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外感头痛自我推拿法

医案日记 2023-04-29 19:52:51

外感头痛自我推拿法

推揉风池 用双手大拇指指面指峰推揉风池穴,1~2分钟。

推揉印堂、攒竹、阳白、太阳 用双手食指的第二节指骨偏峰推揉印堂、攒竹,阳白、太阳穴,每穴l~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推上星、百会、风池、率谷、太阳 用双手四指或中指,从前向后,从里向外循环推上星、百会、风池,率谷、太阳若干次,每次1~2钟。

推揉合谷 用拇指指峰或指腹交替推揉左右手的合谷穴,每穴1~2分钟。

如果风寒头痛,有发热、恶风寒、流清涕等症状,项强者,重点推风池穴,加推拿肩井穴。

如果是风热头痛,有发热、微恶风、口渴、流黄稠涕等症状,加推揉外关穴。(陈晨)

我学小儿推拿——感冒篇

感冒的病因: 大多是受风寒,因此许多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为了排寒气,比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而咳嗽是因为肺里有寒气或痰饮,身体要排出异物的保护性反应,有时宝宝感冒后会说胳膊疼、腿疼,这是因为寒气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所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增强宝宝的阳气,将寒气完全排出体外。

为什么我家宝宝老是生病?

经常遇到家长问:为什么我家宝宝老是生病?其实,现在家里有小朋友生病了,大部分医生会给小朋友开西药或者中成药,但是大部分西药只是单纯的将感冒症状抑制住, 所受的寒气并没有排出体外 。因此在症状消失(被抑制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朋友又生病了,其实并非再次受寒,而是原来的寒气没有排出,所以当西药的药效过去之后,身体又开始排寒的斗争了。

于是乎,小儿推拿呼之欲出,当当当当~~~

小儿推拿建立在基础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机体的机能,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作用:

1,提高小儿机体的各项机能,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

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3,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特点: 

1,易

2,佳

3,安全

4,小儿易于接受(亲子游戏)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最多,孩子好动、易出汗、毛孔张开、如果遇到寒气、就容易感冒。

症状表现:打喷嚏、流鼻涕、畏寒、无汗、小便清长。

适用的推拿手法:

(一)外感四大

1,开天门:眉心到发际,150次。   (此手法有助眠作用)

2,推坎宫:眉心到太阳,150次。 (此手法有助眠作用)

3,揉太阳:眉尖和眼角的交汇处,150次。

4, 揉耳后高骨 :两侧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150次。

(二)推三关    前臂内侧(靠近大拇指)手腕至手肘,300次。

(三)捏脊或擦工字背
1,捏脊:从龟尾开始,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捏10次,中途不可停。

2,工字背:第一笔横—— 两肩胛骨之间; 第二笔竖——脊柱当中,捎带力;第三笔横——肚脐和腰线正后方。 每个笔画150次。

风热感冒
症状表现:反复流黄鼻涕,舌尖红。尿黄,大便不通,火气大,有时伴烦躁情绪。 

适用的推拿手法:
(一)外感四大

(二)清肺经: 无名指的指根至指尖,300次。

(三)清天河水: 前臂内侧中央:手腕至手肘,沾温水推,300次。

 注意:清天河水 非保健手法,发烧适用。 另外。也可治起床气,150次左右。

发烧

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感冒、积食、幼儿急疹、荨麻疹等均可引起发烧,发烧是正邪交争,身体免疫力对抗的外在表现。

37.0℃—37.1℃ :可不处理

低烧: 37.5℃—38.5 ℃: 清天河水 300次,捏脊10次。

高烧: >38.5℃:清天河水 500-600次,沾温水捏脊15-20次。 配合泡温水澡,水温比体温低2℃。此手法适用退高烧,可一天三次或者每隔两小时一次。

若小朋友不太接受清天河水,也可用 小马过河 法(或叫 打马过天河 ),位置同清天河水——前臂内侧中央手腕至手肘,只是手法是拍,密集叠加的拍,20次。 

同时观察大便,若通畅则更容易退烧,若出汗也更容易退烧。

注意事项:

