木不及,岁运水太过,容易有心脏小肠等疾病。木不及则燥盛伤肺,水过则寒,易的凉燥之病,易感冒咳嗽等。

三运,6月16到8月29日,客运火太过,岁运水太过,水火中和,气温平和。但主运土太过,恐怕湿气盛,注意脾胃病或脚气等湿气病。

四运,8月30到11月10日,客运土不及,岁运水太过,注意水湿不化,寒湿为病,多及脾胃。

五运,11月10到1月19日,金水太过,大雨雪,寒冷,疾病参考上面总论

二、六气预测

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司天之气管上半年,于上五运同,寒水过盛,寒邪伤肾,可致肾膀胱疾病。寒水凌心,或久郁化火犯心导致心小肠疾病。

在泉之气管下半年,则湿气太过,湿困脾胃,脾失运化,可见脾胃疾病,水肿,呕吐,反胃,反酸,腹胀,便血,口臭,痰饮等。湿气盛,则易伤肾,寒湿为患,损及肾阳,可见肾膀胱疾病。

恐怕看来这一年肾病要特别注意了,特别原先有肾毛病的,特别易复发。血液病,心脏病等也应该特别注意。

六气主气初风木,二君火,三相火,四湿土,五燥金,六寒水

六气客气初相火,二燥金,三寒水,四风木,五君火,六湿土

从1月20日每气管60天

所以初气水火相和,气候变化不大,风大。这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是这样的。但前面五运分析说水多下雪,这个也要看地点分配的情况,不要千篇一律。上年在泉之气迁移移位,温气大行,草木繁荣较早,人易患疫疠病(我认为年初开始的口蹄疫等流行和这个很有关系),温热病发作,身热,头痛,呕吐,皮肤疮疡等病。

二气金气生,火金相克,易咳嗽,这时期我发现咳嗽的特别多,而且往往有黄痰,夜间重,感冒的也多。特别3月中旬左右。凉气大行,二气后期开始转凉,就是寒气早至,阳气不得抒发,人们感到凄惨,草木因遇寒凉之气,也不易生长。火气受抑制,人们易患气郁不舒,腹中胀满等病。(我身边就遇到好多腹部胀满,不愿进食的。)

三气恐怕就水重了,要大雨。人们易患寒病于外,热反病于内,痈疽,下利如住,心热烦闷等病,热郁于内,易伤心神,若不急治,病多死亡。

四气风湿二气,交争于气交,湿得风气乃化雨,万物乃盛长,化育,成熟。人们易患大热少气,肌肉痿弱,两足痿软,下利赤白等病。

五气阳气重新施化,草木又得盛长,化育,成熟,人们感到舒畅无病。

六气湿气大行,阴寒之气凝聚天空,尘埃昏暗,笼罩郊野,人们感到凄惨,若寒风骤至,则土气不胜,脾不得长养,虽有妊娠,亦多主死而不能生。(这个要注意了,怀孕的容易流产,要早打算,至少提前3个月,要早预防。)

(见于: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湣-氵)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疾病治疗:凡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则火气郁而不行,宜食苦味以泻火,以燥治湿,以温治寒,必须折减其政郁之胜气,资助其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抑制中运和司天的太过之气,扶持被抑制的不胜之气,不要使运气猝暴太过而发生疾病,应当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保全真气,避免虚邪贼风以安定正气。因为今年运和气相同,所以气胜,要多运用燥热之品化之。用寒凉药品时要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时也应该让开热气主令时,但今年热气主令的不多。如果气候反常就不用这么用了。

(见于: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以下是《内经》的一些原文供参考:“帝 曰:太 过 何 谓?岐 伯 曰:……水 曰 流 衍。流衍之纪,是谓封藏,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雰,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黅,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藏肾心,其虫鳞倮,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疒上君下巾)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Õ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丙戌丙辰岁,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雰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月隹)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膕如结,(月耑)如别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火台),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藏也。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纪也。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太阳太徵太阴戊辰戊戌同正徵,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太阳太宫太阴甲辰岁会甲戌岁会,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太宫少商太羽太角少徵太阳太商太阴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

太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谿谷。

太羽太角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凝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写血热。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湣-氵)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简单解释几句:所谓司天,就是天气,所谓在泉,为地气。万物从天气而生,从地气而长。根于中为神机,根于外为气立。就是在人体内为神,在外为天气地气影响,产生生长收藏和疾病等。

太阳司天,寒水之气下临于地,人身心脏之气上从天气,火气照耀明显,火热之气起而用事,肺金必受伤,寒冷之气非其时出现,寒气太过成冰,因火气被迫从天气,故发病为心热烦闷,咽喉干,常口渴,鼻涕,嚏喷,易于悲哀,时常哈欠,热气妄行于上,故寒气来报复于下。则寒霜不时下降,寒降则神气伤,发病为健忘,甚至心痛。湿土在泉,土可治水,故土气滋润,水流丰盛,水湿相合从阴化,万物因寒湿发生变化,应在人体为水饮内滞,腹中胀满,不能饮食,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脉不利,甚至浮肿,背部生痈。

丙戌,丙辰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中运之气数为寒化6,在泉之气数为雨化5,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热,中运寒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化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注意,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治疗原则!!!另外,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写之。)

