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北齐颜之《颜氏家训》谈养生

医案日记 2023-06-07 23:48:10

北齐颜之《颜氏家训》谈养生

《颜氏家训》由南北朝时代北齐颜之推着。《养生篇十五》是颜氏在《家训》中集中反映其保养身体指导思想和方法的文章。

《颜氏家训》的养生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养生要求真务实,勤学常练。

颜之推认为,人生在世,到处都有牵挂羁绊。年轻时候,要尽供养父母的辛劳;成年以后,又增加养育妻子儿女的拖累。此外,还有穿衣吃饭的费用,公事私事牵挂。在这些纷纭的事务中,要想超脱于尘世之外,隐身于山林之中,进行养生保健,是不切合实际的。颜氏说,他认真考察过道教的经典,“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脱离人生的束缚。因此,不主张为保养身体而钻研、精通这门学问。

关于养生的方法,颜氏强调从日常实用者入手,勤学常练,讲求节制。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爱惜和保养精神,调理与养护气息,起居应有规律,饮食不能过饱,穿衣冷暖适当。平时可以依据体质的状况,吃一些滋补或调理药物,如槐实、杏仁、枸杞、黄精、白术、车前等,从中能得到很多好处。老年牙齿松动时,可以在每天早晨叩齿三百次,长期坚持去做,就能获益。

养生应避免祸患,保全生命。

颜氏指出,养生的人首先应考虑避免祸患,保全自己身家性命。有了这个生命,保养身体才会有基础。古代鲁国有一个叫单豹的人,善于保养身心,不料却因意外的灾祸而丧命。鲁国张毅善于驱凶避祸,却因心虚内热而丧生。晋代稽康写了一篇洋洋千言的《养生论》,但是由于傲慢无礼而惨遭杀头。晋代石崇经常服用延年益寿药物,却因积财贪污而受到惩处。这些都是前代贤人们在养生时引以为戒的。

颜氏家训的现代教育意义

颜氏家训》是北齐时期颜之推依据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学说和他平生的处世、为人、治家的经验所写成的“家庭教育”典籍,其目的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使颜氏家族永葆旺盛。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家训。该家训已写成一千四百多年,所以世人称之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颜氏家训》虽然写作目的只是在“醒家”,但它包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内容几乎涵盖了儒学、佛学、道学、文学以及音韵等,所以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资料价值,影响深远。特别是它的伦理和教育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教育的发展有着其他史料无法代替的作用。作者强调应当以儒学为教育思想核心,提出“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生以求进也。”推崇“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近乎全面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理论,特别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视,成为世界家庭教育的基石。作者还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也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观点。作者强调儒学的社会功能,认为儒学经术只是手段,“经世致用”才是最终目的,并且对当时“求官位”的教育现状提出不满,对只读死书不求实践的“文人墨客”表示担忧。这些观点即使在现在,仍然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发展教育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有人说它“小可以修身,中可以齐家,大可以治国”。

可以说,《颜氏家训》是颜之推依据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而著的独家学说。虽然它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有着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但其主要观点却是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它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它,真正认识到它的现代教育意义。

一、从大的方面看,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对国家发展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

《颜氏家训》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家庭教育著作的里程碑,它集历代家庭教育之大成,内容相当丰富,理论独成系统,融合事理与亲情,并“用言训与心育”,而且在“严肃的道统传承和尊长期待中”包含了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

《书信鉴赏·家书·颜氏家训(节选)》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家书·颜氏家训(节选)》注释与鉴赏

北齐·颜之推

教子第二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②,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③,藏诸金匮④。生子咳?⑤,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⑥,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⑦,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⑧,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⑨,恣其所欲,宜诫翻奖⑩,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教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 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訽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51〕、州吁之讥〔52〕。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53〕,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54〕,防守殿门〔55〕,既无反心,受劳而罢〔56〕。后竟坐此幽薨〔57〕。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58〕。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59〕,顽鲁者亦当矜怜〔60〕。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61〕,更所以祸之〔62〕。共叔之死〔63〕,母实为之。赵王之戮〔64〕,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65〕,袁绍之地裂兵亡〔66〕,可为灵龟明鉴也〔67〕。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68〕,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69〕,稍欲通解〔70〕,以此伏事公卿〔71〕,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72〕。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73〕。

