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乃闭藏之季,冰天雪地,万物收藏。值此节令,人当顺应着闭藏之气,以迎冬季阳光,防避寒冷。磨擦肌肤腠理,活动躯体、肢节,呼吸吐纳,以御凛冽阴寒。肾属水,于季节为冬,在形体为骨。善养生者,宜按摩肌肤腠理,以养形体,以护阳表行气。冬主肾骨,而冬令闭藏,宜于肾气密固。所以隆冬数九,善养肾阴,不伤于冰冻,顺养肾气,以迎阳生,乃冬养之法。
一、功法保健
(1)盘膝正坐位,肢体放松,掌心按抚膝盖,以鼻徐徐吸气,以口缓缓呼气,做1~3分钟。
(2)双手掌心相对搓热,交替顺时针方向按摩陵泉穴、绝骨穴、大杼穴位,做1~3分钟。
功用:强筋坚骨,以利肾气;益髓和血,以养肾阴;补肾养阴,顺和冬寒时令以迎阳春;益肺补气,滋养肺肾养相生以益肾气。
二、药物保健
方剂:菟丝子二钱、胡桃二、杜仲二钱。
方义:菟丝子,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滋阴助阳之益。胡桃肉,入肝、肾、大肠经,具有温肾、补肺、助阳壮腰之功。杜仲,入肝、肾经,具有滋肝养肾,强健筋骨之效。孟冬、仲科、季冬之寒,闭藏天地,使万物蛰藏,驱寒生热,令人体冬养,此乃滋养肾阴,利于肢节、髓骨之方。
服法:将杜仲、菟丝子入砂锅内,加水8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滤取药液。再加360毫升水,文火煎至200毫升,滤取药液,两次煎取药液合并,加入胡桃,煎20分钟,饮食之。每晚服100毫升,连服三日,隔三日再服。
三、食物保健
冬月寒冷闭藏,宜驱寒生热,补肺养肾,肾得其养,以生肝木,则冬藏春发应乎四时,此乃康健之本。
洋葱:味甘,微辛,性微温,进饮食,健脾胃,理气宽中。
芥菜:味辛,性温。湿中散寒,宣肺化痰,开胃利气。
萝卜:味辛,甘,性凉(熟者性平)。益脾胃,消食下气,清热化痰。
胡萝卜:味甘,性平。补脾健胃,益肝明目,下气利肠。
甘蓝:味甘,性平。健胃,止痛,利五藏,明耳目。
洋芋:味甘,性平。健脾胃,补虚损,厚肠胃,止热咳,利肠道。
平茹:味甘,性微温。益脾胃,去湿邪,解拘挛。
番木瓜:味甘,性平。益脾和胃,助消化,驱虫。
羊肉:味甘,性温。补虚劳,壮腰膝,暖肾助阳。
雀肉:味甘,性温。补肾阳,益精髓。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润肠燥,清痰咳,除热烦。
栗子:味甘,性温。补肾脏,强腰膝,健脾益气。
莲子:味甘,性平。养肝明目。补肾益精,强筋骨。
枸杞子:味甘,性平。养肝明目。补肾益精,强筋骨。
柿子:味甘,微涩,性凉。清肺燥,化痰热,养阴润肠。
大枣:味甘,性微温。养心血,补脾胃,益肝,补虚。
龙眼:味甘,性平,养心安神,健脾补血。
糯米:味甘,性微温。补益脾胃,温中益气。
黄鳝:味甘,性温。补虚损,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
淡菜:味甘,咸,性温。养肝益血,补气益精,利五脏。
鲲鱼:味甘,性平。补吸益脾,充精液,益气力。
玉米:味甘,性平。健脾和胃,益心养血,利小便。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健脾胃,补虚益肾,除湿止泻。
黑豆:味甘,性平,补肾滋阴,健脾除湿,补虚损,长肌肉,解毒。
胡桃肉:味甘,性温。补肾阳,益命门,润肺滑肠,补养气血。
中医认为,冬至阴气盛极而衰,阳气渐长,白天时间愈来愈长,所以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冬至一阳生」等说法,冬至阳气初生,好比刚萌发的新芽,愈要小心呵护。所以冬至养生至关重要,冬至养生该怎么做呢?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1.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时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过度耗散,因此充足的睡眠是十分关键的,建议每晚21:00~22:00卧床休息,早上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活动。
2.多晒太阳
晒太阳是最好的生阳方法,不仅能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晒太阳时,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3.通风换气
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避免病菌和病毒侵袭身体内部。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4.防寒保暖
冬至天气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18~24摄氏度,外出人群记得佩戴围巾、帽子,可以选择方便穿脱的开衫、马甲,以适应不同的室内外温度。
5.要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
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冬季是生、长、化、收、藏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养藏”。
让心情保持平静,外表不露声色,这个时候还应当要注意保暖和躲避寒气,不要让皮肤轻易的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上面这些就是适应冬季“藏”这个节气的特点的 养生 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就会伤害到肾脏,到了春天就会发生“ 痿病 ”和“厥病 ”。
“痿病”和“厥病”就是手足软弱无力而逆冷这种情况。
因为冬季是春天的基础,“冬藏”好了之后,春天才能生发。
如果冬天没有很好的藏精、藏阳气,就相当于植物没有根一样。到了春天应该发芽,应该生长的时候却生长不起来了,就会发生“痿病”和“厥病”的这种病症。
冬季怎样顺应自然规律?