分析完毕,因为第一次搞这个,有不到错误的地方请指正。

什么是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而疫病的发生往往与气候变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急性疫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如果能洞察天时,了解气候的周期变化,就会对疫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孟庆云教授说,五运六气最能体现“上工治未病”的理论,运气预测绝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卜卦算命,疫病预测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而又未能较好解决的重大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相信中医学的运气学说可以为疫病预测作出贡献。
传统中医学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对人与环境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认为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对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认知观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成为中医学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医学等多学科的学术内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体现,对疾病预测与临床治疗均具有非比寻常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在SARS等传染病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根据最迟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理论,对照2000年中国的气候状况,可以指导预测传染病爆发的年份,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掀起了新一轮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热潮。
气候与人体健康关系相当密切,祖国医学在防病保健上很强调气候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离和真邪论》也说:“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改正,绝人长命。”都强调了防病治病,必须掌握季节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变化特点。前人根据“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总结出“五运六气”学说,以解释天体运动对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及人类的影响。古人把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每月有二个节气,每节分三候,组成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年之中季节、温度、降水量及物候都密切联系着,通过二十四节气可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季节变更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说明了气候变化的冷热程度;白露、寒露、霜降则表示温度下降后低层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表明降水量多少;而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反映了物候特征,以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

此外,古人还根据四时运行和气候变化把二十四气节分为六步: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为第一步;属初之气,为厥阴风木(按五行木火土金水排列)。这里每一步包含四个节气,其余依此类推,分别属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第六步,属末之气,为太阳寒水;由此建立了“六气”与二十四节的变化关系。正常的气候变化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要素,称“六气”,它们调节着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反常的气候变化,中医称“六淫”,可影响人体脏腑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南风生于夏,病在心;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五运六气”学说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之气是内外相应的,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使之波荡倾移,从而有太过不及的病变。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五运更始,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这就告诉我们从天文、气象学等方面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和进行养生保健的重要意义。

因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脱离不了气候环境。气候环境包括很多气象要素,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因素有气温、气压、湿度、风速、日照、大气电磁场等,这些气象因素可以通过下丘脑对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气候环境对人类的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气候环境可以促使人们健康长寿,恶劣的气候环境会影响人的寿限。
深刻了解季节气候变化规律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就能巧用天时,采取措施,调整行为,积极地适应气候变化,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4-10

【原文】

【详解】

(52)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厥阴之复”,意即风气偏胜。“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与前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及“风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之义基本相同。所不同者,前文对于风病的治疗提法是“治以辛凉”,此处的提法是“治以酸寒”。为什么有此不同?窃以为可能此处专系针对复气的治疗而言。因为复气是一种气候变化的自稳调节,必须很快加以控制,以求尽量减少产生新的偏胜。风气偏胜,意味着气候偏温。一般情况下清可胜温,用凉即可。而阴之复时,由于此偏胜的风气属于复气,所以需要用寒,以期尽快控制过甚的温热,所以提出“治以酸寒”。

(53)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

“少阴之复”,意即热气偏胜。“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等句,与前述“热淫于内,治以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及“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之义基本相同。所不同者,前文是“以苦发之”,此处是“辛苦发之”。为什么有用“苦”和“辛苦”之不同?窃以为,这仍与此处是针对复气的治疗有关。因为此处的热气偏胜属于少阴之复,在治疗上应该尽快使此来复之热气迅速消除。人体在里热炽盛的情况下,用苦寒固然可以清热,即原文所提“以苦发之”,用“辛”也可以散热。辛苦合用,常可以使热邪迅速清解,这就是原文所提的“辛苦发之”。此外,此处还提出“以咸软之”的问题。“咸”,即咸寒。“坚”,此处是指里热炽盛,大便干结。“软”,系针对“坚”字而言。“以咸软之”,意即在火热太盛时,不但要用苦寒的药物,而且还应同时合用咸寒攻下泻热的药物,以期里热能因此迅速得到清解。

(54)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

“太阴之复”,意即湿气偏胜。“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与前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及“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之义相同。此处“燥之,泄之”系“以苦燥之,以淡泄之”之略笔。

(55)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

”“少阳之复”,意即火气偏胜。“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无犯温凉,少阴同法苦发之”与前述“少阴之复”时所提治法相同。所以原文谓与“少阴同法”“发不远热”,即前文所述的“发表不远热”。这就是说在火气偏盛时,一般情况下本来不能再用温热药物。但在因外感寒邪,寒束肌表而出现的火气偏胜现象时,则仍然需要用辛散的药物来作治疗。辛味药物一般均偏温热,此时用温热药物就是“发不远热”。“无犯温凉”,意即少阳之复时,一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固然不能用温热药物,这也就是前几篇所提出的“用温远温,用热远热”,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寒凉适度。亦即在少阳之复时要用咸冷药物,也就是寒凉度较重的药物,而不宜用一般清凉药物,以免病重药轻。

(56)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

“阳明之复”,意即燥气、凉气偏胜。“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与前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及“燥淫所胜,平以苦湿(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之义基本相同。不过此处对“阳明之复”,明确提出“以酸补之”较前明确。此即《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之义。

(57)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太阳之复”,意即寒气偏胜。“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与前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及“寒淫于内,平以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之义相同。

【原文】

【详解】

(58)治诸胜复

“诸”,指风、热、火、湿、燥、寒诸气。“胜复”,指胜气或复气。“治诸胜复”是指对风、热、火、湿、燥、寒六气胜复的一般治疗方法。

(59)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寒”,指气候寒冷,也指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后出现寒证表现,还指食物或药物的清凉作用。“热”,指气候炎热,也指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后出现热证表现,还指食物或药物的温热作用。“寒者热之”句中的“寒”字,是指气候寒冷或寒症表现。句中的“热”字,是指具有温热作用的食物或药物此句意即在气候寒冷或在临床上出现寒证时,要服用具有温热作用的食物或药物。“热者寒之”句中的“热”字,是指气候炎热或热证表现。句中的“寒”字,是指具有清凉作用的食物或药物。此句意即在气候炎热或者在临床上出现热证时,要服用具有清凉作用的食物或药物。