1,营造安心温暖的氛围;

2,避免过饱或过饥,饭后一小时以后做推拿比较合适;

3,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剪掉指甲再推拿按摩;

4,按摩时间不宜过长,速度可稍快,单个穴位控制在1-2分钟。

5, 开天门、推三关和擦工字背 ,这三个手法适合搭配油按摩为佳,推荐食用油的 橄榄油 或者 茶籽油 。

6,适用手的穴位都推荐用 左手 ,效果更好。 

另外两个实用的穴位:

1,清嗓子,似有痰:  

膻中穴 :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揉150次。

2,咳嗽: 

二马穴 :手背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的凹陷中,从无名指和小拇指中间向上推,到推不动的地方即为二马穴,150次。

后续还有小儿推拿的其他篇,未完待续。    

中医推拿的推拿手法

中医推拿按摩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理疗治病的活动记载,是一种传统高效的理疗方法。医者通过运用手部力量和技巧直接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疼痛之处、特定的腧穴等,运用推、拿、按、摩、提、揉、捏、点、拍等多种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变化、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推拿师需掌握中医推拿理疗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运用推拿手段处理常见病症,并能解答相关问题。
中医推拿是以阴阳学说、中医脏腑、中医诊断、经络学说,并结合解剖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予以刺激,以达到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进而实现治疗目的。随着其应用和发展,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包括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等。虽然推拿的目的不同,但其基础手法类似。我们就对中医治疗推拿的手法进行学习,其他操作自可触类旁通。练习基础手法,既能保证患者的安全,也能保护操作者自身安全,以免长期操作导致关节劳损。
手法作用: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广州华手教育中医理疗培训学校是一家专门针对于中医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中心。华手中医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星火相传,发展传统中医文化要求开始从事祖国中医文化推广经验。拥有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学骨干来班授课,是国内保健养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目前开设中医艾灸班、推拿班,针灸班,正骨班,康复理疗班,小儿推拿班等等多种班型,除了在课程量上尽量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之外,学校还增设了许多教材教学大纲之外的课程内容,既弥补了单一职业种类课程的片面性,也照顾了一些中医基础薄弱或者是有更高课程需求的学员。确保每位学员听得懂,学得会,学会就能用,能用就见效,见效就产生经济效益。稳定的就业保障,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学习的部分内容:
1、三项理论通脉: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中医经络腧穴、推拿理论、推拿手法、全身保健套路
2、中医传统辩证方法
望、闻、问、切,分清体质、辨明病因、明确病位,及现代全息气机诊断达到精准诊断治疗
3、经典六类推拿手法
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的推拿按摩手法(推、拿、按、摩、提、揉、捏、点、拍)
4、临床复合治疗手法
头部推拿、颈肩推拿、背部推拿、腰部推拿、四肢推拿。针对临床颈肩腰腿痛症的推拿治疗方案
华手中医教育 目前拥有广州、深圳、衡阳、东莞等等多家校区。

宝宝发烧怎么按摩?宝宝发烧按摩穴位有效退烧

宝宝一般免疫力都会比较差,稍不注意就会容易发烧感冒。那么不少妈妈们困惑,宝宝发烧怎么按摩呢?关于,宝宝发烧怎么按摩?宝宝发烧按摩穴位有效退烧。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宝宝发烧怎么按摩1.推清天河水:握住宝宝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妈妈右手食指、中指,自宝宝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当时手指蘸了凉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钟要200-300下呢!2.推清肺经(其实就是无名指):从指尖往指根推,匀速吧,200-300下,这个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点。3.推脊柱:我拿个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温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着宝宝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复推,200下。4.按压足三里:匀速按1-2分钟。5.按压涌泉穴:脚心偏上,匀速按1-2分钟。

宝宝发烧按摩穴位有效退烧1、清天河水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
2、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
3、开天门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
4、推坎宫、揉太阳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总结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小儿推拿是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又自成体系的保健和治疗方法。早在明代,小儿推拿即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以上就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学会推拿,就能当孩子在发烧的时候,能通过推拿的这种方法,尽快的缓解自己孩子的发烧,所以作为家长,要对以上内容有一个了解,当孩子发烧的时候可以通过推拿,帮助孩子尽快治疗改善。

头颈部治疗手法是怎样的?