[注释] ① 《颜氏家训》: 原本为七卷二十篇,此处选其第二篇。② 中庸: 此处是指中等才能之人。中: 和。庸: 常。③ 玉版: 刻写文字的石板。④ 金匮(kuì): 用金属做成的藏书或文件的柜子。⑤ 咳?(hái tí): 同孩提。指幼儿时期。⑥ 师保: 古指太师少保之类教育皇太子的老师。⑦ 凡庶: 平民百姓。尔: 如此,即像圣人那样进行胎教。⑧ 比及: 等到。⑨ 运为: 行为,所为。⑩ 翻: 反而。? 呵: 斥责。? 识知: 懂事。? 法: 礼法。尔: 如此。? 陷其罪恶: 使(孩子)陷入罪恶。? 重: 难。? 颜色: 脸色。? 楚挞(tà): 用树枝条鞭打。? 谕(yù): 比喻。? 勤督训者: 经常监督训斥孩子的人。? 王大司马: 王僧辩,梁代人,字君才。任太尉、车骑大将军等职。母魏氏性甚安和,恒自谦损,不以富贵骄物,世人称之。? 湓(pén)城: 今江西九江市。? 勋业: 功勋伟业。? 遍于行路: 让满路的人都知道。? 文饰: 掩饰。? 婚宦: 到结婚、做官的年龄。? 周逖(tì): 梁代人,元帝时任壮武将军、高州刺史等职,其人 *** 残酷无信义。衅: 祭也,以牲口血涂鼓曰衅。? 严: 尊严。? 狎(xiá):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简: 淡漠疏远。? 命士: 古时指士阶层的人。? 抑搔: *** 。? 悬衾(qīn)箧(qiè)枕: 把被子挂起来,把枕头放进箱子。? 陈亢: 孔子弟子。远其子: 意为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 《诗》: 即《诗经》。? 《礼》: 即《礼记》。? 《书》: 即《尚书》。 ? 邪僻: 邪恶怪僻。? 《易》: 即《易经》。备物: 《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琅邪王: 北朝齐慕容俨。十四岁时因在宫中举兵,被杀。? 与东宫相准: 意为同太子的待遇相同。东宫: 太子所居住的宫殿。? 面称: 当面夸奖。 ? 黠(xiá): 聪明而狡猾。? 礼数: 礼仪的等级。优僭(jiàn): 言礼数优待,不嫌他僭越过分。? 十许岁: 十岁左右。六朝人讲数目时,均喜缀以“许”字,犹今言“左右”。? 乘舆: 皇帝所用的车舆,这里代指皇帝。? 南殿: 皇帝理政的殿堂。? 典御: 掌管皇帝饮食的官。? 钩盾: 掌管皇帝园林的官。? 訽(gòu): 怒骂。《北齐书》载:“慕容俨器服玩饰,均与皇帝同。若皇帝先得新奇之物,送物的官员和工匠必定遭罪,太上皇和胡后仍以为不足。”? 分齐: 本分齐限。〔51〕 叔段: 即共叔段。共叔段因受母亲姜氏宠爱,十分骄横,与兄郑庄公不和,企图谋反。后被郑庄公击败,逃往共国。另一说,为庄公所杀。〔52〕 州吁: 卫庄公之子,恃宠好武。后弑卫桓公自立,被卫国人所杀。〔53〕 矫诏: 假借皇帝的诏书。〔54〕 勒: 命令。麾(huī)下: 部下。麾: 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55〕 防守殿门: 《北齐书》载,慕容俨率京城军士三千余人屯守千秋门。〔56〕 受劳: 接受抚慰。〔57〕 坐此: 因此。幽薨(hōng): 悄悄死去。《北齐书》载: 慕容俨宫中作乱后,皇帝当时释放了他。后以出猎为名,夜四更召俨至,出至大明宫,拉杀之。〔58〕 均: 平等。〔59〕 贤俊: 贤良聪明。〔60〕 顽鲁: 愚昧迟钝。矜怜: 怜惜。〔61〕 厚之: 厚待于他。〔62〕 祸之: 给他带去灾祸。〔63〕 共叔: 即共叔段。〔64〕 赵王: 汉高祖刘邦之子刘如意。刘邦生前很宠爱他,想让他取代太子。刘邦死后,吕后将他毒死。〔65〕 刘表: 东汉皇室。有二子,一名琦,一名琮。他听信后妻之言,偏爱刘琮。刘表死后,刘琮即献荆州之地以降曹操。〔66〕 袁绍: 东汉末年大军阀。有三子: 谭、熙、尚。袁绍偏爱袁尚,致使兄弟不和。他死后,兄弟相争,最终被曹操所消灭。〔67〕 灵龟明鉴: 龟可以占卜,鉴可以照形,故以此为比喻。鉴: 镜子,古代用铜制成。〔68〕 书疏: 指奏疏、信札之类的文字。〔69〕 鲜卑: 北方少数民族,东晋时在北方建立魏朝。北齐皇帝高齐的祖先亦是鲜卑人,他喜欢弹琵琶,当时不少士大夫都因通晓鲜卑语和琵琶而官运亨通。但对汉人来说,这是一种变节行为。〔70〕 通解: 精通。〔71〕 伏事: 服侍。〔72〕 俯: 低头。〔73〕 汝曹: 你们这些人。

