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才 黄山市卫生局
古徽州是新安医学的发祥地,作为徽州文化中的一朵璀璨奇葩,新安医学一直被医史文献专家们视为明清时期我国中医药学的一个典型缩影和代表,有“宝库中的宝库”之称,并素以“南新安、北华佗”而名蜚杏林。新安医学学派纷呈,医著宏富,并形成很多家族式“师承学术链”。
新安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多以儒医群体和世医家族为师承,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和家族链特征,是新安医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形式与源泉。自宋朝以来,数百年的世系医家很多,家族社会的宗族色彩在新安医学中有着鲜明的时代应征与社会烙印,世代相传,代不乏人。部分名医世家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不息,且名声益噪,经久不衰。
最著名的要从宋代张扩(歙县人,约公元1058-1106年)始,医术代代流传,到第四代张杲(约1149-1227年)以儒医鸣世,其精心研究医学50余年,博览诸子百家之作,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著成《医说》十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享誉医坛,堪称“新安第一代名医世家”。
相传张氏后裔传至明代为嘉靖年间满田张守仁“张一帖”内科,又经明、清两个朝代至张根桂传承衣钵至今十四代,皖南医学院教授张舜华、李济仁夫妇(李济仁先生于2009年度被评为国医大师),十五代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清华大学自动化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副教授李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李艳和在歙县定潭故里悬壶传承医术济世的李挺……有着“兄弟三博后、一门七教授”之美誉。其家传“张一帖内科”400多年来以“劳力伤寒末药”(由18味药研粉末组成,号称“十八罗汉”,对一些疑难重症、诸多杂病往往一帖即愈)而闻名,于200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张一帖”医名世代相传久盛不衰,成为新安医学家族链最具典型的代表。
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
歙县蜀口曹氏外科,始于清,其祖先曹启梧师从嘉兴名医程玉田,尽得其术,遇重症应手辄效,历今五代而不衰。其后人曹恩溥身兼农工民主党黄山市委秘书长,每天仍坚持上午半天临床,应诊不遐,承继祖业并培育后人。歙县黄氏妇科世家,始于宋代黄孝通,为御赐“医博”,擅妇科,为黄氏妇科之始祖。其后代多以医为业,至今800多年,相继25代,代有传人,世称“医博世家”。现其第二十五代传人黄孝周副主任医师,既传承妇科祖业,又擅长中医疑难杂症,每日各地就诊者络绎不绝。还有歙县郑村“南园、西园喉科”,被世人誉为“一源双流”。其祖郑于丰、郑于蕃俩兄弟于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年)前后同业喉科,从此闻名于世,相传至今12代。又尤以南园郑于丰之子郑梅涧(1727-1787年)继承家传衣钵,擅长用汤药和针灸疗法治疗咽喉疾病,开创了喉科学上的“养阴清润派”。其临床经验丰富,救危起死,不可胜数,著有《重楼玉钥》、《痘疹正传》等著作。
著名的新安医学世家还有:歙县程氏“吴山铺伤科”(又称黄源村伤科);清代歙县王雪健创始的“新安王氏医学”(近代上海名医王仲奇,现代名医王任之、王乐匋,当今名医、现任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为其后裔);歙县的余午亭、王养涵,吴正伦、殷世春、程大鉴等内科世家;许豫和、程公礼等儿科世家;休宁江国龙“梅林妇科”、汪耘之“西门桥儿科”世家等等。
新安医学的这种以家族为纽带的“人才链”特点,使得医业多有世袭,代传不衰,据不完全统计,自北宋以来,三代以上至三十多代的家传名医“家族链”有63条,记载医家300余人,众多的家族世医相传,集文化性、技能性、历史性与传承性的统一,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向最美医生致敬
倘若世间有最美的职业,那一定是医生——他们拥有最崇高的品德,最深厚的学养;白衣不及他们灵魂的洁净,烛光不及他们心中的温暖。这些无私奉献的医者,用他们的一生书写“仁心”。
2月28日,中央电视台2016“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10位医生获得“最美医生”称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团队获得“最美医生”团队称号,同时颁奖典礼特别向2016年去世的徐麟、赵炬、邹笑春、王金鉴四位医生致敬。
最美医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1939年,18岁的他带着一腔酬国之志,回到祖国,考入同济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吴孟超成为第二军医大的前身——华东军区医院住院医生,创立我国肝胆外科学科体系。他将1.5万名病人拉出生命绝境,创造中国肝胆外科无数第一,还为我国的肝脏外科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如今95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每周主刀多台高难度手术,每周一次门诊。
“中医世家 桃李芬芳”——李济仁
李济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终身教授。他和妻子张舜华都是名医,五个子女都很优秀,“兄弟三博导,两代七教授”,长子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国学专家,二女李艳是弋矶山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三子李梃坚持在民间行医30余年、四子李标中国科学院博士、五子李梢清华大学教授,致力于以科学发展中医。他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顽疾治疗,而且,作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他在承续千年血脉同时,也谱写了自己灿烂人生。
“一句诺言,半个世纪”——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