一指托天法以一食指端于患者头顶正中(以上为天、为阳,以顶为天)百会穴点而按之,称为一指托天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食指端(拇指指腹抵于食指的二、三节间屈侧,中指指腹抵于食指二、三节背侧辅以食指)着力于施治部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之交点),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垂直持续地点按1~2分钟,并同时轻按微颠,患者可觉从头顶向背后有温热感下散而达两腿,并有气感上提。操作时取穴要准,点托持续,点而啄之,不宜晃动、捻转,加用施内动劲效果更佳。此法主要用于气虚患者。

注意事项:操作前需将指甲剪短、修圆,操作不可急躁忙乱。

功效:开窍宁神,平肝息风,升阳固脱,理气消滞,补虚益气。

主治:头晕,头痛,肾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心烦郁闷,中风偏瘫,神经衰弱,惊悸健忘等。

[文选]《实用中医推拿学》:按百会法:按压时患者头顶应与医者之拇指保持垂直方向。

作用:健脑宁神,回阳固脱。

主治:血虚眩晕,头巅顶痛。

《新推拿法》:拇指按或揉,称揉按百会法。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目眩,惊痫,脱肛,遗尿等。临床应用: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之能安神镇惊,升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鱼际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

[文摘]以拇指立起,戳入痛点或穴位上,点而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适感和传导感为宜,可以根据经络循行,戳点远距离之穴位,其作用为通畅经络,镇静止痛。(《全国中医骨伤科学术论文》1983年,汇编)将手指按压患儿百会穴,重复数十次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云南中医杂志》1983年6期)[按语]一指托天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手法,是以一指指端着力于百会穴进行操作的主要方法,本法临床应用广泛,指针按摩流派用其通经活络,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其开窍宁神,儿科按摩流派用其升阳举陷等。

干洗头法双手十指略分开,分别于头部左右耳轮上始,着力于头皮施治部位搓动挠抓,形如洗头,故称为干洗头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位,医者沉肩、垂肘、悬腕,双手十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指端及指腹着力于头部左右(耳轮发际之上)对称用力搓动挠抓,搓而不滞,动而不浮,形如洗头但没有泉水,相对着力,缓慢移动直至头顶正中交叉对拢,再反复数次。此法主要用于头部,是配合全身按摩应用的一种手法。手法后患者头部温热轻松,精神焕发,如摘重盔,如松紧箍,实为神妙。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手法需灵活持续,用力均匀和缓,避免损及毛发、皮表及产生疼痛刺激。

功效:疏通气血,温通经络,安抚神经,祛风定痛,温热散寒,平肝潜阳,防铍抗老。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头宣,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轻搓推移可安眠、镇静;重搓推移则疏散风邪,平肝降压,并可使人精神焕发。

[文摘]以双手十指抓头皮,在整个头部轻松的抓,指要灵活,抓要柔和,用以配合治疗头痛、头晕。(《广东中医》1980年7期)[按语]干洗头法是摩擦类手法中以双手十指着力于头部的手法之一,伤科按摩流派用其脑伤巅疾,益气升阳;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其通调气血;内功按摩流派用其潜阳健脑。本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在保健按摩中作为安神法使用,是自我保健按摩的主要手法。

四指戳顶法以四指端(拇指、食指、中指、没有名指)戳而点之,着力于四总神穴,点而不移,称为四指戳顶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四指端对准四总神的四个穴位(即: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以百会为中心,循于左右奇穴,正中督脉,持续着力于施治部位,戳而点之,点而不移。此法主要用于头顶部,戳点时没有需加用其它手法。