(1)晨炼要点——“必待日光”
(2)心态要求——“若有所得”
(3)饮食安排——“去寒就温”
(4)适量运动——“无泄皮肤”
(5)应时调摄——“补益肾元”
冬季 养生 宜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说, 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 。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时讲究养藏进补。
应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 使情志埋伏、深藏;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使阳气大量丧失。
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冬季 养生 注意足部保暖
冬季穿衣要做到轻、软、暖、舒适,所谓寒从脚入,足部受寒势必会影响内脏 ,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不足,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足部的保暖显得尤为重要。
故冬季应着透气性好的棉鞋和棉袜,并经常烘晒以保持鞋内的干燥。
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分布有300多个腧穴,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 。
冬季 养生 注意滋补肾脏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的血液循环随之减慢,中医认为寒邪强盛易伤人体的阳气,因此 冬季 养生 重在滋阴潜阳,尤忌生冷之物 。
《素问·脏气法时论》有言:“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四时调摄笺》中讲到:
“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
冬季滋补以养肾为先,饮食上应注意肾脏的调养 、热量的补充,冬季要少食咸味 ,以防肾水过旺从而影响心脏的功能。可以多食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
END
冬季6节气寒临大地,万物收藏,而寒为阴邪,易伤人之肾阳。因此,冬季6节气养生重在养藏固精,补肾敛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说:冬季三个月,是万物闭藏、冰冻地裂的寒冷季节。为适应冬季的特点,就应早睡晚起,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使精神守伏藏而不外露,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所得到的东西,把它秘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就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气的道理。这段话强调了在冬季6节气,人们应从精神调摄、饮食调摄、药物调摄、运动调摄等多方面人手,围绕“养藏”这个中心,重视自身阳气的养护。否则“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也就是说,如果冬季6节气不注意“养藏之道”,而损伤了肾中阳气,就会影响来年春天的升发能力,从而导致四肢枯萎无力,患痿厥病,损害健康。
冬季6节气是自然界阳气衰微、万物收藏、气候寒冷的季节。古人说:“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此时,万物生机收藏,阳气潜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雪压风寒,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处于休眠状态,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春天生机勃发。人与四时相应,自然界的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必然会应时令的变化而变化。这变化反映人体生理的适应性,正如《内经·灵枢》中说:“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和月相应也”。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与之相应,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是谓“阳气内潜”,这有益于精气的充养和积聚,所以冬季6节气是保健养生的最佳时节。
1.冬宜藏精,应时而养冬季6节气养生应根据“万物藏,肾气水旺”的特点,避寒就暧,敛阴护阳,调和阴阳相平衡,养“藏”而固肾气,增强体质,防病益寿。冬季,是一年的最后一季,历经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人们要顺应冬季6节气的特点而养生。如冬季6节气天气寒冷,阴盛阳衰,易患阳虚之症,无论是保健益寿,还是补虚祛病,都应注意以温补阳气为主,慎用或少用滋阴药物。
2.养阳防寒,起居调摄严冬腊月,寒风凛冽,雨雪纷飞,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万物凋零之象,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情绪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情志的变化更为明显。因此,精神调摄十分重要。冬季6节气精神调摄,重在安定心志,注意神情安静,不要使情志过激,以免骚扰潜伏的阳气。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这里即是指适应冬季精神调摄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调摄应顺乎于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指出冬季宜早睡迟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阴平阳秘。特别是阳气不足的人,当风起骤寒之时,尤宜早卧晚起。《理虚元鉴》说:“冬防寒,又防风。”《养生镜》提出:“冬三月乃收藏闭塞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故冬季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太低,易耗伤人体阳气;室内温度过高,又易劫伤阴精。冬季阳气闭藏于内,阴气在外,若调摄失当,过贪辛热暴暖,就会内扰阳气,迫其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之候。到了春天,就会发为温病,或诱发宿疾。这也是违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冬养阴”的摄生准则的。
