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单亲家庭教育误区及其影响

医案日记 2023-06-03 13:57:04

单亲家庭教育误区及其影响

当前,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亲学生越来越多。

如何搞好单亲学生的教育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不少家庭在不断地探索。但是,有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方法做,至使大多数单亲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在此教育误区之下产生的心态,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单亲家庭教育的几种主要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在社会上已经是异军突起。单亲学生教育已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已达到1500万个以上。如果按每个家庭一个学生计算,我国就有1500个学生生活在只有父亲或母亲的残缺的家庭里。这仅仅是指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所形成的单亲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因父母长期两地分居而造成的“单亲”家庭也有不少。另外,近些年来,在扑面涌来的商潮下,许多家庭因贫穷所迫,不得不实行“一家两制”。父母一方远离亲人,离乡背井到外地打工。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家庭也成了实际的单亲家庭。在较长的时间里,学生在家中所受的教育也仅仅只有父亲或母亲的。

社会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父爱和母爱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在单亲家庭里,在失衡的“爱的天平”上,学生往往背负着超重的父爱或母爱,单亲家庭给学生成长造成了不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往往走向极端,步入误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尽单亲学生平时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以及心态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在家中所受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单亲学生家庭教育误区下的心态作简要分析。

一、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学生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

古人常常告诫我们“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也就是说对学生施给过多的感情,这叫做感情过剩。不论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行为是否正确,父(母)一概予以满足。有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也不加以纠正,甚至对其出现的错误,违法乱纪或反社会的言行举行加以庇护。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很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地形成,直接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学生将来犯罪的温床。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支持者、护送者。

受到这种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很任性,好胜心强,寻求各方面的满足。受不了一点儿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这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金钱教育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社会是金钱的社会,现在的家庭是金钱维持的家庭,现在的人更是金钱铸就的人。走出家门,来到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谈论的……无一不与钱有关。在当今的社会上,没有不需要钱的地方,也没有不需要钱的时候。学生生活在这样,“金光闪闪”的世界里怎能不被金钱所迷惑呢?况且,有很多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小商店、小卖部、小摊位、小餐馆等在学校及其附近到处可见,应有尽有。学校食堂早、中、晚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你说学生没有钱行吗?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已经摆脱了贫困,有的已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则是“大康”人家了。俗话说:“千万元不算宝,百万元满地跑,十万元知多少,万元像根革。”这形象地表明了当前人们的经济状况,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学生向家长要几个零花钱并不在话下。特别是单亲家庭的父(母)亲,为了弥补自己对学生感情上的过失与不足,为了让学生适应周围的“金钱”环境,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将大把大把的钞票塞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在用钱方面的需要。某班有一个单亲学生,其父亲是个律师,比较有钱。期初将一个四千元的存折交给学生,作为一学期的生活费。结果,该生不到两个月就用完了。实际上,父亲的这种行为,使学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学生挥金如土,用钱如流水。进馆子、住宾馆一月少则八百元,多则数千元。这严重地影响他们正常的发展,父(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学生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大吃大喝的习惯,导致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暴力教育

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经常发生。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暴力教育是指单亲家庭中的某一成员对其他成员在精神上、经济上、肉体上以及性行为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最常见的是离异夫妻一方对老人或对学生所进行的。发生暴力和虐待的原因大致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由婚姻破裂,与老人之间关系不佳,受学生的拖累,经济上发生拮据而发生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工作条件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老人和学生施以暴力和虐待。

在我国,由于人们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颇深,又加上有些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认为他的孩子生来就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就有权对其进行“管教”。况且有的家长生性就粗暴,略有不顺或不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家长为刀俎,学生为鱼肉的现象司空见惯。

不管是离异夫妻一方对老人还是对学生施予的暴力和虐待,以及夫妻之间因离婚而进行的暴力和虐待,对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学生,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学生性格内向是普遍现象。学生在家里遭到暴力和虐待之后,常常产生一种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换,发泄到学校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报复”,并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这种单亲家庭教育环境,不可避免也促成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和抑郁。学生只能把在家里听到的看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全部积压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这种心态和性格将会不断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之事,最容易走极端。

单亲家庭中出现暴力和虐待是异常可怕的。本来父母离婚就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创伤,现在则是雪上加霜。这种教育环境,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对学生成长十分不利。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现在的学生一般来讲经不起挫折,心理脆弱,毅力与意志缺乏。而生活在这种家庭之中的学生,往往意志坚强,经得住大小波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锻炼意志的作用。