注意事项:操作前须准确取穴定位,戳点宜星垂直角度,不可歪斜挪动移行。

功效:散风活络,平肛息风,舒肝祛郁,祛寒解表。

主治:头痛难忍,头晕目眩,癫痫发作,身热汗闭,头顶胀痛,神经衰弱。

[文摘]戳人痛点或穴位上,点而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适感和传导感为宜,可根据经络循行戳点远距离之穴位。其作用为通畅经络,镇静止痛。(《全国中医骨伤科学术论文》1983年,汇编)治疗小儿遗尿,点中脘,揉丹田、气海、三阴交、百会、四总神、关元、龟尾及点按龟尾等。(《湖北中医杂志》1984年3期)[按语]四指戳点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按压类以四指端着力于四总神穴的手法之一。四总神穴共四个,有止痛、益智作用。此法主要被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安神开窍,内功按摩流派用于通畅经络,指针按摩流派用于通调气血,民间应用极为广泛。

三指拿推法以拇指、食指、中指协同作抓而拿推,推而移之的反复操作,称之为三指拿推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另手以三指(拇指、食指、中指)略分开屈曲,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或双手相对应地同时抓而拿推,推而移之。即以三指的对合力抓而拿推或三指分别对准三条经络(可离穴但不可离经)循经一抓一拿,一推一移,抓而拿之,拿而自如,推而移之,移而不浮,连贯持续,反复施之,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以被施治部位有微热轻松感为宜。此法主要用于头部,多配合全身按摩时使用。

注意事项:此法与复式手法中的三指拿法的区别是三指拿法以拿法为主,而三指拿推法是以抓拿、推移为主,不可相混。

功效:通调督脉,温经活络,散风祛邪,活血止痛,疏通阳脉。

主治:头晕头痛,鼻塞流涕,见风流泪,头重目眩,神志不清,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后头痛。

[文选]《新推拿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旋转推动,用于颈项,对颈项、关节酸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缓解肌腱、肌肉痉挛等作用。[文摘]拇指和食、中两指对称用劲拿住皮肤肌肉并推之。主治头痛等。(《全国中医骨伤科学术论文》1983年,汇编)[按语]三指拿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及推荡类结合的以三指着力于颈项或肌筋等部位的手法之一。此法临床应用广泛,常被伤科按摩流派用于缓解肌筋,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调和气血,小儿按摩推拿流派用于消肿止痛等。

五指拿推法以五指略分开,于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推而移动地一起一落,拿而推之,称五指拿推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卧位,医者一手置于枕后,另手置前额,五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五指端和指着力对准一经(即: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并分置于一穴(即五指分别置于五个穴),双手对移并协调用力抓而拿推,推而移动地一搓一拿,一推一移,缓慢持续,着于五穴(前额部:左右阳白穴,左右攒竹穴,正中印堂穴;枕后部风池穴、天柱穴、风府穴),循五经,顺序拿推,持续着力,推而拿之,拿而不滞,推而移动,移而不浮,刚柔相济。此法主要用于头部的循环治疗。

注意事项:操作中以拿而搓推为主,循经而行,五指拿法则是以五指的协同抓拿为主。

功效:滋阴潜阳,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明目清脑,通调气血。

主治:肝阳上亢,高血压症,头痛目眩,视物不清,外感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口苦,颈项强痛,肩痛,落枕,颈源性头晕,心悸,半身不遂。

[文选]《推拿简编》:头部指推法,患者坐位,术者于患者之右侧,用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自前发际推向后发际5~7次。术者再站立于患者之后,沿两侧之胸锁乳突肌拿捏3~5次,拿肩井3~5次,治失眠。

《新推拿法》:患者取坐势,医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扶住前额,另一手用拿法自发际至枕后往返3~5次,随后拿风池,脑空,接着用两手拇指罗纹交替抹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7~10次。治疗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的失眠。

