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我的私人心理诊所已经开办了七年多了,据说,这是中国大陆开办最早、维持时间最长的私人心理诊所了。这种说法暂时还无法考证,即使“最早”和“最长”的记录被我保持着,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至少它使我可能有资格谈谈,谈谈七年来开私人心理诊所的酸甜苦辣;可能使我有资本讲讲,讲讲自己的失败经验,供大家参考,与致力于心理治疗事业的朋友共勉。
由于我所进行的心理治疗和所接受的训练,是以精神分析为主,所以,我不想把这篇稿件,写成散文或者是纪实文学,更希望它能成为具有心理动力学色彩的什么东西,希望它能更多地体现我内部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实。这样做的更深层原因,是因为我认为,每个人的外部世界和生活,实际上都是内部世界和心理过程的外在体现。大家了解了我开私人心理诊所的内部心理活动的过程,能够更透彻地感觉和体会我心中的甜酸苦辣,更容易从中激发出一些新的体会或者启示。我想,既然打算写成具有心理动力学色彩的,就该先从动力或者动机谈起。对,就先从开办心理诊所的动力谈起吧。
我当初开办心理诊所的表面动力,是想效仿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鼻祖弗洛伊德,开办一家弗洛伊德式的私人心理诊所,成为中国的弗洛伊德。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但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这种向弗洛伊德认同的背后,一定有与弗洛伊德相似的心理动力学过程。所以,了解弗洛伊德,有助于大家了解我开办心理诊所的动机。据近代美国精神分析大师弗洛姆的研究,弗洛伊德本人,就一直被一种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俄底浦斯情结困扰,这正是弗洛伊德发现、创立精神分析、并开办私人心理诊所的最根本动力——试图认识和拯救自己。他的精神分析著作,就是他的自我拯救笔记;他的心理诊所,就是自我拯救和拯救别人的场所;他在诊所中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自我拯救和拯救别人的过程。实际上,不只是弗洛伊德,在心理治疗界的影响仅次于弗洛伊德的荣格,也曾经被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幻觉所困扰。著名心理治疗大师本人患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每一位心理治疗大师,都是在治疗自己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成为治疗大师的。据统计,大约有40%以上的心理治疗师,曾经患过心理障碍。国外的很多心理治疗师,最初是接受治疗的心理障碍患者,心理障碍治愈后,又转向学习心理治疗,并最终成为心理治疗师。实际上,每一位对于心理学或者心理治疗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其动力首先是来自于对于自己以及自己问题的关注。我也不例外,或者说我也不能幸免。所以,我开心理诊所的动机,首先是想认识和改变自己;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也想拯救自己。可以说,这是我开办心理诊所之后,感受比较深的体会。任何想投身于心理治疗领域的朋友,都必须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对这一点的认识,是决定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这种认识,也是在失败的苦涩中,逐渐获得的。也许,如果我早就知道其中的奥秘,大概当初就不会有勇气开办私人心理诊所了。这也正应了王朔的那句话,“无知者无畏”呀。对我的这种说法,大家可能会感到令人费解。不要紧,读了我的下一段,你的看法也许会跟现在不同。
幸运的是,在开办心理诊所不久,我就开始接受德国专家的训练了。在我们接受精神分析训练的时候,一些初学者常常会问:“下一步怎么办?”“用什么技巧可以克服治疗阻力?”。我在刚开始做心理治疗的时候,也是比较重视技巧和方法。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治疗的最初两三个月内,疗效都会很明显。这时候,自己真有一种洋洋得意、踌躇满志的感觉。这是一个心理医生的成长,可能会经历的第一阶段,我称之为“自以为是阶段”。但是,时间一长,症状就又会死灰复燃。后来,才逐渐了解到,最初的疗效,被称做心理治疗的“蜜月效应”,其治疗效果,更多的是一种暂时支持性的暗示效应,并没有导致患者内心结构或人格的真正改变,所以,几个月的暗示效应一过,症状就又会反复。到了这时候,初学者往往会去调动各种“方法”和“技巧”,甚至使用各种药物和仪器,似乎病人的人格被分析得够清楚了,各种防御机制也摆明白了,情结也挖掘出来了,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患者常常会问我:“我的问题都分析明白了,下一步怎么办呢?”。有的患者甚至这样抱怨:“你就象一个提着手术刀的外科医生,把皮肤切开,把病灶全都暴露出来,对着血淋淋的伤口告诉我,看,这就是你的问题,然后就扔下不管了。”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治疗师就会由最初的踌躇满志,变得悲观绝望,开始怀疑,心理治疗是否真的能治病?心理障碍是否是不治之症?自己是否适合从事心理治疗?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阶段,是十分痛苦的阶段,这大概就是治疗师经历的第二阶段——“外部否定阶段”。可以说,没有经历过这些犹豫、怀疑、徘徊、和自我否定的治疗师,难以成为成熟的治疗师。因为只有经历过这些阶段,治疗师才能深入地思考:“心理治疗中,究竟是什么,在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痛苦,将为治疗师的进一步成长,酝酿动力。
