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结合体质 辨证选食
《内经》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从生理、病理等多个角度,对因人选食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素问·藏气法时论》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论述了五味对五脏产生的不同影响:“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基于上述理论,《灵枢·五味》又从病理的角度,对五脏病症适宜的食物种类,按照五行学说进行了解释,谓:“肝色青,宜食甘,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即肝属木,肝病者应选择甘味食物,甘属土,取土能生木之意;其他心病食酸、肾病食辛与此相同。
《内经》还对五脏、气血、筋骨等疾病的饮食禁忌做了说明,如《灵枢·九针论》说:“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素问·宣明五气》说:“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灵枢·五味》说:“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些饮食禁忌的理论依据仍然是五行学说。
顺应四时 灵活选食
《六元正纪大论》谓:“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指出用寒凉药物应远离寒凉的季节,用温热药物应远离温热的季节,选择食物和选择药物的方法相同。这里的寒热既指食物的温度,又指食物的寒热药性。即秋冬季要少食冷食和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春夏季要少食热食和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是强调要顺四时以调饮食。
后世医家根据《内经》理论,还对四季饮食的五味做了要求。如唐代孙思邈的《卫生歌》就有“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欲酸”的论述,认为春天肝木旺,多食酸味,可使肝木之气偏亢而伐脾,因此,春天饮食要多吃甜食养脾抑木。冬季不能多吃咸味,以防水克火,要多吃苦味以养心气。夏季多食苦味可使心气偏亢,易致火克金伤肺,要多吃辛味以抗心的克伐。秋季肺金当令,辛多则金旺乘木,故宜食入肝之酸以御之。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金匮要略》还提出了四季食物种类的禁忌,如“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等,这里既有以脏补脏的寓意,即食肝则补肝、食心则补心;又蕴含五行相克之理,春季肝气本就偏旺,食肝则易致肝旺乘脾而致病。
饮食多元,合理调配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提出饮食结构要多元,谷肉果蔬要合理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补精益气”。如果饮食结构单一,偏嗜肥甘厚味,则易于化热生火,出现痈疽疮毒等疾病,即“高粱之变,足生大疔”(《素问·生气通天论》)。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提出饮食结构要多元,现代研究表明,谷类食物含有糖类和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肉类食物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蔬菜、水果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这些物质都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长期缺乏某种食物,就会形成营养失衡,不利于健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菜肴的搭配上,普遍存在肉食偏多而蔬果偏少的情况,这种饮食结构也不利于养生。肉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量热能,是人体组织结构再生、修复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过量则会损害健康。已有充分资料表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肥胖症等,均与肉食和高脂肪饮食有关。而素食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疏通肠胃,促进消化。饮食结构的多元化是饮食养生的另一重要原则。
综上所述,饮食养生作为《内经》养生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有大量深刻精辟的养生学原理,深入研究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85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20岁~40岁女人的健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