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施水泉 记者 史洁 实习生华康妮)卫生部最近公布了2007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其中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2662例,死亡1例。
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到了夏末秋初,一过立秋,正是多种肠道传染病多发或高发的季节,近期尤其要防伤寒与副伤寒病。
伤寒副伤寒是肠道传染病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邓晶介绍,伤寒、副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由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全身系统性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
伤寒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眼下的夏秋季最多。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少数患者治疗不彻底或不正规,可能成为长期或终身的带菌者。
两种病的发病症状
伤寒、副伤寒发病特点明显:患者出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
感染伤寒菌后,人并不会马上发病,有3—60天的潜伏期(平均7—14天)。伤寒发病症状典型:一是发热,连续高烧(39—40℃以上)不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明显不同的是,脉速不快。
二是到发热的第6天,约一半患者会出现典型皮疹,呈淡红色丘疹(医学上称玫瑰疹),散布于患者的前胸、腹部,数量不多,一般是几到十几个,大部分会在2—4日内消退。
该病的并发症较多,譬如恢复期里,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严重的还会出现神志昏迷。副伤寒发病症状相似,但病情较轻。
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任何人都可能感染得病,但再次患病的可能性极小,能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副伤寒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不过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副伤寒菌在食物中可存在较长时间。
注意个人卫生有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如果出现发热、腹泻等伤寒的相关症状后,千万不要擅自用药,要到有肠道门诊或发热门诊的医院正规治疗,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平时预防中,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做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
经常出差、经常在饮食摊点就餐以及经常接触伤寒病人的人,是伤寒或副伤寒的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提前预防,居住处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街道卫生院都有伤寒菌苗接种。
传染性猪病的防治
综述
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
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传染病的防治
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
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常见传染性猪病免疫程序(略)
常见猪病免疫程序参考用表(略)
综述
传染性猪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症状,并可传染给其它健康猪的疫病。传染性猪病是规模猪场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可造成大批猪发病或死亡,并产生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根据临诊症状,传染性猪病可分为以泻痢为主症的消化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呼吸道传染病,与猪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以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为主症的传染病,以及表现特征性体表损伤的传染病等。有的传染病会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临诊症状, 需结合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加以确诊。
1、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病)
1、流行特点:
本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猪传染病,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2),潜伏期2周。根据一些国家的血清学调查,多数猪场血清阳性率在20%至80%之间,仔猪出生后血清中含有较高的抗PCV母源抗体,在出生后8-9周龄这种抗体消失,在13-15周龄时血清中这种抗体又重新出现。因此可以说明吮乳仔猪因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很少受到影响,而8周龄前后的仔猪易感,之后(PCV-2)病毒在猪群中转移。
2、症状:
感染PCV-2猪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贫血、被毛粗糙、呼吸喘急、步行不稳、嗜睡、先天性颤抖、肠炎等。发病猪中约有半数2-8天内死亡,其他半数猪即在衰弱状态下残存,但几乎没有康复猪。
3、剖检可见病变:常见腹股沟、肺门、颁下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均匀的白色,肺坚实似橡皮、肝萎缩、肾水肿、苍白,胃和食管粘膜常形成大片溃疡,并发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时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