(60)温者清之,清者温之

“温”,指温热,也指温病,还指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或食物。“清”,指清凉,也指寒证,还指具有清凉作用的食物或药物。“温者清之”句中的“温”字,指温热或温病。“清”,指具有清凉作用的药物或食物此句意即在温热的气候环境中或发生温病时,在防治上应该选用具有清凉作用的药物或食物。清者温之”句中的“清”字,指寒凉或寒证。“温”,指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或食物。此句意即在寒凉的气候环境中或发生寒凉性疾病时,在防治上应该选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或食物。需要指出,“温”与“热”应属于一类。“清”与“寒”应属于一类。因此,“温者清之,清者温之”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义基本相同。但“温”在程度上较“热”轻“清”在程度上较“寒”轻,程度不同而已。由此说明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不但寒热迥异,而且轻重有别。

(61)散者抑之,抑者散之

“散”,指阳气升散偏胜的疾病,也指具有升散或发散作用的药物或食物。“抑”,指阳气抑郁的疾病,也指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或食物“散者抑之”句中的“散”字是指阳气升散,例如由于阳气升散过甚而引起的头痛、头晕、汗出等等。句中的“抑”字是指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或食物。“抑者散之句中的“抑”字是指阳气抑郁,例如由于外感寒邪而发生的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等等句中的“散”字则是指具有发散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全句意即在临床上患者表现为阳气升散过甚时,在治疗上应该服用具有抑制作用、清降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当患者表现为阳气抑郁不宜时,在治疗上则应该服用具有发散作用的药物或食物。

(62)燥者润之,急者缓之

“燥”,指干燥。“润”,指滋润。“急”,指痉挛拘急。“缓”,指弛缓。此句意即当患者临床表现为干燥现象时,例如口干、口渴、大便千结等等,在治疗上就应该服用具有滋润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在临床上出现痉挛拘急时,例如腹痛、转筋、抽搐等等,在治疗就应服用具有弛缓作用的药物或食物。

(63)坚者软之,脆者坚之

“坚”此处指大便秘结坚硬,也指治疗腹泻的药物“软”,此处指具有软坚通便作用的药物,例如芒硝之类。“脆”,此处指大便稀溏。“坚者软之”句中的“坚”字,指大便硬结。“软”字,指泻药。“脆者坚之”句中的“脆”字,指腹泻。“坚”字,指治疗腹泻的药物。全句意即大便坚硬者用泻药通便;大便稀溏者,用治疗腹泻的药物使大便转为坚实。

(64)衰者补之,强者泻之

“衰”,就是不足,这里主要是指人体“正气”而言,因为邪气无所谓不足。“补”指补益或补充。“衰者补之”,意即正气不足时要服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强”,就是有余,这里主要是指邪气而言,因为“正气无所谓有余“泻”,指泻下或清除。“强者泻之”,意即邪气有余时要服用具有清除或攻泻的药物或食物。

(65)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

“各”,指各种胜复之气。“安”,此处指经过处理以后恢复正常。“其气”,此处指人体五脏之气。“必清必静”,指正常状态“病气”,指人体五脏偏胜之气。“衰去”,指偏胜之气衰减以后恢复正常。“归其所宗”,即人体各个器官都恢复到正常状态。全句意即由于气候胜复原因而产生的人体脏腑的偏胜状态,经过上述处理以后,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1)胜气,即偏胜之气。在一般情况下,各个年度的司天在泉之气都是胜气。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厥阴司天,风淫所胜”等等。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受上述规定的约束而出现与岁气不相应的偏胜之气。例如,厥阴在泉应该风气偏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凉气、燥气偏胜。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述“邪气反胜”:“风司于地,清反胜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等等总之,所谓“胜气”,即偏胜之气。胜气的发生可以根据司天在泉的规律进行测算,但由于可以出现邪气反胜的情况,因此胜气有否,一切仍以实际表现为主,有什么就是什么。

(2)“复气”,即报复之气。由于“复气”是为了矫正偏胜之气而产生的另一类不同性质的胜气,因此,“复气”实质上也是一种胜气。所以,“复气”在气候、物候、病候的表现上与胜气基本相同。例如原文中所谓“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与后文所述“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相较,在气候、物候、病候的描述基本相似。

(3)对胜复的治疗,基本上是根据自然气候变化中的自调现象总结出来的,亦即根据前文《五运行大论》中所述“燥以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者,火以温之”以及本篇所论“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内,所胜治之”等六气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关系,总结出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这也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出现了胜气及其相应的疾病表现,一般都可以根据治胜复的原则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治疗。

(4)胜气的产生是复杂的,因而对于胜气的治疗,在具体方法上也不是单一的,根据原文归纳如下:

①对于风气偏胜的治疗方法有三:其一,用辛散的方法使风邪外解。其二,用清凉或苦寒、甘寒的方法,使风邪内清。其三,用甘缓或酸收的方法使风邪自解。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②对火(热)气偏胜的治疗方法有四:其一用苦寒泻热的方法使火(热邪内清。其二,用咸寒软坚的方法使大便通畅其三,用酸甘养阴的方法以养阴保津其四,属于外寒内热者也可以用辛散的方法,使火(热)外解。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火淫于内,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

