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骨质疏松:涉及多学科的公众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怎么办?)

医案日记 2023-06-01 15:00:38

骨质疏松:涉及多学科的公众健康问题

迈入21世纪,我国人口已近13亿,60岁以上的人群达10%,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病人势必迅猛增加。在我国已经构成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从骨代谢的角度来讲,其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研究范畴;从绝经后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的角度而言,其属于妇科疾病研究的范畴;从老年人是高危人群的角度而言,其属于老年病医学研究的范畴;从骨质疏松的最严重结果骨折的角度来讲,其属于骨科学研究的范畴;从蛋白摄入多少及维生素D等是否缺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而言,其属于营养学研究的范畴;诊断骨质疏松效果最佳的方法为骨密度的测定,属于放射医学研究的范畴;规律的负重运动可减少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与运动医学研究密切相关;另外,骨质疏松还与遗传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有关。

由于骨和关节病是当前全世界迅速增多、危害严重、耗资巨大和明显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组疾病,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2010年骨关节病十年”旨在唤起全球医师和人们的重视,对此类疾病加强有效的防治。

2003年10月10日~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术大会”,是国际上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领域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之一,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和国际华人研学会共同主办,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于2001年4月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这将对我国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研究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大会期间,来自美国、瑞士、德国、中国和中国香港的权威专家将就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治疗等各个方面进行大会报告和讨论,同时还将和与会者进行全方位的学术交流。

骨质疏松怎么办?

骨质疏松指骨组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结构遭破坏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但常见的包括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减少,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1.补钙:人体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1%的钙以游离的形式参与机体的生理活动,当钙摄入量不足会动用骨骼中的钙,成人每天的供给量为800mg,更年期和老年人的量为1000mg,因此钙摄入量增加可以提高骨量的峰值,有利于减轻骨质疏松度。

2.适宜的钙磷比例:除了补钙,我们还需要补充磷,饮食中摄入的磷过高会降低钙的吸收,因此合理的钙磷比例为2:1,但是对于一些肾功能下降,磷的含量过高,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一些骨质增长期的儿童青少年,高磷可能会妨碍骨质正常生长发育,对于钙吸收低下的老年人,可能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骨质的丢失。

3.补充其它营养素:我们还需要补充氟,锌,铜等营养素,氟化物可以刺激成骨细胞活力,使骨量增加,在初期的骨质疏松治疗中是有效的。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红肉,海产品,动物内脏,蛋类,大豆,坚果等,含铜高的食物包括虾,蟹,贝类,蘑菇,坚果,巧克力,可可粉等。这样多个营养素补充比单纯补钙效果好。

4.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A: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因此补钙不补维生素D,那钙还是没有被吸收,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包括蛋黄,海鱼等,平时多晒太阳,也可以获得维生素D。维生素A参与骨有机质胶原和黏多糖的合成,对骨骼钙化有利。

5.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过多和过少都不行,长期的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骨的正常形成和代谢,但高蛋白饮食也会加重钙的丢失。为健康答疑解惑,营养界最会手绘的医生(微信公众号:王霞般若)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有两个概念:

1,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9年将其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对于我们公众而言,不论是骨量低下,还是骨强度下降,医学术语都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大家可以理解为骨质疏松症时,我们的骨骼就像放在室外的一块木板,开始时很光滑,很坚硬,可是经过长时间的日晒以及风吹雨淋,木板逐渐变朽了,不再光滑不在坚硬,轻轻一碰可能就破碎掉了。

3,1994年WH0对骨质疏松症运用骨密度进行了量化,骨密度的单位是T-值,成人的T-值大于等于-1时为正常,在-1和-2.5之间为骨量减低,小于-2.5时即为骨质疏松症,如果小于-2.5且伴有脆性骨折时即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9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