半个世纪前,为一句“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面貌”的誓言,北大医院青年医生杨文钦带着在北京友谊医院工作的藏族妻子扎西志玛,辞别北京,扎根湖南新晃侗乡,一干就是55年。夫妻俩走遍每个侗族山寨,上门做手术数百例。如今,年届八旬的夫妇俩依然坚守一线。
我有药茶气血和:黄芪10-15g 枸杞子6-10g 西洋参3-5g 黄精10g
李济仁,歙县人,1931年出生,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
医”、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
、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取得者。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古老的徽州,秀木成阴、风景如画,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新安医学便诞生于此。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1931年初冬出生于徽州歙县,7岁入私塾,善文。动乱年代,民众深受病患之苦,遂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之古训,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 1943-1948年,他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研习中医,并更名“济仁”,成为新安一代名医世家“张一帖”第14代传人。
继承传统并开拓创新,是李济仁医术之特色。在医治外感病、急症方面,他继承“张一帖”心法,妙方独具,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常一剂奏效;对于疑难杂症,则合参新安汪机“培元派”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主张辨症与辨病相结合。由于不了解中医,很多人不信任其“偏方秘方”,医生们故常不敢使用。对此,李济仁有着独到见解:“有些验方听起来的确荒诞不经。但常年使用、效果确实的验方,还是值得采纳的。”他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创立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效方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由于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遢来,对此,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繁忙的医、教、研之余,他甚至腹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无偿函诊服务”。
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理论与临床并重是其从医的另一重要特色。“新安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象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其中,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著《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独本不能流传……要让更多人领会新安医学的魅力”,为此,他毅然捐出传本极少的新安医著《神灸经纶》,交由出版社出版。经多年努力,他带着学生们成功“还原”已尘封于历史的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并厘清阐明其针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富特色的诊疗规律。此外,李济仁还以《内经》为宗,理论与临证互作阐发,确立中医医学地理学、中医时间医学等新学术成长点,及体质学说、五体痹病、五脏痿病等研究专题,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上硕果累累。
对于医术,李济仁孜孜以求,凡有所悟、所思、所得,均述诸笔端,数十年来聚沙成塔,共撰写《济仁医录》、《痿病通论》等专著12部,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首批卫生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并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对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面对荣誉,李济仁却一贯淡然:“学生们的成绩就是我辛苦的最好回报。……家族制是古代社会文化意识,在现代多元教育形式高度发达的今天,注重的是文化传承和多元化传承方式。 ‘张一帖’是民族文化瑰宝,我想把它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它、利用它。”
“悬壶”是根据壶公的故事而来,而壶公何许人?《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和葛洪《神仙传》虽都有记载,但均为神话传说。据《安徽卫生志》记载,“后汉历阳(今属安徽和县)人谢元,医术精湛,诊病兼卖药,日收钱数万,尽以施贫。因其习惯将药装在葫芦里悬挂在店铺门头上,故被人尊之为‘壶公’”。从此之后,郎中行医也用葫芦来作店铺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所售药物灵验,“葫芦”也因此成了医生的标记。而后,人们便称技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中医师为 “悬壶济世”,历代医家行医开业,每以“悬壶之喜”等为贺。到了后世,甚至不乏药房以葫芦为招牌、药厂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佚名)全文转载《安徽日报》2008年9月8日B4版
明清时期在安徽影响深远的医学流派是 新安派
“新安派”是古时皖南以徽州为中心的医学流派。得名于古时的新安郡,即徽州与严州大部, 后成为徽州、严州地区的代称。 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属于皖南地区,所辖地域为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浙江建德市、淳安县。
