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谈谈中医的思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医案日记 2023-06-08 05:44:06

谈谈中医的思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中医的思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一)

什么是中药,西药房卖的是中药吗?多数人说不卖,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请听我讲个故事:儿科一小儿高热不退,输液七天不减,请中医科会诊,中医诊为阳明腑实证,宜急下存阴,给予果导片半片,大便一通高热即退,疗效先不说,且问果导片是中药吗,你如果说不是,请你看一下任意一本中药学教材: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用以治疗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所以,我认为果导片就是中药。

先搞清什么是中药,才能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思路不能不清啊!

水是中药吗?

泥土地是中药吗?

本草纲目有三十多种水是三十多种中药。。。

大黄是中药吗?如果你说是,请听我再讲一个故事:在一家省三级中医院教学查房,副主任医是博士,主治医是硕士,学生自然是本科生了,患者是腹水,主任说:这例患者我们用药有大黄,因为大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本科生敬佩的连连头,深为导师的博学倾倒,我确知学生思维已完全给现代医学知识扰乱,临床实践不能掌握中医的辨证思维,就学不会辨证论治,这是目前中医本科毕业生通病.

中医药的研究经费本就极少,现代中药科研多少的钱投入进去了,有多少成果纳入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可以说没有多少,原因只有一个:没有从中医思维的角度出发,没有明确中医科研的立足点,没有认识中医的根本是什么.

也许有人说中医不科学,只有靠祖传,师传,才能把秘方秘诀学会,于是就有人以收集秘方为首务,以一方一技为能,可是对这一方一技的内涵却不去深究;在中医界还有个说法,中医的不传之秘在药物的剂量,记得我在临床实习时有这样一个故事:周一专家门诊一患者怀了小孩,又见出血,专家诊为宫寒,第二天专家不在,患者又来了,说是用了药血更多了,接诊的是一个祖传中医,诊完脉,看了方,说:用药没错,把砂仁的量减为2克,第三天患者又来了,说用了一服药就血没了.....我对这祖传中医用量真是搞不懂了就问为什么?他给我讲:胎儿就好像小草,春天刚发芽,天气还寒就会冻死,用药量大了,就又像夏天烈日高照,小草会晒死,所以只要量与患者体质病情相应,胎儿就会小草在春天一样自然的生长...中医祖传的量有秘诀吗,这就是秘诀!师传会教给你一个好的中医思维,这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取类比相的中医思维,思维--就是中医的生命,就是中医的疗效!

要掌握中医正确的思维,就要正确认识中医许多的理论内涵,让我们一起一步步来学习吧!

谈谈中医的思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二)

中医治疗的主体是什么?与西医治疗的是一个主体吗?众多的中医学者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我认为,中医与西医虽都是治疗的人体,但治疗的却不是一个主体。

从中药上讲,治疗发挥药效作用的是药性,是中药的寒热温凉,是酸苦甘辛咸,并不是分子层面的有效成分。

从人体上讲,中医重在是经络,这是现代科技看不到的客观存在(物质),人体在中医是藏腑,是气的运行,是气化,是气的运动变化。

从理论上讲,从世界观上中医是“气一元论“的世界观,认为万物一气所化生。在诊断,中医四诊,望神察色按脉而辨证。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认识,我认为,人体既有原子分子组成的机体,也还有非粒子成分的场,如生命场,最少也有红外场,其实物质的构成既有有形的粒子,也有无形的场,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我们的世界其实就电磁场,我们人眼所能看到的只有可见光很小的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是纷繁复杂的世界,再靠边的是红外、X光等等。

人体就像一个磁铁,既有有形层面的铁分子,也有无形的磁场,如果说西医治疗的主体是铁,那么中医治疗的主体就是磁场。虽都是治疗的磁铁,但治疗的主体是不一样的。

中医是气的层面的东西,它也有自己的结构与组成,就像我们看不到的电磁场一样,它可以分为湖南电视节目,也可以分为山西电视台、电台节目,好比不同分子构成组织器官一样,它也是有结构与组成的,在人体为藏腑,为宗气,卫气,为不同的经络之气,在中药为四气五味。

