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海派中医之实,——论海派中医名实之内涵(下)

医案日记 2023-04-29 20:04:31

海派中医之实,——论海派中医名实之内涵(下)

谭春雨 张如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海派中医是在近代上海特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具有其自身个性特征的地域性中医学派。总结起来,海派中医具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百家荟萃,群芳争艳;二是兼蓄并收,追求创新;三是倡导中西汇通,钟情中医科学化。从深层次看,海派中医这些特点的形成,无一不具有其逻辑必然的客观历史文化背景。

首先,近代上海因缘于相对发达的经济环境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前哨地的特殊文化氛围,不断吸引着国内各个行业领域的精英人才荟萃上海一展抱负,从而形成一支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的实力强劲的学术人才群体,在这个几乎包罗万象的人才群体的共同努力下,上海这个弹丸之地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大量色彩纷呈,领风气之先的文化奇迹,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以来引领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中坚地带。这就是所谓的“海派文化”,海派中医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海派大文化环境背景下形成的,所以百家荟萃,群芳争艳也是海派中医的一个基本特点,海派中医的这种特点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方面,上海在近代开埠之前,其本土就已经存在诸多颇具影响的地方医学流派,比较著名者如世居青浦,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绵延至今的何氏内科学、创自明末,绵延至今的龙华张氏内科学、起源于清代的江湾徐氏儿科学以及蔡氏妇科学,创于清代的浦东顾氏外科学等等,这些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土医学,既是海派中医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海派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近代以来,上海地区不仅全面吸纳融汇了周边江浙各大医学流派(如孟河医派、吴中医派、钱塘医派、永嘉医派等)的人才文化观念及医学理念、诊疗特色,还从全国各地其他医学流派广泛汲取文化营养元素及临证精华,如安徽新安医学、四川蜀中医学(火神派)、河北沧州佟氏王氏伤科、山东曹县魏氏伤科等都曾深刻地影响到海派中医。上海中医学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和特殊的历史机遇不仅是海派中医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而卓然成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更是从根本上决定了海派中医荟萃百家之说而呈群芳争艳之势的基本特点。

其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仅是自然界生命万物的基本存续规律,也是各种人类文化文明的基本生存法则。近代以来,上海作为群英荟萃,百家争鸣之地,各种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无一不处在一个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在这样的一个诸强争霸的文化氛围之中,任何一个文化实体无论其最初多么优秀,若一味妄自尊大,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都必然逃脱不了被无情淘汰遗弃的命运。所以对于任何一种海派文化来说,如何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身生命实力,避免被淘汰,始终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生死存亡问题。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上海中医界前辈于上世纪30年代提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口号,而具体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一方面继续兼收并蓄,吸纳百家之长(包括中医、西医),而勇于探索求变,不断追求创新提高,正是海派中医乃至整个海派文化的第二个重要特点。

海派中医的根基原本是由许多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师承关系,不同地域的派别融汇形成的,这些中医派别在上海落地生根之后,迫于现实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抛弃了中医学传统的门户之见,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吸纳其他学派的一些优秀的学术思想及卓有实效的临床经验,使自己得到不断的完善充实,从而在中西名医林立的上海滩站稳脚跟。翻开百年海派中医发展史,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上世纪初,在上海已经很有名气的徐氏儿科传人徐小圃秉承家学,一贯推崇吴门温病学派,用药力主轻清,后其长子徐伯远患伤寒重证自治不效后,被来自四川当时在上海行医的著名温热派大家祝味菊以麻附为主药治愈,有感于此,徐小圃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家传医学,并亲自撤下“儿科专家”的招牌,以不惑之年拜祝味菊为师,之后徐氏也开始推崇“扶阳抑阴”学说,终成一代大家。再如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曾治一久泻病人,迭用调理脾肾方依然乏效,后来该病人携程氏方笺就诊于当时另外一著名医家新安医派的王仲奇,王氏诊察甫毕,旋索程之处方,批上“此方可服,再加蛇含石四钱”,这张久服不效的方子加此一味药,仅服数剂,病者多年宿疾竟豁然痊愈。后来病人将此事告诉程门雪。从此,程深慕王仲奇医术,竟不顾其当时已经显赫成名的身份,而执意要拜王为师,此事虽最终因为王的婉拒而未成实,但也足以显示海派医家特有的谦虚好学,兼容并包的风度。海派中医注重相互学习借鉴,力求取长补短的学风不仅大量发生在个人之间,而且还由许多上海中医社团以外向开放性的大型沙龙座谈形式制度性、经常性地推广开来。

