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惩罚孩子也需要人性化(如何惩罚孩子才有效果,是不是越狠越好)

医案日记 2023-06-03 14:04:16

惩罚孩子也需要人性化

早先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篇小文,也不记得是哪个国家做的一个调查,是有关惩罚孩子的。具体数据也记不大清楚,只是调查显示,收入低的家庭孩子挨屁股的几率要比收入高的家庭孩子挨屁股的几率高。而且收入越高孩子挨屁股的机会绝少,甚至没有。举的例子说,收入低的穷人家好像惩罚孩子的手段只有孩子的屁股,收入高的家庭相对的家长的惩罚手段可以是没收孩子的游戏机,关掉他们正在进行的网络游戏,强行取消他们别的一些娱乐项目等等。甚至有些富人根本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就很少,更谈不上打孩子屁股。 前阵等车,无意听到一对夫妻在做教育孩子的闲聊,说起体罚孩子,妻子说现在很少有家庭会打孩子。想想好像也是,记得刚结婚,住过一年过渡房子,一个几排平方组成的大杂院。其中一家孩子7、8岁。那家妻子没有工作,丈夫好像是部队转业,文化似乎也不是很高,老婆在农村刚随他出来。儿子看起来很聪明,也极其的顽劣。平时在邻居家用个弹弓敲坏人家一块玻璃,门前的自行车上班才发现莫名其妙的被放了气。后来的这些种种恶作剧几乎都是那个孩子所为。

学校的表现也是很差,好像每次家长会回来和有证据证明他在邻居那里造成严重后果的恶作剧,小孩子就会遭到父亲的毒打。其实有很多时候看到那个孩子一些令人讨厌的恶作剧也是觉得恨恨的,可是看到他挨打却觉得他很可怜。特别是大杂院的一对老夫妻,每次听到那个孩子被打只要在家就会急急慌慌的去敲门阻止,虽然他们也受到过那个孩子的害!

总之每次看到那个父亲近似虐待似的打孩子一直都在想:将来我如果做了母亲绝对不会这么体罚我的孩子!只是在那会这么残暴体罚孩子的好像也不止他们一家。后来这样的想法一直坚持到小东西一两岁而已:因为一两岁的小东西好像还不大知道反抗。

以后在小东西长大中,开始学会撒谎时就忘记了曾经的那些拒绝体罚的“誓言”,也曾经学着别人那些很残忍的手段体罚过小东西,只是发现体罚得到的效果却很不明显。有不少的老师朋友,包括我的父母都是绝对不提倡体罚孩子(父亲一直没打过我和小弟的)。之后开始改变着,后来证明鼓励和用些人性化的惩罚手段效果竟然很明显。曾经的那些“哪个孩子不挨打”“棍棒下面出孝子”越来越发现不大适应现在的现实。

前阵弟媳因为点小事情对小侄子体罚好像也挺厉害,小侄子极其倔强,即使有错也绝对不承认!惹到弟媳的后果就是受到皮肉只苦。现在的小孩子好像早熟也知道深沉似的,小侄子受到体罚的第二天几乎哑言:任何人的招呼他都不回应,眼睛也有些发直,当然的家中户外都是面无表情。母亲很怕,找各种哄他开心的理由,小侄子也只是第三天差不多才恢复正常。因为附近有家孩子在父母经常性的体罚过度中孩子的心理发展已经呈现着不健康不健全。

最近一次,弟媳又是很厉害的体罚小侄子后,小弟上班又远,一周才会回来一次,母亲觉得是该和小弟“说说清楚”的时候了。

其实就好像前面说的,说收入和体罚孩子的关系可能是几率稍微的明显些而已。不过低收入家庭不体罚孩子的一样有很多。孩子有错可以惩罚,但惩罚不是和虐待似的毒打联系在一起的。让孩子改错是目的,只要可以达到目的多些人性化不是更好?

(搜狐)

如何惩罚孩子才有效果,是不是越狠越好

你好亲,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惩罚往往是无效的。

心理学上,惩罚是指对个体的行为,施予痛苦或剥夺利益,以使其不再从事该行为的方法。它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叫做正惩罚,它要求实施令人厌恶的刺激,比如违章停车获得罚单,强化你按照规定停车的行为。

另一种叫做负惩罚,它要求消除强化物,比如小孩子淘气被打屁股,让你减少实施某一行为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都非常依靠惩罚或者实施威胁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在大人设定的规矩中玩耍和成长。一旦孩子越过了界,或者作出了出格的事情,家长们就开始用惩罚的方式了,比如“回你房间闭门思过,不许出来”“我再也不允许你看电视、玩游戏了”甚至还会出现打骂孩子的情况。

