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人体的阳气于冬季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皆已采用冬令进补,作为陈病强身的传统方法。
一般认为,冬月三九天是进补的最佳时候,是根据中医学“冬至一阳生”的观点确定的。“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由此,阴气始退,阳气渐回,这时候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补呢?
第一,要辨证进补。
虚人当补,但虚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气血、阴阳、脏腑、寒热,辨证施补,方可取得益寿延年之效,而不致出现偏颇。
气虚者的补法: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气喘、体倦、懒言、常自汗出、面色晄白、舌淡白、脉虚弱无力。气虚之人可选用下列补药: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可大补元气,是补气要药,《本经》谓“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近代研究证明,人参可调节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其所含人参皂甙,确实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用时,可用人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年老体弱之人;长服此汤,可强身体。人参若切成饮片,可补益身体,防御疾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怀参:是山药的别名,性平、味甘,功能长志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现代化学分析,怀参含丰富淀粉、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B1、B2、烟酸、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因此,食用山药能使人体摄入大量粘液蛋白,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可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过早发生动脉硬化;其次,食用山药,能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使用时,可用怀参研未、米煮食。
茯苓:性平、味甘淡,《本经》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历代医家均将其视为常用的延年益寿之品,清代宫廷中,曾把茯苓制成茯苓饼,作为经常服用的滋补佳品,成为却病延年的名点。近代研究证明,茯苓的有效成分90%以上为茯苓多糖,其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常食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血虚者的补法:所谓血虚,即是营养人体的物质不足,不能发挥濡养人体的作用,表现为不耐劳作、面色无华、苍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脉细。血虚体质者当选用下列补药:
龙眼肉:性温、味甘,《本经》谓其:“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其功能补心脾,益气血,清代大养生家曹庭栋在其所著《老老恒言》中,有龙眼肉粥,即龙眼肉15克、红枣10克、粳米60克,一并煮粥。若能每日早晚服用一、二碗,可用“养心益智,通神明,安五脏,其效甚大。”紫河车:性微温,味甘咸,《本草经疏》谓:“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返本还元之功。”本品具有养血、补气、益精等功效。使用时,可炖食,亦可研未服,每次3一10克,温水冲服。
何首乌:性温、味甘,《开宝本草》谓其:“益气血;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本品具有补益精血、涩精止遗、补益肝肾的作用。据报道,何首乌能降低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品使用时厂一般多为丸、散、煎剂所用,可水煎、酒浸、亦可熬膏。
阴虚者的补法:所谓阴虚,是指营养人体的血、津液、阴精皆不足,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体征是:形体消瘦,午时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多喜冷饮、不喜过春夏,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体质者当选用下列补药:
枸杞子:性平。味甘,《本经》谓其:“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本草纲目》云:“枸杞子补精血,益肾气。”近代研究,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硫胺、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钙、磷、铁等成分,具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防止脂肪肝、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太平圣惠方》载有枸杞粥,用枸杞子30克、粳米60克,煮粥食用,对中老年因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久视昏暗及老年性糖尿病等,有一定效用。
桑椹:性寒、味苦,《本草拾遗》云:“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变白不老。”本品可补益肝肾,有滋阴养血之功。近代临床常用于贫血、神经衰弱、糖尿病及阴虚型高血压。使用时,可将桑椹水煎,过滤去滓,装于陶瓷器皿中,文火熬成膏,兑适量自蜜,贮存于瓶中。日服二次,每次9~15克,温开水调服。
黄精;性平、味甘,《本经逢原》云:“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本品具有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之作用。近代研究证明,黄精具有降压作用,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浸润也有一定效果,故常吃黄精,对肺气虚有益,还能防止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在《太平圣惠方》里载有服黄精法,即将黄精根茎不限多少,洗净、细切、用流水去掉苦汁、经九蒸九晒时,食之。此对气阴两虚、身倦乏力、口干津少有益。
阳虚者的补法:此系气虚者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征是畏寒、肢冷、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舌淡胖、脉沉乏力,这种体质也即是人们所常说的“火力不足”,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低下。阳虚体质常用的补药是:
杜仲:‘性温、味甘,《本经》谓其:“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本品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科学研究证实,杜仲含有杜仲酸,为异戊已烯的聚合体,还含有树脂,动物实验证明,杜仲有镇静和降血压作用。
鹿茸:性温。味甘咸,《本经》谓其:“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品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效。近代研究证明,鹿茸含鹿茸精,系雄性激素,又含磷酸钙、碳酸钙的胶质、软骨及氯化物等。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能力,改善饮食和睡眠。是良好的全身强壮药物。单味鹿茸可冲服,亦可炖服。冲服时,鹿茸研细未,每服0.5~1克,炖服时,鹿茸1.5~4.5克,放杯内加水,隔水炖服。
第二,要注意不同年龄等情况的补益。
人的一生需经历儿童、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的发育和生理变化阶段。各个阶段人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变化来补益身体。此外,各年龄阶段人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也就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身体的影响,而给予适当的补益。