在德国专家进一步的高级精神分析训练中,我逐渐意识到,真正决定心理治疗进程的,不是理论、也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治疗者本身的人格。只有一个比较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心理治疗师取得治疗效果的根本保证。心理治疗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治疗取得疗效的程度。这样一来,心理医生对于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治疗师的自我成长,就跃升为心理治疗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了。此时,心理医生就进入了成长的第三阶段——“内部否定阶段”。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心理治疗师才开始把目光,由患者转向自己,把对别人的精神分析,转向对于自己的剖析;把心理治疗师自己的健康和人格成长,列为心理治疗的必要前提。这个阶段,我痛苦地发现,许多在病人身上发现的情结、防御、阻抗、和各种人格缺陷,在自己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正是心理医生本身的这些缺陷,在无意识地妨碍和影响着心理治疗的效果、影响着心理治疗的深度,影响着对于患者核心冲突的认识和领悟。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自己都举步维艰、深陷泥潭的人,是不会有能力救助另一个陷入泥潭中不能自拔的人的。所以,若要真正有效地医治患者的心理障碍,必须首先认识、了解、和解决心理医生本人的性格缺陷和情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开始反思自己,反思当初“为什么非要离开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去开一家私人心理诊所?”才得到本文开头的时候得到的那个结论:“我开心理诊所的动机,首先是想认识和改变自己;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也想拯救自己。”。了解到自己做事情的深层动机,固然使人感到快意,但“心理医生自己居然也是一个‘心理病人’”的现实,却给自己以重重的一击,可以说自己的自恋受到了沉重打击。这时候,在心理治疗中后期,会出现在患者身上的什么哀伤反应、抑郁反应、防御、移情、阻抗等,都出现在作为心理医生的自己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几乎体验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治疗的全部过程。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神奇变化,我心悦诚服地相信,心理治疗确实可以治愈心理障碍,确实可以从根本上使人发生非常积极的变化。也只是在这个时候,自己才能真正“投情”地去体会,一位接受心理治疗,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所经受到的痛苦和艰辛。这种经验,为自己后来能理解和有效地帮助心理障碍患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我认识的提高和人格缺陷的改善,使我更容易理解坐在我对面的患者了,也使自己逐渐能够真正无条件地接受来访者,使治疗关系能比较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当然,心理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显著、治疗关系越来越稳定。我也越来越有自信,人格成长的进程也越来越快。这样一来,自己的心态就进入了第四阶段——收获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内心的不断充实,对自己、对别人、对于患者、对于整个世界的爱,会不时地下意识地流露出来,尽管这种爱的流淌还不是十分充裕持久,但它们确实在发展和壮大;与此同时,随着对于自己的情结的认识和领悟,也激发了对于深层心理变化的敏感,对于复杂精深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掌握,也使自己的精神分析灵感不断迸发。这种充实中的宁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别人,也更加有效地改变着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我能明显地感觉到,随着自己人格的不断成熟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每位患者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也在明显缩短。虽然从前那些妨碍和影响自己的情结不再疯狂肆虐了,也很少对于心理治疗产生不良影响了,但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这使我想起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布鲁克的一句话:“学习心理治疗是一辈子的事,没有止境。”同样,心理医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也是永无止境的。我认为,本质上,心理治疗就是一门必须同病人一同成长的职业和过程。