中医的治疗更多的是调理,就像我们调理磁场一样,磁场调理好了,铁分子自然慢慢就会理顺,我们肉眼现实的机体的疾病也就恢复了。这也就是中医治本的原理。有时疗效慢也是这样,但有时的神奇的效果有时很快也是这个原理。

从中医的治疗模式上,中医五行系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也是与中医的治疗主体的不同相关,模式是一种简捷的认知方式,比如电视机,电脑的显示,是由像数1024*800个点点构成,二进位的方式是0和1,如果0是白的,1是黑的,则每一幅图像都是一个数字按一定规则的排列,周易就是一种模式,现代科技研究也发现2的N次是自然发展的序列,也是道德经所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个体现。中医是研究的一个人体模式,方法是对模式的的调整,西医是对具体的点的认识,好比一是研究一幅画,一是研究画上的一个点,所以中医的治疗是从整体上考虑的多,针对“点”的疾病上就不如西医来的快,如一些单纯的手术,外伤等。但从根本上说,康复是整体性的,所以从完全康复上讲中医是有优势的。

认识清楚中医与西医的本质的差异,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立场,就是以中医为本,吸纳西医学、现代科技的具体研究成果,充实中医学内容。而不是只看树木不见森林,把一个面向整体的中医学割裂开去研究,好比中药新药新剂型的研究,成果纳入西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去。

看清自己,看清中医学是代表未来医学的发展发向,充满自信心的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在兴趣的基础上让我们从感性的认同上升到理性的坚定。

与同道同勉!

谈谈中医的思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三)(访李可老中医有感)

今天见了李可老中医,感触很深,他在广西前一段时间主要带一些年青的中医,指导临床,南方本是很热,但他讲到:治了1000多个病人全是阳虚,几乎都用附子,一些中医不明白,这么热的天用这么重的附子(常用剂量45克),李老解说:在南方白天长,天热,本身就是在消耗人的阳气,出了汗补水,再出汗,此一伤;为了抗热,人们多用空调,此二伤;多食冷饮冰棍此三伤;多冲凉水澡此四伤;更加湿浊耗损,阳是人体的跟本,不是说非用附子不可,而是病就是这个证。

因此使我想起,我们学中医,不仅仅是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活学活用,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什么养阳,因为春夏阳气在外,此时最易受伤,当今之人条件优越,可以随便在大热的天就有冷饮,就有凉风(空风),实则违逆天时,推而思之,白天养阳,夜晚养阴,当今之人又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故当今之病与古之病不同。泥与古理治当今之病难怪其效不彰。

其时,有病人从北京接老母从南昌到离石又到榆次又到太原寻李老求诊,现录其方共享:老太太,77岁,谢珍梅,产后正虚寒袭,现腰腿关节疼痛,久治乏效,先后近40余年,今年过七旬,元阳大衰,寒伏三阴,当扶正托透为法:生芪120制附片90干姜45白术45麻黄15辽细辛15后下,桂枝45杭白芍45黑大豆30生姜45大枣20个(川乌30)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致1600亳升分三次服,饭后半小时服.方二:大三七100琥珀高丽参血河车黄毛茸各50清全蝎30大蜈蚣60条炮甲珠30制粉,日服2次,每次3克,热黄酒调服.

后又治二小儿一盗汗一反复感冒发热,一妇人一感冒就失音沙哑,一无经不孕,其用附子令人叹服.太晚了,有空整理再发.

你对中医和中药疗效有什么观点和看法?

不得补说,古人的智慧,千年就有了中药,西方国家过去就没有,西药也是进几百年出来的!中药和西药,一个是提炼了一个是没提炼,都一样治病救人!西医就不一样了!多了手速!

当年结婚六年没孩子,找到姓杨的老中医,治好了老婆的妇科病!给我生一个儿子!

县乡医院五六年没效果,老中医一个月的针灸和汤药,怀孕了!服不服?

本人心脏不好。

自配中药面粉,以治疗加 养生 的方法,十二三年平安无事!

血压在 良好 或 正常 的情形下运行!别人心梗或脑梗,我安然无恙!那些 撘桥 或 支架 的人一花几万十几万,我一年的药面钱一千左右就够了!

我対中医药确信无疑!