[作者] 颜之推(531—约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齐文学家。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后江陵为西魏军所破,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有《颜氏家训》传世。

[鉴赏] 以《家训》而步于文坛,颜之推可谓古今第一人。故向来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说。颜氏生于南北朝之际,帝皇昏庸,臣子恬嬉。文坛上更是浮艳华靡,文章唯是风云之状,诗赋不出月、露之形。而颜之推却以儒为本,垂范立训,以贻子孙。其二十篇文章,虽不无瑕疵,然毕竟博雅宏达,颇有可观之处: 或指陈原委,剀切周详;或援古论今,益人神志;或训诫子孙,发人深省。其意深,其言质,其事详,其论要,朴素无华而又寓思精微。本篇专谈教子。古往今来,无人不爱其子孙,然只因爱法不同,造成子孙贤俊和不肖。颜之推从早教以成其习、严管而固其统、慈爱而不近于狎、平等而无所偏等等方面论之,确为治家教儿之药石,促子成材之良方也。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译文

  杂艺篇  原文  作者:颜之推

  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承晋宋馀俗,相与事之,故无顿狼狈者。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唯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萧子云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王褒地胃清华,才学仇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碑碣<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虽然,廝猥之人,以能书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萧晚节所变,乃右军年少时法也。

  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颁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至为一字,唯见数点,或妄斟酌,逐便转移。尔后坟籍,略不可看。北朝丧乱之馀,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於江南,乃以“百”“念”为“忧”,“言”“反”为“变”,“不”“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如此非一,遍满经传。唯有姚元标工於楷隶,留心小学,后生师之者众,泊于齐末,秘书缮写,贤於往日多矣。

  江南闾里间有《画书赋》,乃陶隐居弟子林道士所为。其人未甚识字,轻为轨则,托名贵师,世俗传信,后生颇为所误也。

  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尝有梁元帝手画蝉雀白团扇及马图,亦难及也。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萧贲、刘孝先、刘灵,并文学已外,复佳此法。玩阅古今,特可宝爱。若官未通显,每被公私使令,亦为狠役。吴县顾士端出身湘东王国待郎,后为镇南府刑狱参军,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彭城刘岳,囊之子也,仕为骠骑府管记、平氏县令,才学快士,而画绝伦。后随武陵王入蜀,下牢之败,遂为陆护军画支江寺壁,与诸工巧杂处。向使三贤都不晓画,直运素业,岂见此耻乎?