③对湿气偏胜的治疗方法有四:其一,用苦寒燥湿的方法使湿从内清。其二,用温热化湿的方法使湿从内化。其三,用辛温发汗的方法使湿从外解。其四,用淡渗利湿的方法使湿从小便排出。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

④对燥气偏胜的治疗方法有二:其一,因热生燥者,用苦寒清热或酸甘养阴的方法使燥从内解。其二,因寒生燥,阳不化阴者用辛温散寒的方法使阳生阴长,燥象自除。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淫所生,平以苦湿(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

⑤对寒气偏胜的治疗方法有三:其一,里寒者,用甘热温中的方法,使寒从内解。其二,表寒者,用辛温发散的方法,使寒从外解。其三,寒束于表,热盛于里者,用辛苦同用的方法,解表清里同进。这也就是原文中所谓的:“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从以上所述中,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各种治疗法则,基本上是从运气学说演绎而来。不仅如此,中医学对病因、病机和发病学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预后、预测,关于药物和方剂、饮食调养等方面的理论,无不与运气学说密切相关。因此,运气学说不但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理论基础和源渊。关于六气之胜(包括司天、在泉、胜、复等的治疗法则),列表如下以小结之。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3

第四节:南北政之年与人体脉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原文】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平(1) 阴之所在寸口何如(2)?

歧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8)

帝曰:愿卒闻之。

歧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4);厥阴在泉,则右不应(5)太阴在泉,则左不应(6)。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7)厥阴司天,则右不应(8)太阴司天,则左不应(9)。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10)。帝曰:尺候如何(1?歧伯日: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12)三阴在上,则尺不应(13)。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14)三阴在泉,则尺不应(15),左右同(16)。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17),此之谓也。

帝曰:善。

【详解】

(1)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平

“论言”,此处是指《灵枢·禁服篇》所言。《禁服》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原文是指人迎脉与寸口脉之所主以及其盛衰大小与季节气候之间的关系。意即人迎脉(颈动脉搏动处)的搏动变化与“腑”有关,因为“阳者主腑”(《灵枢·终始》);人迎脉属阳脉,腑为阳,阳在外,因此原文谓“人迎主外”寸口脉(桡动脉搏动处)的搏动变化与脏有关,因为“阴者主脏”(《灵枢·终始》),寸口脉属阴脉,脏为阴,内为阴,因此原文谓“寸中主中”。人迎与寸口,虽然一个在颈部,一个在腕部,但两处脉搏是相应的,搏动是一致的,所谓“两者相应,俱往俱来”。人迎脉与寸口脉在大小上基本相等,但与季节变化有关。人迎属阳脉,阳气盛时,人迎脉偏大。每年春夏季阳气偏盛,所以春夏季人迎脉较寸口脉偏大。反之,寸口属阴脉,阴气偏盛时,寸口脉偏大。秋冬季阴气偏盛,所以秋冬寸口脉较人迎脉偏大。因此,经文谓:“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日平人。”此处引这段经文的目的,是针对上句“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而言意即在人体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无明显关系的情况下,怎样来判定疾病的病位、病性,那就只能依据人体的症状和体征,其中主要是依据人迎脉与寸口脉的变化来分析判断。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人迎与寸口之间的搏动情况是“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如果人迎盛于寸口,那就属于腑病,寸口盛于人迎,那就属于脏病。关于这方面,《灵枢经脉》曾详加论列,可参看。

(2)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阴”,此处是指五脏。此句是问人体五脏的病,在寸口脉上,在不同的年份有何不同,为什么此处只问寸口不问人迎,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寸口脉属于阴脉以察脏病,所以问五脏病主要问寸口脉的表现而未涉及人迎脉的变化问题。

(3)视岁南北

“南北”,即南政和北政。“南北政”,运气学说用以归类六十年中的各个年份,即有的年份属于南政之年,有的年份属于北政之年但是如何推算南北政的有关年份,则中医学中一直没有统一认识,众说纷纭。加以归纳,大致有以下儿种推算方法。其一,认为五运中除甲已土运为南政外,其它均为北政。这种观点以张介宾为代表他说:“甲己二岁为南政,乙庚、丙辛、丁壬、戎癸八年为北政日:五运以土为尊,

故惟甲土运为南政,其它皆北政也。”(《类经·卷二十兰》其二,认为戊癸火运为南政,其它为北政。这种观点以张隐庵为代表他说:“五运之中,戊癸化火,以戊癸年为南政,甲乙丙丁己庚辛壬为北政。”《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其三,认为岁支的亥子丑寅辰属于南政,午末申酉戌属于北政,近人任应秋氏主此一说。他说:“南即黄道南纬,起于寿星辰宫,一直到亥宫,因而岁的亥子丑,寅卯辰,都属于南政。北即黄道北纬,起于降娄宫,一直到鹑尾宫因而岁支的午未,申酒戎,都属于北政。”(《五运六气》其四,还有以岁运太过为南欧,岁运不及为北政之说等等。总的说来,由于对于南北政这一问题,中医学中无统一认识,因而也就更谈不到在临床中如何具体运用。笔者在此不作强解,以下有关文字,只是译述原文,不加以深究,作存疑,以俟高明。