四、家庭“主妇”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几乎常常听到有人说到某家的学生真勤快,家中所有的事都干。父母强调学生参加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是可以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单亲家庭中,学生往往是做家务的机器,承担着各种家务劳动。离婚后的父(母)亲,由于长时间生活孤独、苦闷、烦恼,久而久之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甚至情绪不稳定,大发脾气,朝学生身上发泄。让学生从事更多的家务劳动,这也成了对学生进行虐待的一种手段。另外以前由于父母共同承担的家庭经济支出,现在完全由一个人来担负,经济出现了极度紧张。无法雇佣保姆或佣人,学生自然充当了这种角色,本来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学生就缺少一种父(母)爱,精神上难以承受感情上的贫乏,身体上更加承担不了繁重的体力付出。很多学生因此放学后或放假后不愿回家,在社会上游荡。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学生,其身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摧残。

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要有一定的度,超越这个度,学生教育就会出现问题,、在单亲家庭里,不应该出现学生充当家庭主妇的现象。劳动的强度要以学生生活得自由自在、高兴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否则将有碍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五、“圈地”式教育

美国有位科学家曾经做过“感觉隔离试验”。这种试验就是把一个人放在完全与外界信息隔离的房间里,经过几个小时,便发现此人会产生幻觉。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发现此人神经失常,精神崩溃。这个例子告诉人们,人需要与外界接触,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从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圈地”式教育,通俗他说就是把学生活动的场地严格地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减少或断绝与周围学生的交往、接触。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事物发生联系,而同周围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般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视其宝中之宝,非常担心其安全,常常把学生限制在家中或规定的圈子内。有的单亲家庭干脆把孩子长期关在家里,不允许与附近的邻居学生交往,更不允许与已离异的父(母)亲来往。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本来就缺少父(母)爱,心中积淀着许多痛苦,需要与同伴交往。

美国著名学者H·奥托提醒我们:“把一个人与世隔绝,是现在能够采用的最严厉的刑法”,对学生实行“圈地”式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应有权利的剥夺,是家庭最不仁不义的表现。

六、“放羊”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当前一般家庭在学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单亲家庭也不例外,这种教育在43.32%的单亲家庭中存在。

谈到放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就是指牧羊人在茫茫的原野上让羊群随意奔跑,主人无需对其施加任何管制。

在单亲家庭里,孩子需要较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而且需要倾心置腹地交心谈心。但是,由于父(母)亲整天平作繁忙,人际交往繁多,且以前由于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务事现在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学生厌恶,因而对学生的教育无暇顾及,不得不实行“放羊”,对学生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学生在其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印象。如果对学生不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学生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概念。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学生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学生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学生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学生犯罪创设了条件。

目前,单亲家庭日益增多,青少年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都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好所造成的。当然这并非是我国特有的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发达国家尤为突出。在单亲家庭里,父(母)亲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病,教育往往走向极端。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学生幸福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学生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而且心理学、教育学也明确地告诫我们,学生心理异常与恶劣的环境有关,单亲家庭本身就是一种极坏的家庭环境。前面所提到的六种教育,既是单亲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完整家庭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人父母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为他(她)的前途着想,否则学生的成长将不堪设想。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千多万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通过法律等途径来对他们加以保护。

但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明天更加美好,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楚山推荐)

家庭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导语:有人说,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在家庭。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但是我们有些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误区。

  一、重投资、轻亲情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中国的父母尤甚。可很多父母从孩子很小或刚刚出生就交给老人或保姆看护,职业者去职场拼搏,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在为孩子物质生活的提高而努力,殊不知婴幼儿最需要的不是物质的充足,而是亲情的呵护。

  保姆看护孩子,和孩子交流的少、抚爱少,孩子很难有一种来自亲人的温暖、快乐。而父母带孩子不但自己给孩子一个融洽愉快的氛围,就连自己的亲朋好友也会逗逗孩子、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这些都会为培养孩子乐观开朗友善的性格创造良好的条件。

  老人带孩子,对孩子有爱有呵护,可他们相对年轻的父母思维缓慢,行动迟缓,容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这样会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性和冒险性。而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父母会带孩子到处玩,游乐场也好,郊外也好,耳濡目染的会让孩子活泼、勇敢,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