探索创新,不断追求提高是海派中医力求更好生存发展的另一个必由途径,海派中医素以勇于探索创新而闻名。如喉科病中,患者往往因为局部肿痛溃疡,痛苦异常,有鉴于此,海派中医喉科各家不断努力尝试创新,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一临床难题,创制了吹药、敷药,以及局部手术切开排脓等多种综合治疗措施,朱氏喉科就以手术闻名于世,而张氏喉科与马氏喉科则以吹药、敷药享誉沪上。再如当代著名国医大师张镜人诊治萎缩性胃炎,在继承中医传统辨证理论基础上,利用胃镜内窥技术,以达到传统中医四诊手段所无法达到的胃黏膜微观辨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张氏这种既传承中医传统辨证思想,又大胆突破传统诊断技术手段的方法确实提高了临床疗效。

再其次,近代上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缘关系,百多年来一直处于中西文化碰撞交会的前哨,所以近代上海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争鸣创新的重镇,也是中西文化论争交流的桥头堡。因缘于这一特殊文化环境,相对于内地中医学派,海派中医更注重吸纳借鉴国外医学特别是西方医学知识,倡导中西医汇通,钟情中医科学化。

海派中医的这一特点早在上世纪初期就已成风气。如解放前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国医学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等中医院校在办校之初,就重视西医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开设生理、病理等多门西医课程,许多名医在课堂讲授时也不忘以西医知识来做注解。当时不少名医不仅喜欢以西学来解释中医学,还在临床上身体力行,如民国著名中医学者章次公在诊病时就不拒用西药,其编著的《药物学》讲义更是大量使用西医学知识来解释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形成很典型、很具时代气息的一系列中西汇通观点。再如当代蔡氏妇科学传人蔡小荪在防治“一月堕胎”过程中,充分利用西医学的基础体温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对早孕漏红做出及时妊娠诊断与治疗,使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总之,海派中医实际上是基于地域范畴为名称基础的一个中医学派,近代上海之所以能够逐渐形成闻名于世的海派中医现象,根本上是因缘于一系列得天独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因素:长期领先发达的物质经济基础,古今并存、中西交汇的多元文化环境,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学术研究氛围等等。

海派中医内部虽然也有各家学说师承关系的脉络基础,但整体上,海派中医更着眼于临床疗效,更强调各个不同派别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以及对西方科学医学的吸纳汇通。所谓“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海派中医以吐纳风云之气慨,开放包容之胸襟,摈弃门户之见,不断融汇汲取百家之长而逐渐成为“无派之派”。正如已故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所说:“古往今来中医分为各种流派,而海派中医能立足脚跟并产生影响,就在于它是‘无派之派’,海纳百川、不拘一格,汲取了各家优势”。