(4)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

“北政之岁”,即属子北政的各个年份。“少阴在泉”,即当年在泉之气为少阴君火,亦即在年支上逢逢西之年。“寸口”,即寸口脉“不应”,注家多作脉微弱解。张介宾谓:“不应者,脉来沉细而伏,不应于指也。”张隐庵亦谓:“不应者,脉微而不应于诊。”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属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逢酉,属于少阴君火在泉者,其两手寸口脉象较正常明显偏弱。

(5)厥阴在泉,则右不应

“厥阴在泉”,即当年在泉之气为阴风木,亦即年支逢逢申之年“右”指右手寸脉。此句随文解释,意即丸属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寅、逢申属于阴风冰在泉者,其右手寸口脉象比较正常时明显偏弱。

(6)太阴在泉,则左不应

“太阴在泉”,即当年在泉之气为太阴湿大,亦即年支上逢逢戌之年。“左”指左手寸口脉。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属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辰、逢戌,属于太阴湿土在泉者,其左手寸口脉象比较正常时明显偏弱。

(7)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

“南政之岁”,即属于南政的各个年份。“阴司天,即当年司天之气为少阴君火,亦即在年支上逢子、逢午之年。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属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子、午,属于少阴君火司天者,其两手寸口脉均较正常明显微弱。

(8)厥阴司天,则右不应

“厥阴司天”,即当年可天之气为厥阴风木,亦即年支上逢已逢亥之年。“右”指右手寸口。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属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逢亥,属于阴风木司天者,其右手寸口脉象比较正常明显偏弱。

(9)太阴司天,则左不应

“太阴司天”,即当年司天之气为太阴湿土亦即在年支上逢丑、逢之年。“左”指左手寸口脉。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届南政之年,其年支逢丑、逢未属于太阴湿土司天者,其左手寸口脉比较正常明显偏弱。

(10)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诸不应者”,指前文所述的各种寸口脉不应的年份。例如前述的“寸口不应”,“左不应”,“右不应”等等。“反其诊”,从文字来看是指与上述不应年份相反之年诊脉。例如“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如果在“南政之岁”,少阴在泉之年诊脉,则寸口脉就不会出现上述不应脉象此句注家所解,均不能令人满意。王冰认为这是指在诊脉时如果反转其手,则沉变为浮,细变为大。其注云:“不应皆为脉沉,脉沉下者,仰手而沉,覆其手,则沉为浮,细为大也”张隐庵认为这是指诊脉时的方向问题。其注云:“反其诊者,以人面南面北而诊之也。”高士宗认为这是说,“诸不应者反其诊”,就是不要诊脉。其注云:“《五运行大论》云: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故申明诸不应者,不当求之于诊。若反其诊而求之,则可见矣。反,犹离也。由此观之,则阴之所在寸口,当明其义,而不诊其脉也。”这些注释,都属随心所欲,无法令人接受,故认为均不可从。

(11)尺候何如

前一小节是讲寸口脉,此节以下是讲在寸中脉中再分寸脉和尺脉。关于寸口脉以及寸中脉中再分寸关尺的问题,《难经》中说得比较清楚。《难经一难》谓:“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这就是指前述之寸口脉。难经二难》谓:“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这里所谓的尺寸和关部,是指寸口脉再分寸关尺三部。这里的“尺候”和下文所指的寸部,是指寸口脉中的尺脉和寸脉而言,读者应该加以区分,不要和前文中所说的“寸口”相混淆。

(12)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

“北政之岁”,即属于北政的各个年份。“三阴在下”,指少阴、厥阴、太阴之年,“寸不应”,指寸脉微弱无力。全句意即凡属北政之年,只要当年的在泉之气是三阴,不论是厥阴在泉、少阴在泉或太阴在泉寸脉部比平常明显偏弱。

(13)三阴在上,则尺不应

“三阴在上”,指厥阴、少阴、太阴司天之年。“尺不应”,指尺脉微弱无力。全句意即凡属北政之年,只要当年司天之气是三阴,不论是阴司天、少阴司天或太阴司天,尺脉部比正常明显偏弱。

(14)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

“南政之岁”,即属于南政的各个年份。“三阴在天”,即厥阴、少阴、太阴司天之年。“寸不应”,即寸脉微弱无力。全句意即南政之年,只要当年的司天之气是三阴,不论是厥阴司天,少阴司天或太阴司天,寸脉都比正常偏弱。

(15)三阴在泉,则尺不应

“三阴在泉”,指阴、少阴、太阴在泉之年。“尺不应”,即尺脉微弱无力。全句意即凡属南政之年,只要当年的在泉之气是三阴,不论厥阴在泉、少阴在泉或太阴在泉,尺脉部都比正常明显偏弱。

(16)左右同

此句是承上句所述“尺不应”而言,“左右同,意即前述之“尺不应”现象,左右手尺脉均皆相同,并无左右之分,与前述“寸口脉”要区分左右有所不同。

(17)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要”,指要点。全句意即对于前述内容,只要能抓住它的要点,就会迎刃而解,反之,抓不住要点,就会迷惑多歧众说纷纭此句亦见于《六元正纪大论》但这个“要”字,彼处是指六气变化的规律,此处则是指气候变化与脉象变化之间的关系。至于如何正确分析气候变化与脉象之间的关系问题,笔者在《五运行大论》中作过比较详细的讨论,此处从略。