4、防治:
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外,可用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拌料预防、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
1、流行特点 :
猪附红细胞体是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的一种附红细胞小体,各龄猪均可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清楚,据认为在正常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单纯感染附红细胞体不致于发生急性症状,临床上常因感染其他传染病而并发,一般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大的时候,有时秋冬季节发病率也很高。
2、症状:
本病是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黄疸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的猪传染病,仔猪和生长猪死亡率较高,病猪厌食、嗜睡、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皮肤红紫,指压不退色,便秘或拉稀,也有的后肢麻痹、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的眼险粘连、发绀。部分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偶见母猪乳房或外阴水肿,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3、剖检可见病变:
全身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肝、胆、脾、淋巴结肿大,心包及胸腹腔积液,血液稀薄似水样。确诊需作血涂片染色镜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驱除蝉、虱、蚤等吸血昆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治疗可选用六甲氧拌料。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蓝耳病)
1、流行特点:
本病是以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以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病猪或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之一。
2、症状:
病初母猪出现发热、嗜睡、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迫,后期呈现流产、早产、木乃伊胎、弱仔等,死胎率大约20-30%。大约不到12%病猪耳尖、四股末端发绀,呈蓝紫色,故称“蓝耳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眼睑水肿、共济换调,有的呈“八字型”站立,后躯瘫痪。有的仔猪出现流鼻涕,打喷嚷,口鼻奇痒等症状,仔猪出生四周龄内感染死亡率可达80%以上,育肥猪仅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
3、剖检可见病变:
内脏无显著病变,母猪可见肺水肿,仔猪皮下、头部水肿,胸腹腔积液。
4、防治:
禁止从疫区引种,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可选择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等进行防治。
2、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泻痢是猪场最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规模猪场用于防治泻痢的费用约占猪场全部防治费用的一半以上。泻痢的病因比较复杂,多种传染病、环境卫生、饲料质量、天气变化、中毒、饲养管理等因素均可引起泻病。
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红痢
仔猪副伤寒
传染性肠胃炎
猪痢疾
仔猪黄痢、白痢
1、流行特点: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黄痢多发生在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内最多见;仔猪白痢是1周龄后至断奶前后仔猪的多发病。仔猪黄、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卫生、温湿度、饲养管理及哺乳母猪的乳汁等因素密切相关。3日龄内仔猪黄痢发病最急,死亡率最高,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减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发病突然,有的出生数小时就出现腹泻,泻便呈黄色水样且有气泡、恶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日龄稍大病情较缓和、泻便常呈黄色、黄白色,2周龄以上泻便呈白色或灰白色,并有腥臭味,病猪被毛粗糙无光、体表不洁、弓背,精神沉郁,如能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
3、剖检可见病变:
小肠膨胀,肠壁弹性消失,肠粘膜充血、出血,内容物含有气泡。
4、防治:
加强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产房的环境卫生和消毒,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仔猪保暖,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等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措施。另外,在母猪产前1周选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拌料投喂对预防仔猪黄白病有一定效果,同时配合辅助治疗,收敛止泻,补液,防止脱水。
仔猪红痢
