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科普窗⑨

医案日记 2023-05-31 18:51:47

中医科普窗⑨

望诊包括哪些内容

望诊为四诊之一,是医生运用自己的视觉对患者的精神、面色、形体、动态以及舌象、排泄物等进行观察的一种诊断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在的各种病理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体表上来,所以应注意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

1.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通过眼神、呼吸、语言等方面反映出来。神来源于人的精气,因此,一个人有神还是无神,可以反映精气的盛衰,精气充足则有神,精气不足则无神。

2.色,指面色。面部的色泽,是五脏气血盛衰的表现,若面色红润而有光泽为气血充足,表示健康,或即使患病,其病情也轻,预后也多良好;若面部的色泽呈现苍白,或铁青,或晦暗、枯槁不润,为气血不足,多为疾病严重,病程迁延,预后多不良。

3.形,指形体。形体强弱也反映脏腑功能的盛衰,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如骨骼坚大、皮肤润泽、肌肉结实、胸廓宽阔,多为体质强壮,表示脏腑功能强盛;而骨骼脆小、皮肤枯槁、肌肉瘦削、胸廓狭窄,多为体质虚弱,表示脏腑功能不足。

4.态,指姿态。动态矫健灵活,是健康的表现,若四肢关节不利或半身不遂等,则为疾病的状态。

5.望舌,是中医大夫重要的检查方法。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可测知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6.望排泄物,主要包括大小便、痰液等,也可反映人体的寒热虚实。如大便稀溏为寒,小便黄浊为热。

望舌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舌诊的内容,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观察舌质,可知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审辨舌苔,可测知其病位的浅深、疾病的性质、病邪的进退及胃气的存亡。因此,舌诊在判断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与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辨脏腑气血之盛衰:舌为心之苗窍,心的气血上通于舌,其他脏腑通过经络也和舌联系,因此,脏腑气血之盛衰,可以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异常变化而反映出来。如舌质淡红荣润的,是为正常之色,多表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弱;舌质紫暗,为气血瘀阻;舌苔薄白而润,为胃气旺盛,津液充足;舌光无苔的多为胃气衰败及胃阴大伤之证。

辨疾病之性质:舌苔黄燥的,多是邪热炽盛,苔深黄而焦黑的则为热极。白苔多为寒,苔白而黏腻的多为有湿。腐腻之苔多属食积或痰浊。舌质紫暗或夹有瘀点、瘀斑的多为血瘀之证。

辨病位之深浅:观察舌苔的厚与薄,能帮助了解病位的深浅。如在外感病中,舌苔薄的,多为病在初期,邪尚在表,病位较浅;苔厚的多系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薄苔往往随病邪的发展而逐渐增厚,相反,厚苔往往随病邪的减退、外达而逐渐变薄。

辨病势之进退:舌苔由白转黄,或由黄转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转重,是病势向前进展的象征,如舌苔由润转燥,或由燥而变为干焦,或舌苔出现剥脱的,这是热极伤津的现象,多表示病情危重;若舌苔由燥转润,为邪去津复之象,表明正能胜邪,津液渐充,病情转愈之兆。

辨病之转归与预后:凡舌色荣润、舌体柔和而有血色的多为吉象,预后多良好;凡舌色枯暗、舌体强硬而无血色的,或舌有裂纹,或无苔而胖嫩的,多为气血衰败之征,预后多不良。

总之,舌诊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诊法,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必须结合其他诊法,互相参照,全面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仲义居)