但我们会发现,在惩罚行为发生的开始或者一段时间里,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能够得到明显的“纠正”。但往往过不了多久,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孩子们还是会恢复原来“熊样”,丝毫不会因为惩罚行为而有实质性的改变。

为什么对于孩子不良行为的惩罚没有长久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于孩子的惩罚难以持续执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当惩罚的威胁消除以后,惩罚所具有的压制行为的力量通常也会消除。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们一直严格地执行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是不可能。当孩子们在多次“斗智斗勇”中知道家长实施惩罚的可能性不大的时候,惩罚的威慑力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

2、不良行为带来的满足感可能让孩子们认为惩罚是值得的。比如,孩子因为过度沉溺于电子游戏而导致被家长惩罚。在孩子看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的成就感,远胜于家长们“外强中干”的惩罚行为。于是孩子们不惜铤而走险,而一旦侥幸没有得到惩罚,孩子们甚至会认为是一种额外奖励。

3、对孩子的惩罚往往会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在很多心理学的实验中,生物体在受到惩罚的时候往往会尝试逃跑或规避进一步的惩罚,甚至会引起逆反的攻击行为。其实,对于孩子的惩罚也是一样。那种涉及疼痛、羞辱的惩罚,尽管短期内能够起到纠正不良行为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这种惩罚会在孩子内心植入了暴力的种子,使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更具攻击性(社会上那些具有攻击倾向的少年犯往往曾经在家中受到过父母的虐待)。另一方面,惩罚也会让孩子们变得忧虑、恐惧和缺乏安全感,进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或抑郁症障碍。

4、对于孩子的惩罚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对于不同的孩子(男孩或女孩,大孩或小孩。亲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祝你生活愉快。

孩子教育中,惩罚孩子的利与弊

两种不同教育观点,一方面,是“代代相传”的“教子经”;尤其是传统教育影响,体罚孩子作为一种传统,惩罚被人们一代一代不假思索地承袭了下来。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的理论书,常常自相矛盾,比如,《千万别管孩子: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千万别管孩子》、《老师,千万别管孩子》; 《孩子不能不管 》、《孩子一定要管》等。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孩子的观点,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给父母一种教育孩子错误理念: 那就是,一个是孩子不应该惩罚;一个是孩子应该惩罚!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想立竿见影地把孩子给尽快“管住”、“镇住”,用武术话语,就是“一招制敌”,老老实实写作业;有这种思想的父母认为,对于“爱心、宽容、包容、民主、平等、自由、什人性”等教育孩子,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胡说八道”,明明的孩子把我气的“死去活来”,我难道说还有客气教育孩子吗?那么“无法无天”的孩子“蹬鼻子上脸”,我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威信荡然无存,还怎么教育孩子?
因为,在过去上千年,我们的传统就是主要靠体罚教育“当家做主”的,所谓“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这些古训都强调了“打骂”的育人重要性。
这些年,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出现,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霸王、小皇帝”,这就是,有的父母对于由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谁还能批评和惩戒“霸王、皇帝”?况且,一旦孩子被惩罚出了什么问题,谁担当得起?
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惩罚教育”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就是“赏识式教育法”“夸奖式教育法”“快乐式教育法”了,“惩罚教育”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
于是,迎合父母的教育理论应运而生。
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有“赏识、夸奖、快乐”,可是,一味的“赏识、夸奖、快乐”,就远离教育的“轨道”。
然而,随着“赏识、快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学校教育,老师们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教师纷纷发出“老师越来越难当”的感慨,消极应对的结果是,包括肇事孩子在内的多数学生利益受损。
一时间,在教育孩子要不要惩罚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有着争论。一度时期,不少人对惩罚持反对的观点,提出“教育,拒绝惩罚。”有人认为,惩罚,是教育评价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病态形式,是教育者的一种大忌,有百害而无一利。
事实上,就“教育”本身来说,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
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没有惩罚,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其实,就教育本身而言,不仅有“表扬、批评、奖励”,而且应该有“惩罚”制衡、制约。
“惩罚”教育,从某方面来说,也是挫折教育的一种。
所以,没有惩罚,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不过,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家庭教育,父母在“惩罚”孩子的错误,应该用其利而避其弊,不应当以其有弊而弃其利。教育不能滥用惩罚,但也不能没有惩罚。教育不能拒绝惩罚,教育应时刻保留惩罚权。
惩罚有法但无定法。只要父母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惩罚,教育惩罚就一定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这里应该郑重的说明:不管怎样的“惩罚”教育,都不能以“青红皂白”的“体罚”教育以及“突然袭击”的打骂教育来替代,要知道,惩罚教育与体罚教育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偷换概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1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