好奇的朋友一定会问:“你在开办私人心理诊所的过程中,就没有遇到过其它的困难吗?”客观地讲,困难的确很多,但是,当把这些现实的困难同自己的内部障碍——人格成长、自我认识和自我发现比起来,那些困难就都算不上什么了,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克服的。还有的朋友会问,开心理诊所会不会赚钱?考虑到我国的人文和经济现实,再考虑到培训的巨大投资和自我认识的精神损耗,再加上如果你想做一个非常职业化的私人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是绝对能维持温饱但非常不赚钱的,是在表面上投入和产出非常不平衡的职业。当然,如果你以了解和改变自己最最高目标,那么它是个好的职业,如果你能幸运地真正爱上这个职业,那么,私人心理医生将是最好的职业,至少我认为它是最好的职业。希望将来能有更多中国的心理医生,在这里谈“开私人心理诊所的酸甜苦辣”,希望他们的经历中,甜的滋味能更多点。
心理咨询的营业许可不属于工商部门管理,属于卫生部门。需要在卫生部门办理相关营业许可(如私人医院的xxx卫生许可),这张证的获取,对你个人资质,注册地,设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作为民营机构,这张许可是弄不到的,也别费心去弄了。
工商注册无法以“心理咨询”注册,你可以以其他名义的注册为服务性机构,但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法律风险。
然而如果你的注册名为“xx商务咨询公司”,那就不存在资质审核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你不具备任何心理咨询的业务素质,也能开办品牌为“xx心理咨询中心”的“xx商务咨询公司”。
开办虽非难事,规范的营运,正确的市场着眼与开拓模式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作为心理咨询,社会的责任和业务素质一定要有严格的把握,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有清晰的认识,千万不可为盈利而蒙蔽。说浅白了,私人心理咨询中心是在跟工商卫生等部门打察边球,如果自己无法把握,摔下去了就是万丈深渊,说深刻了,也是对来访者负责。
开设心理咨询诊所条件:
(一)有规范的机构名称、完备的组织机构。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相关业务项目已经注册,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固定场所。房屋布局能够满足心理咨询服务私密性的需要,有至少一间候诊室、两间可分隔的咨询室和一间测查室;室内陈设要满足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
(四)具备必要的心理测查设施、心理测量工具和电脑等硬件设备。
(五)有两名以上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其中至少一人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资格或相关专业(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六)有健全的制度与规范。在心理咨询服务场所显著位置明示心理咨询的项目、价格、流程与监督投诉电话,与求询者签订合同,做好咨询登记并建立档案。
新冠疫情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蔓延发展的态势,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国家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对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产生的极大地负面影响,也进一步考验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政府关注到了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从“以人为本”出发,从疫情开始初期就不断印发相关文件,重视对大家的“心灵援助” 。
全国多地政府和公益心理组织、心理咨询师们也纷纷上线应对心理援助服务:开通咨询倾听热线、开展线上公益讲座…….
从这一系列的举动中,可以看出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日渐成为一个显性命题,而此时的心理咨询、心理援助的重要性也逐渐显露。为此,甚至有部分行业观察者认为,经历此次疫情,线上心理咨询或将迎来发展的拐点。
疫情因为传播迅速、感染严重等特点,对大家除了造成身体上的疾病,毋庸置疑更会造成心理上的危机,如内心恐慌、焦虑、恐惧等。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不会对自身产生过多影响;但若危急情况一直持续,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可控的疫情,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进一步形成心理障碍。
虽然国家和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各地也在纷纷组织心理援助服务,但终究是隔着手机、屏幕,无法面对面的沟通,共情能力弱,产生的效果不是很强烈;而且这是心理创伤,需要时间来修复,因此长期的关注应当引起普遍重视!
服务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局限在主动求助者,那些确诊患者、疑似患者,隔离自己的居民,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更需要心理服务。
总之,疫情后的心理咨询,是一场波及范围广、持久的心理战,而这样一场“心灵援助”,离不开专业的心理助人工作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7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格障碍心理治疗案例
下一篇: 请勇敢地走进心理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