  即使是大一些孩子也不能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绍兴浈江区常平镇实验学校1400名学生中有567名留守儿童,校长曾宪法说这些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普遍性格内向、冷漠孤僻。青春期更易叛逆,出现上网吧、打游戏机、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对孩子来说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很难得以弥补的。

  吉林省长春体育大学大三的学生高翔在家中挥刀砍死养育了自己的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并拿刀指向了自己的父亲……后来经司法鉴定高翔有严重的抑郁症,事发前一天晚上,他在家中服用了14片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导致行为失控。可他父母根本不知道他患有抑郁症,因为他的父母早已离婚,各自组建了家庭,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亲振振有词的说:我给他买的手机、电脑,连将来结婚的房子也买了,毕业后的工作也安排了。可他给孩子买回了幸福和快乐了吗。

  二、重择校、轻自身

  正是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使得择校风越来越严重,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为孩子选择学校,不惜重金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从家长到孩子都觉得选择一个最好的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各方面就全交给学校教育和管理。

  从家长到孩子都失去了发挥主观作用的积极性。可我们想想,在幼儿园、学校中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他们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家长面对一个孩子,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及时掌握孩子的状态,及时教育孩子。即使识字这样的学习能力,如果在学校,老师需要让他坐在座位上,大家一起学。

  如果是父母可以随时随地的教给他,如食品袋、玩具盒上的字,以及街道上的标示牌等等都可以念给他们听,不知不觉中,是懂非懂中他们就知道这些字的意义了,自然而然的也就认识了。家庭教育不但有及时性,还有连续性,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要换不同的老师,老师对孩子的各方面的特点了解的不全面。只有父母最了解孩子,更能因材施教。

  三、重智商、轻情商

  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胎教开始就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殊不知一个孩子他的智商再高,如果性格孤僻、脆弱、暴躁,不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也很难有所成就,甚至会出现很多问题。药家 鑫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药家 鑫从小就是父母、老师和邻里眼里的“好”孩子,钢琴水平已达到10级,是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可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却在撞人之后对伤者连捅八刀,致人于死地呢?这也折射出当代教育中情商教育的缺失。不仅仅是药家 鑫这样一个个案,近年来关于孩子厌学、网恋、早恋甚至犯罪的报道屡屡出现。他们冷漠、固执、自卑,情绪不稳定,不愿与父母沟通。人们习惯地将这些孩子称为“问题孩子”。

  据教育学家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正常的,有的是甚至智力超常。但他们情商相对较低,情感世界是一片荒漠,而这从本质上讲并不是孩子的错,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于他们在0-12岁,接受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情商教育严重缺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情商教育,进行情商培养,培养孩子自信坚强的品质,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主要的环境,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让孩子在一个愉快融洽的环境中成长为生理、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拓展】十大家庭教育误区

  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身体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违背孩子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儿童化,使孩子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往往付出大量时间与心力,而事与愿违,误了孩子。

  七、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八、惩罚多于表扬,滥用惩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九、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十、忽视孩子体育锻炼

  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让孩子玩,或认为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家长重视疾病卫生,超过重视体育锻炼,这多少有点舍本逐末,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之一。

  上班族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不要对孩子许下无法履行的承诺

  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许下无法履行的承诺,一旦诺言许下,则一定要做到坚守不变。无法做到言行合一的父母永远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甚至父母子女间最基本的信任也会因此受影响。

  二、不要让孩子产生疏远感

  孩子幼时所承受的孤独及疏远感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无论工作有多繁忙,父母也不要长时间地远离孩子,要始终将孩子视为生活的中心。

  三、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家庭禁忌

  夫妻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口角,但切记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看着父母“张牙舞爪”、相互谩骂,孩子便会陷入一种极度不安与恐惧当中,这最终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

  四、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看不得孩子笨手笨脚的样子,会帮助他们处理一切事务;另一种即使心中极不耐烦也会等着孩子自己完成所有事情。所谓熟能生巧,在反复的尝试过程中,孩子便会掌握独自处理事务的要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中获得自信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才是万金难求的。

  五、不要因为上班就对孩子感到内疚

  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上班一族便对孩子产生愧疚之感,更不要因为自己在孩子的问题上稍有疏忽便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惋惜、自责,这只会使孩子对你有更多耍性子的借口,或者说会留给孩子继续依赖于你的余地。