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学派流派

因各派的学说与观点,都有其实践依据,又每每在争论中互补,因而争论的结果,往往不是孰是孰非、谁对谁错,而是使理论愈辨愈深,愈争愈明,达到双赢。这也与西医学常以后起学说淘汰其前的学说大异。
中医药学派流派与其他的科学文化派别比较起来,主要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诸派同源。二是派中有派。三是门户尊严及派别之间有排他性。四是有些派别之兴往往有哲学背景。五是派别思潮的改变,主要是治疗观点的改变。
当代中医药学人的使命,一是要揭示其理论、技术、特色的深层次的科学价值,二是要适应社会需求以其众多重大的创新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当代中医药学以其创新和突破向现代化的范式转换。培植中医药研究学派,可以发展中医药科学研究,推动科学进步和理论演进,以科技进步的积累和飞跃,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范式转换。
学派流派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文化现象。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派流派既是初始源流之一,也是构建体系的基干,并一直对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学派流派,使中医药理论体系呈现出百川多流、群峰岭脉的壮丽奇观。
   学派流派是中医理论体系构架的基干
学派是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的不同形成的派别。流派和学派相类,学术界一般按年鉴学派布罗代尔的划分,常把为期短时段的或学派中的分支称为流派。在中国科学界、文化界,学术主旨明确者多称学派;有独特技艺以风格见长者惯称流派。学派流派的存在,是科学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古今中外理无二致。在西方,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智者学派,从布拉格学派到哥本哈根学派,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耶鲁学派,都是学术发展的状态、水平和规模的标志。在中国古代,学派之分最初是因学术主旨不同而形成的。《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吕氏春秋·不二》、《淮南子·要略》、《史记·论六家要指》和《汉书·艺文志》等都曾以主旨论及学派,大致认为学派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法家、兵家、名家等诸家各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经验系统,不同的学术资源,不同的治学理念,以自家的学术所长,各有用场。
中医药的学派,最初也是因于学术主旨不同而划分的,至唐代以前这种学派在演进中成为学科。宋代以降,在分科之后,又因于学说、观点的不同而茁成为学派。总的来说,中医药形成的时间也和当时的科学文化同步,即中医药学派确立始于春秋,定型于战国,这也是中医药理论奠基的标志。
以学说和观点形成学派不久,在宋金之际因其传播和地域文化等因素,便有地域性学派的崛起,如新安医派、江浙或三吴医派、岭南医派、海派等。同时,在学派中,又因其专长风格的不同,又有诸多的流派,各彰其道。如上所说,学派从发生到发展,先后有因学术主旨不同之学派,这是最原始的学派,它演发为学科。之后在学科中又因学说和学术观点的不同而有学科领域的学派。之后又发展为地域性的学派,地域性学派又以地域文化、家世承传、处方用药习惯、医药资源之异而明道识见异,地域性学派又能超越学科界域,是多学科综合学派,并以地域文化的特征,承传于更长的历史的地域的时间空间。
中医药学派流派的演化也能展示其学术的运动现象。学派流派演化的总趋向是生→盛→异→化。学术主旨的学派演化为经典理论和学科,例如医经学派、本草学派乃至伤寒学派。某一学派称盛于一时后,在发展中引申发扬分异为支流和流派,显例如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都是派中有派。由客观认识的统一而被公认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也有因弘扬不够,或学派流派自身生命力不强而未能传承或为其他理论所吸收,或因传承难度大又未得传人而致失传,典型例子如华佗的外科手术学派,已经有宗师、弟子、学术著作,以学派之势称盛于一时,但以后还是失传了。
学派流派的纵横构建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的不同学术主旨,是学科的滥觞。唐代孔颖达疏《礼记·曲礼》的「三世医」,即《黄帝针经》、《神农本草》、《素女脉诀》。这被谢利恒、任应秋等称为「此盖中国医学最古之派别也。」这也揭示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此后,学派流派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主干之一,医学分科、医事组织、传承授学乃至著作刊行、学术争鸣,皆难以超然于学派流派。可见,学派流派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乘时与俱兴,是其基干,也是为标志。