【述评】

本节主要论述了南北政之年与人体脉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原文首先讨论了南北政之年与寸口脉的关系;其次再进一步论述了南北政之年与寸口脉中寸脉和尺脉的关系。由此可以说明,不同的年份由于有不同的气候变化特点,从而形成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不同的体征。同时也说明了运气学说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重要地位及深入发掘研究的必要性。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南北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原文不够明确,以致后世注家也未能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因此也就无法具体运用于临床实践。限于水平,虽然笔者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但窃以为南北政之说,既然《内经》作者笔之于书并且在脉象的应与不应说得那样具体,必然有其具体内容和实践基础,因此主张加以保留,留待以后进一步研究不要简单轻易地否定或废弃,然耶?否耶?是在读者。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6

不及之纪的共同发病规律是,气不及则己所不胜者来胜之,己所胜者来侮之。胜之侮之皆属胜气,因气不及才产生胜气,故原发病在不及之本位。如木不及,金胜土侮,原发病位在肝木,所谓“其脏肝……邪伤肝也”,余脏准此。

然而气化虽然不及,但仍能维持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也能化为平气。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气化不及但仍有生化实力,能产生复气,因而能与胜复之气持平,化为平气。如木不及,木仍能生火,火复胜金,使金气不过度克木,木火金三者生克制化正常,化为平气。另一方面,运气相临,不及中运与司天在泉三者构建的“正化度”能够维持,如“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商同”,“上宫与正宫同”,也即是木土金三者能够生克制化正常,也能化为平气。所以,木不及,有木生火产生木火金,木克土产生木土金之两组生克制化关系,皆是成三角鼎立的持平关系,是自然界气化的五行自稳调节机制。能够维持这个机制,气化不病,打乱这调节机制就是反常气化就会引起大胜则大复的气化病变。

不及之纪的中运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以少角,少徵,少宫,少商,少羽的称谓代之。阴年没有太阳寒水司天,也没有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司天。只有阳明燥金司天,太阴湿土司天和厥阴风木司天,分别以“上商”,“上宫”,“上角”代称。若为平气年,就分别冠之以“正商”,“正宫”,“正角”。

委和之纪 (1),是谓胜生(2),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雕落(3),物秀而实(4),肌肉内充(5),其气敛,其用聚(6),其动缨拘缓,其发惊骇,其藏肝(7),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8),其主雾露凄沧(9),其声角商(10),其病摇动注恐(11)、从金化也(12),少角与判商同(13),上与正角同(14),上商与正商同(15),其病支废痈肿疮疡(16),其甘虫(17),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18)萧飔肃杀则炎赫沸腾(19),眚shěng于三(20),所谓复也,其主飞蠧蛆雉,乃为雷霆(21)。

【讲解】

(1)委和之纪

“委和之纪”,即木运不及之年。六十年中,岁运属于木运,而又是不及之年者有丁卯、丁亥、丁已等三年。

(2)是谓胜生。

“木”,在季节上代表春,在气候上代表温暖,在物化现象上代表萌芽生发木运不及之年,意味着上述气化及物化现象均不正常,春行秋令,应温反凉应生反杀从五行概念上来说,“秋”、“凉”、“杀”,均属于金。金与木的关系为相胜的关系。春天出现了秋天的气候及物候上的反常变化,用五行术语来说就叫木运不及,金来乘之,也就是金克木的表现。“相克”就是“相胜”,所以原文谓“是谓胜生”。“胜生”者,金胜木也。

(3)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草木晚荣,苍干雕落

本节是谈岁木不及之年的物化现象。“生气不政”,指生发萌芽现象不明显;“化气乃扬”,指风少雨多湿胜;“长气自平,指夏天应热不热,生长缓慢;“收气乃早”,指秋凉来早;“草木晚荣”,指植物生长比一般年份缓慢;“苍干雕落”,指植物早凋。关于这些自然景象的描述,我们在《气交变大论》有关内容中已经详细讲解过,读者可以互参,此处从略。

(4)物秀而实

“物秀而实”,是指岁木不及之年,由于“生气不政”,所以植物萌芽生长不好,但又由于“收令早行”,因此出现提前成熟结实的现象,即未秀而早实历代注家,自王冰以下多数均以“土化气速”来解释,比较含混牵强,疑为“未秀而实”或“勿秀而实”之误,姑存疑以俟高明。

(5)肌肉内充

“内充”,即充实于内,有“内坚”之义。木运平气之年,“其物中坚”。这里虽然是讲的岁木不及之年,但它毕竟仍是属于木运主岁之年,所以“中坚”现象依然存在,故曰“肌肉内充”。

(6)其气敛,其用聚

“敛”,指收敛;“聚”,指集中,均属秋气之用。全意即岁木不及之年春行秋令,所以气用反常。

(7)其动拘缓,其发惊骇,其藏肝

“动”,指变动。“续”,指瘫痪;“戾”,指痉挛“拘”,指拘急;“缓”,指弛缓。“续戾拘缓”,均指人体运动障碍。“惊骇”,即惊怕。上述这些表现均系人体肝的作用反常的表现。全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人体相应肝气不及,因而可以在临床上表现上述肝病症状。

(8)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大鸡,其虫毛介

“枣”为土之果,“李”为木之果;“核”为木之实,“壳”为金之实“稷”为土之谷,“稻”为金之谷;“酸”为木之味,“辛”为金之味;“白”为金之色,“苍”为木之色;“犬”为木之畜,“鸡”为金之畜“毛”为木之虫,“介”为金之虫。全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的原因,金来乘之,土来侮之,因而也就出现了金、土偏胜的现象,并且影响其所属相应动植物的正常生长。这就是说在岁木不及之年里,不但属木类的谷肉果菜,例如李、中有坚核的果类、犬类、含酸昧的植物生长不好,其它属金类和土类的谷肉果,例如大枣、小米、大米等等也同样受到影响而生长不好。这也就是说在岁木不及之年里,不但要考虑春天的气候和物候变化特点,由于联锁关系,互相影响,因此也必须同时考虑对其它季节的影响问题。