1、流行特点: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C型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自然界广泛分布,土壤中大多存在本菌,也存在于部分母猪肠道中。发病原因是仔猪出生后不久即吞入本菌引起,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突然排出红褐色血性稀粪、腥臭味,后躯沾染血样粪便,从发病到死亡很少超过3天,死前全身震颤、摇头、抽搐,死亡率不等,耐过者多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内有多量樱红色积液,空肠段肠壁为深红色,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病程稍长的肠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心肌苍白,心外膜,膀脱粘膜等处有出血点。
4、防治:
做好猪舍内外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常发病猪场
有本病流行的猪场,在仔猪生下后投服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有一定预防效果。
仔猪副伤寒
1、流行特点: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发生于1至4月龄猪群,成年猪不发病,多呈散发形式,在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污秽、潮湿、应激等条件下可导致本病流行,常和猪瘟混合感染(并发或继发)。
2、症状:
本病以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呈顽固性下痢为特征。急性败血型较少见,以发热,呼吸迫促和耳、四肢、下腹部出现紫红色出血性斑点为主要特征,有时后躯麻痹,排粘液血性痢便或便秘,经进1-4日而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多见,粪便呈灰白色、黄绿色、水样、恶臭,食欲不振,被毛失去光泽,有的猪在几周内可反复发病2-3次,有的可能发生肺炎,出现咳嗽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病例脾肿大,硬似橡皮,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胃肠粘膜出血,肝肾、心外膜出血;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盲肠、结肠、回肠呈坏死性肠炎、糜烂,盲肠表面覆一层“麸皮样”坏死及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胀是其特征性病变。
4、防治:
预防本病应以加强饲养管理人手,消除发病诱因,对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如常发病猪场,最好首免后隔3周再进行第二次免疫,用弱毒苗接种的前3天和后7天应停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择:
定期投喂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
传染性肠胃炎
1、流行特点:
本病病原是典型的冠状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各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主要通过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或污水而感染发病。
2、症状:
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和呕吐,数日即可波及全群。哺乳仔猪发病后呈喷射状水样腹泻,且泻便中会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死亡率高。病猪严重脱水、消瘦、被毛粗乱,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降低,水泻持续到3-7天,一旦停止,多不再发病,中、大猪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胃底粘膜充血、小肠扩张,肠壁(空肠)变薄透明,肠内充满白色泡沫状液体及气泡,哺乳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
4、防治:
彻底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治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疫苗注射常用油佐剂灭活苗,成年猪2毫升,断奶仔猪1毫升,哺乳仔猪0.5毫升,也可在产前1周选用混感快克拌料饲喂来预防,妊娠母猪分娩前30天肌注3毫升灭活苗,可减少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痢疾
1、流行特点:
猪痢疾俗称血痢,病原是一种厌氧的螺旋体,本病是一种以粘液性出血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猪肠道传染病。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的带菌率很高,并不断排出病原菌,不同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7-12周龄猪多发,本病的流行过程缓慢,无季节性,猪场一旦传入本病,常不易根除。
2、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短至2天,长的达3个月,病初体温升高,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粘液和血丝,以后含有鲜血,有的出现水样泻痢,或排出红白相间胶冻样粪便,弓背、脱水、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有多量红色液体,空肠段全部肠壁呈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分明,结肠、直肠肠壁、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坏死。
4、防治: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等。引种时隔离检疫,发现病猪全部淘汰,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圈2-3个月。
小结:
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治疗原则为:选用高敏药物抗菌消炎,治疗或防止继发感染,辅以收敛止泻的药物,同时应相应的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如果是病毒性的,配合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的药物。
