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千金方》谈养生

医案日记 2023-06-07 17:09:16

《千金方》谈养生

《千金方》是《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二书的合称。作者孙思邈(581~682年),是隋唐时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中国传统老年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千金方》把养生称为“养性”,是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求“内外病悉皆不生”,而延长人的寿命。 本书认为,养生的方法,除《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可行之外,尚应做到:

1.要节护精气神。

精、气、神是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孙思邈在书中将人体比喻一盏灯,精、气、神喻作灯中之油膏,生命活动如同灯火之光辉。若灯芯用“大炷”,则油尽灯熄较快,人的寿命即短;若灯芯用“小炷”,则油尽灯熄较慢,人的寿命自长。因此,本书认为养精大要之“啬神”、“爱气”、“养形”,以及“戒房事”,都着眼于节护“灯”中之“膏”。主张老人要“反俗”,众人大言我小语,众人多繁我小记,众人悖暴我不怒,不以不事为累意,不去强求符合世俗之仪,“淡然无为”。

2.要饮食清淡,注意节制。

《千金翼方》认为,膏粱厚味,对老人有害,肉食入口,“喜生百病”。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五味过多,则伤五脏。书中还指出,老人肠胃皮薄,若贪食过多,“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书中引用晋代嵇康的论断,将南北饮食习俗不同对寿命长短的影响作了比较。“关中土地,俗好俭,厨膳肴馐,不过菹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岭表,其处饶足,海陆鲑肴,无所不备,土俗多疾而早夭”。因此,本书要求老人常吃清淡之味。“大小麦面”,此大益老年。而猪、鸡、鱼、蒜、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之品,老人都应当禁忌。

3.做轻体力劳动和适度运动。

本书在吸收前人养生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是以“安者非安,能安在于虑亡”,离开了劳动和运动,人体就会“不得安于其处,以致壅滞”。因此,书中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主张“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剂”。每餐食毕,应当以热手摩腹,出庭散步五六十至一二百步。四时气候和畅之日,度量其时节寒温及体力状况,出门行三二百步或三二里地为佳。闲暇之时,自种枸杞、百合、甘菊等,做轻微体力劳动,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老人“极须知调身按摩,动摇肢节,导引行气”,做适当其体的运动。书中列举了许多传统运动方法,如叩齿吞津法、黄帝内视法、吐纳法、呵气法、摩耳面法、天竺国婆罗门法18势、老子按摩法49势等。若老人能够做到长期坚持适度运动,则可眼明轻健,不复疲乏,食欲增进,行及奔马,寒热平和,邪不易侵,从而达到“预防诸病”、寿度百岁的目的。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衣服、身体要清洁。本书作者孙思邈不讲究衣着外观和质量的优劣,他说:“衣服但粗缦,可御寒暑而已”。但他却非常注意整洁,要求老人“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并且要求“身数沐浴,务令洁净”,才能使“神安而道胜也”。

睡眠勿覆其头。睡眠覆盖头部是一种不良习惯,冬季寒冷时尤多。覆盖头部,有碍于呼吸新鲜空气。孙氏在距今1200年前提出这一观点,确实难能可贵。

不吃生腐食物。本书指出,“一切肉惟须煮烂”,若得肉必须新鲜,似有气息则不宜食,烂脏损气,切须慎之戒之。

注意口齿卫生。书中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又忌强力咬啮坚硬脯肉,反致折齿破齿之弊”。其说至今有借鉴意义。

5.适当服用预防保健药物。

《千金方》认为,让老人适当服食汤、丸、散、酒等补益和祛病药物,是保障晚年健康的重要手段。

服食首先是为预防疾病而设。孙氏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中指出,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天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一两。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饵,则百病不生矣”。

服食主要是为益寿颐养而备。孙氏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服食方22首,在《千金翼方》中列养性服饵方37首。如茯苓酥方,杏仁酥方,都是较好的服食方剂。现代研究表明,这两首方剂中,茯苓、天冬、杏仁分别含多糖类、生物碱和维生素B17等物质。松脂含松香酸酐等物质。牛酥系乳制剂,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蜂蜜和醋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碱性物质及促进某些细胞新生的物质。因此,其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古人生活智慧——春捂秋冻话养生

有句俗语:“若要儿女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小孩是不能吃得太饱、穿得太热的,即使成人亦然;而忌讳对小孩太娇宠,饱食裹护,因为像温房里的花朵那样娇嫩、弱不禁风的话,反而会害了孩子。《魏志?王傅传》中提到王傅“少小常苦被褥太湿”,为什么呢?因为过度的温热会使人皮肤腠理闭塞,妨碍与外界的交流,体内气机不够通达。

为防疾病,换穿衣服要有预见性衣不塞之前”、“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能等受了凉オ穿衣,出了汗才解衣,这时就来不及了。

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春捂秋冻”的经验,因为季节的转换有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人体也就必然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唐?孙思憩的《千金方》提出“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元代邱处机《摄生消息论》亦云“春日融和……天气寒暄不ー,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秋天初临的时候,虽凉而不太寒,不妨穿得薄一点,以免开始就穿得太多,以后竟至无以为继,缺乏必要的御寒能力。故而“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以增强人体防御寒暑的能力。

“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这个俗语说明了一个最浅显的常识:大小便是禁不了的。由此便引发出一个习俗:大便小解,不能强忍。古代医书说:“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气痔。”“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在避免强忍大小便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另外一个方面,即不能在没有大小便欲望时强行大小便,这叫做“勿努”。

《千金方》说:“小便勿努,令两足及膝冷;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令人腰疼目涩:宜任之佳。”意思是使劲小便会使人足膝发冷,用力大便会使人腰疼目酸,甚至肛门破裂、痔疮破裂,应该任其自然,当解则解。“大小二事,勿强关抑忍,又勿失度。或涩或滑,皆伤气害生,为祸甚速。