(9)其主雾露凄沧

“雾露凄沧”,指气候寒。意即岁木不及之年,气候偏凉。

(10)其声角商

“角”为中音,“商”为次低音。本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气候偏凉,物化现象慢,生气不足,表现偏于低沉。

(11)其病摇动注恐

“摇动”,指肢体抽搐或肌肉颤动;“注”,指腹泄;“恐”,指恐惧惊怕。

这些表现均属肝病病征。全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人体肝的功能相应不足,因而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症候。

(12)从金化也

“化”,即同化。《至真要大论》谓:“各归不胜而为化。”这就是说,五行之中,如属相胜关系,所不胜者就要为胜者所同化。木与金的关系是相胜的关系,金可以克木,因此,金就是木之所不胜。木运不及,金来乘之,所以木就为金所同化。质言之,也就是说,春行秋令,春天里应温不温,反而出现了清凉的现象,春天好象秋天一样。秋在五行上属金,所以叫做“从金化”。

(13)少角与判商同

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代表土、金、木、火、水五运。五运之中分为平气、太过、不及三种情况,因此五音之中也分“正”、“”、“太”三种情况。“正”代表平气,“少”代表不及,“太”代表太过。用运气术语来说这就叫作“五音建运”。

“角”,代表木运,“少”,代表不及。因此这里所说的“少角”,就是指木运不及之年。“判”,为“半”字之假借字。“商”,指金运。“判商”,即半个金运。“少角与判商同”,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金气来乘,所以木本身所代表的气候、物候现象已不明显,有一半与金所代表的气候、物候现象相似。这也就是前述“从金化”之意。王冰注云“少角木不及,故半与商金化同”亦即此义。

(14)上角与正角同

“上”,指司天之气;“角”,代表木。“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之年。“正角”,指木运平气之年。“上角与正角同”,意即木运不及之年,如果遇上当年的司天之气是厥阴风木,则不及的木运便可以由于得到了司天之气的帮助而改变木运不及的情况转为正常,构成平气之年。以丁已年为例,丁年的年干是丁,丁化木,因此丁年是木运。丁是双数,即阴干,属于木不及,所以丁巳年是木运不及之年。丁已年的年支是巳,已亥厥阴风木司天,因此丁已年的司天之气是阴风木。丁年从五运来说是木运不及,从六气来说是风木司天。根据运不及而得助即可构成平气的原则,丁巳年不及的木运可以得到阴风木司天之气的帮助从而构成平气,因此丁巳年便是木运平气之年

(15)上商与正商同

“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正商”,指金运平气之年。“上商与正商同”,意即木运不及之年,金气本来就要乘金,半从金化如果再碰上了阳明燥金司天之年,那就更是乘上加乘,以致木的本性完全丧失,变成和金运平气之年中秋天的气候一样。质言之,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没有春天,不温暖,无生意,自然界一片肃杀之象。这里虽然说的“正商”,其实是春行秋令,严重反常。

(16)其病支废痈肿疮疡

“支废”,即肢体不用;“痈肿疮疡”,病机之一为气血瘀阻不行。全勾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人体肝的作用不足,疏泄失职,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出现上述肢体不用及气血瘀阻所致的痈肿疮疡等病症。

(17)其甘虫

“甘”,为土之味,此处代表土,意即木运不及之年,可以出现土来反侮的现象,自然气候风少雨多湿盛,甘味植物因气候潮湿过甚而容易生虫。

(18)上宫与正宫同

“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正宫”,指土运平气之年。“上宫与正宫同”,意即岁木不及之年,不但金乘,而且也可以出现土侮。如果再遇上太阴湿土司天之年,那就更会侮上加侮。这一年的春天,好象土运平气之年的长夏季节一样,又热又湿。这里说的虽然是“正宫”,其实在这一年中已经感受不到春天,春行长夏之令,完全属于反常。

(19)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

“萧飋(se音色)肃杀”,是指秋天的自然景象“炎赫沸腾”,是指夏天的炎热景象。全句是指在岁木不及之年中,由于金气来乘,春行秋令,但是由于胜复原因,这一年的夏天可以出现火来复金的暴热现象。

(20)眚shěng于三

“眚shěng”,即损害;“三”,《九宫图》以“三”代表东方和春天。“眚shěng于三”,意即岁木不及之年,其对自然气候和物候上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该年的春季和东方地区。其义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说的“其眚shěng东”完全相同。

(21)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霆

“飞”,指灯蛾一类飞虫;“ 蠹 ”,指蛀虫;“蛆”即指粪蛆;“雉”,指野鸡;

“雷霆”,指打雷。这些虫类及雷霆的出现,多在夏令极热之时。此句是承上述,“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之句而言。意即在岁木不及之年中,由于火来复金,夏天出现了暴热。由于天气炎热、暴热,就可以出现上述“飞蛆雉”增多,雷霆大作的自然现象。

? ? 【串讲】

1、委和之纪是谓胜生:委和之纪,木不及,金胜土侮,属木的生气被抑制,故说:“委和之纪,是谓胜生。”一方面,“政”者正也,生气不正常,不能抑制属土的化气,也不能正常生化属火的长气,故说:“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另一方面,金胜的表现是“收令乃早,凉雨时降”,因此土木的生化受阻碍,“风云并兴”不旺,以致草木滞后繁荣,而且生化时期缩短,提前苍老干枯凋落,谷物果实不优良,谷物只抽穗不结实,果实皮薄而小,即“物秀而实,肤肉内充”。