[文摘]头为诸阳之会,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循行,肾属水,肝属木,水不涵木则肝阳乘虚上扰,通过膀胱与肾的表里关系调节,从而达到滋阴潜阳。肝主疏泄,喜条达,肝郁化,化则肝阳上亢,通过胆与肝的表里关系调节以达到平肝潜阳,督脉经总督一身之阳,通过对督脉的治疗,加强膀胱经、胆经的作用,所以头、颈。项是推拿治疗高血压被择作为治疗部位的理由。(《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年5期)[按语]五指拿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及推荡类手法中以五指同时着力于头颈及肩井的手法之一。本法临床应用广泛,常被伤科按摩流派用于通经活络,柔筋止痛;经络脏腑按摩流派多用于滋阴潜阳,补益心脾;小儿按摩流派用于散风解表等。

四指归提法以双手拇、食指端分置于同侧同池、太阳穴,着力向内归而上提,称为四指归提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操作前先将双手拇手挑起,中指随之伸直,以虎口对准同侧耳垂,拇指端对准耳后下风池穴,中指端置于太阳穴,然后四指同时施力,向内归而向上提,由表及里,持续着力,四指缺一不可,故而得名四指归提法。此法用于头部,需动作轻巧,取穴准确,施法以微力为宜。

注意事项:操作时以指腹接触穴位,施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缓慢持续,严禁暴力挤按捏抠。

功效:疏风止痛,聪耳明目,疏散头风,清热解表,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健脑安神。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眩,颈项强痛,眼疾鼻病,耳聋耳鸣,失眠健忘,神经痛,偏瘫脑疾,偏正头痛。

[文选]《脏腑经络按摩》:风池穴位于脑空下发际陷中,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处,功效;疏风散热,聪耳明目。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肩背痛,发热,癫痫等。……太阳位于眉梢与目眦中央,向后约一横指处取穴。具有疏风清热,明目止痛。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红肿。

[按语]四指归提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手法中的拇指、食指分别着力于足少阳胆经风池穴、经外奇穴太阳穴的手法之一,两穴配合施以归提,以补益,助阳,通经活络。临床常被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疏风散热,指针按摩流派用于通经活络,内功按摩流派用于健脑安神等。

揉拿项肌法以拇指与余四指指腹的合力,施用于患者颈项部的一种手法,称为揉拿项肌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者俯卧位,头略后仰,使局部稍放松,医者以拇指与余四指指腹的合力于患者颈项部施用揉而拿自上而下的反复操作。此法主要用于治疗颈项及内科诸征手法之一。

注意事项:操作中不宜抓拿、揪扯,避免损及局部皮表,操作过程中不可过急,掌指尽力张开,以求尽力加大治疗面积。

功效:通经活络,散寒祛邪,开窍止痛,开导闭塞,缓解痉挛,疏筋活络,调和气血,理气松肌,疏风定痛,通阳解表。

主治:颈椎疼痛,感冒发热,头痛头风,眩晕头痛,肝火上扰,虚火上炎。

[按语]揉拿项肌法是挤压类手法的联合应用于项部。颈部属阳通脊,所以通过手法揉拿起到了通阳解表的作用,项肌由颈脊所主,故可治疗颈椎诸疾亦是所有手法应用的先行,所以这个手法应该准确的应用。

双运太阳法以双手中指或拇指分别于左右太阳着力点运,称为双运太阳法。

鸳鸯理额法以双手拇指点运太阳后将拇指吸定于太阳穴,并以此为轴心向内上旋转,余四指相互交叉,成双成对地同时理额入发际,称为鸳鸯理额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点运两侧太阳、颊车、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位后,再将双拇指移回到太阳穴吸定。余四指伸直后相互交叉,形如“鸳鸯桥”舒理前额至发际之上。操作时双手密切配合,动作要协调,以理额为主要治疗手段,以指偏峰推理为主,推而移行,沉而不滞,浮而不滑地完成整个手法操作。此法常作为全身按摩疗法的配合手法,很少单独使用。