  六、命令般的语气会令孩子的心情变坏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发号施令或指手画脚。因此,在打算与孩子共同完成某事或希望孩子处理某事时,记得要婉转地对其加以劝导,而不是采用强硬的语气发布命令,最好能够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或是建议,使孩子自觉地做出处理。

  七、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妈妈不应一味强迫孩子学习,而应首先了解孩子对于什么事物感兴趣,最好带他进入相关领域体验一番,从而自然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动力及关注度。须知,强迫孩子学习极有可能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叛逆心理,并对学习失去兴趣。

  以上是上班族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出现的七个误区,希望各位家长教育孩子时多加注意,尽量避免出现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孩子的目的。

  高考家庭教育的误区

  高三考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四大误区、三大盲区、一大灾区。请家长们注意自我解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误区一:无视世界观教育

  孩子世界观的形成期主要在高中阶段。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能让孩子憧憬未来时有良好的心态。在这非常时期,许多家长将太多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放弃了世界观的教育。

  建议: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可利用与孩子散步、聊天的机会,把自己对人生的美好体验,对生命的真情感悟告诉给孩子,让孩子体会,切忌对孩子进行硬性灌输。

  误区二:漠视心理变化

  高三学生很敏感,心理波动也很大。但孩子的心理变化容易被家长漠视,而这可能会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出现心理疾患。导致心理变化的因素很多,生理、生活、友情、学习、考试等都是刺激源。

  建议:家长应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提早预防。

  误区三:轻视子女自尊

  不少家长将读高三的孩子当作小孩,打骂后哄几句就完了,殊不知这样做轻视了孩子的自尊。

  建议:家长此时要学会尊重子女,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如尊重子女的隐私权,包括保密低考分等,另外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训斥、打骂、贬损、挖苦孩子。

  误区四:忽视与老师接触

  现实中,一些家长在孩子读高中的三年里没去过学校。

  建议:高三时期,家长与孩子班主任的接触显得很重要。如果到校不方便,可勤打电话与老师通联,尤其是在大考前后,更应保持联络渠道畅通。不过,访问老师的事,不宜在孩子面前提及,以免引起误解。

  盲区一:手“宽”过海

  高三的一年,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走向、职业选择,家长乐于包办。如不顾孩子自主的选择,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是在孩子面前鼓吹向钱看、随大流的就业观。试想孩子要朝自己不感兴趣的方面努力,积极性定会受挫。

  建议:家长应与孩子多谈理想,少谈现实。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激活并保持孩子的良好爱好,因为孩子的兴趣中常常蕴含着其对未来就业的取向。

  盲区二:心“乱”如麻

  高三是非常时期,凡是对孩子学习的投资,家长概不吝惜。从习题集到复习软件,备考资料可谓应有尽有,不仅如此,家长一旦听到风吹草动,会设法将最新复习资料弄到手。结果却是,孩子用不了、吃不下、看着烦。

  建议:家长应将乱如麻的心理疏理一番:

  1、置办必备且有能力买的硬件,可有可无的一概不要。

  2、指定的资料一套即可。

  3、适当翻阅子女做过的试题,督促子女做好各科更正笔记。

  4、对偏科的孩子,可考虑请家教及时补课,但不宜过滥。

  盲区三:心“细”如发

  高三考试频繁,许多家长比孩子还要忙:听说考前要营养,便给孩子服各种营养补品;听说考前要休息好,便不惜打断孩子的复习催促其休息。结果弄得孩子无所适从。

  建议:备考期间,家长最好一切如常,不要让孩子在饮食、起居上有太大改变。必要时可陪孩子散散步,说说闲话,讲讲趣闻,以松弛神经。

  灾区:对孩子轻言放弃

  “老师,我的孩子没救了”、“我管不了孩子,随他便吧”……由于家长对子女从小期望甚高,但见到孩子高三学习中屡考屡败时,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让家长们挂起了“放弃牌”。这是家庭教育的“灾区”。

  建议:家长要懂得育人本来就是一项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工程,半路放弃孩子等同于扼杀孩子,也是家长的失职表现。

  单亲家庭教育误区

  误区之一:情感暗示过多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误区之二:一味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你爸爸没有文化,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误区之三: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案例:单亲妈妈的苦与乐

  10年单亲妈妈的经历让我常常会想,生活是我最公正的朋友,生活给了我一些磨难,转而之间却发现那是笔好大的财富,我真诚地感谢生活。

  或许我的感受比任何一个单亲妈妈都来得强烈,那时儿子只有两岁,上海连个亲戚也没有,就这样离婚了。直到现在都不愿意去回想当时的那种无助、失落和茫然。

  生活又重新开始了,这才发现,作为一个单亲妈妈,你要面对的东西比常人多得多。首先要振作,不能消沉,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你要永远从容不迫,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单亲妈妈还要在面对一些流言和无端的猜测时,具备超然的气质。单亲妈妈既是社会人,要做好自己的职业,也是孩子的母亲,要培养好孩子,一个人在挑两个人的担子。我也看见周围有些女人,离婚后就此消沉下去,或草草再婚,或放纵自己,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我想我决不会做这样的女人!