  孤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现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江南谓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习此。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於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防御寇难,了无所益,乱离之后,此术遂亡。河北文士,率晓“兵射”,非直葛洪一箭,已解追兵,三九宴集,常縻荣赐。虽然,要轻禽,截狡兽,不愿汝辈为之。

  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历者,智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江南此学殊少,唯范阳祖恒精之,位至南康太守。河北多晚此术。

  医方之事,取妙极难,不劝汝曾以自命也。微解药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为胜事,皇甫谧、殷仲堪则其人也。

  《礼》曰:“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古来名士,多所爱好。洎于梁初,衣冠子孙,不知琴者,号有所阙。大同以末,斯风顿尽。然而此乐音音雅致,有深味哉!今世曲解,虽变于古,犹足以畅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戴安道犹遭之,况尔曹乎!

  译文  对於真书、草书等书法技艺,是要稍加留意的。江南俗谚说:“一尺书信,千里相见;一手好字,人的脸面。”今人继承了东晋刘家以来的习俗,都在这书法上用功学习,因此从没有在匆忙中弄得狼狈不堪的。我小时候受到家庭影响,加上本身也很爱好书法,所见到的书法字帖很多,而且临帖摹写也颇下功夫,可就是不能达到很高的造诣,确实是由於缺少天分的原因。然而这门技艺没必要学得太精深。否则就要能者多劳,智者多忧,常被人家役使,更感到累赘。魏代书法家韦仲将给儿孙留下“不要学书法”的训诫,是很有道理的。

  王羲之是位风流才子,潇洒不受约束的名人,所有的人都只知道他的书法,而其他方面特长反而都被掩盖了。萧子云常常感叹说:“我撰写了《齐书》刻印成一部典籍,书中的文章弘扬大义,我自以为很值得一看,可是到头来却只是因抄写得精妙,靠书法使我出了名,也真是怪事。”王褒出身高贵门第,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后来虽然到了北周,也依然得到礼遇。因为擅长书法,他常为人书写,困顿於碑碣之间,辛苦於笔砚之役,他曾后悔说:“假如我不会书法,可能不至於像今天这样劳碌吧?”由此看来,千万不要以精通书法而自命不凡。话虽如此,地位低下的人,因写得一手好字而被提拔的事例很多。所以说:道业不同的人,是不能互相谋划的。

  梁武帝秘阁珍藏的图书、字画散失以后,我见到了很多王羲之、王献之的真书、草书作品,家里也曾获得十卷。看了这些作品,才知道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等人的字,无不是学王羲之的字体格局,可见王羲之的字应是书法的渊源。萧祭酒晚年时的字有所变化,改变的就是转向王羲之年轻时所写的隶书。

  两晋、刘宋以来,人们大多通晓书法,所以一时形成了风气。在人们中互相产生了影响,所有的书籍文献都写得楷正可观。即使难免出现个别俗体字,但损害不大。直到梁武帝天监年间,这种风气也没有改变,到了大同末年,异体错讹之字大量出现。萧子云改变字的形体,邵陵王常使用错别字;朝野上下都风起效仿,作为模式,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很大的损害。一个字简化成只有几个点,有的将字体随意安排,任意改变偏旁的位置。从此以后的文献书籍几乎没法看。北朝经历了长期的兵荒马乱以后,书写字迹鄙陋不堪,加上擅自造字,字体比江南的还要粗俗笨拙。以至於市的将“百”、“念”两字组合替代“忧”字,“言”、“反”两字相组合替代“变”字,“不”、“用”两字组合替代“罢”字,“追”、“来”两字组合替代“归”字,“更”、“生”两字组合替代“苏”字,“先”、“入”两字组合替代“老”字。像这样的情况不是个别的,而是在书中到处可见。只有姚元标擅长於楷书、隶书,专心研究文字训诂的学问,跟从他学习的门生很多。到了北齐末年,掌管典籍文献的官吏所抄写的字体,就比以前的时候强多了。