中医养生“治未病”知识

  编者按:医学有两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目前的趋势,正由指向疾病的医学转向指向人的健康的医学。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

  “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把“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不要等有了病,才把健康当作一回事。特别是对于亚健康人群,更要走出这个灰色的阶段,重视养生,防病于未然。本期刊发一篇专家文章,愿读者从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文化中汲取营养,保持健康。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养生学是一门管理的学问,是对我们自身的管理,也是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管理。现代对于人类自然极限寿命的推算,应该在100—175岁之间。老龄委曾经在全国做过调查,男性的最高年龄是131岁,女性是122岁。按照人类寿命极限来说,60、70岁还处在中年,而不是老年时期。为什么没有达到人类生命极限,原因在于我们在生命的调护上还不到位。

   中医养生源远流长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讲中医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有形的运动而无神的调和,不算完整。

  汉代华佗的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魏晋南北朝时,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许多人既是医生又将道家思想贯穿于医学之中。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这是一种低代谢的思想。我们经常说要拼命、拼搏,事实上会影响你生命内一些积极的、良好的因素。因此,应改变原有的观念,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

  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里,提出耐老、增年、轻身、益寿等概念,有些中药对延年益寿有着独特的功效。

   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南宋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第三是运动养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功,在办公室也可以做。

  第四是房事养生。《洞玄子》、《素女经》等也是研究“房中术”的书籍,讲究阴阳和谐,并强调欲不可早,不可过度,又不可无的思想。

  第五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百”。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写了一本书《只需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常吐气、常呼吸。当头昏脑涨时,不妨这样做做,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心情为之一爽。

  第六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肠、通便、养颜的功效。

   养生实践得身心健康

  要健康长寿,关键是把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下面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不妨一试。

  1.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有一首诗中写道“一眠万事了,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物,身在即为宝”。

  2.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蚁食,要少吃。现在许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身体里。龟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4.天天干洗面: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反复做几十次。搓阳明经这个部位,气血运通。坚持干洗面,眼袋和皱纹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还见效。

  5.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6.“三通”: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7.坚持勤动脑:不要以为养花、养草、养鱼,就是养生了,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不要以为60岁就到晚年了。

  养生学是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2025年之前,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会从8400万增加到2.28亿,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预计会从1.35亿增加到3亿。这都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给国家卫生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所以,健康不仅属于个人和家庭,也属于社会,是一个国计民生的问题。

  中医养生像一列满载丰富资源的列车,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能为全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有一条养眼的做法:把白皑皑的窗口变成淡淡的苹果绿。方法是:桌面-右键-属性外观-高级-项目-窗口(记住选窗口啊)-颜色-其它,,色调设为85,饱和度设为90,亮度设为205。然后单击[添加到自定义颜色]-确定。..一路确定(把所有的空格填满)。现在打开[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浏览器]看看,原来的冰天雪地是不是已有了春意!天长日久,对眼睛的养护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自己在用的养眼方法:把窗口设成绿色之后,再来把IE的网页背景也变成养眼的绿色吧!打开IE,点击工具(TOOLS),点INTERNET选项(INTERNETOPTIONS),点右下角的辅助功能(Assessibility),然后勾选不使用网页中指定的颜色(ignorecolorsspecifiedonwebpages),然后点“确定”退出。OK,现在你就会发现你的屏幕已经变成淡淡的绿色了!

  这个颜色会比白色柔和许多,刚开始可能你还有些不适应,但确实对我们的眼睛有好处。

  绝对禁忌症指不管患者有无重建RF的愿望,不论病情是否允许,均不宜实施RF重建术。包括:

  ①全身状况不能够耐受RF美容整形手术者;

  ②患者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者;

  ③患者与其家属(尤其是配偶)的意见难以一致者;

  ④在重建RF术区有肿瘤残余者。

  相对禁忌症指在某种情况下不应行RF美容整形术,但可根据患者的意愿适当灵活选择手术者。包括:

  ①患者肿瘤本身偏晚,乳癌术后有高复发的危险因素,预计患者存活时间短者;

  ②乳癌患者RF切除术后6个月以内,患者正处于放、化疗等抗癌治疗期间。

  ③大面积胸壁放射性损伤者;

  ④瘢痕体质者;

  ⑤正在妊娠或哺乳的患者;

  ⑥未发育成熟的女性;

  ⑦年老体弱的妇女。

千金要方的特殊贡献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孙氏记载消渴能够治愈,而复发的第一原因是“不减滋味”。这就是调味品、下饭菜不要掩盖了五谷的气味。这样的养生主张可见于更早的文献:“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孙氏的主张又与《黄帝内经·奇病论》相统一:“此肥美之所发也。”

对食物结构变化的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谷物对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实,尤其是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很多人相信孙氏记载的糖尿病康复是真实的。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明确指出,孙思邈关于消渴症康复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扩展资料:

《千金要方》三十卷,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千金要方》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

《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要方

—孙思邈

在阅读《千金方》过程中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到暮年,体态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变化。欲求长寿,须注意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他 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特别强调老年人“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 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并“兼之以导引、行气”及“房中补益”之术。他对人之衰老过程和表现,心理特征和变化,以及老年疾病、保健、医疗等都有全面的 观察和深透的分析。认为老年人当从事诸如调气、按摩、导引、行气以及散步等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 从而丰富了道教内修的内容与方法,并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认为服食金丹而成仙是“神道悬邈,云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但他把炼丹作为制药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救急济危。他炼制的“太一神精丹”,即 “主客忤霍乱,腹病胀满,尸餫e恶风,癫狂鬼语,盅毒妖魅,温症”。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药圣”,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9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