如青年学生日夜读书钻研,往往休息睡眠不足,产生心脾或心肾不足,表现为多梦、健忘、食欲不振等,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又如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尤其是脾胃未健,而又往往饮食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苡仁、红小豆等。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往往超负荷运转,不注意休息,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中华乌鸡精等。对于老年人来说,冬令进补为重要,因为老年人身体已经虚弱,再加上身患多种疾病,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补。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血虚补血,气虚补气。
此外,男女性别不同,补益方法也不同,如少女肾气未充,月经未潮,无病时补益以补肾气、益精血为主。补药药品可选用当归、白芍、紫河车等。还有,身体胖瘦不同,补益也不同,中医认为,“胖人多气虚”“胖人多痰湿”,气虚者补气,补气需健脾,故健脾益气是虚肿之人补本的方法。湿痰重应采取健脾利湿法,因为脾健,才能运化水湿,可选用云茯苓、苡米、党参、白术等;再如瘦人,中医认为多阴虚火旺,故冬令进补应用养阴滋液之补益方法,常选用百合、黄精、蜂蜜等。又比如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补法也不同: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常因思虑过度而耗伤心血,故要以补心血为主,可食用龙眼肉、莲子、牛奶等;而体力劳动者,在劳动中消耗体力大、出汗多,而中医认为,汗为津液受阳气推动从汗孔排出而成,出汗多便耗损气阴而不足,补益气阴可选用太子参、玉竹、鸽肉等。
第三,补勿过偏。
此指补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阴阳新的失调,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又比如:虽属气虚,但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导致气机壅塞,出现胸、腹胀满,升降失调。由上可知,补宜适度,适可而止,千万不可过偏。
只要掌握上述三条原则,冬季进补就会产生明显作用。若是对于医药卫生知识懂得不多的人,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千万不要盲目进补,应在辨明虚实,确认属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补。正如清代医家程国彭所指出的:“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
冬季进补固然重要,但其它养生方法亦不可忽视,最好能与其他养生法结合起来,如节房室、避风寒、调饮食等,这样有益于药补的吸收、利用、相得益彰。
养生是一个长久的工作,春夏秋冬的养生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欢迎大家阅读。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
春夏养阳
春夏怎么养阳呢?春天主生发,气生发而阳光开始明媚,万物复苏。《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阳光,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去晒太阳,让我们抒发肝气,让我们的生机和气机随着春气来运转,这就叫做四气调神。所以,春天养生的重点是怎么样把你的肝气和五脏气与春气来合拍、来协调。
春季养生以升发疏畅为特点,我们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春天的气候促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与肝脏的生理机能相关,若肝脏失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夏天的时候,万物茂盛,阳气旺盛,这个时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机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来维护我们的生命。夏天重在养心,要多一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我们的心火、对清我们的热都很有好处。夏天我们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关于肉,我们就多吃一点性寒的、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应该少吃一点鸡肉等性温的东西。另外,我们尽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这样吃东西对我们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处。
夏天的最后三十天,是养脾的时候,脾主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养化,就是要把东西煮熟了再吃。而且这个时候,大地要进入到成熟的阶段了,谷子在灌浆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这个时候是我们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
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还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所以心气也最易耗伤。
秋冬养阴
秋天的时候是"入地户"的时候,我们常说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则"入地户"。入地户时,万物要开始收藏,我们人体也要养收。天地经过了春夏以后,似乎也累了。万物该长的已经熟了,果子、庄稼都收藏了,这个时候呢,人也应该转为休息了,这叫作"收"。
秋天主要要养肺。肺经过了夏热的燥,到这时就要多吃润的东西,比如梨、藕、杏仁、贝母、百合这些东西,来养我们的肺、润我们的肺,收敛我们的肺气。
秋天湿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节。秋天天气干燥,"燥"易伤肺,使气宣发的功能受影响。从而引起干咳少痰等症。所以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就是秋养肺的理论依据。
到了冬天以后,就主藏了。这个时候万物都闭藏,动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谢了,树叶也落光了,那么人呢,人的身体也该休息了。冬天最重要的养生就是养藏,藏什么呢?藏精,藏好了精则来年不会生病,所以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曾经有一个患者来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我说你冬天干嘛了,他说这个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涂。其实这就是他在冬天没有藏精补养身体而造成的后果。我告诉他现在补一补吧,赶快来个"春眠不觉晓",通过睡眠保养好精气。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法则
时令养生法
时令养生法的精髓在下按照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凋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比如顺应春夏生长之阳气盛而养阳,顺应秋冬收藏之阴气盛的特点而养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时令养生的基础上形成的重要养生原则。
春季养生法则
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生机勃发,故称凡为发陈在自然界呈现出一种新牛的状态,万物欣欣向荣。在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败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随着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这是适应春季的养生法则及方法。
夏季养生法则
夏季的三个月,万物生长华丽茂盛,故称其为蕃秀。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通,植物开花结果。当此之时,人们应当晚睡早起,切莫厌恶白天过长,保持心情舒畅,使精神之花更加秀丽,使阳气宣泄通畅,对外界事物有浓厚兴趣,这是适应夏季养生的法则及方法。
秋季养生法则