  江南民间流传有《画书赋》一书,是陶隐居的弟子杜道士撰写的。这个人不怎么认识字,轻率地规定字体的法则,假托名师,世人以讹传讹,信以为真,很是误人子弟。

  擅长绘画,也是件好事,从古以来的名士,很多人有这本领。我家曾保存有梁元帝亲手画的蝉、雀白、团扇和马图,也是旁人很难企及的。梁元帝的长子萧方等专门善於画人物肖像,画在座的宾客,他只要用笔随意点染,就能画出几位逼真的人物形象。拿了画像去问小孩,小孩都指出画中人物的姓名。还有萧贲、刘孝先、刘灵除了精通文章学术之外,也善於绘画。赏玩古今名画,确实让人爱不释手。但如果善於作画的人官位还未显贵,则能绘画就会常被公家或私人使唤,作画也就成了一种下残的差使。吴县顾士端身为湘东王国的侍即,后来任镇南府刑狱参军,他有个儿子名叫顾庭,是梁元帝的中书舍人,父子俩都通晓琴棋书画,常被梁元帝使唤,时常感到羞愧悔恨。彭城有位刘岳,是刘橐的儿子,担任过骠骑府管记、平氏县令,富有才学,为人爽快,绘画技艺独一无二,后来跟随武陵王到蜀地,下牢关战败,就被陆护军弄到枝江的寺院里去画壁画,和那些工匠杂处一起。如果这三位贤能的人当初都不会绘画,一直只致力於清高德雅的事业,怎么会受这样的耻辱呢?

  弓箭的用处,可以威震天下,古代的帝王以射箭来考察人的德行,选择贤能。同时也是保全性命的紧要事情。江南的人将世上常见的射箭,看成是武夫的射箭,所以儒雅的书生都不肯学习此道。另外有一种比赛用的射箭,弓的力量很弱,箭身较长,设有箭靶,宾主相见,温文尔雅,作揖相让,举行射礼。这种射箭对於防御敌寇,一点没有益处。经过了战乱之后,这种“博射”就没人玩了。北方的文人,大多数会“兵射”,不只是葛洪能一箭可以追杀贼寇,三公九卿宴会时常常赐射箭的优胜者。射箭技术的高低,关系到荣誉与赏赐。尽管这样,用射箭去猎获飞禽走兽这种事,我仍不愿意你们去做的。

  算术也是六艺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古以来的读书人谈论天文,推定历法,都要精通算术。然而,可以在学别的本领的同时学算术,不要专门去学习它。江南通晓算术的人很少,只有范附的祖恒精通它,他的官位是南康太守,北方人中多通晓算术。

  医学方面,要达到高水准极为困难,我不鼓励你们以会看病自许。稍微了解一些药性,略为懂得如何配药,居家过日子能够用来救急,也就可以了。皇甫谧、殷仲堪,就是这样的人。

  《礼记·乐记》说:“君子无故不撤去琴瑟。”自古以来的名士,大多爱好音乐。到了梁朝初期,如果贵族子弟不懂弹琴鼓瑟,就被要认为有缺点,大同末年以来,这种风气已不存在。然而音乐和谐美妙,非常雅致,意味无穷!现在的琴曲歌词,虽然是从古代演变过来,还是足以使人听了神情舒畅。只是不要以擅长音乐闻名,那样就会被达官贵人所役使,身居下座为人演奏,以讨得残杯剩饭,备受屈辱。戴安道尚且遭遇过这样的事,何况你们呢?”

《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

《颜氏家训》伦理思想解析

  论文关键词:《颜氏家训》 民间儒学 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介绍了《颜氏家训》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颜氏家训》关于人伦、仁义、忠君和知足戒奢、谨言慎交、读书致用的思想主张。认为《颜氏家训》为儒家学说向民间的深入架设了桥梁,为儒学民间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成书于隋仁寿年间(公元601 - 604年),阐述了教子治家、立身扬名之道,宣扬刻苦读书、养身归心、经世治国,内容涵盖儒学、佛学、文学、音韵学、道学等,有一定史料价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在伦理思想方面。颜之推著此书,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使颜氏家族永葆兴旺。《颜氏家训》提倡的伦理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许多可称道之处。

一、《颜氏家训》的历史背景与地位

传统社会里,儒学思想在人们的思想道德领域能够占据统治地位,首先当然是因为它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其次家学、家诫、家训之类的强力灌输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它们为圣人之学向民间的深人架设了桥梁。