   中医药学派流派的价值与特点
中医药学派与流派,是学术和学科的生长空间,在一定历史时期,重要学派是一面旗帜,在学术上有着非凡的价值:
一、学术的传承作用。宗师们的创新、学术思想、技艺特长等,由其弟子们逐代继承薪传。除对初祖的开山著作继承外,弟子们还整理或注释乃师著作,形成了学派流派的著作体系,使学派之学术接踵前世,递起演明,长荣不衰。
二、学术的放大作用和加倍效应。学派和流派是一个学术放大体系,以其集团的研究能力持续探索某一医学现象或治疗方法,是个人研究能力的「高倍放大」。不仅如此,又由于世代的传承,能使学派的一些重要理念和论述得以彰显。与之比较,不在学派的某种见解或奇险绝招,往往流于单传,即便载入著作,也往往成为 「奇异点」而被轻视,久之失传。
三、弘扬学术特长。学派流派能够立世于医林,在于有独到的观点和特技,如伤科技法、针刺手技、打丹火候等,这类绝技是学派流派的生命线,不只是在门派中传承,而且在世代传承中深入研究机理并进行技术改进,在弘扬中创新。
四、引领学术发展取向。学派流派各有其创新进取的动力机制。重大学派的学术思想能够形成学术潮流,并作为旗帜,建立新的规范,引导范式转换。医学史上学术的三次突破转型,都是缘于学派的作用实现的。第一次是张仲景,他确立辨证论治体系改变了以前医经与经方分立的局面,并以理、法、方、药贯通于六经辨证,为后世垂方法、立津梁。第二次是金元四家,特别是其魁首刘完素。他不只是首倡「伤寒是热病」改变了传统的热病惟寒致病的观念。更重要的是,他深研病机,提出了「理论—病机」的辨证论治模式,突破了《伤寒论》的「证候—方药」对应模式,由是可以据病机而选用方药,可以「见痰不治痰,见血不治血」等,只要合宜病机,可以一方多用。第三次是清末民初的海派医学。海派以地域性综合学派称著。以荟萃百家,务求创新,依傍文化,汇通中西,变而适用见长,其成长为领衔的学派,是文化社会需求的选择。不仅领导时代潮流,而且在兴办学校、创立期刊、著书立说等方面开现代中医药医事教育的先河。还在与取消派别斗争,为中医药的继存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西医学相比较,西医学主要靠新发现新技术引领,中医学主要靠学派流派的动力机制引领。
五、学派流派是交流争鸣的平台。各学派流派皆有自己的学说与观点,在立论推行交流中,每因各派见解迥异而引起学术争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观戴良作《朱震亨传》,知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学争也。」争鸣不断产生新思想,也是理论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很多时候理论发展强化程度,取决于争鸣论战尖锐程度。除河间易水之争、丹溪之学与局方之争外,医学史上还有更尖锐的争论。例如:赞同与反对五运六气之争,伤寒与温病之争,温补与滋阴之争等,当然也有流派间的「正宗」之争。因各派的学说与观点,都有其实践依据,又每每在争论中互补,因而争论的结果,往往不是孰是孰非、谁对谁错,而是使理论愈辨愈深,愈争愈明,达到双赢。这也与西医学常以后起学说淘汰其前的学说大异。
中医药学派流派与其他的科学文化派别比较起来,主要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诸派同源。二是派中有派。三是门户尊严及派别之间有排他性。四是有些派别之兴往往有哲学背景。五是派别思潮的改变,主要是治疗观点的改变。
从最古的以学术主旨立派的针、药、脉三大派别以降,到宋以后以学说、观点立论的学派流派,以及稍后的地域性学派,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下抚育成长,其初始理论渊源是一致的,可谓诸派同源。在学派流派中,不仅地域性学派派中有派,各大学派未尝不如此。例如伤寒学派,宋代既有朱肱、庞安时的整理派;韩祗和、许淑微、郭雍等人的发挥派;金代成无己的注释派;明清有方有执、喻嘉言的错简派或三纲派;张遂辰、张志聪等人的旧论派;俞根初的通俗派和陆九芝的伤寒统温病派等。流派之多,致使有人称道:「一人一个仲景,一家一本《伤寒》。」在《伤寒论》的学术已被公尊为基本理论的经典时,坚持伤寒学派的学人们仍高扬学派的旗帜。又如温病学派、除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士雄温病四大家的温热派、湿热派之外,尚有戴天章、余师愚的温疫派及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派。此外,还有逾越于温病学科的支派,例如清代高锦庭著《疡医心得集》,其学术堪为外科温病学派。中国中医科学院已故妇科专家钱伯暄教授,属于妇科温病学派。
学派流派在传承中重视门户尊严与排他性。这种学术意识主要是为防止失传和保证疗效。传承中不可避免有系统误差,但如果搀入有悖学说和观点的论述、花梢的技法、变换操作程序、不适宜的替代药物等,常导致理论的失真,技艺的变形,特别是技术性流派对此尤为重视,便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学术的「自纯净法则」,抵制异说和劣技在本学派和流派中发展。排他才彰显个性,富于竞争,这并非是保守,而是为了学派健康承传。这一点,在艺术流派中更为突出。这也使「正宗」为人们所重视。
中医药很多学派常有哲学背景。《内经》为代表的医经学派以阴阳五行为总框架自不必说。金元四家的理论和宋代理学有直接关系,持命门学说的温补学派其理论与太极图有关。南宋文献就曾有火神派的记载,其扶阳理论是遵循《易·干》等重视阳为依据。这些学派援用哲学构建体系,主要是因于其构建方式是经