3、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
繁殖障碍是指发情不规则或不发情,隐性发情,久配不孕、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畸胎、木乃伊、早产等,除传染病因素外,中毒、环境因素(如高温)、维生素缺乏及生理因素等亦会造成猪的繁殖障碍。除下列猪病外,猪附红细胞体病和蓝耳病亦属于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
猪乙型脑炎
细小病毒病
伪狂犬病
猪瘟
猪弓形体病
布氏杆菌病
猪乙型脑炎
1、流行特点 :
猪乙型脑炎俗称乙脑,病原是乙型脑炎病毒,本病是一种靠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末秋初季节。
2、症状:
最明显的临诊是头胎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不久死亡。有的出生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而死。母猪产前体温升高,持续数天,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嗜眠喜卧,食欲减退,流产后体温、食欲很快恢复正常。个别猪有神经兴奋症状,也有的因后肢关节疼痛而出现跛行。
3、剖检可见病变:
脑和脑膜充血、脑室积液增多;母猪子宫内膜显著充血,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器官水肿、小点状出血;公猪辜丸肿大。
4、防治:
每年的3-4月(即在蚊子出来活动前)给配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公、母猪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的是后备公、母猪,则一个月前后须加免一次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细小病毒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细小病毒,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可散发,在易感猪群初次感染时,可呈急性爆发。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公猪或母猪,被感染母猪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发病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浓度病毒,所以圈舍污染也是一个重要传染途径。
2、症状:
妊娠母猪早期感染,胎儿死亡会很快被母体吸收,此时母猪往往反复发情而又屡配不孕;中前期胎儿死亡后形成木乃伊,中后期感染常发生流产;母猪怀孕70 以后感染,多数能正常生产,但有25-40%新生仔猪一周龄以内死亡。怀孕母猪表现为流产或产死胎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3、剖检可见病变:
死产胎儿皮下组织水肿,各实质性器官充血、出血、水肿或坏死,胸腹腔大量积液。猪细小病毒与乙型脑炎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症状和剖检可见病变非常相似,确诊需采集胎儿送实验室作病毒分离。
4、防治:
注射疫苗可使母猪获得主动免疫,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初产母猪。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伪狂犬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是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发病,通常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症状。有一定的季节性,寒冷天气多发,猪场主要是感染猪排毒造成传染。
2、症状:
妊娠母猪发病主要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发病死亡率极高,往往是出生后第一天未见异常,第二天开始发病,第三天即大量死亡。哺乳仔猪发病有明显神经症状,如全身颤抖、运动失调、四股僵直等。一月龄以后发病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也大为下降,呈现发热、精神沉郁或伴有呕吐、咳嗽、拉稀等症状,肥育猪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3、剖检可见病变 :
病死猪皮下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肺水肿淤血、脑膜充血,脑脊髓液增多,确诊可用病死猪或脊髓组织液接种兔子,如2天后兔子的接种部位奇痒,兔子从舔接种点发展到用力撕咬,持续4-6小时死亡即可确诊本病。
4、防治:
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播者,灭鼠、消毒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本病具有终身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和散毒的危险性,对已发病猪场,建议进行全群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猪瘟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瘟病毒,猪瘟是一种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危害严重的猪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健康猪因接触散布大量病毒的病猪尿、粪和各种分泌物及血、肉、内脏而发病。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毒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诊症状,但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不断出现。
2、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高烧不退、全身痊孪、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可在一至数天内死亡;急性型高烧不退,怕冷发抖,常卧一处或钻入垫草内闭目嗜睡,眼结膜炎,眼险浮肿,分泌物增加,病后期鼻端、唇、耳、四股、腹下皮肤出血严重,呈紫黑色。病初排粪困难,不久出现腹泻,呈糊状或水样,混有血丝,一般1-3周死亡;慢性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病程长,可超过一个月,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尖及皮肤经常发生坏死。怀孕母猪感染可能不发病,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死胎、弱胎或产出弱小仔猪或断奶后出现腹泻。此外,近几年发现一种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称之为“非典型猪瘟”,临床表现大猪症状轻微,死亡率低,仅仔猪感染有较高死亡率。