注意事项:操作中避免重力揉、捋,不可忙从急施,注意保护皮表。用以镇静安神时手法宜更轻。

功效:通经活络,消积破结,散邪除闷.活血止痛。

主治:头痛,三叉神经痛,外感风热,牙痛,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

[按语]鸳鸯理额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以双手拇指及拇、食指偏峰着力前额部的手法之一。此法临床应用广泛,北京的曹锡珍先生综合了点法、揉法、推法、抹法的优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鸳鸯理筋法,临床应用颇有特色。

孙猴搔抓法双手手指自然略分开并屈曲,形如爪,于施治部位自下而上地反向搔抓,形如孙猴搔抓剔痒,称为孙猴搔抓法。

操作要领:患者仰卧或俯卧位,医者双手对称同时着力,沉肩、垂肘、悬腕,五指略分开,自然屈曲呈爪形着力于头部两耳前后,循于头皮毛发根部,自上而下地搔而抓之,轻而不浮,重而不沉,深入皮表,浅循毛发,形如孙猴剔痒,反复搔抓逐渐移至头顶至交会。此法主要用于头部,反复搔抓,以轻刺激于头皮及竖毛肌。

注意事项:操作前应将指甲修圆剪短,操作时着力不宜过重。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潜阳,平衡阴阳,调节神经末梢,通经络,疏散风邪。

主治:头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失眠健忘,神经衰弱,脑震荡及中风后遗症。

[按语]孙猴搔抓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手法与舒畅类手法的结合,它是以双手十指端着力于头部两侧的手法之一一。本法临床应用不甚广泛,一般被内功按摩流派用于平肝息风,潜阳健脑;经络按摩流派用于安抚神经,舒展肌筋等。本法着力较轻浮,常作为全身按摩手法的配合手法应用,很少单独使用。此法多见于五禽动功中的猴子功,它吸取了五禽动功的特点,改变了其原有的快速、短促的弱点而逐步形成一种完善而独特的手法。

分阴阳法以双手拇指或大鱼际螺纹面着力于前额正中分别向左右两侧分推,称为分阴阳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或大鱼际螺纹面或指偏峰于患者前额正中同时着力分别向左右两侧分推,往返推移,左为阳,右为阴,故谓分阴阳法,操作时双手着力轻而不浮,实而不滞,顺序分推,以皮肤潮红为宜。此法应用于头部,着力从印堂至太阳,循督脉逐渐上移分推至神庭往左右头维顺序分推。可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保护皮肤,必要时可加用一些润滑剂。本法常配合全身按摩手法应用。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镇惊安神,发汗解表,散滞解郁,调和阴阳,行气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头晕,肝阳上亢,高血压症,中风不语,口角歪斜,小儿惊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

[文选]《小儿推拿》:用两手螺纹面自穴中间向两旁作反方向划开、推动,……而惟阴阳有分之说,以医人用左右两大指于阴阳穴处向两边分,故谓之分,而亦谓之推也。

《推拿抉微》:分推太阴、太阳穴法,于开天门后从眉心分推至两眉外梢、太阳、太阳三穴九数,太阴穴在右眉外梢,太阳穴在左眉外梢。

[按语]分阴阳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手法中以双手拇指着力于前额眉心左至太阳、右至大阴的手法之一。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其活血化瘀,小儿按摩流派用其解表清热,且为小儿按摩流派的常用手法。

推运印堂法以双手四指指腹,自两眉正中着力推向上至发际,循于督脉,推而运之,称之为推运印堂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四指(食、中、环、小)指腹,自两眉正中印堂督脉而上,推运之至神庭,交替还返,自下而上,推运两眉之间及前额正中。此法循督脉于头上,督脉有统摄全身阳气,维系人身元气两大作用,头又为诸阳之会,故推运印堂有调整和兴奋全身的作用。

注意事项:操作中不可歪斜,不宜按压、挤捏,不可暴力搓擦,注意保护皮表。

功效:祛风热,宁头痛,开腠理,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郁行滞,消除烦闷。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疾,前额胀痛,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精神萎靡,感冒发热,产后血晕不语。