中医纪录片

凤凰卫视拍摄的中医专题,讲述了中医百年来兴废存亡的点点滴滴。

每集30分钟,共5集

第一集 东风渐起 流芳百世

第二集 西学东渐 百家争鸣

第三集 起死回生 命运坎坷

第四集 另辟蹊径 妙手仁心

第五集 一代完人 任重道远
历时两年的拍摄,5集电视人物传记片,每集时长约39分钟。

全片分别从“名医名镇”、“务存精要”、“仁心仁术”、“薪火相传”、“古义新知”5个方面

讲述孟河医派的起源、孟河名医马培之给慈禧太后看病、孟河医派在上海开业授徒发起保存中医运动、建国后改良中医等故事。
又名《岭南中医药》,共12集。

内容立足岭南,拓宽到世界范围内的中医药,是一部全面反映广东中医药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的纪录片。
历时三年共拍摄了三十集。

以27位沪上名老中医为主线,用采访名医、聆听名医叙述的纪实手法,真实记录当代海派中医成长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全片共五集,分别以《妙手》《仁心》《济世》《相生》《流芳》为主题。

讲述了中医诊疗为解决顽疾提供多元化方案的探索;中医食疗、太极等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生活方式;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制度化、合法化挑战;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所面临的机遇以及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目前介绍了五位国医大师:

晁恩祥、张大宁、石学敏、孙光荣、金世元
呼声很高的一部纪录片。目前尚在后期制作中,播出时间待定。

可能好事多磨,这部纪录片的宣传公众号也是经历了公众号迁移、重新认证等一系列事情,现 公众号 名为“ 纪录中医 ”,关注该公众号可获取《千年国医》的最新动态。

一开始,团子看到这名字,觉得这“千年”国医,这么大的题目,要讲好还是很不容易的,讲好了相信将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导演周兵,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南开大学的历史学院博士。曾三度获得中国纪录片年度导演,其创作监制纪录片上百部,代表作有《故宫》、《敦煌》、《千年菩提路》等。其中《故宫》、《敦煌》、《外滩佚事》、《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等多部纪录片获得各项纪录片大奖。

看过《故宫》和《敦煌》的团子,表示是真香系列,很棒的纪录片!