  面对孩子时,常有一种责任感在告诉我,要珍惜自己,要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这些年除了做好工作外,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已有几十万字作品。我的中篇小说《爱情咒语》在北京一家大报连载,赢得读者喜爱。我想告诉天下所有的女人,只有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才能重新塑造自我。

  我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华人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华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华人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

  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华人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

  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一个小矛盾就会引爆冲突。

  ●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

  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父母不该把爱当作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挡箭牌。

  ●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

  华人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时,一般会存在什么问题?

决定自己的困难,他们会更多地思考人生。会比同龄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更成熟。偶尔处于这种状态并不是坏事,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这种单亲环境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能够对此事掉以轻心,彼此释怀,孩子收到的信息就是阳光,不会有任何负面信息。单亲只关心自己的新生活,而忽视了孩子,孩子就会容易沉迷。从性格的极端来。

幼稚的成熟与单亲与否无关,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重要的是育儿方式,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健康。你不可挽回地成为单亲家庭,单亲父母的压力和负担还是很重的。单亲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将注意力从生活条件的物质饱和转向人类心灵的健全。很多人逐渐意识到,父母双方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物质条件最好的单亲家庭也是有缺陷的家庭。表现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婚,无疑会给未成年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形成与普通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态。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性格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缺陷,他们的心理往往表现出一些负面的不良情绪和问题。

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作业拖拉学习成绩下降自控能力差影响课堂纪律。情绪和情绪不稳定,总是自卑自责,消极看待自己,害怕困难,不加任何努力就轻易放弃目标。有些孩子太敏感,好胜心强,什么都超越别人爱吃醋。有的孩子道德辨别力和自制力弱,盲目模仿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有的孩子抽烟喝酒太多,有的孩子早恋离家出走。单亲孩子有很多不健康的态度和行为。

单亲家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单亲家庭孩子会有哪些心理问题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了爸爸或者是妈妈,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灵极大的损伤,那么单亲家庭孩子会有哪些心理问题呢?下面我们就针对单亲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给大家好好讲讲。

单亲家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会让孩子产生孤独感父母离异使他们在心灵深处感到有被抛弃感觉,厌恶或憎恨父母,尤其是看到同伴们在父母面前撒娇时他们更加感到心灵痛楚,再加上周围同伴耻笑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表现为沉默寡言。

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伴随着丧失与被抛弃感而来的,让孩子内心中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过去的完整家庭不存在了,现在变得很孤单,经济和居住条件可能都不如从前那样有保障,未来可能还要面临一个重组的新家庭。

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心理因为父母离婚而不理解父母和憎恨父母的孩子很多。他们的内心是十分矛盾也是十分痛苦的,在憎恨父母的同时,内心又是那么地渴望父爱和母爱。因此父母离婚的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得要干出一些极端的、出格的事情来,好引起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一个求助者就曾经和我谈到了这个心理,他说从小到大只要看见别人一家三口的温馨场景,就十分痛恨自己的父母自私的离婚行为,因而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特想干出点儿惊天动地的事情,甚至总想着自己干出犯罪的事情才好呢,好让他的父母为他们当初自私的离婚行为内疚一辈子。

单亲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

自闭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自卑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自责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焦虑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抑郁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妒忌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逆反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车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单亲家庭要怎么引导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要多加的引导,不要让他们陷入误区,有些家庭解体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来看望孩子。这样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父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负起对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爱抚中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改变对他的爱。无论父亲或母亲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着要甩掉他,不爱他。

父母离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欢社交。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他们的年龄,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让他们和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学习,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孩子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孩子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也会尽早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

想要离婚的父母一定要知道单亲家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只有知道了影响才能更好的处理,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父母一定要记住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伤害自己的孩子,而是要给他更多的温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1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