冬季6节气在保暖的同时,应重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交换空气,防止因通风不良,引起头晕、胸闷等缺氧现象,导致呼吸道传播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的发生。室内也可放一盆水,或者养些水仙花和观赏鱼,以调节空气湿度。寒冬,人们的衣着,注意御寒保暧,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内衣以弹性良好为佳,贴身保暖。外衣要稍宽大一点,使气血流通,四肢伸缩活动自如舒畅。俗语说:“寒从脚下起。”足部与地面接触,散热量大,足部肌肉、脂肪少,血管较细,离心脏远,供血、保温性能差,一旦足部着了凉,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和泄泻等症,所以,冬季足部的保暖,十分重要。足部的保暧方法很多,除了穿着保暧性能好的衣裤、鞋袜外,平时还要注意多活动脚部,如跑步、竞走、散步等运动。尤其是每晚临睡前的洗脚,擦足心,既能祛除污垢、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并可防治感冒、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病症。冬天一般宜在室内活动,适其寒温。室内环境宜温暖、舒适、洁净,防寒以养精。
3.房事调摄,益肾蓄精冬季6节气养生,重在保持肾精的闭藏,这对促进健康长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明确指出,人若不知冬季养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频泄,那么身体必然日趋虚弱,虚则寒邪乘虚而入,并伏藏于体内,伏邪积郁日久,等来年春阳上升,必发为温病。《寿世保元》也说:“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唐代名医孙思邈则认为“当今少百岁之人”的原因,就是“不知节欲养精”。老年人由于肾精虚衰,导致髓海空虚而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等症状。肾主骨,故肾虚还能影响骨的生理,导致老年人骨质脆弱,出现腰酸无力、行动不便等衰老现象。可见“精气”虚衰,导致人体的衰老。冬三月“养藏之道”的重要内容就是保养肾精,做到房事有节制,以保持体内精气充足,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养性延命录》说:“冬常闭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附,人能法之,故能长生”,指出“冬一施当舂百”,认为冬季6节气应该实行绝欲,绝欲则精神气血有余,肾阳巩固,身体强健。同时,人体背部是阳经循行之处。寒冬季节,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背部保暧的方法较为简单,冬季有阳光的中午,可背对太阳晒上l~2小时,既可暧背,又可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起到杀菌、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的作用。也可穿一件贴身的纯棉、羽绒或皮毛背心,起到暖背作用。此外,冬季睡觉时注意不要让背部着凉。
4.运动调摄,护阳养形在冬季6节气严寒的恶劣环境下,人体机能易发生紊乱,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时,就会诱发一些疾病。如在冷空气刺激下,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防御疾病能力减弱,一旦遭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冬季,由于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增加,引起周围小血管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血液流变发生变化,可加重原有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病理损害,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栓塞、脑出血等疾病发作或加重,甚至发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症等,冬季多有复发,亦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要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锻炼。锻炼场所应以室内为主,风和日丽的天气,可进行适度的户外锻炼。这样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脉,又是增热保暖防寒的积极措施。冬季6节气养形,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人的体质,以动功为主,以适应冬季气候,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冬季6节气锻炼切忌在大寒、大风、大雪及雾露中进行,年老体弱者尤应避免。冬季6节气锻炼运动量要适度,《千金方》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这就说明,冬季6节气阳气潜藏,若运动量过度,则会耗散阳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5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季保健从净化室内空气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