翘首以盼周导的《千年国医》!
网上搜到有两个。

一个是济南电视台制作的季播式纪录片,在当地地方台播出,第一季《卢医的故事》,网上目前搜索不到视频资源。

另一个是由中央新影集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摄制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共12集,每集45分钟,主要阐释人体与中国古老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概念的结合,以及中国人如何通过宇宙万物的演变运行规律认识生老病死等内容。该片预计于2012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将推出国际版。(这个是央视网上搜到的消息,此外就搜不到别的信息了,不知道是否已播出)

是一部32集的纪录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新华社广西分社出品。

中有关中医药16集、壮医药8集、瑶医药4集、其他医药4集,每集时长30分钟。主要讲述传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以及现代时尚中医药民族医药按照自然规律防病治病的知识及故事。

目前网上只有预告片,搜索不到完整视频资源。

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并得到英国Asant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的大力支持,是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年度重点扶持项目。纪录片把探寻中医发展现状的视角,伸向中国之外的土地,客观记录真实故事。

2017年5月31日,大型纪录片《世界中医》在广州举行了签约及开机仪式。目前没有最新的相关消息,可能还在拍摄中。

2011年1月18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国医大师》正式启动。该片主要讲述30位国医大师一生的个人荣辱及中医药百年兴衰的历史。

只搜索到以上信息,没有搜索到相关视频。

预计在2018年中央“两会”前播出,播出频道为央视国际频道(cctv4),届时将在《中华医药》栏目中以特别节目形式播出。

同样只搜索到信息,没有到视频。

2014年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组收集百年来10位德高望重的中医大师相关资料,拍摄制作了系列纪录片《大国医》(现已完成2集),以展示中医药行业大医精诚的行业形象,传播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展现中医药事业继承创新的发展历程。 (时间是2016年2月17日)

这个不是纪录片,是央视爸爸出品的大型健康栏目,目前有300多集。

这个系列栏目于1998年6月1日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开播,,是中国电视媒体中唯一一档向海内外传播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大型电视健康栏目。
在搜索过程中,我发现,部分的纪录片没有搜索到视频资源,只有相关的一些信息。

推测,可能因为部分只在电视台播放,没有上传网络资源;或者还在在拍摄制作中;或者拍摄完成尚待播出;又或是因为拍摄时间、制作、资金等方面原因可能搁置或者取消。

虽然上面推荐的纪录片内容质量都是挺不错的,但受众不高,关注的人较少,让人有些可惜。毕竟一部纪录片,除了制作需要精良,还需要有人去看。毕竟创作的初衷之一是希望能让大众去观看去了解,能起到科普的目的。

相较早期的中医药题材纪录片的受众度不高,获得好评和热度的《本草中国》和《本草中华》,再到未播先火的《千年国医》,无疑打了一剂强心剂,让我们看到大众对中医药题材纪录片的喜爱和支持,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如何利用新模式+新技术讲好中医的故事,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播以及呈现给大众,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

好的内容我们从来不缺,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去讲述、去呈现。

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和尝试,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些答案。
观看链接,可搜索公众号“杏林的后裔”,找到“中医纪录片”文章并点击进入,文章内有观看链接