你只要承认吃饭或者吃食物可以使生命 健康 ,你就应该承认中医中药,药食同源绝对是至理!

中医和西医在治病保 健康 方面应该是殊途同归的效果。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主体,也就是人体,它强调的是健未病之人,强未病之体,抗至病之菌毒,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治本。从人体自身虚弱的地方下手,虚则实之,弱测强之,以达到防病抗病祛病之目的。中医实际上是“保护生病主体”,达到治病目的。所以它是“吃”药,就象吃任何食物一样,只是它对症作了一些选择,实击性地加强一些强健作用,依然要靠消化吸收,达到固本强体的目的。之所以有些入药的本草不一定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一是因为它有特殊的气味或结构,不易消化。二是不易烹调,要特别制作。三是有的确实成份特别,带有一定的毒性成份,不能常吃,因此才叫它们是药。

西医治病正好与中医相反,它是“杀灭至病主体”,(中医是“保护生病主体”“至病,生病”主体完全不同)从而达到治病目的。所以它杀菌,灭毒,割掉病灶,修补病变,它用的药物和器具对生病主体,基本起不到直接的滋补强健作用,甚至还有副作用。但它见效快,有些急性或大病,有时几分钟几小时,通过吃药或手术立竿见影。这是中医莫及的。

应该说中西医各有所长。有些慢性病,西医药物一时也对付了的,用中医会更安全有效。现在,还有一种针对病毒的“免疫疗法”叫“接种疫苗”,应该属于西医,也十分先进。

我出生在中国四大药都的亳州,中医中药自小就不陌生,虽受西医冲击但当地很多人还是坚信有厉害的中医存在,我也大都听说,现实生活中也没有感觉,但离开家乡后,才知道骨头伤了原来需要那么费劲,需要花费那么多费用,小时候遇到这种问题,村里有位老太太,捏捏、掰掰,休息一阵也就好了,头疼脑热,刮下痧、拔下罐,捂着被子睡一觉,再不行妈妈来一碗放了胡椒和香油的面叶,也就痊愈了。

所以我一直迷信中医,离开家乡到大城市,遇到的大都是一知半解、又自以为是的所谓中医。在正规中医院效果不好不说,排队就让你憋闷的够呛,这几年因为腰椎和高血压的问题接触中医更频繁,身边靠的住的朋友推荐还是靠谱的,但看中医不能着急。这两年开始读黄帝内经,明白了一些病患的道理,安住心从新看中医,他不再是孤立的医,因为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儒、道文化上的,如果抛开对中国五行、阴阳的理解,中医就只剩技巧,原则上讲跟西医没有区别。所以没有中医西医,只有在什么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不同思维的医生,很多西医用的是中医的思维,西医的技术,你说他是中医还是西医,最近读了一本《全科医生》她是华西医科大的典型西医,从书中可见她治病救人的思维就是中医的,或者说是一个超级合格的医生的,她算中医还是西医?

关于中药,很多人神话看多了,认为贵的、有名的就是好药,其实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食物难道不就是所谓的中药吗?古人讲求医问药,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缺了求的那份心,和问的那份谨慎。

现在自认为找不到好一点的中医大夫,有个老邻居住我妈隔壁 ,孩子小时候,不管感冒咳嗽拉肚子老大夫摸摸手,看看嗓子,两付药七八种几块钱肯定好。只可惜当时不懂的留下方子,比较遗憾。

中医见效慢,好的中医大夫也不好找。

中医无疑是很高深的,中药多数让人通气血的,专门的中药对应专门的疾病和器官,学问太大,我不敢乱讲。

有神奇的一面,比如治疗丁毒的膏药啊(治好过我三角区已感染的丁毒)。还有调理身体绝对有用。治疗一些慢性病比西医强百倍。所以要弘扬。中西医都要发展,中华民族是伟大的。

对中医和中药的疗效我是认可的。只是近几十年来,由于西医的冲击。中医没有从前那么活跃了,这是有一定原因的。由于西医易学易懂,西药成本低,利润大,金钱冲昏了人的头脑。西医成了上风。