1、新安派发端于唐宋:
唐代,吴人杨玄操任歙县尉,对《难经》进行注释工作,是三国事吴太医令吕广注解《难经》的继起者。 歙西七里头僧庵慧明,精研医学,时称“圣僧”。
从宋神宗原丰年年间至宋末(1080---1276年),新安有名医14人,有2人写了3部医学著作。歙县张扩(1054---1102年?),从学于湖北蕲水庞安时,随后又到四川向王朴学习脉诀,于是医名大振。他享年四十九岁,从事医学活动约在1080—1102年间。张扩之学传弟张挥,又传子张师孟。张挥再传于子张彦仁,继传于孙张杲,仰承俯授达110多年,成为新安第一代名医世家。张杲以儒医著称于世,究心医学五十余年,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写出了新安第一部医学著作——《医说》10卷。此书博采宋以前古代医书案而成,记叙了从三皇到唐代名医110多人的临床治验,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
2、 发展于元-明中期:
元代(1277~1367),共有名医12人,有4人写了6部医学著作。歙县翰林鲍同仁撰《通元旨要》、《二赋注》、《经验针法》、吴以凝撰《去病简要》27卷,婺源太医王国瑞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卷(现均为四库珍本)。此外,休宁太医提举程深甫,郡医学提领范天锡,医学教授马萧、张良卿和祁门名医徐存诚等,均相继驰名于时。
明初至正德末年(1368~1521年),共有名医21人,其中有9人写了11部医学著作。歙县程宏宾有《伤寒翼》,汪源有《保婴全书》、许宁有《医学伦理》等。休宁程充辑成《丹溪心法》五卷,使丹溪学说在新安发生了很大影响。歙县程颉阶撰有《松崖医径》、《医论集粹》、《脉法指明》,其兄程阶撰有《太素脉决》、《经验方》,太医陆彦功于弘治十年(1497)撰写《伤寒便览》十一卷,新安刘锡于正德五年(1510年)撰写《活幼便览》,休宁吴显忠则撰有《医学权衡》。在这一百五十多年中,新安医学有稍有发展。
3、明嘉靖至清末(1522~1911年),新安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这时候医学名家大量涌现,纷纷著书立说。从嘉靖至清末,即有名医137人,有45人撰写了96部医学著作。祁门汪机以毕生精力研究医学,写出了《石山医案》、《续素问钞》、《医学原理》、《外科理例》、《针灸问对》等著作13部76卷、歙县江瓘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名医类案》12卷,吴昆之老师余午亭撰写了《诸症析疑》、《余午亭医案》。此外还有:休宁方广的《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1536),祁门汪宦的《医学质疑》,陈家谟的《本草蒙筌》,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大全》100卷(1566),休宁孙一奎的《医旨绪余》、《赤水玄珠》、《孙文垣医案》,歙县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8卷(1589),吴昆的《素问吴注》24卷(1594)和《脉语》、《医纂》、《医方考》,以及婺源江时途的《医学原理》30卷、《丹溪发明》5卷等。
【新安名医】:
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明代的程充、汪机、吴正伦,吴昆,程阶、程衍道、江珑、方有执、余午亭、孙一奎、汪宦、徐春圃、陈嘉谟、方广、丁瓒,清代的程正通、程林、程郊倩、汪昂、郑重光、程国彭、吴谦,郑梅涧,郑枢扶、汪文琦、许豫和、汪绂、吴师郎、程杏轩、许佐廷等人。其中汪机被誉为明代四大医家之一,吴谦被誉为清代四人医家之一。
【新安医学主要著作 】:
《医说》宋代歙县人张昊撰。
《眼科宝籍》明代著名医学家程玠著。
《石山医案》明代汪机著。
《名医类案》(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
《本草蒙荃》
《慎斋遗书》
《古今医统大全》
纵观历史,出生于安徽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
著名的有毕升、大禹、涂山氏、皋陶、姜尚、管仲、鲍叔牙、蹇叔、管子、老子、庄子、甘罗、甘茂、鲍叔牙、周瑜、小乔、大乔、陶谦、桓范、曹洪、曹仁、鲁肃、吕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刘伶、桓温、桓伊、戴逵、夏侯渊、夏侯惇、许褚、薛综、蒋钦、陈武、丁奉、刘惔。
桓玄、夏侯霸、夏侯玄、花木兰、文钦、何敬容、耿询、汪华、李绅、陈阿娇、陈婴、周景、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吴敬梓、梅尧臣、戴震、朱熹、张廷玉、程大位、程长庚、邓石如、黄宾虹、陈独秀、陈延年、胡适、陶行知、冯玉祥、张治中、王稼祥、邓稼先、严凤英等。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划时代的巨著《淮南子》就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们编撰的;东汉沛国谯郡(今亳州市)名医华佗及其发明的“麻沸散”则比欧洲发明的麻醉剂“哥罗方”。
早1000多年。北宋徽州人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元代旌德县木活字印刷术和明代的套版印刷术,都对世界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的桐城派、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商、徽剧、黄梅戏以及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派建筑、徽雕(砖、石、木、竹雕)、芜湖铁画、龙舒贡席、阜阳剪纸、界首陶瓷等。
扩展资料:
皖籍历代名人风采的集中展示。地灵人杰的八皖大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群星璀璨。这里集中展示有从史前到现代有代表性的50位名人。
如管仲、老子、庄子、范增、华佗、曹操、周瑜、朱熹、包拯、李公麟、朱元璋、吴敬梓、戚继光、王贞仪、李鸿章、刘铭传、王茂荫、詹天佑、邓石如、程长庚和桐城派诸大家等。
-安徽名人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8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生地黄止血传说
下一篇: 插枝鲜花报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