什么是新海派? 最近很多人都开始谈论“新海派”这个词,我想问一下,它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金毅
海派文化被誉为上海城市精神,是沉淀了上海百年发展的精髓,而“海派文化”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元素,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高速发展更需要精神力量支撑,有一股“新海派”思想正在这个城市里发酵,并且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为城市精神与胸怀的上海,百年来凭借自身独有的海派文化而闻名于世。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理念在此融汇一体,形成具有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城市精神。
建筑风格作为最具代表城市形象与气质的物质形态。也在这里汇为经典——石库门、洋房,集聚世界各地风格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都赋予这座城市一样的文化——海派。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风格也在衍生,一切原有的事物也不断变化发展,经过时代的洗礼,形成今天的“新海派”,也宣告这一时代精神的来临。
时代呼唤
“新海派”应声而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创造了上海的辉煌,一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建设,赋予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历史机遇。因此,“新海派”精神应运而生。
新海派并不是新生事物,她不同于以往的海派文化与海派思想。她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种开创。传承的是过去历史所积淀下的深厚底蕴与内涵和思想,从而开创的属于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新生力量,乃至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强大精神源泉。城市的进步正是需要这种力量,吸取营养,尊敬历史,传承不熄的文化;同时也在开创新的天地,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城市精神。
强调时代新生的面貌和城市成长的新机,把握契机,以进取未来去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是新海派赋予我们的时代价值和精神。“新海派来了”,这一次真的来了。“新海派”因时代而生,也为时代而集聚城市力量与文化。
我们常常思考:何谓“新海派”,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更是个赋有内涵和深刻含义的社会问题,属于整个城市文化、经济、精神等各个层面的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与解惑。因为“新海派”来源于原有的海派文化,并融合当今城市所新生产物的积累,并进而迸发出的城市新生力量与城市新精神。一切源自海派,一切又超越海派。
当代使命
“新海派”承载发展方向
“新海派”来自海派文化的传承,融合海派精神的诠释,形成符合当今社会与这个时代所独有的城市精神。并承载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精神的衍生广度。
既然说到“新海派”,我们就不得不提及由“新海派”衍生出的产物,如:“新海派生活”、“新海派榜样”等等;有别于以往所固有的海派生活,新海派因诞生于现代,而更具时代性和发展力。清晨一杯浓香的咖啡,傍晚一场高雅的歌剧盛会,周末一次静谧的午后品读。都是如今生活的点滴瞬间,也是新海派源自生活,享受生活的体验。而这些生活享受提炼出的正是新海派一种榜样的呈现。
今天,新海派人所作为的赋予城市时代精神与现代文化而成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包含思想、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并演变成现代城市和当代人的榜样力量,而这个榜样正衍生成这座城市所独有的新海派榜样,而这一切都归于新海派的诞生。
“新海派”是时代产物的一个标志,也是城市精神与文化进取的体现。今天,“新海派”不仅仅是来了,也已完全融入到我们生活习性中,同样也必将承载着未来发展方向。这一切皆因“新海派”而起。
长甲品牌
铸就“新海派”精工
长甲地产以“海派精工”为己任,追随城市的发展而根深蒂固。十余年来成功塑造一批具有“海上传奇”价值的高端物业。正是这一理念的始终传承与延续,造就了长甲地产这一“海派精工”先行者的品牌效应。
如今,长泰东郊御园作为“新海派”榜样,即将亮相市场,产品得益于城市的发展,大浦东开发、两个中心推进、世博盛会举办、迪斯尼落户等等大事件的相继落实,预示着浦东这个曾经创造经济神话的土壤,将再一次插上翱翔的翅膀。
同时,长泰东郊御园结合“新海派”力量和城市发展方向的两大动力,开辟属于“新海派”人群新的生活领地,即创造了高端生活新的价值理念,也承载着城市发展所赋予的时代责任。
[链接]
解析海派
海派——是集百年来城市文化、精神、品味、理念等一体而形成的一种独有的城市风韵。集古代浓厚底蕴与近代人文气息,汇中西方不同思维为一体的思维模式,并进而演变的一种符合城市脉络的独特气质。
新海派——根据海派所提炼出的精致内涵,并融合时代性、进取化、发展力并存的有机统一体。以海派元素为其基本实质,附之具有现代感、时代性、新兴元素的新时期海派文化和海派精神。
新海派别墅——由新海派而演变产生的别墅产品,与其他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新海派”。具有其他别墅所无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脉络,并且这是属于现代,也是属于时代的新海派产物。

母亲有腋臭,父亲没有,儿子也没遗产到,那么下一代能被遗传吗

答案:会的
腋臭隔代遗传现象很多
大部分的人是在青春期症状还是表现明显起来。发病的根源就是青春期大汗腺生长旺盛,分泌物和汗水排出后,经过皮肤表层的细菌分解后产生的臭味。
少部分的人是后天形成因素,例如:精神紧张,身体肥胖,食用含激素类药物,拔腋毛和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女性生育体内激素水平刺激汗腺生长旺盛而造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9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