再说说中医,中医从古到六十年代,都是由中医珍病,中药救人。为什么现在的中医不盛行了你?由于中医的深奥,内外五行的依赖性强。药物的搭配,各种药量多少是因病因人变化而变化,技术性及强,轻易是学不会,学不好的。有丰富经验的老中医珍病,摆脱医疗器械,可准确无误判断出结果。开出妙方而治愈。我的一点看法是,只要国家重视中医,培养中医人才,把中医放到首位,中西医结合,才是最恰当不过了。

中医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国人是很尊崇的,但是,现在有点尴尬的处境。要想得到患者的信任,我想光靠宣传是没有说服力的,看什么?要看疗效,说真的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每年几乎都要感冒一两次,可是让我越来越不信任中医了,现在用医保卡买的大多是中成药,反正最终没有一次感觉是服用中成药治愈的!根本没有立竿见影得效果,有人说中药就是这样疗效慢,试问一个普通感冒就是不吃药一周左右也会好吧,那服中药有什么用?后来朋友介绍用日本中成药,开始有点怀疑,可是服用后才知道人家那疗效立竿见影!现在包括感冒药,颈椎贴都用日本的,的确好用!我就不明白了作为中国的国粹中药发源于中国,到到如今却被人家日本发扬光大了,后来我查了下资料才知道日本中成药占领全球百分之九十市场,而原料百分之八十来源中国,这太令我震惊了,同时也为我国的中医感到尴尬

有人说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中西医结合就是个错误,对此你怎么看?

中西医技术性结合是低层级的,唯有站在未来医学的向度,实现?生命文化?与?生命科学?的融合,才是未来人类医学的必由之路。

01.中西医可以苟且结合。但,终归?油是油,水还是水。?

《晏子春秋?问下十八》:?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中西医之间,是可以苟且结合的。但这种苟合,不免有迎合或附和之嫌。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性结合,就像中国人穿西装,不是不可以。只是怎么穿也没西方人穿得帅气而已。

同样,不管中医怎么往西医贴近,也不能显出中医的高明来。

究其原因就在于,知识背后的学问,方法背后的方式,这其中的理论架构和思维逻辑有本质的不同,就好像把?中医之油?放到?西医之水?里面,从物理空间看,是搁到了一起,但?人文心间?很难融合到一起,心手不能相印,哪来的真正科学呢?

02.中西医结合有自己的市场和存在价值。

中西医学科,作为非一级学科,有一定的存在市场和价值。不可否认中西医结合是1949年后的中国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中、西医学的交叉学科,发轫于临床实践,并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还是存在一定的市场和探索性价值的。

03.?拉郎配?的日子走不远。

中医的思维维度比西医多,西医的思维界面比中医低。中西医之间的思想理论上相互矛盾,如果从逻辑推导的角度而言,就说是?水火不容?,也不过分。

中医是中华生命文化普及或原生态生存、生活、生产和生命存续土壤上绽放的国粹之花,若在中医常识和通识普及短缺的情况下,站在西医的立场,不认可和否认中医是必然的。

这种必然的尴尬,甚至可能固执地认为,中医是非文明的标志,或所谓糟粕远远大于精华。但,毕竟西医那种?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怪现象,显然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是有悖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常识的,其究竟有几分真正科学性智慧含量,着实可疑。

04.?油水结合模式?容易异化为?捞油水?的交易。

在中成药里面添加西药,两者混合是否能实现?1+1大于2?,往往是不可知的,但现实中,给了药商抬高药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种披着合法化的外衣,肆无忌惮,乘人之危,牟取暴利,不可等闲视之。

05.人文全科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大趋势。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只是探究了病因的一部分成因,按照现有的人文文化唤醒程度,都未能将病因的全部或本质原因揭示出来。

西医若能从生命科学的视角,中医若能从生命文化的视角,此二者一阴一阳融合在一起,即科学向人文靠拢,人文向科学接近。让模糊的中医更直观,让冰冷的西医更具人性温度。如此负阴抱阳,圆融合体,形成一个人文全科医学的新态势,值得期许。

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患者找到病因的本相,更有利于营造更为人性化的健康预防和管理的气氛,以期:

让非健康人群回归到该有的生活常态,

让生命更有尊严,

让人类更有未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15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