由魏晋进人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思想史的演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外来的佛教和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兴盛。佛、道两教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尤其是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南北朝隋唐时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趋势就是儒、佛、道之间的相互斗争和渐趋合流。《颜氏家训》(以下简称《家训》)深受儒家、佛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其中以儒家思想影响最深。

颜之推(531一590 ),生于南北朝后期,亲历了时局的艰难、朝代的频换、人生的困厄,遭受了一系列挫折与灾难,自叹?一生四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面对动荡的时代,他痛感?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推以云亡?,精英濡学由于失去强有力的国家支撑而不能转化为政治意识形态,起不到维系人心、整齐世人、稳固国家的作用。?举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观我生赋》)痛苦之余,颜之推发出了拯救儒学、复兴儒学的呼声。他清醒地意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恢复儒学如汉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地位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民间延续、发扬儒学的血脉则是可能的。?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吠亩之人,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荣其素朴,梁封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其而至,兹辱安所自至秦?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观我生赋》)他不寄希望于庙堂之上,而注目于草茅之下,致力于重建民间儒学的伦理思想,以此作为保存儒家传统的依托和修齐治平的根基。颜之推根据传统的儒学伦理思想学说,总结他一生治家、处世、为人的经验,于晚年撰成《家训》一书。从(家训》的编撰意图上来看,《家训》的伦理思想倾向是民间儒学伦理思想的版本。《家训》对于重构儒学伦理思想体系,加强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自周公开家训之先河后,历代仕宦之家不乏长辈教戒幼辈的诗文与范例,但总的来说,或仅针对一事,或局限于某些方面,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家训》则形成了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它将传统儒学的忠、孝、仁、义和中庸之道等,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加以阐述,由教化家庭成员修身齐家扩展到维护整个社会,使传统儒学的伦理思想以民间儒学伦理思想的形式得以沿袭普及,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社会动荡正统儒学伦理思想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减弱的时候,《家训》对于重构濡学的伦理道德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颜氏家训》的伦理思想解析

综观(家训》全书,除(序致》篇外,从《教子》至《终制》,涉及以家庭为依托的人的一生,包括伦常关系、风操人格、学习文章、实际应务、养生归心、音辞杂艺诸多方面,但一以贯之者是儒学伦理思想,儒学的?修齐治平?的理想在这里落实为具体丰富的日常生活道德实践,儒家的老话被赋予新的意义。

(一)人伦为重,礼为教本

?人伦为重,礼为教本?是民间儒学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人要立身于世,首先要明了?人伦?这一至理,这是因为?先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在儒学思想中历来把人伦放在各种伦理关系的首要地位,《家训》提倡伦理道德教育,对处理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关系,基于儒学伦理思想,依据现实情况,提出了如何巩固这种伦常关系的问题。

关于父子关系。认为:?父子之严,不可以押;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押则怠慢生焉。?主张?父子异宫?(《教子》),这样可以既保证父子之间形成良好的人伦关系,又可以避免由于过分亲近溺爱而养成子女骄横的恶习。

关于兄弟关系。《家训》十分重视兄弟和睦对巩固家庭的作用。?兄弟者,分形连起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掣,前襟后据,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边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兄弟》)从生理上说,兄弟之间血脉相通;从感情上讲,从小就同甘共苦,风雨相伴,比其他人更多一份默契,多一份关照,因此更应该珍惜。

关于夫妇关系。?妇主中馈,唯事酒食衣服之礼尔。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牡鸡晨鸣,以致祸也。?(《治家》)《家训》从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认为女子应该依附于男人,不可让她去干预政事、主持家务。

只有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明白做人的本分,并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一切,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成就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礼?是贯穿始终的。礼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标准,礼是民间儒学伦理思想中最具有实践性的一个范畴。?礼为教本?,?礼,身之干也?。礼是教化的根本,是立身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守礼,保持?瞿然自失,敛容抑志?(《勉学》)的恭敬心态,就能在社会实践中时刻遵守典章制度,不致触犯刑律而招诛身、毁家、灭族之祸。?礼?应该贯穿于人生的各个环节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12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