秋季的三个月,自然界呈现出一派丰收而平定的景象。秋风劲疾,秋高气爽,景物淸明。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可效仿鸡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促使精神情志安宁,以缓和秋季初凉的伤伐,收敛精神情志而不使其外散,使秋气平定,肺气清肃这就是与秋季相适应的,可以保养人体?收?气的方法与原则。
冬季养生法则
冬季的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阳气深藏而叨寒之气很盛。风寒凛冽,水结成冰,大地冻裂,在此时,人们应当早睡晚起,必待太阳升起时起床,使精神情志安宁而不妄动,如同潜伏起来一样,离开寒冷气候的刺激,尽量保持温暖,不要过多地出汗,损伤正气,这是适应冬季?藏?气特点的养生方法和原则。
《黄帝内经》认为,天地是按照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运转不息的,我们养生也必须按照这个规律适时调节。违反了这一规律,必将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调,使身体致病。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春夏秋冬养生相关文章:
1. 中医养生春夏秋冬
2.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
3. 浅谈四季养生
4. 春夏秋冬养生之道常在
5. 四季养生的好处
6. 四季养生食谱
7. 四季养生饮食食谱
冬季养生的时候需要注意合理膳食、多做运动、有规律生活作息等。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冬保三暖 1、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2、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3、脚暖: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冬养三法 1、热水泡脚:在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 2、冷水洗脸:在冬天,面部皮肤由于气温低的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用热水洗脸,当时会感觉温暖,一旦热量散失,毛细血管又恢复原状,这样一涨一缩,易使面部皮肤产生皱纹。而晨起用冷水洗脸,顿时就有头清眼明的感觉。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其冬令保健作用还在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当然,冷水温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3、温水刷牙: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调查显示,人的牙齿在35-36.5摄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因此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含漱,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药物养生 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人体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冬季,是体虚之人进补的好季节,但“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进补时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冬季进补还需分男女老少,人的一生需经历不同的发育和生理变化阶段。各个阶段人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年龄阶段人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变化来补益身体。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老年人身体虚弱,再加上身患多种疾病,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 冬季进补莫过激 进补是为了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使身体更健康,但如果进补过偏,则补而成害,使机体又一次遭遇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气。所以进补要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1,冬季养生,中医名词。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2,养生方法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3,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阴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情况有恶寒、脘腹冷痛等。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它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4,炖补养生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人体阳气受损,饮食调养应以“补”为主。补法中以炖补为佳,炖补制作时间长,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而且还可以适当加入药材,以增强疗效。炖补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选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羊肉:冬天吃羊肉非常合适,因为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说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物。鹅肉:自古以来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常食鹅汤、鹅肉,可以防治咳嗽,还能补益五脏。鸭肉:冬天除吃一些能补阳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养阴,鸭肉营养丰富,是滋补妙品,尤适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特别是低烧、虚弱、食少、便秘和水肿的人,食鸭肉最有益。
冬季养生要根据万物收藏,肾气水旺的特点,在衣食住行几方面注意调理。现将平时收集的有关冬季养生的资料,展示于此。 衣冬季气候寒冷,衣着应以温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因为适体的衣服有如养生之妙药。 食冬季饮食上应以保阴潜阳为原则。元代营养学家忽思慧,在他编著的《饮膳正要》中指出冬气寒,宜食以热性治其寒。主张进热食,并给予温补阳气类膳食,故多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麻雀蛋、木耳、龟等食物。不可食用生冷食物,宜食用菠菜、豆芽等新鲜蔬菜。冬季饮食宜少咸增苦,以养心气。因为冬季肾水正旺,咸属水、心属火,多食咸味则助水克火,令心受病。心属苦味,多食苦味之品,以保心肾相交。冬季起床后可先进热饮,如乳酪莲子桂圆枣汤之属,以益心脾;或饮醇酒,以鼓舞胃气。由于冬季活动减少,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因此,老年人饮食不宜过饱,食后可摩腹、缓行以助消化。 住冬季起居,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以护人体阴气,使人体阴阳平衡。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太低,易伤人体阳气,室温过高,则易致疲劳,还易引发外感和其它疾病。冬夜临睡时,叩齿三十六下,晨起亦然。 行大雪天外出归来,脚寒不可立即以热水浸洗。触寒而回,寒若未解,不可便吃热汤热食,须少顷方可。冬日将起床时,宜拥被披衣少顷。长期冷水漱口,可除齿患。牢齿之法,宜晨起叩齿三百下为宜。 冬季练功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体质情况而定。气候异常时,清晨可在室内活动,以静功为主。风和日暖之日,清晨可在室外活动,以适应冬季气候,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4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季养生法——起居保健
下一篇: 怕冷不全怨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