[文选]《中医临床推拿手册》:病人任选坐位或仰卧位,自眉中间印堂至前额、两眉外端太阳穴处用推法。

作用:清热安神,镇静止晕。治疗:前额胀痛,头晕目眩,双目红肿,失眠症。

《实用中医推拿学》:以拇指掌侧面置于两眉间印堂处,自印堂直上摩至神庭,自上摩动用力均匀,缓而有力。

作用:祛风热,宁神志。主证:感冒风寒表证。

《新推拿法》:仰靠位或仰卧位,先用一指推法自印堂沿眉问推向头维、太阳等穴,往返数次,配合按法和抹法。

[按语]推运印堂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及推荡类手法中以双手拇指螺纹面着力于前额印堂的手法之一。印堂穴位于两眉正中,具有安神、镇静止痛的功效,以拇指推运印堂并循于督脉,则效果更为明显。本法临床常被小儿按摩流派应用,又称开天门法,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经络脏腑按摩流派则用其治疗风寒表证。本法常作为全身按摩的配用手法应用,很少单独使用。

抹双柳法以双手拇指偏峰或余四指循眉以柳,推而抹之,称为抹双柳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侧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偏峰或余四指着力于眉内侧始,循眉弓过要至眉梢丝竹空止,往返推而抹之。此法主要用于双眉部位,行于眉弓毛发之中,均匀和缓顺行滑抹数次,患者自感眼前豁亮,头脑轻松,精神焕发,实为妙也。

注意事项:操作中双手拇指对称而同时着力,切不可自外向内逆行。

功效:滋阴潜阳,养血安神,醒脑明目,活络止痛,疏风解表,镇静止晕。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前额疼痛,偏正头痛,流泪,视物不清,目赤肿痛,眼疾,发狂。

[文选]《实用中医推拿学》:沿眉弓方向摩动。

作用:宣泄太阳热气,活络明目。主证:目疾初起,眼红流泪,痛痒交作,怕热羞明,视物不清。

《脏腑经络按摩》: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即眶上切迹处。

功效:散风明目,清脑止痛。手法:分拨法。鱼腰穴在眉毛正中,眼平视,下对瞳孔。功效:清火明目。

主治: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眼脸瞤动,近视……用大拇指指腹,……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作直线形的推动。

《新推拿法》: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眉弓,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临床应用:推眉弓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推坎宫医用两大指自小儿眉心分过两旁是也。

《厘正按摩要术》:推坎宫法,治外感内伤均宜。医用两大指,春夏蘸水,冬春蘸葱姜和真麻油,由小儿眉心上,分推两旁。

[按语]抹双柳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手法中以双手拇指着力双眉的手法之一。双柳眉起于攒竹经鱼腰止竹空,具有散风明目,精脑止痛之功。本法临床常被小儿按摩流派用以开窍镇静,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清脑明目等。此法主要配合全身按摩手法应用。

干洗脸法以双手推运抚摩面颊,形如洗脸,却没有水巾,故称之为干洗脸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双手五指略并拢稍屈曲,着力于患者左右面颊,同时自上而下,旋转往返地推运之,形如双手洗脸。操作时应以双手指腹与掌心着力,掌指相互协作,指腹以点揉为主,掌心以抚摩推运为主,或以鱼际揉运,此法集中了推法与运法的优点,同时辅以点法、揉法与鸳鸯理额法相衔接,故应用较普遍。手法通常以局部红润、微热及患者舒适爽快、精神振奋为宜。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注意保护皮肤,有循经络或循肌筋两种着力顺序。

功效:除风痰,祛寒邪,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主治: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头晕目眩。

[按语]干洗脸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及推荡类手法中以双手指掌螺纹面着力于颜面部的手法之一。本法临床应用广泛,常被经络脏腑按摩流派用于温通经络,小儿按摩流派用于疏风开窍。特别对近几年的美容按摩流派,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法。

内应外合法以一手拇指置于患者口内,余四指置于口腔外对应部位,一内一外,在两腮上下及上下口唇着力揉捏,称为内应外合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略张口,医者用绷带缠绕拇指后伸入口腔,置颌弓之外(牙龈外侧),余四指置口腔外与拇指对应部位着力,五指同时相互配合里应外合地揉捏捋推。手法应揉而不滞,捏而不实,推而滑动,运而轻浮,动作轻巧。此法主要用于颌面部之经络、肌筋、穴位。