3、剖检可见病变:
典型猪瘟各内脏器官普遍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严重的呈黑枣样;肾脏贫血,呈土黄色,有针尖状出血点;膀胱粘膜、喉头、会厌软骨、胆囊、粘膜等处有出血斑点;脾脏一般不肿大,边缘有紫红色梗死灶。病程较长的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回盲瓣处)有钮扣状溃殇。
4、防治:
本病需特别重视综合预防措施,首次免疫最好用单联猪瘟弱毒苗,首免时间25-30日龄。第二次免疫可用猪瘟、丹毒二联茵或三联苗,时间在二月龄(转群时)进行。在紧急预防情况下,对新生仔猪可实施超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肌注猪瘟疫苗,预防注射后1小时才能吃上第一口初乳(如吃过初乳再注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干扰,失去免疫效果)。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达到35日龄时,必须进行再次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做好免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一次,对仔猪可采用两种程序:
(1)一般情况下,于3-4周龄第一次免疫3-4头份,9-10周龄第二次免疫
(2)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在吃奶前注射2头份猪瘟弱毒苗,2小时后再自由哺乳,8-9周龄时再加免一次。
方案二:发病猪场的未发病猪用3-4倍量猪瘟弱毒苗进行紧急疫苗预防。
方案三:在猪尚未出现腹泻时,应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投喂。
猪弓形体病
1、流行特点 :
病原为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龚地弓形虫,属人畜共患的原虫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弓浆虫的终宿主是猫科动物。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尤其是随粪便排出的卵囊为主要污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受损的皮肤都是该病的传染途径,通过胎盘传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2、症状:
急性感染呈现出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7-10天,精神沉郁、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鼻镜干燥、被毛逆立。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严重呼吸窒息死亡。急性发作耐过病猪一般二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斜颈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急性感染除高热、厌食、精神萎顿症状外,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母猪分娩后常迅速自愈。
3。剖检可见病变:
肺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气管内有大量泡沫和粘液,胸、 腹腔有大量积液,脾脏极度肿大,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苍白、水肿、成绳索样。确诊应采集胸腹腔积液或病变淋巴结抹片染色镜检。
4。防治:
保持猪场清洁卫生, 定期用消毒剂消毒,猪场内禁止养猫,经常灭鼠。流产的胎儿及排出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治的首选药是磺胺类药。
小结:
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病毒性的疾病,应以疫苗防疫为主,患病猪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症状为主;细菌、寄生虫为主的疾病,以抗菌、抗寄生虫为主,同时要缓解症状。
4、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猪链球菌病
猪水肿病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破伤风
猪链球菌病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二)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精品100,或炎必治注射
方案二: 全能99拌料
(三)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本病是感染猪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性传染病,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播一般不快,幼龄仔猪的易感性较大,康复后有坚强的免疫力。
2。症状:
病猪以神经症状、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兴奋,前冲或转圈,不断跌倒、四肢僵直、咀嚼、磨牙,进一步发展则知觉麻痹、侧卧、四肢作游泳状划动,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程约1-4天。慢性病猪常见于老年猪只,神经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仅可见脑或脊髓严重充血、水肿或脑膜出血。
4。防治: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小结:
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对因、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抗病毒,缓解症状(退烧止瘸),抗毒素、增强机体抵抗力。
