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代的推进,傣族还有一些解释人体结构的文献,如《玛弩萨罗》《嘎牙维腊底》等。
《巴腊麻他坦》属实用经部分,全书共17册,4~5册详细分解叙述了体内“塔拎”(土-机体的20种组织器官);“塔喃”(水的12种成份);“塔菲”(4把火的生理机能);“塔拢”(6股风的作用),土、水、火、风相互之间此消彼长,此盛彼消,此生彼灭的共栖关系等。
《刚比迪萨嫡巴尼》(诊断书)、《刚比迪萨沙可菊哈》(看舌诊断书)、《刚比迪萨沙可》(幼儿摸诊书)。这三部著作从不同侧面论述了傣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其中《刚比迪萨嫡巴尼》云:导致人类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四,1.“嘎麻”(先天所致);2.“基达”(情志所致);3.“乌嘟”(自然、季节、环境变化所致);4.“啊哈腊”(饮食内伤所致)。
《刚比迪萨沙可菊哈》一书中讲述了有似中医看舌象诊病的提法。《刚比迪萨沙可》记录了诊断须知的13法,“四塔”和“五蕴”与病因病机的关系,充分体现并突出了傣医诊病的特点。
《挡哈雅龙》,是傣医药史料中最著名的一部综合性巨著,是1323年民间的一个学者帕雅龙真哈(土司的一个武官)转抄的西双版纳傣文音译注释本,原始版本现流失国外。该书中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叙述了人体的肤色与血色;多种疾病变化的治疗原则;病因及处方;人和自然与致病的关系;论“四塔”相生相克与处方;药性与肤色;年龄与药力药味;处方及其他等方面的内溶。另外还系统地阐述了近100种“风证”(病)、介绍了原始宗教时期最早的复方“滚嘎先思”(价值万银方),“雅叫哈顿”(五宝药散),“雅叫帕中补”(亚州宝丸)等数百个方。这些宝贵的医药知识编写内容大都是选自于《阿皮塔麻几干比》这套经书中。从而更加确切地知道,傣医药的起源及其基本理论的形成也是2900多年前就有的,为本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
在诊治疾病方面他们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医疗方法,诊病时以“望、闻、问、摸”为主,如在《戛比底沙底巴女》一书中,论述了因风引起的病态反应就有41种。当临床上看到神疲、多寐、章格章纳(易怒)之症时,属巴塔维塔(土)偏盛致病,病位多在肝胆、脾胃,如兼见肤色黑,提示血为苦性,含糖少,用药时宜下酸味和甜味药。在问诊中注重患者的居住环境条件,如居高寒山区、湖海易生风、生湿,若肤色黑红属血辣、酸少,治疗时宜选平性药、凉性药等等。故在四塔相生相克与致病的关系方面,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有相似之处。在用药上也有类似中医汤头的固定配方,热病用寒凉药,寒病用温热药,虚病用补益药等等。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分为四个不同的病因取名定方为“雅塔”,如用于因风致病的方药定名为“佤约塔雅塔”,用于因火致病的方药定名为“爹卓塔雅塔”,用于因水致病的方药定名为“阿波塔雅塔”,用于因土致病的方药定名为“巴塔维塔雅塔”。随着年代的推进,医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充实,《中国药典》(1997年版)收载的傣药“雅沙里门挪”、“雅叫帕中补”,均与古老的前四种方药不同,但它们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民间被广泛流传和运用。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傣族医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来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临床实践,但它是封建部落时代所产生的,由于受当时生产水平和自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加之在旧中国傣医药饱受歧视,得不到发展,曾经约有200多万人口的西双版纳,因疟疾瘟疫的流行,到20世纪50年代只剩下了近20万人,人民处在疾病交加、苦难深重的水深火热之中,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傣医药处于濒临湮没的绝境中。因此,对人体生理、病理及其药理现象的认识,理论的探讨基本上还停留在朴素的直观认识阶段,对疾病的内在联系认识比较笼统,故在学习傣医药学时一定要用辨证的哲理、方法作指导,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把傣医药学与其他传统医学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创造出它灿烂的民族之光,更好地利国利民。
1949年以来,认真贯彻党的“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并努力提高”的方针,傣族的传统医药得到了重视,并作了不少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大批医疗队进驻西双版纳,深入村村寨寨,宣传和发动群众“送瘟神”,对人民健康危害最大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进行了防治和根治,驱散了笼罩在傣族及其他民族头上的乌云,赶走了“瘴气”的阴影,使这个有名的“瘴疠”之乡获得了生机,摆脱了死亡的枷锁,从而结束了“10个鸡蛋换一片阿的平”的历史。在这个历史的变革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傣医药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
傣医药人员与其他民族的科研人员密切合作,把散在民间或流落国外的部分傣医药手稿本收集起来,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方法加以整理研究,翻译成汉文,用傣汉两种文字编辑出版了《西双版纳傣药志》共四集,收载傣药405个品种,225个科,377个属。1983年又翻译、编辑出版了《西双版纳古傣医药验方注释》第一集,与《傣医传统方药志》一道共收载古傣医药验方210个。
概念不同,内容不同。
1、概念不同。傣医药学则是针对傣族传统医学中所使用的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而傣医学是指傣族传统医学。
2、内容不同。傣医药学包括了康复治疗学、中药学、护理学;而傣医学包括了傣族医生使用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理论和经验。
傣医学就业方向介绍如下:
傣医学毕业之后可以从事傣医院、中医院、基层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从事傣医临床、傣药制作、傣药营销、傣医康复保健等工作。
傣医学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在傣医类单位从事傣医医疗、傣药研发、基础医学个学科的教学、科研及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工作。
课程体系
《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药学史》、《傣医内科学》、《傣医妇科学》、《傣医儿科学》、《傣医外科学》、《傣医治疗学》。
专业定义
傣医学主要研究傣药学、傣医诊疗法、傣医临床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傣医的理法方药恢复体内四塔(风、水、火、土)的平衡,从而实现疾病的治愈。傣医常见的诊法有望诊、问诊和摸诊,脉诊较为少用,傣医疗法除了内服、外用和二者结合外,独特疗法有睡药、敷药、蒸药、熏药、刺药等。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具有运用傣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具有运用傣医睡药、熏蒸、刺药、拖擦、坐药等特色外治疗法治疗疾病的能力;
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应急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具有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病、慢性病进行调理和健康管理的能力;
具有运用傣医药理论传授指导养生保健的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日常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的能力;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傣医药文化与缅甸本土医药文化的差别点在于:
1、文化背景不同:傣医药文化具有浓厚的原始巫术色彩;发展历史悠久且与南传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汉族传统中医学“和而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医学。缅甸传统医学,作为缅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蒲甘王朝(1044-1287),并在阿瓦王朝(1364-1555)和贡榜王朝(1752-1885)时期得到高度发展,总结出了多部缅甸传统医学著作,这些著作大多以“缅书”,即贝叶经的形式收录于佛教经卷的“律藏”部,存于佛塔、寺院和皇家藏书阁。
2、药材来源地不同:傣医药药材于滇南之境的热带雨林区,这是一片热闹的动植物王国。这里生长着1700多种药用植物,占全国的百分之四十,缅甸药材多数来源于国外。
中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的傣医傣药,具有的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来傣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的经验方药,逐渐形成了以“四塔”、“五蕴”为理论核心的傣医学,一直沿用,为边疆人民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发掘、继承、发展傣医傣药,拔出了专款,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和医疗机构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8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傣醫四塔与佛教四大
下一篇: 傣族医学的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