注意事项:操作时注意保护齿龈及口腔粘膜,施术后以缠裹于拇指的纱布没有血迹为宜。

功效:疏风散热,通鼻开窍,疏风活络,利牙关。

主治:鼻疾,惊风,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口噤不开,牙疼,下颌关节炎,流涎,耳疾,中风偏瘫。

[按语]内应外合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手法中以拇指及余四指着力于颌面部的手法之一。临床常用以治疗面神经麻痹、偏瘫后遗症、口眼歪斜。本法与朱金山先生提出的按摩推拿四应大法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四应,即应经络、应穴位、应部位、应症状。手法分:商接法、间接法、相对法、强弱法、诱导法、补泻法。朱金山先生的独特见解为内应外合手法提供了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依据。

双指开宫法以双手食指端置患者左右听宫穴,同时相对点按,形如双指打开宫门之势,称为双指开宫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以双手食指端分别着力于患者两侧听宫穴,同时相对点按,形如双指开宫之势。听宫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耳门与听会间,操作时用双指对点,点而吸定,按而散之,由浅人深,由表及里,逐渐施力。此法是专用手法,可配合应用于全身按摩。

注意事项:操作时避免暴力戳按,并严格控制着力的程度。

功效:消肿止痛,活血散瘀,通耳开窍,散热止痛,通经活络,调和阴阳。

主治:耳鸣,耳聋,眩晕,心绞痛,面瘫,三叉神经痛,外耳道炎,中耳炎,齿痛。

[按语]双指开宫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挤压类,以双手食指着力于听宫穴的手法之一。听宫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间,主耳聋、耳鸣、耳痛。临床上指针按摩流派常施用于点穴开筋,通经活;经络脏腑按摩流派常施用于理气活血。最近有用此法治疗头晕动症的报道。

二龙戏珠法以拇指、食指指腹于喉结上丽旁着力,两指相对点揉,因两指相对形如双龙,喉结圆如珠,故称为二龙戏珠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头稍后仰显露喉结,医者以拇指与食指指腹置于喉结左右(即:外金津、外玉液),两指对合点揉。点而揉捻,点则按之,揉而动之,捻则旋转。此法宜轻揉而中空如戏珠。

注意事项:切忌暴力捏按,损及皮肉、喉结,着力以向下倾斜为宜。施术之前,须与患者讲话,应用目的,求得患者密切配合。

功效:清热利咽,活血化痪,理气松肌,消肿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流涎,口腔炎症,咽喉疼痛,声音嘶哑,中风不语。

[文选]《脏腑经络按摩》:部位喉头两侧,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大指指腹按压左右侧喉头部的压痛点(通常咽喉疼痛的病人,其喉头左右侧均有敏感疼痛点),连续施以按点、压点,按压时令患者咽唾液。按压毕,局部施以捻转法和揉法。功效利咽止痛。治咽喉痛。

[按语]二龙戏珠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挤压类及摩擦类以拇、食指指腹着力于喉结两侧的外金津、外玉液穴的手法之一。左为外金津,右为外玉液,系经外奇穴,具有消炎止痛,利咽息风之功。临床常被经络按摩流派用于清咽利喉,指针按摩流派用于通经活络。外金津、外玉液是治疗中风不语的重要穴位。二龙戏珠法在临床应用也较普遍。

双揪铃铛法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对合着力于患者左右耳垂向下垂直揪神,因耳垂形如铃铛于左右相挂。故称为双揪铃铛法。

操作要领: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双手分别以拇指与食指指腹的对合力于患者两侧耳垂着力揪伸3~5次。再以拇指于耳垂部推按l~2次为宜。此外,还可根据临床辨证的需要,掐按耳垂及耳区穴位,以增加疗效。此法疗效明显,多用于治疗气血阻滞的征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9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