与神经症状有关的猪病除以下传染病外,还有猪瘟、伪狂犬病等传染病,一些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也会出现神经症状,应注意区别。
场地的建设及笼具的准备
肉鸽场地建设可因地制宜,屋内、室外,阳台上都可,也可在楼顶或院坝内搭建棚舍。场地要求能避雨,通风透光性较好,水、电、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最好能防盗和防鼠。
肉鸽规模生产主要是采用笼养方式,笼具是工厂生产的金属笼具(也可用木笼具),每个笼子宽50厘米,高50厘米,深60厘米,笼子外边悬挂配套的塑料食槽、水槽和保健砂杯,笼中放置栖架和蛋架,一般每平方米可养4~5对种鸽。
肉鸽的营养与饲料
肉鸽主食植物性饲料,如谷、豆、玉米、高粱等,可喂配合饲料,参考配方为:玉米50 %、麸皮7%、高粱10%、豌豆20%、油枯5%、石粉4%、磷酸氢钙3.7%、食盐0.3%、再加适量氨酸。
鸽子必须采食保健砂,一方面利于消化,另一方面补充微量元素。如喂原粮,保健砂可参考如下配方:粗河沙37%、 骨粉30%、旧石灰2%、黄泥20%、砖末2%、木炭末3%、食盐4%、维生素2%;若用配合饲料,保健砂只需采用粗河沙或风化红土即可。
肉鸽的饲养管理
1.精心护理乳鸽:乳鸽孵出后,亲鸽按乳鸽的需要自己喂给鸽乳,因此,在育雏期亲鸽的饲料营养要丰富,可增加豆类的用量,另外,乳鸽食量大,排类多,易污染巢穴,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防乳鸽得病。乳鸽长到23~27天已可上市出售,一般以25天左右为宜,因为这时的肉料比最合算,且体重也合适。
2.留种童鸽的饲养管理:留作种用的童鸽可继续留在亲鸽身边,待28~30天能独立生活时,及时捉离亲命。对于新的环境,童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此期一定要细心照料,夏天注意通风,冬天注意保温,特别应防贼风,槽位、水位要合适,供给细颗粒状饲料,水中加适量的V�B。2月龄, 童鸽开始换羽时,加大饲料中的能量比例,并在水中有计划地加入抗生毒,预防呼吸道及副伤寒等疾病;3~5月龄的童鸽每天供料2~3次,每次约半小时吃完,保健砂每只每天供给3~4克,晚上不需补料及灯光。
3.亲鸽的饲养管理:新配对的种鸽应防止产无精蛋、软壳蛋或畸形蛋,若受精率<70%,应查种鸽配对是否合理( 有无全公、全母),以及饲料,保健砂是否按时、保质供给等, 并尽量减少破蛋。孵化的第5和第10天照蛋,造出无精蛋、 死精蛋和臭蛋,以防影响正常发育的蛋和亲鸽的健康。在亲鸽换羽期,应加强管理,若普遍停产,可降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减少喂料量,以促使鸽群在短时间内尽快换羽,换羽后应及时恢复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在换羽时,对鸽群可作适当调整,淘汰差的,补充优良的,并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毒。对亲鸽要搞好登记,留种工作,以利于掌握生产情况,一定时间输入新种,以防近亲交配,品种退化,随时防止猫、鼠、飞鸟和其它家禽进入鸽舍,以预防亲鸽的安全及疫情的发生。
二、鸽子龄期不同喂法有异 乳 鸽
出壳到离巢出售或留种前一个月龄内的雏鸽为乳鸽。乳鸽自己不会采食,全靠亲鸽哺喂;体温调节能力和抗病能力都很差,是鸽子一生中最危险的阶段,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同时,乳鸽也是鸽子一生中生长最迅速的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必须喂好哺育亲鸽。
1、保温。刚出壳头几天的乳鸽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冬季,除鸽舍采取保温措施外,还应在巢盆里垫多层干净麻布或其它保温垫料进行局部保温。
2、卫生。保持巢盆和垫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粪便污染、潮湿的巢盆和垫料,保证乳鸽在一个温暖、干燥、卫生安全的环境中生长。
3、调并乳鸽。一窝仅孵出1只雏鸽或一对雏鸽中途死去1只时,可将其合并到日龄相同或相近、大小相似的其它单雏或双雏窝里饲养。刚并窝时注意观察亲鸽有无拒哺和啄打新并入乳鸽的现象。对于同一窝中的两只乳鸽出现大小悬殊的“鸳鸯鸽”现象,在两只乳鸽会站起来活动前,可把两只乳鸽在巢盆里的位置互相调换,在乳鸽会站起来活动后,要把它们拆开与其它大小相近的单仔或鸳鸯鸽调换。
4、适当添喂健胃药。乳鸽长到10日龄左右,亲鸽给乳鸽吐喂的半颗粒或颗粒状饲料,有些乳鸽不能适应,常出现消化不良及嗉囊炎。这时应给亲鸽或直接给乳鸽吃些健胃药帮助消化。
5、准确把握上市时间。乳鸽一般在20日龄~30日龄上市,以23日龄左右的乳鸽上市时,其肉料比最合算。需留作种用的乳鸽,必须到30日龄左右,乳鸽能独立生活时才可捉离亲鸽。
童鸽
被留作种用的乳鸽在离巢群养到性成熟配对前称为童鸽。
1、加强管理。刚离开亲鸽的童鸽,从哺育生活转为独立生活,对新环境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管理上稍有疏忽,就容易使生长受阻甚至患病死亡。刚转出的半个月里,应注意保温,防止伤风感冒。冬天注意保暖,炎热天气加强通风散热。白天到运动场上活动并晒太阳。
2、搞好饲养。饲料颗粒要小些,并用温水泡软晾干再喂。对颗粒大的单体饲料如玉米、豌豆等最好先压碎成小颗粒。可日喂3餐,食槽要充足,保证每只鸽子有位置同时进食。喂料时要精心观察,发现不会采食者要给予调教和人工补喂。转出半个月的童鸽,可改为日喂2餐,饲料不必先压碎和泡软。
3、促进换羽。50日龄~60日龄的童鸽开始换羽,此时它们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抗病力差,容易受凉感冒和患气管炎、副伤寒等疾病。因此,这段时间要做好保暖工作,日粮中高能饲料(如玉米)和火麻仁的用量可适当增加,以增加热能和促进羽毛更新。饮水和保健砂中应经常加入预防感冒的中草药或适当抗菌素。
4、驱虫与选优去劣。3月龄后,童鸽的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越来越强,转入稳定的生长期,这时要对鸽群进行第1次驱虫和选优去劣。有条件的要公母分群饲养,以避免早配早产,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今后的生产繁殖。到3月~5月龄就要进行适当限饲,防止鸽子过肥、早熟和早产。日粮中能量比例要比2月龄换羽初期稍低些,保健砂要充足。到6月龄成熟时,再恢复饲料的供应量,进行第2次驱虫和选优去劣,并做好配对上笼的各项准备工作。
产 鸽
配对上笼投产的鸽子称产鸽。其喂法是: 1、勤于观察。新配对的种鸽,每天都要观察几次,发现个别配对不当(如虽一公一母但不愿交配)或错配对(两只全公或全母),应及时拆对重配;配对恰当的,要给它们安放巢盆并铺上垫料,以备产蛋和孵化。在产蛋孵化期,每天要查蛋、照蛋、检查出雏情况,发现有软壳蛋、畸型蛋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日粮和保健砂配比。