2、凉燥伤肝:委和之纪,金胜木,土侮木,因金主燥,土主湿,燥与湿是截然相反的气候,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这里专论凉燥伤肝。因而金气性质收敛,作用凝聚不得伸展,故说:“其气敛,其用聚。”而金欲收而木欲伸,金木动变生病,筋脉“緛戾拘缓”,“緛戾”是拘挛收缩,“拘缓”是两手拘急握拳,指掌不能舒缓展开,伴见惊叫骇怖的危证。病因是金胜敛聚,病位在肝,故接着说“其脏肝”。

3、木土金的物化现象:枣属土,李属木;核属木,壳属金;稷属土,稻属金;白属金,苍属木;犬属木,鸡属金;毛虫属木,介虫属金。这样对举,一是示意委和之纪,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土金三者生克制化正常,则所属的生物一齐化育而增产,品质优良。人应之,肝脾肺气和不不病。这也是及时治疗风化不及病证应当达到的目标。二是示意委和之纪,木土金三者生克制化失常,则土侮木,金胜木,所属的生物减产,品质不良。人应之肝脾肺皆病,或肝气虚而容易感受燥金湿土邪气,防治原则,未病时应该补肝气早预防,既病时,应该补肝木而祛燥湿,扶正祛邪,以免病情延误,木郁生火,发生火金胜复之灾变。

4、其声角商:属木的运气以“角”音代表,属金的运气以“商”音代表,阳明燥金司天称“上商”,由于中运是不及的“少角”,故“上商”也即“少商”。金克木而木从金化,就叫做“其声角商”。有正常的从化,有反常的从化。反常的从化即是“其主雾露凄沦,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意即金气下降以致清冷的雾露伤肝,病肝风肢体抽搐,下利,惊恐,其原因是木从金化的机制失常,反而肝风内动之变。而“从金化也”是承上启下的句式,如果木从金化的机制正常,则“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

“少角与判商同”“上商与正商同”,都是指丁卯丁酉年的正常气化。卯酉之岁阳明司天称“上商”,也即“少商”,又叫做“判商”。虽然运气相临皆属少,但中运与司天在泉三者构建的“正化度”能够维持,金木承化,即“少角与判商同”,“判商”即“少商”,与“少角”力量相当,为低水平的平气年。或者“正化度”维持得很好,“上商”即“少商”化为“正商”,即“上商与正商同”,不会乘胜丁木,为高水平的平气年。

“上角与正角同”是指丁巳丁亥年的正常气化。中运丁木称“少角”,巳亥厥阴司天称“上角”也即“少角”,为木气衰的天符年,容易感受金胜之变。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得很好,则“上角与正角同”,化为高水平的平气年,能抵御金胜邪气。

5、金火胜复之变:“上宫与正宫同”是指丁丑丁未年的正常气化。中运丁木称“少角”,太阴司天称“上宫”也即“少宫”。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得很好,则“少角”化为“正角”,上宫化为“正宫”即“上宫与正宫同”,土木承制正常,为高水平的平气年。若“正化度”不能够维持,则土反侮木,脾病及肝。脾病则四肢痿废,肌肉生疮疡,进一步则风化为虫而伤肝,即“其病发支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

土反侮木者,土也是胜气,但不如金胜木之甚,由于金气大胜,“萧瑟肃杀”,则大胜有大复,火复胜金,气变“则炎赫沸腾”。胜复灾变会加重东方三宫肝木的病情,故说:“眚于三,所谓复也。”接下来的“其主飞蛊蛆雉,乃为雷霆”,乃是对火复之气变的“则炎烈沸腾”的补充。“飞”,飞翔的羽虫。“蛊”,蛀虫。“蛆”,苍蝇的幼虫。雉,野鸡。皆是火化繁育的生物。而且雷为火声,雷霆震惊,火声特别强烈之谓。

李某,女,54岁,2014年4月27日,三月二十八初诊。右脉弦滑上鱼际,左脉滑大,舌质暗红,薄白滑苔,面色明润。主症:大便稀溏半年,伴左胁下灼热,小便时牵引左胁胀。右侧腰背胀痛,畏冷,少寐多梦,饮食可,口不干渴。乃土反侮木,肝脾气郁而热,先宜舒畅厥阴,四逆散主之:

柴胡12g? 赤芍10g? 枳壳10g? 炙甘草5g? ? ? ? ? ? 4剂。

5月2日二诊,大便已成形,胁下胀及腰背胀痛好转。但胁下仍灼热,鼻塞流浊涕,咽喉不适。脉象如前,舌中心黄腻苔。脾湿侮肝,小柴胡汤加赤芍:

柴胡12g? 黄芩12g? 旱法夏12g? 党参12g? 赤芍12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3枚? ? ? ? ? ? ? ? ? ? 4剂。

5月11日三诊,胁下灼热好转,大便先硬后溏,舌中心黄腻苔,脉弦。柴胡桂枝汤加蒲公英:

桂枝10g? 赤芍10g? 柴胡10g? 旱法夏12g? 黄芩10g? 蒲公英12g? 党参12g? 炙甘草6g? 生姜3g? 大枣3枚? ? ? ? ? ? ? ? ? ? ? ? ? ? 4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15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