中医如何治疗肝病

肝病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医生的治疗方法和配药不当,担误患者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及大的经济损失和痛苦。纵观医学界对病毒草性肝炎治疗的发展程度,主要采用中药治疗肝病,中药采用的是中医整体平衡理论来调节患者阴阳平衡,达到临床症状,保肝护肝的临床疗效。所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对肝病的患达到可靠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肝炎体现了中医辨证论的精神,中医把肝病分为三类,如:黄疸(黄疸肝炎)、胁痛(甲肝)、肝肾两虚(乙肝)。黄疸(内湿肝炎):内经曰:诸湿肝满皆独脾土,夫黄疸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结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其症有五:曰黄汗、黄疸、酒疸、壳疸、女痨疸,虽有五疸之分,总无寒热之异。治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在上宜发汗,湿在下宜利小便,二法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湿,则病无有不安者。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者,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白术、 茯苓、 薏仁、 茵陈、 黑栀、 陈皮水煎。若欲多服去栀子。胁痛(甲肝):脉双弦者,肝气有馀,两胁作痛。盖人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症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伤肝,悲衰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於胁,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法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者乎。治胁痛者,必须先平肝,平肝必须先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后胁痛自平也。方用:白芥子、 山萸、 熟地、 当归、 白芍、 黑栀、 甘草水煎服。肝肾两虚(乙肝):此症於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郁结而不舒,必有两胁胞闷之症,肝称木,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於仰俯之症,此病者须肝肾同补,方可治愈也。方用:白芍、 当归、 山萸、 熟地、 柴胡、 肉桂水煎服。熟地、山萸补肾之圣药,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轻重,今补肝之药,多於补肾者何也,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中国古代没有甲肝、乙肝之称,中国中药对乙肝的描述,主要是肝肾两虚。此症状通过望、闻、切综合分析,判断属于那个症状,有针对性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效果非常好。很多肝炎病人会经常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没劲,腹胀,腹满,肝区疼痛,烦燥易怒,恶心呕吐,睡眠不好等症状。针对这些病情,利用中医中药的治疗非常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之忧,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病情的恢复更加密切。

名中医吴南京的中医100讲包括哪些内容啊?

吴南京的中医100讲的课程视频。他要把中医普通化、通俗化来演义,这样让学者有路可寻,让不懂中医的人真正的明白中医。希望这100讲,能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帮助。中医100讲几乎包括了整个中医学,他把100讲安排成10个章节,每个章节各10讲,目前已经完成“总论”、“癌症及危重病”、“常见病”等三个部分共30讲。总论十讲,主要讲中医学概念、诊断、中药学、中医的心理治疗等内容,构建好了整个中医学的框架;第二章节的癌症和危重症,其中癌症用了5讲,把他多年治疗心得进行有条理的总结;而常见病的章节中,感冒的治疗花了3讲,他把从古到今中医治疗外感病进行了疏理,结合他自己的临床心得,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达。目前吴南京的视频已经在他的微信、微博、各大视频网站、自媒体号上陆续的上传发布

手抖从中医的角度上是属于什么问题呢?

科普一下手抖的常见原因。手抖属于医学上的震颤,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的不自主性、节律性、振动性运动,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大部分是在紧张或者极度生气时出现的,属于生理性震颤,过后会恢复正常,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影响。但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震颤就没那么容易恢复了,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或者会一直加重,并出现身体多个部位的震颤,或者其他症状,那么哪些疾病会引起震颤呢。
帕金森病(PD)
首先是知名度最高的帕金森病,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我国很多医院也会开展一些义诊活动,为大家普及帕金森病的知识。帕金森病也叫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估计每年新发患者数达10万以上,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200多万。
帕金森病的特点:
1.年龄多在60岁以上
2.单侧起病,逐渐进展
3.运动迟缓
4.可伴有静止性震颤,随意运动时减轻(也就是静止不动时抖,主动活动时减轻)
5.可伴有肌肉僵直或者姿势不稳
如果出现上述表现就要警惕帕金森病了。
特发性震颤(PD)
特发性震颤是具有遗传倾向的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情缓慢进展,60%以上的病人有家族史,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是唯一的临床症状,多数发生在手及前臂,也可累及头颈部、下肢、躯干等部位,少量饮酒后症状可以暂时缓解。发病原因仍然不清楚,很多疾病早期都会出现手抖,所以鉴别起来就比较困难。
特发性震颤的特点:
1.两侧同时出现
2.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
3.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4.进展缓慢(可数年或数十年保持稳定)
特发性震颤发病率很高,但是却没有特异的检查项目,在临床上只能根据病史,症状,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来诊断,因此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生门诊就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85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