2、细于管理。种蛋入孵后第5天和第10天进行照蛋,捡出无精蛋、死精蛋和坏胚蛋,并将孵化日期相同或相差1天的单蛋并窝(原则上每窝2只),使取走单蛋的产鸽尽快再产下一窝蛋,提高繁殖率。照蛋时若发现受精率低或死胚率高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改善饲养管理。要根据鸽舍内温度情况,适当加减巢盆里的垫料,保证正常的孵化温度。在饲养上,育雏期的产鸽,应供给蛋白质较高的日粮,日喂3餐另加2次补充,饲料和保健砂的供给量都要比非育雏期的产鸽多。育雏期间亲鸽生病时,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将其仔鸽按照日龄相近、大小相似的原则并到别的窝里。在羽鸽15日龄时,可把它们从巢盆移到笼底的垫料上,换上清洁干净的巢盆和垫料,让亲鸽产下一窝蛋并安心孵化。
3、加快换羽。产鸽常于每年夏末秋初换羽一次,换羽期长达1个月~2个月。品种好的高产鸽换羽期对生产影响不大,但有些鸽品种换羽期普遍停产。这时,应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饲喂量,甚至在换羽高峰时断料,只供饮水,促使鸽群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换羽完毕。到了换羽后期,应逐渐恢复饲料的供应量,保持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促进产鸽尽快开产。此外,要利用换羽期间的空闲,调整和更新产鸽群,淘汰生产性能差、体弱多病及老龄种鸽,选择优良后备种鸽补充到鸽群里。同时,对鸽舍内外环境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消毒,使产鸽在换羽后有一个清洁的环境生产。
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喂料 喂料要坚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的原则。不宜一次投足饲料供鸽子自由采食,以避免鸽子挑食、刺激鸽子食欲、减少饲料浪费。一般童鸽每天供料2次(8时、15时各一次),亲鸽3次(7时、11时、15时各一次),育雏亲鸽晚上9时补喂1次。投料量以每次投料后半小时内饲料几乎吃光即可。若全吃光表明饲料不足,剩料太多又容易引起鸽子挑食导致营养不全面,或使一些鸽子不间断采食,影响专心孵化和育雏。
饮水 每天早上第一次喂料后或喂料前,彻底清洗水槽,更换新鲜的饮水,并给足一天的饮水量。每只鸽子不少于50毫升,夏天更多些。
洗浴 洗浴可使鸽子保持羽毛清洁,防止体外寄生虫的侵袭,还可刺激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生长发育。可用塑料盆装水置于运动场上或直接在运动场上设置浴池供鸽子洗浴。夏天每日1次~2次,冬天每周1次。洗浴前让鸽子饮足清水,浴后及时将污水放掉,防止鸽子误饮患病。
保健砂 每天给鸽子供应1次保健砂供其自由采食。一般可将粗砂、贝壳粉、骨粉、红泥等先混好可供鸽群采食3天~4天的量,再把用量少、易氧化、易潮解的配料在每天供应保健砂前混合在一起,以保证质量。
鸽舍的卫生与消毒 对鸽舍内外小环境和整个鸽场大环境,要每周一次进行清洁消毒。群养童鸽舍在童鸽进笼前或出笼后空笼消毒一次。运动场、水沟、饮水器每天清洁一次;鸽舍3天~4天清粪一次;巢盆、垫料、食槽要根据实际卫生情况及时换洗。做好鸽舍通风工作,经常疏通舍内外的排水沟,保持鸽舍地面干燥,空气新鲜。鸽舍周围应尽量避免噪音干扰,防止兽害鼠害。
三、肉鸽饲养新技术
肉鸽,又名菜鸽,它产肉多、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 ,而且早熟。鸽肉、鸽蛋都是珍贵的营养食品。但由于肉鸽的自然生长繁殖周期长,生产速度慢,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不相适应,为了克服这一矛盾,我们采取了“四同步”的饲养新技术,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介绍如下: 同步配对
将适龄的公、母鸽集中同时配对,并放在同一鸽舍内统一喂养。这样既可以提高饲养员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强化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各项生产性能的发挥。
同步产蛋
鸽子配对后,一般多在8天左右开始产蛋,由于全群适龄繁殖的鸽子在同一时期配对,因而必然会出现同步产蛋的结果。
同步孵化
具体做法与家禽的人工孵化相似。使用普通的电热孵化器,将同期产下的鸽蛋编号入册,然后放入孵化器孵化,温度始终保持在38℃左右,相对湿度61%上下,做好孵化器的定时换气工作,鸽蛋放在蛋盘内钝端朝上,每天翻蛋5~6次,入孵4~5天时进行第1次照蛋,将发育终止的弱精蛋剔去。孵化到17~18天,乳鸽即破壳而出。 同步喂养
将孵化的乳鸽,放入育雏室进行人工哺育。育雏室要清扫、消毒,并安装育雏架,架上放育雏盘,盘内垫铺2~3厘米厚的麦草,每盘育2只乳鸽。
乳鸽的饲料配方和投饲数量,依不同日龄而调整。1~5日龄的乳鸽食粮为:40%~50%的脱脂奶粉,55%~60%的雏鸡饲粮,再添加食用矿物质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以及抗菌药物,将以上成分混合均匀,加5倍水调制成乳浆状,料温35℃左右,然后用投饲器注入乳鸽的嗉囊内,每天4~5次,每日饲喂5~7毫升,2日龄后逐日增加喂量。6~9日龄,饲粮组成可改为脱脂奶粉25%,雏鸡饲料75%,其他添加物按比例照加,拌匀后加6倍水调成乳浆状即可。从10日龄开始,饲粮组成中脱脂奶粉减至3%~5%,每天饲喂3次。
育雏室的温度,1日龄为35℃,以后每天降低0.5℃,直到降至25℃为止。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喂养方法,约经18~21天的哺育,
内容精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
第二节 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和赶上生长
第三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四节 体格生长发育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
第六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
第七节 生长发育偏离
第三章 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节 儿童保健
第二节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章 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第一节 儿童营养需求特点
第二节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
第三节 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价
第四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第五节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第六节 维生素D缺乏病
第七节 维生素A缺乏症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新生儿窒息
第三节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第四节 新生儿黄疸
第五节 新生儿溶血病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八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第六章 遗传性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染色体疾病
第三节 遗传代谢病
第七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诊断与治疗
第八章 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 风湿热
第二节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小儿腹泻病
第三节 小儿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第五节 胃食管反流
第六节 溃疡性结肠炎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上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 毛细支气管炎
第四节 肺炎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
第六节 胸膜炎、脓胸和脓气胸
第七节 上气道梗阻
第八节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三节 心律失常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节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第五节 泌尿道感染
第六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
第七节 血尿
第八节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第九节 IgA肾病
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四节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
第六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七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八节 急性白血病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癫
第三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第四节 脑性瘫痪
第五节 抽动秽语综合征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
第七节 病毒性脑炎
第八节 细菌性脑膜炎
第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
第三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五节 性早熟
第六节 儿童1型糖尿病
第十六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出疹性疾病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五节 肺结核
第十七章 小儿常见危重症
第一节 心跳呼吸骤停
第二节 急性呼吸衰竭
第三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四节 急性肾衰竭
第五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
第六节 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第七节 急性中毒 真题与答题要点
真题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
真题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二)
真题3 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
真题4 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二)
真题5 中南大学2004年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真题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3年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真题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2002年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真题8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2005年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真题9 复旦大学2004年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真题10 复旦大学2005年儿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法律主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具体如下: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麻疹等。
3、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风疹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60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孕妇秋天保健要防腹泻和呼吸道疾病
下一篇: 医生提醒秋季过敏性鼻炎进入高发期